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爭世界第一,有可能嗎?

邪惡小羊羊


5G兵臨城下,“禁令”餘威猶在,華為的機會與危險並存。

“華為面臨的困難依然很大,但不會改變前進方向。”在7月30日的上半年業績發佈會上,華為董事長梁華“對未來充滿信心” 。

在強壓之下,華為沒有退回到安全區,而是選擇在2019年投入1200億元持續進行研發。

“一個組織面臨壓力最大的時候,往往也是潛力最大的時候。因為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打擊,使我們的工作目標更加清晰,跨部門協同更加順暢,員工更加充滿幹勁,內部活力正在得到激發。”

內部凝聚力被點燃,華為在外患之中交出了一份不錯的半年報,不論是手機終端的出貨量還是總營收都實現了超過20%的同比增長;5G領域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

毫無疑問,在這場全球5G軍備競賽中,華為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大格局中,華為的企業命運已經和國家科技實力緊密掛鉤。

5G,不僅是中國通信網絡彎道超車的機會,更是華為全面領先的拐點。

終端之戰

在這場報告會4天之前,華為正式發佈了Mate 20 X 5G。

作為華為旗下的首款5G手機,Mate 20 X 5G一出場就自帶高光。

它是目前全球唯一支持5G獨立組網和非獨立組網的雙模手機,全球唯一雙卡版本的5G手機,也是唯一搭載7nm工藝5G終端芯片的手機;同時,它還拿到了國內首個5G進網許可證、首個泰爾5G通信能力五星證書、首個GCF 5G能力認證證書。

在數個“第一”加持之後,這款說白了就是在4G手機基礎上增加了5G網絡服務的機型,其象徵意義已經大於產品本身的功能性。

它不僅是華為5G佈局中ToC端的一個重要節點,也象徵著中國5G手機正式進入商用階段。

自工信部在6月6日發佈了5G商用牌照後,中國便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相比工信部早先定下的三步走計劃,如今的這道發令槍早了整整一年。

為何搶跑?背後是諸多因素的綜合考量,但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全球的5G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

今年4月初,美國國防部曾發佈過一份名為《5G生態:國防部的風險和機遇》的報告,其中將全球5G實力領先的國家分為了三大梯隊,第一梯隊包括中國、韓國、美國和日本,第二梯隊包括英國、德國和法國,第三梯隊則是新加坡、俄羅斯和加拿大等國家。

在複雜的競爭格局中,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一梯隊國家都在爭取搶發5G的先手優勢。

韓國早在2018年底就開始部署5G網絡,率先打響5G爭奪戰。按照韓國信息通信技術部長的說法,“韓國政府的所有努力都集中在這項服務上,這將使韓國成為一個5G強國。”

在“美國只能贏不能輸”的口號聲中,特朗普更是親自上場,宣佈投入2750億美元建設5G網絡,並對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施壓,要求其放開頻譜資源,提升批准效率。

在美國眼中處於第一陣營的日本,卻並沒有趕上第一波浪潮。目前,日本的四大運營商已經獲得5G頻譜,表示將在五年內投入至多1.7萬億日元來建設5G網絡,預計將於2020年開啟5G商用。

在美日韓之外,歐洲的5G佈局也是遍地開花。瑞士、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多個國家都先後開啟了5G商用,摩納哥還在華為設備的支持下成為了首個全國覆蓋5G網絡的國家。

顯而易見,在“爭先恐後”的氣氛中,5G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正在超預期進行。

目前,全球有共35家運營商在20個國家和地區宣佈了5G網絡商用,全球公佈的5G終端共有94款,其中智能手機25款、5G模組23款、CPE 23款。

終端雖多,但已正式投入商用的卻寥寥無幾。

在手機終端方面,韓國市場有三星Galaxy S10和LG V50 ThinQ;美國有三星Galaxy S10和摩托羅拉Moto Z3。

中國市場除了有華為 Mate 20 X 5G打頭陣,中興也已經宣佈了旗下首款5G手機Axon 10 Pro 5G開啟預售。目前已有包括華為、中興、OPPO和vivo幾大品牌在內的共8款5G手機獲得了3C認證,小米的5G手機也正在趕赴認證的路上。

