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学生上课的校长能评高级教师职称吗?

用户9773141790349


不给学生上课的校长能评高级职称吗?

这话问的,只要是老师都可以评职称,校长为什么不可以?


教育上不上课的人多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老师,各教研室成员,这些人都是老师编制,可谁上课了?难道他们都不评职称了?

各学校现在不上课的人也很多。校长、副校长、各科室主任在我们这都是不上课的;副主任也只带少量不考试的科目;还有各科室成员也是只带少量不考试科目;还有一部分后勤人员压根也不会上课,从未带过课,比如会计出纳、保管员、电工等。各学校都存在这样的情况,难道这些人都不评职称了?怎么可能?


职称的弊端也在此。虽然国家规定,不上课的老师不能评职称,但实际呢?

第一:能当上校长的,能力都不一般。

各校长大多数在当上之前都评上了。就算没评上,当上之后评着就更容易了。怎么可能不评高级?

第二:各处室主任如果需要评职称,会在评审那年带少量不考试的课。评上之后立刻不带。

我们这主任虽然不带课,但往上级部门报时,他们名下都有课的。

第三:各后勤人员,大多背景深厚,早早评上的也不少。

以我校为例,好多一线老师40多岁了还没评小高,但我校的会计出纳很早就评上了(那些年可能也比较松,好评)。


第四:教育部门人员掌握职称评审权,怎么可能不评?

我们这里,前几年,教育局一个处室主任到一个高中学校担任副书记,去了两年,职称评上高级后,立刻又回局里了。想评职称,他们门道更多!

职称就是如此,表面看着很公平,但实际真相不能直视!

广大一线教师反对职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身边有太多不公平的例子。


过去也有职称,为什么大家反对之声没有现在如此强烈?因为过去的社会风气好,就算一校之长,也都在一线教课,而且课上的也是相当的好。大多数评上的教师,走不正当渠道的很少。但现在呢?

我们的社会大环境早就变了。所以职称也必须改革,方能适应现代的教学。

老师们从来不怕吃苦,不怕努力,只要大家是公平的,就心服口服。但身边存在太多寒心的真实的实例。

随着职称之间工资差距越来越大,更加激化了老师们之间的矛盾。为了评职称反目成仇的,互相揭发的都有。还有一部分感觉没有任何希望,彻底佛系起来,得过且过混日子。这样的现象哪个学校没有?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的教育?

职称真的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再不改革,教育危矣!


人生如梦LLH


校长不上课,照样评高级。

主任不上课,照样评高级。

领导不上课,照样评高级。

就是现在关于学校的状况的一种描述,可以说是非常的流行。我也不知道到底在什么地方有这种情况,到底有多少地方有这种情况?

在我的认知中,在我的所见所闻中,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

也许是我们这里的师资比较紧张,我们这里从校长到实习老师,从教务处主任到总务处主任,都是上课的,而且都是骨干教师。

他们的教学水平很高,深得学生和老师的信赖。

在我们这里,大部分的高级老师,中级老师都可能是领导,因为领导是少数,老师是多数。这些老师同样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不管是40多岁的还是即将退休的,没有不上课的,而且是正常开始,甚至超课时。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地方会有领导不上课的,而且还是高级老师。但是我认为这种情况相当少。现在的教育改革也过了很多年,没有一定的上课能力,就不可能把书教好,不能把书教好,就不会有成绩。没有成绩就很难当上领导,哪怕是小组长,那就更不可能爬到中层领导或校长那个位置了。

这是我的一家之言。

欢迎评论。



许愿城英汉教学群


我们以前学校的校长评中级的时候还带了一个班,由于事务繁忙,连教案都是同年级同学科老师编写的,平时考试命题阅卷啥的基本都由他们代劳了。那时候评职称需要手写教案和听课记录,那阵子我们校长可算是吃了苦,加班加点抄了一个星期才抄完。后来发现自己还是太老实了,完全可以找个字写得不错的老师代为誊抄嘛,反正职评材料又没有严格到要搞笔迹鉴定的程度!

