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复位后,是如何对待景泰的后妃的?

伟仔很专一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称帝,二次登基后的朱祁镇随即发布了几条关于景泰帝的诏令,这几条诏令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三废一复”。明英宗首先废黜了景泰帝的皇帝尊号,接着又将景泰帝已经去世的皇后杭氏的皇后之位追废,就连景泰帝夭折的太子朱见济的太子之位为被追废,仍称为郕王世子,此外已经被景泰帝废为庶人的汪氏被复尊为郕王妃。景泰帝去世后,除汪氏外,其余嫔妃全部被英宗下令殉葬景泰帝。

  

  追废杭氏:

  杭氏原本为郕王朱祁钰的妾室,后朱祁钰在土木之变后被拥立为帝,杭氏也被封为贵妃,成为景泰帝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汪氏的二号人物,景泰三年,代宗废黜了英宗的太子朱见深后将杭氏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皇后汪氏因为反对废立而触怒代宗,因而皇后之位被废黜,汪氏被废后,杭氏母以子贵被扶为继后,然而杭氏的皇后之位只坐了四年,就因为太子朱见济夭折而伤心去世,在她去世两年之后,即是1457年,明英宗复辟,代宗朱祁钰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2天后暴死,朱祁钰去世时享年仅29岁。明英宗对当年代宗废去自己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怀恨在心,因此非常痛恨杭氏母子,此时,杭氏母子早已去世,于是英宗下诏将杭氏“肃孝皇后”的谥号废去,同时还命人毁坏了她的陵墓,杭皇后的梓宫下落不明,其尸骨也不知去向。除了陵墓被毁,尸骨无存,皇后地位也不被明朝历代史官所承认。

  

  复位汪氏:

  汪氏的一生先后经历了郕王妃-皇后-庶人-郕王妃四个阶段,相比杭氏死后被废而言,生前即被废黜皇后之位的汪氏算是因祸得福了,汪氏因为反对废黜英宗太子朱见深而触怒了景泰帝,因而被废为了庶人,英宗复位后,感念汪氏曾为自己的儿子仗义执言,不仅将其复为郕王妃,还在景泰帝去世后免其殉葬,汪氏在郕王府一直安然生活到了明武宗年间,享寿八十,去世时,明武宗为其尊谥“贞惠安和景皇后”,汪氏与明代宗朱祁钰合葬景泰陵。

  

  殉葬唐氏:

  明代宗皇贵妃唐氏在明朝历史上虽然并不出名,但是她却连创了两个明朝第一:她是明朝有史可考的第一位皇贵妃,也是明朝最后一位被殉葬的妃子。在汪后被废、杭后病逝的那段时间,唐氏实际上是景泰帝后宫中的主人,以唐氏当时受宠的程度来看,她是极有可能被扶正为皇后的,但是一切都随着夺门之变结束了,英宗复位后不久,代宗便暴毙了,唐氏和李氏等人依据祖制和英宗诏令,为代宗殉葬。七年后殉葬制度被英宗废黜,唐氏等嫔妃成为了明朝最后一批被殉葬的妃嫔。


文史园地


在正月十六日这天凌晨,已经被封锁了六年多的南宫大门终于被撞开,武清侯石亨和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迎请英宗复辟,一行人向东华门匆匆跑去,到东华门后,守卫大声盘问呵斥,憋屈多年的英宗愤懑高喊:“朕太上皇也!”

此时的东华门随之应声而开,恭迎太上皇的王者归来。

这件事史称南宫复辟,又称夺门之变。明英宗七年多来的惊心动魄和孤独寂寞,至此终于画上了句号,朱祁镇上演了一部王者回归的年度大戏。

重新登上皇位的朱祁镇随后就废了景泰帝,从此之后兄弟二人就再度角色互换了。朱祁钰开始了他的幽禁生活,其时他已卧病在床,禁不禁倒也不重要了,想来朱祁钰并不像哥哥那般坚强,他心情抑郁,不到半月就一命呜呼了。

朱祁钰死后,一朝有势、大权重握的朱祁镇,是如何对待景泰的后妃的?