可以預見,華為之後,OPPO、vivo、小米、中興、一加、努比亞等品牌的5G手機也將快速跟進。

這要歸功於中國的龐大市場,孕育出了在全球市場領先的華米ov四大頭部,因此在5G手機終端的搶先戰中,足夠“人多勢眾”。

毫無疑問,華為是中國戰隊的帶頭大哥。

在蘋果缺席了5G搶先戰之後,華為和三星就成為了5G手機市場上的針尖和麥芒。

4月初,三星率先上市了全球首款5G手機Galaxy S10。

自去年8月推出了全球首款符合3GPP標準的全網通5G芯片之後,三星在5G芯片上的佈局已與高通、華為並肩,躋身第一陣營。

Exynos Modem 5100基帶芯片採用三星10nm工藝製造,支持5G NSA非獨立組網模式,同時兼容2G、3G、4G,下載速度為1.6Gbps。

值得一提的是,在韓國國內銷售的Galaxy S10均採用了這一三星自研的5G解決方案。不過,在Galaxy S10 5G手機的海外版本上,三星將會改用高通的X50 5G調制解調器,該方案也是目前安卓陣營中除華為以外,各大廠商的標準配置。

在基帶芯片領域,無論是聯發科、紫光展銳還是三星,都難以與華為、高通爭鋒,而英特爾更是直接被擠出了賽道。

“驍龍855+驍龍X50基帶芯片”這一高通的“外掛套餐”服務了三星、小米、vivo、OPPO、聯想、一加、中興等30餘家廠商。相比集成5G基帶芯片,通過外掛基帶芯片實現5G連接的方式存在比較明顯的功耗問題。

但華為的5G芯片也沒能解決這一難題,最新推出的Mate 20 X 5G採用的也是麒麟980+巴龍5000基帶的“套餐”方式進行5G連接。

不過華為的優勢在於同時支持SA(獨立組網)和NSA(非獨立組網)。除了華為,無論是三星的自研芯片還是高通方案目前只能支持NSA組網。

這意味著後者只能算是一個過渡方案。

簡單來說,NSA是在目前4G的基礎上搭建5G網絡,而SA則是完全獨立地發展5G網絡。

正兒八經地說就是,NSA利用了現有4G網絡實現5G寬帶應用,因此5G NSA建網需要錨定原有4G無線網絡,在原先的4G基站上加裝5G基站設備。

所以,NSA有利於運營商保護4G資產,對在三大運營商4G網絡上佔據了近8成市場份額的華為和中興來說,是絕對的利好。而SA方案則是讓5G基站直接接入5G核心網,控制信令完全不依賴4G網絡。

因此,大部分運營商都選擇在早期部署NSA網絡,成本低、見效快;後期再部署SA網絡,以服務對5G網絡要求更高的工業互聯網。

按照這個規劃,國內的三大運營商目前都採用NSA和SA共同推進的方案,但最終的目標都瞄準了SA,預計將在2020年開始SA網絡的升級。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還在6月底的GTI2019峰會上表示,明年1月1日開始,只支持NSA組網模式的手機將不能取得入網許可證。

很明顯,這是在引導產業風向朝SA偏移。

如此趨勢下,華為率先推出支持SA/NSA的雙模5G手機,領先了高通方案一步,取得了短暫的技術優勢。

“5G獨立組網全世界只有華為一家做好了,中國招標法規定,必須有三家公司做好了才能開始招標,所以,中國只有從明年才能開始獨立組網的5G SA。”任正非最近在接受採訪時也談及SA組網的佈局,“我們在等待高通進步。”

考慮到目前消費者市場對於5G仍然處於觀望階段,華為的SA/NSA組網模式顯然比“全球第一款5G手機”這樣的名頭更有吸引力。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2020年後NSA組網手機不能取得入網許可證,並不意味著如今已經上市的NSA組網手機屆時不能上網。

事實上,NSA網絡和SA網絡將長期並存,只支持NSA組網的手機也不會因為網絡原因而被淘汰,體驗上的差異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畢竟SA更有優勢的地方在於工業互聯網。

而高通在2019年2月推出的驍龍X55芯片組已經能夠支持NSA和SA網絡,搭載這一芯片組的手機也將在2020年初上市。

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的雙模方案目前取得了領先於行業的技術優勢,但是這一優勢是暫時的,對手將快速趕上,華為要考慮的是如何保持領先。