到了评高级的时候,我们乡中学已经并入镇中学,我们校长很牛,把镇中校长挤走了,自己当了老大。可能是校长当得年数多了,驾轻就熟,书是一天不教,驭人却越发有手段了。手底下一帮子人服服帖帖,唯命是从。校长评高级的所有材料都是别的老师主动请缨代为完成的。我印象中只有一节考评课是他自个儿去上的,因为这玩意儿实在不能代上了。不过,教案、课件都是别人提供的,事前倒是借班演练过数回,毕竟多年不上课,手生了。

我们校长教育局熟人多,考评课自然没什么差池,顺利过关。但没想到,当年只一个指标,同校另一名平时看上去很忠厚的老师也要申报,被校方组织的打分出线给打出局了,该老师竟然一发狠,不仅到校长室当面破口大骂了,还实名举报校长材料造假了。于是,第一年,我们校长心想的事儿没能成。

当校长的毕竟更有大局观,胸怀更宽广,本事大,来年从上面争到了两个指标,非但不怪罪举报人,去市里活动还一并考虑了他,两个人携手晋级,据说一笑泯恩仇了。

故事讲完,该说两句苍白无力的道理了。第一,校长负责制下,校长作为一把手,除非是圣人,怎么可能不近水楼台先得月?怎么破解这个监督难题?

第二,校长日常事务繁重,确实少有精力从事教学,一旦退出行政岗位,没有职称傍身,对他们也是一种不公?怎么破解这个晋升难题?

第三,能否聘任职业校长,专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让专业技术人员一心一意搞教学,不要搞什么行政化,搞教而优则仕?

有更好的看法,欢迎赐教!


剑客谈教育


高级教师是专业技术职称,只有上课的老师,才能评高级教师,这是职称评审条件上明确规定的。按照这个规定,不上课的校长,不能评审高级教师。

但是,事实上,校长都评上了高级教师,同等条件下,还往往比普通老师更先一步评上高级教师。于是,有人开骂,校长以权谋私,职称腐败!其实,并不是以权谋私就能解释这种现象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的校长,都曾经是优秀的教师,他们评上职称无可厚非。但是,为何一些优秀教师,当了校长后,就不想上课了呢,就逃避上课了呢?

其实,这样说,是不公平的,并非校长不想上课,逃避上课,而是校长身不由己,在当今的体制下,校长要对接的关系,真的是千万条,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不得不维护好,否则,学校真的不好办。

我的一个同事,一直在教育局教研室工作,后来被推到一所乡镇中心小学的位置上,他就任时,发誓一定不离开课堂。但是,在咬牙坚持了一年后,还是遗憾地走下了讲台。不是因为他不想上课了不喜欢上课了,而是他于心不忍,因为他这样上课,就是对学生不负责,繁杂的事务,总是令他耽误学生的课程。这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但是,校长毕竟是教师的一员,怎么可能不评职称呢?那么,校长只好曲线处理一下。事实上,凡是评上职称的校长,是没有一个不上课的。一是象征性地任几节课,也就符合评审要求了,二是名义上代课,真正上课的,是另外的教师。

校长没上课评职称,老师有意见,校长如果不评职称,作为曾经的优秀老师,校长也不会心服口服。其实,这是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这种现象,只有不断推进校长职业化,校长工资跟职称无关,只跟校长的职级挂钩,那时候,校长也就不会去跟教师抢职称了。


当代师说


我不是校长也不是教师,来谈谈一点看法:

1.校长是学校老师的带头人,必须是优秀教师并评上了高级教师才能提拔当校长,真正实现内行领导内行,实现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校长的主要职责是学校内的行政管理工作,调协内外关系。规模大的学校校长肯定没有时间到第一线上课,规模小的学校,行政事务小,可以兼职上小量的课。

3.没有教师高级职称的外行不能当校长,这是领导者的问题。


夕阳红155908541


不上课了,评高级教师职称干啥?!

完全脱离讲台的校长没有资格去凭专业技术职称。

不教书了,脱产了,就去拿管理岗位工资嘛。

这也是目前职称评审中的乱象,为何得不到纠正。


龙行龘龘dada


按照规定,即使是一把手校长,也必须要带至少一个班的课。然后,正校长的职务可以抵工作量。一般正校长职务可以抵两个班的工作量。所以,从理论上按工作量算,校长完全满足评高级职称的工作量要求。但是,按照校长必须至少带一个班级课的规定,又不合格。

现实中,是如何解决这种令人尴尬的问题的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与校长搭班的同学科老师,往往也都是带一个班。而课表上,校长也是带一个班。于是,校长经常外出、接待、培训等原因,需要请这位老师代课。也许,一个学期下来。校长只上过几次课,而这位老师却几乎带了整学期的课。

于是,所有学科奖、工作量什么的都归了这位代课的老师。而校长既排了课,也够了工作量。另一位老师依然相当于带了两个班的课!大家都不吃亏!