明朝制度中有一条殉葬制度,所以在朱祁钰死后,他的妃嫔们理应都殉葬,可有一人却没有被执行。这个人就是汪皇后,景泰帝的原配妻子,因为在景泰三年的时候竭力反对朱祁钰废除朱见深(朱祁镇的儿子)的太子之位改立朱见济(朱祁钰的儿子,杭皇后所生)为太子这件事而触怒了朱祁钰,被废了皇后之位,从此就被幽禁在皇宫之中。

后来明英宗复位后,她又被重新得以认可为朱祁钰的原配之妻,复称郕王妃,而且还得到孙太后、钱皇后和朱见深的照顾。

在天顺元年的时候,朱祁钰逝世,英宗让朱祁钰后宫的妃嫔们殉葬。

但是当提及汪皇后是否也要殉葬时,第一个不赞同的人是李贤,他以汪氏已经被废幽禁深宫多年,且汪氏的两个幼女年龄尚小,还需要需人照顾为由,应免除殉葬。

复立太子后的朱见深也知汪氏当年是因他而被废,所以对汪氏也存在一定的恩情,所以便向英宗说情不让汪氏殉葬。英宗也念及汪氏当年帮自己儿子说话的情分上同意后免去汪氏殉葬,所以汪氏便得以活命,后来汪氏就从宫中搬去了郕王府。

汪氏搬到郕王府后就每天过着吃斋念佛的生活,直到正德元年十二月,汪氏薨逝,终年80岁。

景泰的所有妃嫔中汪氏是唯一得以善终的一位,而且明武宗时被追封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在南明弘光帝即位之后改上谥号“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朱祁钰的第二位皇后杭皇后是朱祁钰登基之前的侧室,朱祁钰即位后就册封杭氏为贵妃。

杭皇后在景泰七年的时候崩逝了,谥号肃孝皇后。 英宗复位后就下令废除杭皇后的谥号,还将她的陵墓毀坏了。而且明代只认汪氏为朱祁钰的正室,没有一个朝代承认杭氏。

其实这都是杭氏咎由自取,因为当年朱祁钰废朱见深改立朱见济为太子这件事,少不了杭氏的怂恿参与,因为朱见济是杭氏的儿子,所以杭氏是受益最大的一方。她应该庆幸她在朱祁镇复位之前死了,不然她的结局应该会更加的悲惨。

朱祁钰的妃嫔中还有一位较为出名的皇贵妃唐氏,唐氏是景泰七年的时候进宫的,在八月的时候被封为皇贵妃。她是历史上可以查证的第一位皇贵妃,因姿色艳美,宠冠后宫。

英宗复位后,郕王死后,唐贵妃就被逼为郕王殉葬,但也是最后一个为皇帝殉葬的明朝妃子,因为明英宗后来,干脆就废除了殉葬制度。

综上所述,英宗复位后景泰的后妃除了汪皇后得以善终外,其他妃子大多结局都很悲惨,而且大部分都被英宗以最残酷的方式逼迫殉葬。


历来现实


景泰帝朱祁钰的后宫有名份的只有三位,原配汪氏,母以子贵扶正的杭氏,还有名正言顺的首位皇贵妃唐氏。

英宗朱祁镇复位之后,把景帝废后汪氏复为郕王妃;把已经死去的杭皇后追废皇后称号,复为郕王妃;把唐皇贵妃降为郕王侍妾,并逼她殉葬。

1,正直的汪氏(?-1506)

汪氏是景帝朱祁钰的正妃,在朱祁钰封郕王时嫁给他。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英宗遭遇土木堡之变,九月,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十二月,郕王妃汪氏被册立为皇后。

汪氏性格直爽,有贤名,能体恤民情,京师每年都有年老冻死的人,暴尸荒野,汪皇后就出钱命人收埋,做为正妻和皇后,她是称职的。

她只生育了两个女儿,没有儿子,而杭妃生了皇子朱见济。拥有了自己的儿子后,景帝就想换太子,把侄子废掉改成自己的儿子,和汪氏商量。

汪皇后认为,丈夫本来就是在异母兄英宗被俘的情况下登位的,登位之初,已经立了英宗子朱见深为太子,现在小太子又没有过错,怎么能废掉呢?说不过去啊!