顯然,終端的競賽將長期持續。

運營商的“神助攻”

發佈了首款雙模5G手機的華為,並不只是一家出貨量全球前二的手機終端廠商。

它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和全球最大的電信基站設備提供商——這也是華為在本輪5G競爭中被美國政府視為威脅的原因。

強大的華為已經成為高科技領域美國曆史上少有的競爭對手,讓一向推崇自由市場經濟的美利堅,不惜頂著“濫用國內法”的標籤出手制裁。

特朗普政府不僅在美國國內封殺華為,甚至動用政治手段,要求盟國不再與華為進行合作。

然而,即使在如此強壓之下,華為的運營商業務依舊突破重圍,向海外市場強勢推進。

7月22日,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全球已有33個國家正式發佈5G頻譜,20個國家的35個應用商宣佈5G商用,其中有約三分之二是由華為協助構建的。

在7月30日的上半年業績發佈會上,華為董事長梁華也表示,目前華為已經獲得50份5G合同,累計發貨超過15萬個5G基站。

相比之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諾基亞目前獲得42份5G合同,愛立信則獲得了22份5G合同。

就訂單數量來說,華為是目前獲得訂單最多的運營商設備提供商,但在市場份額的表現上,華為卻並不如主要競對三星、諾基亞和愛立信的表現亮眼。

據通信設備市場研究公司Dell’Oro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三星佔據了全球5G設備市場份額37%,位列第一,而華為市場份額為28%,愛立信為27%。這是三星第一次在5G通信設備市場登頂。

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北美市場。

受特朗普政府禁令的影響,華為運營商業務在北美市場的不增反降,這成了競對的機會。此前,諾基亞和美國運營商T-Mobile簽訂的35億美元訂單就成為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5G交易。三星也成為了Verizon、AT&T和Sprint等美國運營商的設備供應商,快速推高了三星的市場份額。

在特朗普政府的壓制之下,華為運營商業務想在海外擴張,無異於頂風逆行。

但華為並沒有被外界壓力唬住。就連一向低調的任正非,今年以來也頻頻親自為華為站臺,“全世界把5G做的最好的是華為,歐美國家非買不可,不買是他們傻。”

這絕不是任老被餘承東“附體”了,而是華為的確有自信的資本——底氣來自於產品本身的優勢。

運營商在5G網絡上的部署,基站是最為重要的網絡設備。而搭載天罡芯片的華為5G基站,各項設計都直奔運營商痛點而去。

“天罡”是與基帶芯片巴龍5000同時發佈的基站芯片,在集成度、算力、帶寬、功耗等方面都有不俗表現:性能增強約250%,單芯片可控制業內最高64路通道,支持200M運營商頻譜帶寬。

當然,除了性能上的優化,天罡在功耗和體積上的表現或許才是運營商更為看重的特質:尺寸縮小55%、重量減少23%、功耗節省21%,實踐中反饋90%站點升級無需市電改造。

性能提高的同時,功耗和體積減小。這樣的特點正是解決了運營商的實際痛點。

據公開資料顯示,單個5G基站的功耗在1200W至1800W之間,電費壓力是4G基站的數倍。由於5G基站功耗增加,基站配套電源也需要隨之升級,這使得運營商的迭代成本高企不下。而華為的5G基站設備能保證“90%站點升級無需市電改造”,可以說是運營商的福音。

同時,天罡芯片也為AAU(有源天線單元)帶來了便利,實現基站尺寸縮小50%、重量減輕23%、功耗節省21%。

在天罡芯片的加持下,華為5G基站優勢不言而喻。

華為5G基站運行能力為4G基站的20倍,同時集成度更高、安裝更簡單,具備一杆建站、5G全頻譜等特性。

體積上,華為5G基站約半米高,僅為4G基站體積的一半,單人就能搬動,安裝時間比4G基站節省約35%:熟練的工人只需要兩分鐘就能完成安裝。

據華為運營商總裁丁耘介紹,這種基站名為“刀片式5G基站”,同時,基站的AAU和微波也都是刀片式。不同模塊間可任意拼裝,使5G基站的安裝像拼裝積木一樣簡單便捷。

受益於此,運營商可快速搭建5G小型基站。

省時省力又節能,產品本身的優勢是華為5G基站拓展海外市場的最大依仗。德國電信、沃達豐、日本DOCOMO、土耳其Turkcell、韓國LG U+等運營商都選擇了華為的5G設備。

