為什麼太原四季分明,夏天涼快。而直線距離160公里的石家莊卻夏天悶熱,春秋短?

admin1815


石家莊與太原,緯度位置相差不大,兩地東西直線距離160公里,相距也不遠,但兩地的居民卻反映,氣候卻相差很大,太原四季分明,夏天涼快,而石家慶莊夏天悶熱,春秋短,我們多方面分析比較,兩地地形存在著很大差別,由上看來,都是地形惹的禍。看下圖:

石家莊,地處華北平原上,太行山東麓,地勢低平,海拔不到100米,每年入夏初期由於太陽直射點北移,迅速升溫,加之夏季風還沒有建立起來,降水還比較少,沒有降水的調節,加之地處西風帶,風從太行山俯衝下來,焚風效應明顯,氣溫非常高,屬於典型的乾熱型高溫,入夏也早,夏天長。

夏季大致7~8月份,隨著副熱帶高壓北移,夏季風也隨之向北伸入,由於夏季風從低緯度海洋麵上吹來,攜帶著大量的暖溼氣團並飽含著很高的熱量,登陸華北平原,帶來大量降水,同時也把熱量傳遞給華北平原,使得石家莊夏季氣溫很高。

而太原呢,正好與石家莊遙遙相對,位於太行山西側,太原盆地中,海拔較高,夏季風遇太行山受阻,熱量與水汽不斷衰減,降水與氣溫要比石家莊低很多,夏季也比石家莊涼爽的些,入夏也稍晚些,春季也就拉長了。

夏天走了,副熱帶高壓南移,西伯利亞冷高壓勢力逐漸加強,石家莊在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冷空氣南下時,一馬平川,很容易掃過華北平原,往往是一次強寒潮南下,便一夜入冬,人們感覺沒有了秋天,就入冬了。

而太原位於凹陷盆地中,北面有崇山峻嶺阻擋,加之盆地內集聚熱量,不易散熱,冬季來得晚些,夏向冬過渡時時間長些,有分明的秋季。南面的臨汾、運城受盆地地形影響,冬季更暖和些。

太原的四季分明,有可能還與盆地的日較差較大有關,白天接受太陽輻射,氣溫升高,中午感覺暖和,到了夜晚,盆地內輻射降溫急,早晨氣溫低,一天之內冷暖變化大,往往是給人們四季分明的感覺。

這裡再不能忽視人類活動對華北氣溫的影響了,華北平原人口眾多,城市連成片,整個華北平原就象一個大廣場,這些城市好像摩肩擦踵的人群,川流不息,擁擠不堪。華北平原農業發達,以灌溉為主的農業造成更多的水汽蒸發,導致空氣中的溼度很高,從而進一步加劇高溫壓力,使熱傷害能力增強。而冬季因為持續乾旱,土壤因缺少水份,蓄熱能力差,地面輻射能力強,天氣表現乾冷乾冷的,加劇了冬夏之間的冷熱強度。


地理縱橫


第一海拔不同,太原海拔800米,石家莊海拔50米左右。按照海拔每升高1000米,溫度下降6℃計算,石家莊會比太原高4.5℃。

第二地形原因,石家莊西靠太行山,從高原吹來的風越過太行山後水汽減少,在東坡下沉;下沉增溫幅度大形成乾熱的焚風。

第三工業排放,石家莊工業企業較多,鋼鐵、紡織、製藥、化工等等,工業氣體排放多。

第四城市規劃,沒有規劃出南北向的大氣通道,隨著高層建築的增多,空氣更加不易流通。


喜歡財經的莊稼人


跟地形有很大關係,太原和石家莊中間隔著太行山,一座山對於氣候影響太大了,比如朝陽和葫蘆島,兩個挨著的城市,朝陽市就旱的厲害,葫蘆島就不一樣。太原的海撒也比石家莊要高,石家莊是一片平原,大氣循環就慢,對於調節溫度就特別差的。


村裡開會了村長不是我


和海拔高度有關,太原市區的海拔高度大約在800米左右,石家莊市區的海拔高度在100米左右。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7度。


濱和道


這主要是由於地形高低造成的。石家莊處在華北平原,屬我國地勢第三階梯,而太原則處於黃土高原,屬二成國地勢的第二階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