景帝不认为自己错了,却认为是妻子是怕将来杭妃母以子贵,动摇她的皇后之位,所以才极力阻止更换太子,因此很生气。

那汪氏到底有这个想法没?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毕竟人都有私心的。总之,景帝就在景泰三年(1452)五月,废黜汪皇后,改立皇子生母杭妃为后。

汪氏就带着女儿孤独度日,随后,新太子朱见济夭折了,他的母后杭氏也伤心死了,到了景泰八年(1457)正月,英宗复辟,景帝被废为郕王,随即就死去。

汪氏也被废为郕王妃,本来英宗也想逼她殉葬的,还是侍郎李贤劝谏阻止,以两女年幼需要抚养为由,才没有被殉葬。太子朱见深对这个婶婶也很感激,感激她当初为他仗义执言,太子的生母周贵妃也很感激汪氏。

因此,汪氏出宫时,她宫中的财物得以尽数带出去。某次,英宗想起一个玉玲珑腰饰,太监说被汪氏带出宫了,英宗个小气鬼就派人去要,汪氏不肯给,很生气的把腰饰丢到井中,愤愤的说:我丈夫做了七年天子,还用不了这几片玉?

英宗听了很生气,就派人把汪氏带出去的财宝都追回来,这货也是简直了。

还好朱见深有良心,继位后,为了报答婶婶,对她的生活很照顾,汪氏一直活到武宗正德元年(1506)才去世,因为之前景帝已经被宪宗追复帝位,所以,汪氏得以被追谥为贞惠景皇后。

2,母以子贵的杭氏(?-1456)

杭氏是景帝朱祁钰的小老婆,在景泰三年(1452)生下皇子朱见济,母子备受宠爱。

景帝想方设法要把儿子弄到太子位上,因此不惜废弃结发妻子,贿赂大臣,终于把侄子太子朱见深废掉,改立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并立杭妃为皇后。

但好景不长,景泰四年(1453)十一月,太子朱见济夭折,追谥怀献太子。杭氏非常伤心,当时景帝已经改宠唐皇贵妃了,她也没有希望再生出皇子来。

因此,在景泰七年(1456)二月,杭皇后薨,大概有二十五岁,被追上谥号肃孝,家族也获得恩封。

景泰八年(1457)正月,英宗复辟,景帝死,杭皇后的谥号称号也被撤销,陵墓也被毁掉。

3,最后一位殉葬者唐氏(?-1457)

唐氏是唐兴之女,在景泰五年(1454)入宫,景泰七年(1456)八月晋封皇贵妃,获得景帝短暂的恩宠。

景泰八年(1457)正月,英宗复辟,景帝暴死,被降为郕王,以亲王礼下葬,唐氏也被降为郕王侍妾,被迫殉葬,成为明朝最后一位被殉葬者。

4,猴格说

通过英宗对待汪氏,可见他的心胸如何了,更勿论其他事情。

就是这样。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


猴格大人


景泰帝朱祁钰是宣宗朱瞻基的次子,英宗朱祁镇的弟弟,封郕王,封地在山东濮州,本是个逍遥快活的藩王,皇位什么的与他无关,公元1449年英宗不甘寂寞,御驾亲征,出关跑去砍蒙古人玩,谁知在土木堡被瓦剌兵包围,俘虏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之变”。英宗出征前,考虑到朝廷没个看家的不行,叫郕王朱祁钰来监国,谁料皇帝被鞑子抓住了,以当时的情况被送还的几率很小,国不可一日无主,太子朱见深还在襁褓,以于谦、王文等主战派拥戴,孙太后同意下,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这就是景泰帝。

