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諸葛亮的躬耕地襄陽隆中,史學界並沒有太大的爭論,為什麼南陽民間爭論如此之大?

姒莞萱


歷史事實是:“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出師表》)”;南郡、南陽郡分界“自漢以南為南郡,自漢以北為南陽郡(習鑿齒《襄陽記》)”——1、南陽不是古隆中和襄陽所屬的南郡;2、劉表治下的和平綠洲襄陽不是諸葛亮筆下的“亂世”;3、漢水南岸的古隆中與漢水北岸南陽郡無關;4、“躬耕南陽在襄陽古隆中”是一則“三人成虎”的偽命題。

附圖:

1、包括《裴注〈三國志〉》注引習鑿齒《襄陽耆舊記》在內,眾多典籍記載兩江南郡、南陽郡以漢水為界(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自漢以南為南郡,自漢以北為南陽郡……漢因之。)

2、套路《裴注〈三國志〉》注引習鑿齒《漢晉春秋》“南陽之鄧縣”、“襄陽城西二十里”說法繪製的兩漢南郡、南陽郡分界圖,把襄陽明清建築古隆中所在地劃給了漢江以北的南陽郡。

3、歷代不同典籍文獻記載的“隆中”及“亮故宅”漂移於漢水兩岸,明清建築古隆中為出現最晚的一處,其與北津襄陽古城的實際距離(13.6公里)明顯不符合習鑿齒“襄陽城西二十里(秦制,合公制8.3公里)”的定位。





歷史不飄逸



我們要搞清楚,諸葛亮躬耕的地點到底在哪。這到現在來說還是有著比較大的爭議的。

但在筆者看來,諸葛亮躬耕地更可能是南陽。諸葛亮在出師表當中寫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裡的南陽指的就是南陽郡,那麼我們就從歷史記載來分析一下諸葛亮到底是在哪裡躬耕的。


其次就是襄陽市和南陽市對於躬耕地的爭奪。這兩市分屬於湖北省和河南省,是相鄰的。據歷史記錄今南陽市屬古隆中,而隆中又屬襄樊與南陽交界。諸葛亮所住地臥龍崗確實是在河南南陽。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甫吟》。”此處亮躬耕隴畝,即諸葛亮躬耕處,也就是南陽。


再然後就是行政區劃的改變,在三國時期,南陽地區屬於屬於襄陽郡。總體來說,現在的襄陽市、南陽市都承襲至三國時期的襄陽郡、南陽郡,但襄陽郡地域一部來自於南陽郡,現在的襄陽市地域很大一部分也屬於當時的南陽郡,比如,現在很有名的隆中以及隆中隸屬的鄧縣東漢時就都屬於南陽郡,後被劃到襄陽郡。

所以這就是行政區劃的變更,使得諸葛亮躬耕的南陽地區,曾經作為襄陽郡的一部分。也就出現了所謂的諸葛亮躬耕於襄陽的說法了。


說完了兩地行政區劃的改變,我們來看一看支持躬耕襄陽的一些理由。

那些人認為宛城在三國時期屬於曹魏勢力,宛城作為襄陽故舊所在地,劉備怎麼敢去跟諸葛亮三顧茅廬呢?從此來看似乎不無道理,但是其實根本就是在胡說。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佔據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臥龍崗諸葛草廬山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這臥龍崗現在位於南陽市城區以南,仍舊有著武侯祠等一系列與諸葛亮有關的歷史建築。


在一些支持諸葛亮躬耕於襄陽的人看來,臥龍崗位於當時的宛城城外,劉備怎麼敢去曹操的地盤求賢。這豈不是自討苦吃。這顯然是沒有好好的去讀史書所導致的片面想法。在207年的襄陽,當時是劉表的地盤,而曹老闆當時還在出兵北征烏丸。

劉備勢力委身於曹操和劉表之間,僅僅是佔據了新野一郡之地。而且在當時來看,劉備是依附於劉表的,所以所謂的南陽在三顧茅廬時是曹操的地盤,劉備無法求賢的觀點。顯然就存在著極大的漏洞了,同時劉表與劉備當時同為漢室宗親。又怎會阻止劉備呢?由此來看,諸葛亮躬耕於襄陽的觀點也就不攻自破了。


那為什麼在後來會出現諸葛亮躬耕地的爭論了呢?這就涉及到後人的祭祀地點問題了。

對於諸葛亮的祭祀問題。宋元對峙時期,宋朝的官員已經不能到金人控制下的躬耕地南陽去拜謁諸葛亮了,只能到諸葛亮的留學之地隆中去拜謁。但岳飛除外,岳飛北伐中原,班師路過南陽武侯祠,曾在武侯祠內書寫諸葛亮《出師表》以明志。同時留下了一篇序言。其序為:

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岳飛並識。


由此可以看出宋人在襄陽去祭拜諸葛亮這只是因為戰爭原因導致的,並不代表諸葛亮真正的躬耕地。到了元明清三代,又明確記載諸葛亮的躬耕地,如《大清一統志》記載“諸葛草廬,在南陽縣七里臥龍崗”。意思是說諸葛亮躬耕的地點位於南陽縣的臥龍崗,也就是現如今的河南南陽了。

在我看來,南陽市和襄陽市爭奪諸葛亮躬耕地,並不僅僅是一個歷史考究的問題。其背後最大的原因莫過於名人效應。兩地的政府意圖通過打諸葛亮的牌,以此來去本地旅遊產業的發展。其實在我看來大可不必如此,縱然諸葛亮因為人們對於三國的愛而名動天下。


但是一個地區發展旅遊產業不單單隻能依靠這名人效應。只有從根本的服務和其他方面做到更好,才能夠讓旅遊業得到發展。如果只依靠名人效應,那得到的也不過是空中樓閣。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嚴謹的歷史考究,畢竟歷史不是兒戲,需要慎重。

你是如何看待諸葛亮躬耕地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關於諸葛故居以(《史記》與《資治》為二個權威史書)北宋史料《資治通鑑》為代表(可查到“諸葛亮,瑯琊人,寓居於襄陽隆中”,與之不符的以此為準,此後的史料及人事、教科書等不足顯擺);1982、1986年二次國務院官方文件【國發(1982)26號文件】定調:南陽武侯祠,襄陽隆中諸葛隆故居地(網見原話);80年代河南省及南陽市的官方文件都認躬耕地在襄陽隆中(網上太多見); 1996.5.8北京專業人士專題會定論且經央廣向全國公佈了(網查到,在襄陽隆中)2018.9.9諸葛現代後人集體去諸葛故居地襄陽隆中祭祖(別人傻嗎?為何不去南陽呢?)……, 面對以上那個還敢不服呢? 持南陽說者常胡說“寓居於襄陽,躬耕於南陽”(三國時可以幾百裡二地奔波嗎?)及擺南陽情節的證據,自不量力還企圖推翻定論。我本是廣東人於1996.5.8親耳聽到央廣躬耕地定論且自知自幾斤幾倆,故我不去證明或推翻什麼且只宣傳鐵事實(我僅持襄陽說公正講,大中華每地人都平等)。

大家別耗時、費心再來爭辯此了,河南人尤其是南陽人以南陽武侯祠紀念性古建築(認定為元明清三代的)為觀光景區也可獲巨大旅遊利益,就別爭諸葛故居地(叫法與寓居地、躬耕地、隱居地就一個意思),再狡辯也蒼白、無用的,因二次頂尖官方文件早定了。


精侃妙評


諸葛先生當時完全沒有料到,自己死後這麼多年還這麼吃香。

本人一介農民,是來看熱鬧的。才疏學淺,雞蛋大的字兒,認識不到一籮筐。竊以為:亮子死了N年了,不知道還有沒有骨頭渣兒,而其當年躬耕之地襄宛兩地民間仁人志士爭了最低百年以上,爭不出個所以然來,誰能說清?

國家面向基礎教育的教材,教育下一代的九年義務教育的選文慎之又慎,一定是嚴謹地。哪一個或一批史學家、教育家敢篡改中國的歷史而影響下一代?不要命了?……

如果誰不信國家的定位,只有找到諸葛亮的埋葬之地,掘開墳墓問一問他:到底當時他在哪兒種地?生產隊長、會計是誰?在哪買的種子?挑哪家的大糞澆地?當時還有誰眼見………

其餘,別無他法!


劉k華


看到這樣的問答不覺得好笑嗎?真是開國際玩笑,滑天下之大稽,以前就是想說躬耕襄陽起碼還打南陽牌,因為有諸葛亮出師表敘述躬耕南陽是沒法改變的,現在是赤膊上陣,還說史學界爭論不大,真的沒爭論嗎?怪不得說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一點不假,躬耕襄陽隆中無厘頭說法不知從那裡說起,隆中最早記載是習鑿齒敘述(亮家在南陽鄧縣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號出來隆中的家不知是真假又變成躬耕地的主要依據,真不容易,經過上千年演變把南陽拐彎抹角變成了襄陽隆中,還真應了人們常說的,瞎話說多了變成真的,最悲催的是諸葛亮,三國時期的人物也不少,古襄陽今襄陽,古南陽今南陽都分的清,唯獨諸葛亮分不清南陽襄陽,一個智者的化身竟然地域不分,挺搞笑,說南陽民間爭論大,知道為什麼嗎?就因為諸葛亮敘述躬耕南陽,襄陽為爭躬耕地從古至今不停折騰往南陽攪。


wgq1212


襄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1128pu


為啥諸葛亮自己說躬耕於南陽,為啥襄陽在奮力的搶呢?還找一各種理由,既然襄陽人民這麼熱愛諸葛亮,麻煩你們下去讓諸葛亮改一下出師表!要不然都無法改變諸葛亮自己說的躬耕於南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