在英國,電信運營商EE也在5月底開啟了英國首個商用5G信號,BBC進行了全球首個基於5G網絡的電視直播。61歲的BBC記者羅裡·賽倫-瓊斯在直播開始前,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段視頻,他特意將鏡頭對準了華為的5G設備稱,“就是它,能夠支持我們進行英國首次5G電視直播!”

與此同時,華為的優勢還在於全面。

從網絡設備、5G芯片、5G基站、承載、核心網再到5G終端設備,華為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夠提供完整5G解決方案的廠商。

“網”以致用

從終端到運營商業務,華為的5G大網正在向不同方向同步鋪開。

這些是為5G網絡“能用”而做的基礎設施建設,畢竟沒有網絡和終端,5G何以存在?

但相比於4G,5G的改變絕不只是網速更快了而已。

如果說4G基本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問題,那麼5G的價值將更多體現在物與物之間的連接,助推工業互聯網的數字化。

5G的三大應用場景包括eMBB(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mMTC(大規模物聯網業務)和URLLC(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

可以說,龐大的B端市場和應用場景才是5G的“星辰大海”。以此為目標,華為的5G佈局也已經快馬加鞭地展開。

其中,車聯網大概率會成為5G的第一波技術受益者。

包括三大運營商在內,華為、中興、騰訊、百度、阿里等巨頭都開始在車聯網領域不斷加碼。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華為甚至還以一級供應商的身份拿到了500平米的展位,成為了車展上戲份最重的“配角”。

當然,華為的“搶戲”並不難理解。

5G為車聯網提供了網絡基礎,自動駕駛的概念也在PPT上晃盪多年之後看見了落地的曙光。在這當口,手握5G技術的華為哪怕不主動出山,也會成為廠商眼中的香餑餑。

在5G支持下,用雲計算來替代車載芯片,在能耗以及成本方面將更具優勢。同時,5G的低時延、高速率以及穩定的連接也能將如今的“單車智能系統”升級為車與車、車與路、車與雲之間的即時通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駕駛”。

堅稱“不造車”的華為,眼下把重心放在了ICT(信息通信技術)上,與各大汽車廠商合作,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日前,華為與騰訊、廣汽聯手推出了智駕互聯繫統ADiGO,涵蓋了自動駕駛系統、智能物聯繫統和雲平臺、大數據平臺等子系統。搭載這一系統的北汽Aion LX將於今年9月正式投產。

不過,17年前,任正非也曾說過“華為公司絕不做手機,誰再說誰下崗”,所以華為最終是否會造車也並不能下判定。

當然,車聯網只是5G的一個應用場景。

在IoT領域,華為也展開了逐步圈地的行動,打造了“1+8+N”生態和HiLink聯盟。

所謂“1”,即智能手機為主入口;“8”代表著PC、平板、TV、音響、眼鏡、手錶、車機、耳機等輔入口;而“N”則包括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娛樂及智能出行四大板塊。

前幾日隆重登場的榮耀智慧屏,就是華為在IoT領域的進一步卡位。

很顯然,面向5G,華為要發揮自己所長來“連接”更多的場景,而電視就是這個大系統中重要的家庭入口。

如果各大入口最終能夠連起來,就會成為華為理想中的硬件生態系統。

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每個入口本身都足夠的智能化,同時與華為或榮耀手機有著高相關,這樣便能形成生態效應。一旦連接的設備數量達到一定規模,設備們就能為彼此“帶貨”。

除了車聯網和IoT,在物聯網、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工廠、智慧交通等各種產業數字化上,5G都有其用武之地。