土木之变遗址。

景泰帝在位9个年头,在巩固大明江山上,有些政绩,本是不错,可瓦剌在和明军后来作战时,战败,想求和,而求和的本钱就是俘虏英宗,虽然景泰帝不愿将哥哥换回来,但经不住满朝的劝说,英宗完整的回京了,皇位已定不可改,被尊为太上皇,软禁在南宫,这一关就是7年。也是怪景泰帝没本事,好不容易废除了英宗已立的皇太子,让自己儿子朱见济当太子,没几年这个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夭折了,朝廷又回到立嗣问题上,景泰的态度让一些英宗旧臣不满,在景泰一次患病期间,石亨、徐有贞等大臣把太上皇请出来,重新登位,这就是夺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重登皇位的英宗毫不客气,将景泰废为郕王,没几天就死了,以亲王礼草草下葬,拥护景泰的大臣被血洗,景泰的一群后宫妃子们也命运舛互。由于景泰帝号被废,史书对其人其事记载简陋,《明史》关于他的后宫,有封号的仅有4位,但肯定不止4位,因为这4位仅有1位在景泰死后殉葬的,但明史清晰记载“英宗以其后宫唐氏等殉”,这个等字说明,还有其它人,可是史料没留下踪迹,下面只能讲解4位有记载的妃子们。

景泰死后以藩王礼下葬,宪宗时复景泰帝号,将王陵扩建为帝陵,也就是今天看到的景泰陵。

4位,其中2位皇后,1位贵妃,1位妃。原配汪皇后,朱祁钰还是郕王时的正妃,由于她无子,在景泰立嗣问题上,站在了英宗立的原太子朱见深一边,反对景泰废朱见深,而立杭妃生的朱见济,此举惹怒了景泰帝,皇后被废降为庶人,所以英宗复位后,念及她拥护自己儿子,得到善待,复封为郕王妃,往后的生活多有照顾,其家族也很兴旺,汪氏一直到了武宗才去世,活了80岁,高寿。汪皇后被废后,给景泰生了儿子的杭妃立为皇后,儿子是太子,自己是皇后,风光一时,但命运如此弄人,不久儿子夭折,杭皇后悲痛欲绝,一病不起,也死了,景泰被废后,杭氏皇后封号被废黜,陵被毁,族人被贬,什么都没得到。

什么都没得到的杭皇后,画像。

唐贵妃,景泰晚年宠爱的妃子,世事难料,就像做梦一样的唐贵妃,因为夺门之变被革封号软禁,没几天景泰死了,英宗下令唐贵妃等人为景泰殉葬,前面有说道“英宗以其后宫唐氏等殉”,就这样一命呜呼了。最后一位李贤妃,也是命运多桀,夺门之变时李贤妃怀有身孕,且马上就要生产了,景泰被废时,李贤妃被逐出宫,秘密看管,生产后遗子被送往凤阳落到建庶人朱文圭的户籍上,朱文圭是谁,建文帝的儿子,朱棣夺位后送到凤阳囚禁,只给口吃的,其它没人管,长大后连猫、狗都不认识,就一大傻子,李贤妃跟着去凤阳照顾儿子,没几年孙太后去世,英宗令李贤妃殉葬。


图文绘历史


1475年正月十七日,“夺门之变”爆发,代宗朱祁钰在“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的无奈声中被逼退位,英宗朱祁镇再次复位,改年号“天顺”。



代宗朱祁钰被废为“郕(chéng)王”,之后在二月二十七日驾崩,死因不明,并被英宗赐恶谥“戾”。

朱祁钰因何而死,尚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被英宗所害,目前也无直接的证据。但代宗所遗留下的后妃的死因倒是有史可查,可以说朱祁钰遗留下的后妃的结局都不怎样,可谓悲惨。



汪皇后

明代宗朱祁钰的第一任皇后。1445年八月,英宗册封汪氏为郕王王妃,年18岁。1449年,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是为代宗,汪氏被册封为皇后。



史载“刚毅偏执,心怀仁德”,当年“土木堡之变”因瓦剌入侵京师,导致京师附近州县尸横遍野,汪皇后心怀不忍,于是出钱让官校掩埋安葬。汪氏对原英宗皇后钱氏也十分厚待。1452年,景帝欲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而废掉英宗之子朱见深,汪皇后竭力反对,因此触怒代宗,后被废去皇后之位,降为妃。



