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收藏!水产养殖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实用水质调控技术

水产人都知道,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关系到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水体环境中对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理化因子主要有酸碱度、亚硝酸盐等,而这些因子随着水温的变化、饵料的投饲以及水生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在不断地变化,想获得好的效益必须控制好这些理化因子。


一键收藏!水产养殖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实用水质调控技术


一、酸碱度(pH值)

1、水质PH值控制基准:

水中生物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类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而它的变化对鱼虾蟹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淡水养殖PH值一般应保持在7-9之间。

2、pH值对水产动物的直接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动物都有直接损害,甚至致死。酸性水(pH值<6.5)可使其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使其表现缺氧症状,同时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剧下降,尽管食物丰富,仍处于饥饿状态。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蟹大批死亡。pH值在低于4或高于10.6时,鱼虾蟹都不能存活。

3、pH值对水质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pH值高于8,大量的NH4+会转化成有毒的氨。pH值在低于6时,水中60%以上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一键收藏!水产养殖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实用水质调控技术

二、氨

1、水中氨(NH3)的控制基准:

在0.01-0.02ppm的低浓度下,动物可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a.干扰鱼虾蟹渗透压调节系统;b.易破坏鱼鳃的粘膜层;c.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鱼虾蟹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其生长会受到抑制。

在0.02-0.05ppm的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疾病的的病因共起加成作用,而加速其死亡。

在0.05-0.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鱼虾皮、胃、肠道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

在0.2-0.5ppm的致死浓度之下,鱼虾蟹会急性中毒死亡。

2、如何防止水中氨过高?

在养殖生产中,要定期检测和控制水中的氨氮指标,池塘氨氮含量一般要控制在基准值以下。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排污,尤其是虾蟹等育苗时和集约化设施养殖,应及时将池底污泥、剩饵彻底排掉;

建议投喂颗粒发酵饲料,拥有独家专利益生菌,对虾肠道好,少白便,净化池塘环境;

定期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或有益微生物;

养殖水体中使用铵态氮肥时,应避免pH过高。


三、亚硝酸盐(NO2-)

1、亚硝酸盐的控制基准:

根据现有资料表明,亚硝酸盐的毒性依鱼虾蟹种类和个体不同而不同。因此,对各种水产动物的安全浓度差异很大。为确保鱼虾蟹等水产动物的安全,尤其在苗种培育阶段,建议将亚硝酸盐含量控制在0.2ppm以下。

2、亚硝酸盐的毒性:

当养殖水体中存在亚硝酸盐时,鱼虾类备注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其氧化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鱼类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中,会发生黄血病。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是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

当水中亚硝酸盐达到0.1ppm时,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丧失,会造成鱼虾慢性中毒。此时鱼虾摄食量限低,鳃组织出现疾病,呼吸困难,骚动不安。

当亚硝酸盐达到0.5ppm时,鱼虾蟹某些代谢器官的功能失常,体力衰退,此时很容易患病。很多情况下全池暴发疾病而死亡,这就是亚硝酸盐过高造成的。

亚硝酸盐过高可诱发草鱼出血病。虾蟹中毒时,鳃受损变黑,导致死亡。

3、如何防止亚硝酸盐过高?

有条件的塘口要定期换水。清除池底淤泥,减少池中的有机物,同时定期换水,这是预防亚硝酸盐浓度过高的根本途径。

在亚硝酸盐过高的危急情况下,首先用“澳维多净(改底专用)”,有效氧化底部有机物,补偿底部氧债。然后再配合使用“发酵碳源+格瓦斯酵母”等产品,持续为池塘进行补碳,生物絮团技术高效分解残饵,动物尸骸为微生物饵料,进而实现畅通无阻的氮循环,从根本上解除亚硝酸盐的积累超标问题。


佛山百瑞生物,专业专注生物发酵产业,致力于打造世界胃肠道功能性微生态第 1 品牌!公司率先提出发酵饲料及肠道营养技术,成为了行业的领航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