妙哉!

于是乎,校长评高级职称便也就是畅通无阻啦!


姑苏讲堂


理论上讲是不能的,但实际上绝大部分校长都评上了高级职称。这不能完全说是以权谋私,职称制度本身不完善、未实行校长职业化是主要原因。

教师职称是对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认定,校长没有从事一线教学,就无法对其专业技术能力进行评价。职称评审条件中,对教学教研有硬性要求,必须有相关材料佐证。未带课的校长要评高级职称,只能造假。

评上了高级职称,还需要聘任岗位。也就是说,评的哪个学科的高级教师,就必须聘任哪个学科的岗位。但校长根本没带课,却聘上了某学科的岗位,这显然不符合规定。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不但是校长,包括很多中层干部,评上高级职称后,都千方百计不带主课。这也是最令一线教师气愤的事。


浙江省最新的教师职称制度修补了这方面的漏洞——将岗位聘任与县管校聘相结合,高级职称有可能低聘,如果没有岗位,则不能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高级职称也只是一个“虚衔”。

其次是未实行校长职业化,校长个人的职业发展一般只能走教师职称系列。平心而论,大多数校长本身就是教师中的佼佼者,如果一直在教学岗位上,评高级职称的概率也是比较高的。但做行政后,却不是公务员,如果要守规矩,就丧失了职业发展通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校长也是不太公平的。当然,这是在不考虑任何灰色收入的前提下。

校长职业化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即,可以建立与教师职称体系平行的管理岗位等级体系,校长个人的职业发展可以走这条通道。但与一般事业单位管理岗不同,校长职业根据等级和考核成绩不同,其岗位工资差距可以拉到很大。这一方面可以激励校长努力工作,一方面又可以保障校长失去职务后,仍有一个类似教师职称的、能体现其专业能力的级别。

总结起来一句话,校长与教师的职业发展,应该各行其道,但殊途同归。


毫米


作为十几年来一直和校长带同一个班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发言权。

按照原则,不上课的老师,哪怕是校长,也没有评上高级教师职称的资格,因为职称评聘的方案中对教学工作量有明确的规定。就算你是校长也不例外。但是,那些不给学生上课的校长就真的评不上高级教师的职称吗?

能当上校长,一般情况下,连眼睫毛都是空的,区区工作量这一“绊脚石”就让他们无可奈何了吗?有些校长的处事能力相当稳妥,比如给自己一周安排了寥寥几节课“应酬一下”,或者干脆找个代课老师过来,工作量挂在校长名下。比如代课教师一周的工作量是18节,那么校长的“工作量”(在我们这边)就可以翻倍,变成36节。试问:一周教学工作量36节的校长,能评不上高级职称吗?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与校长搭档,与校长带同一个班级。在十年前的时候,我觉得和校长带同一个班级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情,因为校长上课的时候,往往上到一半,教育局的人或者学区里的人就要过来检查工作,所以只能让我把他剩下的课包下来,校长要忙着“接客”。近年来就好多了,校长开始潜心钻研教育教学,对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不甚在意。甚至在今年,我们学校的老校长果断辞掉校长一职,心无旁骛投身数学教学中去。

可以说,校长也是很辛苦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就拿我们学校的新校长来说,他不仅要每周亲自上很多节课,而且每天还有很多任务要求他去完成。一次,新校长把他校长群的信息拿给我们看,哇塞!短短一个小时上百条信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而且,每一条消息都明确规定学校应该在几点几分之前要把某种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否则会……

在我们这边,职称评聘的过程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地区教师职称评聘的名额非常有限,哪怕是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基层校长用出“洪荒之力”,想评上高级职称,也不一定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整体上看,校长源于一线的优秀教师。那些懂得“灵活变通”的校长,自然是优先评上高级职称的不二人选。在很多地区,校长是职称评聘的“裁判员”,而当校长这一“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时候,到底谁更容易评上高级职称?不言自明。

不给学生上课的校长,能否评上高级教师职称?“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古之牛人苏麟的名言虽然只有14个字,但足以精准地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就是这么现实!你赞同吗?


微雨润苗


一个工厂,只有生产线上的工人等行吗?那么多管理人员能不要吗?让生产线上的工人兼着管理岗位能行吗?如果学校里只有代课的老师,那些管理工作谁干?让管理人员和一线老师代一样的课,管理人员缺心眼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