也因汪氏对英宗的皇后和太子都非常不错,所以最初英宗复位时,她得到了优待。1475年,在代宗被废为郕王时,她被再次册封为郕王妃,之后也因钱皇后的帮助,她得以将留在宫中私产和所有伺候她的宫女和太监带出宫中。



1457年3月23日,朱祁钰驾崩。英宗本来是想让汪氏与代宗其他妃子一起殉葬,但是因汪氏平时很贤惠,深受臣民的爱戴,所以大学士李贤等重臣都反对,他们以“汪氏已废幽禁深宫,况两女尚年幼”的理由,奏清英宗不要让汪氏殉葬,再加上钱皇后、朱见深的求情,汪氏得以幸免于难。

之后汪皇后和其二女独自居住在郕王府中。1464年,宪宗朱见深即位,因当年钱皇后曾在朝堂上极力反对景帝废掉他,所以宪宗对其十分的孝顺。1506年,在孝宗驾崩后不久,汪氏也在十二月因病逝世,享年80岁。



死后,武宗与朝臣商议,以“以妃嫔之礼入葬,祭祀以皇后之礼”入葬,并赐谥号“贞惠安和景皇后”。

杭皇后

1452年,汪皇后被废后,杭氏因母凭子贵被代宗立为皇后,她的儿子朱见济被册立为太子。

可以说此时的杭皇后可谓是春风得意,但是好景不长,1453年,年仅五岁的皇太子朱见济不辛夭折,杭皇后悲痛欲绝,卧床不起,在第三年也随之香消玉殒。



死后,杭皇后被以皇后之礼葬入寿陵,赐谥号“肃孝皇后”。但是不久,1457年英宗复辟后,因代宗的皇帝名号被废,杭皇后的身份自然也就没有了。再加上因英宗对代宗十分憎恨,对杭皇后的儿子夺走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也怀恨在心,杭皇后随之遭殃。


复位后的英宗先是废除杭皇后的谥号,之后更是毁去杭皇后的寿陵,杭皇后因此尸骨无存。最后连名分都没有,杭皇后在明朝官方的文献记载中彻底消失,不管是皇后的身份,还是妃子的身份都没有了。

唐贵妃

代宗朱祁钰的妃子,1456年八月十三日被册封为皇贵妃,为明朝历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位皇贵妃。

唐贵妃本来是最有希望成为代宗的第三位皇后的,只是可惜唐贵妃生不逢时,在她正要往上爬的时候,代宗的皇位弄丢了,她的身份变得极其的尴尬。



随后,在代宗死后,这个身份极其尴尬的唐贵妃被英宗下令“殉葬”于代宗。唐贵妃死后年仅20余岁,虽然不知道她陪葬前心情到底如何,但肯定有着诸多的不甘和悔恨,她只享受一年的风光,就得付出这样惨痛的代价,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吧。


以上就是代宗生前所有的有名号的妃嫔,这之中除了汪皇后因生前帮助过钱皇后和朱见深而得以安享晚年,其他二位的结局可谓是悲惨,一位死后名份被全部剥夺,更是尸骨无存,另一位更是被直接活生生的“殉葬”,更是悲剧。只能说这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因有的代价吧。


澳古说历史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称帝,二次登基后的朱祁镇随即发布了几条关于景泰帝的诏令,这几条诏令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三废一复”。明英宗首先废黜了景泰帝的皇帝尊号,接着又将景泰帝已经去世的皇后杭氏的皇后之位追废,就连景泰帝夭折的太子朱见济的太子之位为被追废,仍称为郕王世子,此外已经被景泰帝废为庶人的汪氏被复尊为郕王妃。景泰帝去世后,除汪氏外,其余嫔妃全部被英宗下令殉葬景泰帝。


追废杭氏:

杭氏原本为郕王朱祁钰的妾室,后朱祁钰在土木之变后被拥立为帝,杭氏也被封为贵妃,成为景泰帝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汪氏的二号人物,景泰三年,代宗废黜了英宗的太子朱见深后将杭氏的儿子朱见济立为太子,皇后汪氏因为反对废立而触怒代宗,因而皇后之位被废黜,汪氏被废后,杭氏母以子贵被扶为继后,然而杭氏的皇后之位只坐了四年,就因为太子朱见济夭折而伤心去世,在她去世两年之后,即是1457年,明英宗复辟,代宗朱祁钰降为郕王,软禁在西苑,2天后暴死,朱祁钰去世时享年仅29岁。明英宗对当年代宗废去自己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怀恨在心,因此非常痛恨杭氏母子,此时,杭氏母子早已去世,于是英宗下诏将杭氏“肃孝皇后”的谥号废去,同时还命人毁坏了她的陵墓,杭皇后的梓宫下落不明,其尸骨也不知去向。除了陵墓被毁,尸骨无存,皇后地位也不被明朝历代史官所承认。


复位汪氏:

汪氏的一生先后经历了郕王妃-皇后-庶人-郕王妃四个阶段,相比杭氏死后被废而言,生前即被废黜皇后之位的汪氏算是因祸得福了,汪氏因为反对废黜英宗太子朱见深而触怒了景泰帝,因而被废为了庶人,英宗复位后,感念汪氏曾为自己的儿子仗义执言,不仅将其复为郕王妃,还在景泰帝去世后免其殉葬,汪氏在郕王府一直安然生活到了明武宗年间,享寿八十,去世时,明武宗为其尊谥“贞惠安和景皇后”,汪氏与明代宗朱祁钰合葬景泰陵。


殉葬唐氏:

明代宗皇贵妃唐氏在明朝历史上虽然并不出名,但是她却连创了两个明朝第一:她是明朝有史可考的第一位皇贵妃,也是明朝最后一位被殉葬的妃子。在汪后被废、杭后病逝的那段时间,唐氏实际上是景泰帝后宫中的主人,以唐氏当时受宠的程度来看,她是极有可能被扶正为皇后的,但是一切都随着夺门之变结束了,英宗复位后不久,代宗便暴毙了,唐氏和李氏等人依据祖制和英宗诏令,为代宗殉葬。七年后殉葬制度被英宗废黜,唐氏等嫔妃成为了明朝最后一批被殉葬的妃嫔。



历史鲜生


汪皇后(1427年―1506年),是朱祁钰的结发妻,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对废黜朱见深太子之位并改立朱见济为太子之事而触怒景泰帝,被废。汪皇后是个明白人,她反对朱祁钰废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是对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明英宗复辟后,为了感念当时汪皇后为自己的儿子说话而免于殉葬,并且恢复了汪皇后的正妻之位,改为郕王妃,孙太后和明英宗对她都很照顾。后来活了八十岁,也算是善终了。

杭皇后,景泰帝侧室,即位后封为贵妃,后册为皇后,景泰七年(1456年)崩,谥“肃孝皇后”。英宗时废皇后谥号,毁其陵墓。明代只承认汪氏为景泰正室,无一朝承认杭氏。这主要是因为杭氏当年主张让朱祁钰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在废除朱见深太子之位上面没少给朱祁钰吹枕边风。幸亏她早死了,要不她的下场会是最惨的。

唐贵妃,景泰七年(1456年)封"皇贵妃",是有史可查的第一位皇贵妃,宠冠后宫。郕王死,被逼殉葬。唐贵妃也成了最后一个为皇帝殉葬的明朝妃子。因为后来明英宗废除了殉葬制度。

综上所有,明英宗对待景泰帝的妃子都很残忍,除了汪皇后外,应该都被殉葬,有人说明英宗是个好人,但是我觉得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在有皇帝上面他比不过自己的弟弟。后来废除殉葬,看似有仁义之心,可是也不排除是为了给自己留下好名声而做的形象工程,明朝的衰弱他可以说有着很大的责任。