這些當然也都在華為的“射程”範圍之內。

因此,我們能看到華為與中國移動、國際醫學在遠程醫療服務領域展開合作,與電視臺開展5G+4K融合發展戰略合作,與青島港等港口合作打造智慧港口……

在5G的賽道上,華為非常忙碌。

作為自工業革命以來的底層技術革命,5G將會成為新一代信息時代的神經網絡,改變工業互聯網,對經濟社會變革產生巨大影響。

如今華為已經走到了產業鏈的上游。手握5G標準,意味著站在了利潤鏈的高地、獲得豐厚的經濟利益;更重要的是,站在5G技術的產業鏈上游意味著信息安全的自主權。

5G的重要性也是華為哪怕面臨打壓也絕不後退的原因。

在這場爭奪5G高地的戰役上,華為在終端、運營商、應用場景上全面開花,在每個領域都做到了頭部的水準。更為難得的是,在端到端的全鏈條上,這種領先是廣泛存在的。

廣泛佈局、全面領先既是攻擊,也是防守——只有底座足夠堅實,才能在其上構建城堡。

在更大的視角下,華為也是中國5G產業爆發的代表和縮影。在市場需求的刺激下,在產業鏈供應端的集體爆發中,中國在5G時代必將迎來數字化社會轉型,掌握主動權。


花點時間工作室


華為手機爭世界第一?

它能夠做到嗎,我們先來看看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銷量榜,用數據用事實來判斷華為是否有能力成為第一。這是一份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情況表單。

排在第一名的仍舊是老大哥三星,榜首的位置自從諾基亞讓出來之後三星已經坐了好多年了。

三星以7890萬臺的出貨量排名第一,雖說國內出貨量不多,但是好在還有廣大的海外市場撐起了它的銷量。

而華為手機以6680萬臺的出貨量緊緊跟在了三星之後位列第二,全球老二的位置華為也是坐了很長時間了,比三星只少了1210萬臺,差距越來越小。
此前最強大的對手蘋果手機已經被遠遠甩開,就算是iPhone11在40天內銷售了1200萬臺也無法追上華為。

昨天上市的華為mate30 5G版系列深受用戶喜歡,據統計開售後前七分鐘銷售額達到了七億元,每分鐘一個億,熱度非常高。
與此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透露出消息,華為市值13000億美金,已經超過了蘋果公司的1.1萬億美金,成為世界上價值最高的企業。

再加上華為一直致力於研發,不惜一切代價吸引人才進入,每年數百上千億元的投入,成功造出了麒麟處理器、鴻蒙系統等,加大了華為的競爭力度。

綜上所述,我認為華為手機成為世界第一併不遙遠,或許下一季度就有驚喜,在座的各位朋友你們認為呢?


黑暗科技世界


華為手機爭世界第一,完全有可能。

主要原因:

排在全球第一的三星手機出貨量雖然有一定增長,但增幅並不理想;

排在全球第二的華為手機出貨量一直保持25%以上增長。


一、華為與三星手機出貨量差距在進一步縮小

  • 從2019年上半年情況看:

2019年上半年,華為出貨手機1.178億臺,同比增長30%;三星手機出貨量在1.474億臺,同比降幅1.54%。華為手機今年上半年環比2018年上半年從差距三星5620萬臺減少到2960萬臺。

  • 從2019年2、3季度情況看:

三星華僅有4.5%的環比增幅,華為增幅達13.8%。


二、2019年預計華為與三星出貨差距

按目前兩家企業手機出貨量看,預計2019年三星出貨量微過3.14億臺(2018年總出貨量)。

據華為官方信息,截止2019年10月22日,華為手機銷售突破2億臺!平均每天賣出近68萬臺!按這個發展態勢,今年有望突破2.5億臺。

根據上述預估數,華為2019年出貨量仍差三星出貨量6400萬臺。

華為可是從2018年差距1.06億臺縮小到2019年的6400萬臺。


三、市場發展對華為來講,要爭全球出貨量第一名,還是有機會。

一是5G到來。從目前市場看,5G網絡和終端大面積應用爆發期應該要到2021年甚至2022年。華為在5G市場比三星還是有諸多5G核心網絡技術優勢。

二是華為已經鞏固了在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在中國市場前5名中已經沒有三星了。

今年3季度,華為(含榮耀)在中國市場出貨 4150 萬部智能手機,再次刷新紀錄達到 42%的市場份額,年增長率為 66%。當然這也是華為能夠和三星進一步縮小的主要原因。

三是從2019年3季度兩家企業出貨量看:

華為仍保持同比28.5%的增長,而三星只有9.1%。差距從2030萬臺變成1210萬臺。


如果華為仍然保持這個增長,應該說華為還是有望在2020年甚至2021年超過三星,成為全球手機出貨量第一。


你說呢?