关河南望


明英宗朱祁镇,在亲征瓦剌后被俘。

本来他要亲征,其母孙太后就很不赞成,但英宗的初衷还是想建一番功业,他为安抚众心及母心,把唯一的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因其年幼,特又命异母弟朱祁钰监国。

英宗被俘后,朝廷上下四处奔走,这时候,瓦剌发话了:可以用钱财赎。

哦,堂堂一个天子,简直像落到绑匪手里一样了。但这也没办法,打又打不赢,能用钱解决的事那就用钱解决呗。

这时,英宗的钱皇后也听说了这事,连同婆母孙太后一起,把自己的首饰什么的都捧了出来。

谁知瓦剌贪得无厌,索要无度。

这时候,明廷决定不被绑匪,哦瓦剌牵着鼻子走了——放弃肉票英宗,另立朱祁钰。

朱祁钰即位后,开始还是抱着暂代哥哥做事的目的的,谁知人心难经考验,当皇帝很容易上瘾,当着当着不想让了。就是哥哥回来后也不想让了。

由于肉票的价值不大了,一年后,瓦剌把明英宗放了回来,一是在他身上捞不出什么油水了,二是想给明廷内部添点乱。

景泰帝见着哥哥,不说让位,反而把他和钱皇后锁在南宫,衣食供给甚少,钱皇后还要自己做女红挣点家用。为防止旧臣见旧主生事,景泰帝还把哥嫂住所附近的树木砍个精光,方便监视。

景泰帝对兄嫂谈不上好。但也没下杀手。虽废太子朱见深,但也未行诛杀。且英宗后宫诸人,未见有异常死者。

七年后,景泰帝病重,自己儿子也逝世了。群臣趁此之机,发动“夺门之变”,迎英宗复位。

景泰帝不久病死。英宗会如何对待他的后妃?

不得不说,明英宗朱祁镇是积累了很多怨气的。他一上位,立即将朱祁钰仍降为郕王,其夭折的太子朱见济也被追废,朱见济的生母杭皇后也立行追废除。

只有被景泰帝废为庶人的汪皇后复尊为郕王妃,所谓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当时汪皇后因为朱见济并非自己亲后,不同意景泰帝将其立为太子,触怒了景泰帝,被废为庶人。其实她倒也不是为朱祁镇这一支着想。不过也因祸得福,朱祁镇复位后,将其复尊为郕王妃,且景泰帝朱祁钰死后,并未令她殉葬。

而景泰帝其他的嫔妃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其死后,明英宗令她们全部殉葬。

明英宗此举不得不让人揣测是出于报复,因为他自己,似乎并不赞同殉葬这个残酷的陋习。明朝的生殉制度就是自他手里终结的。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自己临终前叮嘱废除这个制度,应该也不是一时起意,此时却让景泰帝的后妃们殉葬,是不是为了泄愤?

对于早前已逝世的杭皇后,明英宗更是怀恨在心,无法在其生前折磨她,就连死后也不放过,他命人毁坏了她的陵墓,杭皇后梓宫下落不明,可谓尸骨无存。

明英宗自己与钱皇后,倒在历史上留下一段患难与共的佳话,可惜权力斗争下的明英宗,在对待景泰帝的后妃们时,并没有什么柔情在内。

但话又说回来了,倘若朱祁钰在皇位上一直坐着,有活得比英宗长,他又会如何对待英宗朱祁镇这一支呢?恐怕也很难说善了吧。


钱多多读文史


第一任皇后孝渊景皇后汪氏,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想立自己的儿子(杭贵妃所生)朱见济为太子,废原太子朱见深(景泰帝侄子,英宗长子),汪皇后竭力反对,因而触怒代宗,被废,杭妃被立为皇后。英宗复位,降代宗为郕王,汪氏复称郕王妃。天顺元年(1457年),郕王逝世后,英宗让其后宫嫔妃殉葬。当论及汪氏殉葬与否时,李贤不赞同,以汪氏已废且幽禁深宫,况两女年幼,应不予殉葬。朱见深复立为太子后,知道汪氏当年支持继续以他为太子,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亦上言于英宗。经英宗同意,汪氏得以活命,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孝渊景皇后汪氏在郕王府斋素事佛,正德元年(1506年)十二月,汪氏薨逝,终年80岁。熬到了明英宗曾孙正德皇帝在位。

第二任皇后杭氏,原为郕王朱祁钰登基前的侧室,景帝即位后封杭氏为贵妃。景泰三年(1452年),景帝废黜皇太子朱见深,改立杭氏之子朱见济为皇太子,立杭贵妃为皇后。景泰七年,杭氏崩逝,谥号肃孝皇后。其弟杭敏受官锦衣百户。英宗复位后,下诏将杭氏“肃孝皇后”的谥号废去,同时也毁坏杭氏的陵墓,其弟杭敏削职还里。

皇贵妃唐氏,景泰七年(1456年)进宫,八月封皇贵妃。唐贵妃因姿色艳美,宠冠后宫。父亲唐兴以女贵被封为正一品右都督。英宗复位后,唐氏被革皇贵妃封号,降级为郕王侍妾。唐兴被抄没所有家产,发配充军。景泰帝暴死,明英宗命以亲王礼葬金山,又令唐氏殉葬。唐氏无言,遂被殉葬,葬金山。后明英宗废除了明朝皇帝去世以妃嫔殉葬的陋制,因此唐氏也是明朝妃嫔中最后一名可考的遭殉葬者。


治史局


古代的封建王朝是一个十分现实的存在,而且即便是亲生父子亲兄弟在皇位面前也会毫不客气,只要是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们都会不择手段去进行镇压,即便将亲人杀死也要得到皇权。这一点虽然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但是在封建社会,这些就是真理和现实。明英宗朱祁镇的复位其实对于朱祁钰来说是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事情,因为当时的朱祁钰已经被拥立为皇帝,朱祁镇被俘虏,命悬一线,谁想到他会活着回来,还将皇位抢了回去。

朱祁钰和朱祁镇当时的矛盾很深,朱祁钰是不会将皇位交还给朱祁镇的,而朱祁镇也不甘心,所以后来发动了夺门之变,皇权再次落入朱祁镇手中。那么朱祁钰被废之后,朱祁镇是如何对待朱祁钰的嫔妃们的呢?首先就要说到杭氏,这位女子本来只是朱祁钰身边的一个妾室,但是经过了土木堡之变以后,朱祁钰就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帝,而杭氏的身份自然也被抬高了,她后来成为了贵妃。当时朱祁钰所封的皇后是汪氏,汪氏虽然地位比杭氏高,但是朱祁钰更加喜欢杭氏。后来朱祁钰想要将朱祁镇所立的太子废掉,汪氏马上出面阻止,朱祁钰一气之下将她废掉,杭氏后来就被封为了皇后。

朱祁镇复位之后,朱祁钰被囚禁,没过两天就死了,随后朱祁镇就开始处理朱祁钰的嫔妃们,杭氏在此时已经过世,她是按照皇后的葬仪标准下葬的,朱祁镇为了报复朱祁钰,追废杭氏的皇后之位,也剥夺了她的谥号。不仅如此,杭氏的棺木和尸体后来都下落不明,可见杭氏的陵墓是遭到了严重的毁坏。和杭氏相比,汪氏的境遇就不同了,虽然汪氏也是朱祁钰的女人,她后来还被废掉了,但是对于朱祁镇来说,汪氏是自己的恩人。

汪氏曾经在朱祁钰提出废除太子的时候站出来反对,这表明汪氏是一个有大义的女子,而是也是向着朱祁镇说话的人,所以朱祁镇不能忘了这份恩情。朱祁镇下令将她重新封为郕王妃,汪氏也得到了朱祁镇的厚待,她在八十岁时过世,后来朱祁镇还让汪氏和朱祁钰合葬,算是给了汪氏足够的体面和荣光。所以朱祁镇虽然在复位之后对朱祁钰很残忍,对朱祁钰生前的嫔妃们也很残忍,但也是知恩图报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