阿哥說科技


肯定有可能呀!

華為手機其實已經連續幾個季度超過了蘋果公司,成為全球第二大大智能手機廠商了,當然我也很願意看到華為手機超過三星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品牌。

首先為什麼三星這麼強大呢,三星手機是有自己強力的三星集團在支撐的,其通信、電子、機械製造等完整的垂直生態鏈都是三星手機發展的基礎,都是其三星電子包括手機芯片、屏幕、鏡頭等各項基本原件人家都是王牌,不再需要太多其它公司的技術,不像多數手機廠商以拿來主義,再組裝,其強大的創新及科技能力是一般企業所能企及的,你別說雖然在中國市場慘淡經營,但其憑藉其創新及全球戰略也是穩居世界第一。

但是,華為作為國內最具研發力與科級發展力的公司,也是漸漸的擁有了很多自主核心技術和獨家優勢了。華為在5G電信技術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然後有了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統,然後華為還沒年在投入幾百億進行研發,我相信有了這些,有創新的心,有非極致而不為的理念,一定會越來越強大,做的產品也會越來越受人喜愛,超過三星成為智能手機全球第一大廠商也是指日可待!



幻影雄


一款智能手機的性能如何,雖然跟系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主要取決於手機處理器的性能強弱。近期,網上傳出一份手機芯片性能排名,不妨隨筆者多少了解一下,加深對芯片的認識,以便能夠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機。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如果你不甘於平凡,想賺錢,想成功,沒有方向。

根據這份手機芯片性能排行榜可知,去年年底正式發佈的驍龍855排行第五,在這款芯片之後的是麒麟980處理器。在驍龍855上市之前,麒麟980曾一度被消費者成為當時性能最強的安卓芯片。而在驍龍855上市後,搭載麒麟980處理器的華為手機瞬間成為手機發燒友的備選方案。而且,國內諸多手機廠商將驍龍855作為噱頭吸引消費者,不過不得不承認,驍龍855在核心性能方面的實力完全可以滿足大多數消費者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驍龍855面世不久後,高通又發佈了一款驍龍855Plus處理器,這款處理器跟驍龍855一樣均採用7nm工藝製程,且架構別無二致,只不過做了升頻處理,因此最高主頻可達2.96GHz。

由於性能的增強,驍龍855Plus芯片上市後,一眾遊戲手機品牌紛紛推出新款旗艦,甚至連長時間不推新機的ROG都湊了個熱鬧。至於在驍龍855Plus處理器之前的是麒麟990芯片,這款芯片是華為旗下最新的手機處理器,採用第二代7nm工藝製程,核心實力趕超驍龍旗艦芯片。

麒麟990出現後,不少消費者都感覺手中的驍龍855旗艦,甚至驍龍855 Plus旗艦不香了。可惜的是,這款採用臺積電第二代7nm工藝製程的麒麟旗艦芯片,還是輸給了採用7nm工藝製程的蘋果A12。在該榜單中,A12仿生芯片排行第二,對此筆者雖然感到意外,但也可以理解,畢竟A系列芯片的地位向來較高,且測試環境跟安卓旗艦不同。

至於該排行榜的榜首則在筆者意料之中,位居第一的正是近期大熱的iPhone 11系列旗艦所搭載的A13仿生處理器。這款處理器採用的是臺積電第二代7nm工藝製程,同時相比麒麟990,A13仿生芯片還搭載了ARM最新架構,無論是設計還是核心實力都強於麒麟990。





清語數碼手機


華為一定會成為世界第一,我認為用這幾個詞來總結再恰當不過的。“全球戰略,先難後易,韜光養晦,默默耕耘”。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使能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

我們來回顧一下華為大致發展脈絡:

1987年,創立於深圳,成為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

1989 年,自主開發PBX。

1990年,開始自主研發面向酒店與小企業的PBX技術並進行商用。

1992年,開始研發並推出農村數字交換解決方案。

1994年,推出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

1995年,銷售額達15億人民幣,主要來自中國農村市場。成立知識產權部、北京研發中心,並於2003年通過了CMM4級認證。

1996年,推出綜合業務接入網和光網絡SDH設備。與香港和記黃埔簽訂合同,為其提供固定網絡解決方案。成立上海研發中心,並於2004年通過了CMM5級認證。同年華為開始進入大獨聯體市場。歷時三年間,華為在莫斯科與西伯利亞首府諾沃西比爾斯克之間鋪設了3000多公里的光纖電纜。

從1998年開始,華為就把觸角探向世界的核心市場歐美。雖然第一單合同只有38美金,但到2001年,華為與俄羅斯國家電信部門簽署了上千萬美元的GSM設備供應合同。

2001年,以7.5億美元的價格將非核心子公司Avansys賣給愛默生。在美國設立四個研發中心。加入國際電信聯盟(ITU)。

2002年底,華為又取得了3797公里的超長距離國家光傳輸幹線的訂單。到2003年,華為在獨聯體國家的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位居獨聯體市場國際大型設備供應商的前列。

2003年,與3Com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專注於企業數據網絡解決方案的研究。

2004年,與西門子成立合資企業,針對中國市場開發TD-SCDMA移動通信技術。華為贏得中國電信的國家骨幹網優化合同。此項目的目標是優化中國電信在廣東省的163個骨幹網絡。

2005年與沃達豐簽署《全球框架協議》,正式成為沃達豐優選通信設備供應商。4月28日,英國電信(簡稱BT)宣佈其21世紀網絡供應商名單,華為作為唯一一家中國廠商,與國際跨國公司入圍“八家企業短名單”,為BT21世紀網絡提供多業務網絡接入(MSAN)部件和傳輸設備。截至2005年6月,華為共有10所聯合研發實驗室。

2006年,以8.8億美元的價格出售H3C公司49%的股份。與摩托羅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聯合研發中心,開發UMTS技術。推出新的企業標識,新標識充分體現了我們聚焦客戶、創新、穩健增長和和諧的精神。

2008年被商業週刊評為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公司。

2009年無線接入市場份額躋身全球第二。

成功交付全球首個LTE/EPC商用網絡,獲得的LTE商用合同數居全球首位。

率先發布從路由器到傳輸系統的端到端100G解決方案。

獲得IEEE標準組織2009年度傑出公司貢獻獎。

2010年全球部署超過80個SingleRAN商用網絡,其中28個已商用發佈或即將發佈LTE/EPC業務。

在英國成立安全認證中心。

與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簽署節能自願協議。

加入聯合國世界寬帶委員會。

2011年發佈GigaSite解決方案和泛在超寬帶網絡架構 U2Net。

建設了20個雲計算數據中心。

智能手機銷售量達到2000 萬部。

以5.3億美元收購華賽。

整合成立了“2012 實驗室”。

發佈HUAWEI SmartCare 解決方案。

在全球範圍內囊獲6大LTE頂級獎項。

2012年持續推進全球本地化經營,加強了在歐洲的投資,重點加大了對英國的投資,在芬蘭新建研發中心,並在法國和英國成立了本地董事會和諮詢委員會

在3GPP LTE核心標準中貢獻了全球通過提案總數的20%

發佈業界首個400G DWDM光傳送系統,在IP領域發佈業界容量最大的480G線路板

和全球33個國家的客戶開展雲計算合作,並建設了7萬人規模的全球最大的桌面雲

推出的Ascend P1、Ascend D1四核、榮耀等中高端旗艦產品在發達國家熱銷。

2018年,全年全球銷售收入首超千億美元。

2018年度華為手機(含榮耀)全球發貨量突破2億,穩居全球前三。

211家世界500強企業、48家世界1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

5G微波開啟全面商用的新徵程。

發佈全球首個覆蓋全場景人工智能的Ascend(昇騰)系列芯片以及基於Ascend(昇騰)系列芯片的產品和雲服務。

發佈AI戰略與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在全雲化網絡基礎上引入全棧全場景AI能力,打造自動駕駛網絡。

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手機芯片——麒麟980。

頒獎Polar碼之父,致敬基礎研究和探索精神。

發佈了基於3GPP 標準的端到端全系列5G產品解決方案。

時至今日,華為已成為全球5G專利技術排名第一的公司,連美國都超級忌憚。世界第一的夢想儼然已經實現,我們期待華為引領中國科技走向世界,造福人類!



背篼裡的小酸菜


華為走上市公司路子:股東大股東已經牢牢掌控者負有趣味的華為高層,中層幹部;研發部,執行部;科學家,工程師,技術特色的技工;銷售部。一串系列形成良好的與己息息相關體制不僅僅是我為公司同時公司有我的成長型公司;發散思維與之理念現實密切合而分收發自如有的放矢富有成效的新型親民企業。不僅僅是外部環境證明了!自身時刻尋找不足之處與之改善生存之道!也是會時間證明行之有效的新型企業具備可持續增長的跳躍性發展的魅力型公司。所以超越三星是肯定的並且不是等量級竟爭同行,兩者有相似之處都是綜合型公司。三星上升空間限制大一國之力卻是體量有限而且還面臨著危機四伏的被動態也是被證明了!勢發穩準狠狼性文化富有生命力!口碑也不對等。國與國之間力量也懸殊對等不了的。兩者走向世界也是不一樣的好比年邁與年輕的關係。


斑馬1號291


很明確的講,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他已經是世界第一了。理由如下:

1.今天的時間座標軸上,中國在太多方面已經世界第一了,趕英超美不在是夢想,大到航天軍工,小到電子製造,基因工程,人工智能。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在發現,中國企業也是。在中國的沃土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世界第一。

2.想想十幾年前,手機帝國的王者是誰,今天他又怎麼樣,不就沒跟上智能機的節拍斃了麼,而今的5G不就正是這樣麼?今天,已經有人會因為不支持5G而pass蘋果了,那麼,如果5g正式普及,會咋樣呢?今天給你一蘋果手機,只支持3g你還能受得了麼?

3.就手機而言,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同時目前也是最有消費能力的市場,所謂的市場第一,需要市場來認可和買單,無疑,今天的中國市場,華為已經站穩第一了。



學爸的一天


華為手機爭世界第一,有可能嗎?按照去年的國內外手機發展的勢頭,是極有可能很快實現的,但今年遭遇的外部情況比較嚴峻,要實現第一的願望可得往後退,甚至有可能不能實現。

去年華為手機出貨量以極小的差距排在了全球第3位,到了今年華為的勢頭增長很猛,很快就超過了蘋果而位居第2。今年前3季度的總和,已經達到了1.85億臺的出貨量。三星的前3季度的綜合,已經達到了2.26億臺,差距在0.4億臺,應該說距離還是越來越近了,但絕對值也並不小。

眾所周知美國對華為的極端打壓造成了華為在全球業務的擴展有些受阻。手機業務影響也是相當大,特別是一直傳言谷歌將限制華為預裝谷歌服務導致不能使用谷歌的全家桶,從而導致很多依賴谷歌全家桶的用戶直接拋棄華為,造成華為在佔據相當比重的歐洲市場大幅度下跌。最終傳言成真,在海外華為手機的銷量與去年的強勁增長形成了對比。


好在國內市場的給力,給了華為大信心。在國內市場今年第二季度華為達到了36.3百萬臺的銷量,與去年同比增長了27.0%,而到了第三季度則是相當恐怖的增長量,達到了41.5百萬臺,與去年同比增長了66%,可見華為在國人的吶喊聲中逐步衝高。而華為自己也喊出了要佔據國內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看來以這樣的勢頭是極有可能實現的。

但華為要能實現全球第一,單靠國內市場的增長還是很緩慢的,而且國內市場的容量還是有限的。以國內市場佔據了大比率的銷量,即使達到世界第一也並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看看三星的銷量,幾乎絕大部分是其國外的銷量支撐其全球第一的位置,即使失掉了中國這個巨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但也不影響其地位,這樣的全球第一更為紮實。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當然有可能!

華為手機,作用一個產品,在有限的時間裡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取得成績和業界的水平也是有目共睹的,在美國傾國家之力打壓華為,華為不是也挺過來了嗎!這樣的企業又有什麼理由製造不出世界上最好的產品,生產出最好的手機呢!我們拭目以待,這一天不會離我們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