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負利率漸成趨勢 要嚴格把控金融風險

短期可能會對刺激經濟發揮一定作用,比如增加就業機會,長期風險俱在。

近日,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第七屆年會上,國務院參事、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指出全球貨幣負利率政策已成趨勢,目前全球以負利率計價的債券,特別是負利率政府債券總規模已超17萬億美元。

美聯儲今年三次降息實質上拉開了全球新一輪貨幣寬鬆的閘門,美聯儲此舉對全球其他國家央行貨幣政策走勢影響很大,巴西、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央行紛紛跟進降息;最近歐洲央行也確認實行-0.5%的利率水平,日本央行也保持-0.1%的利率水平不變。且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國家跟進負利率政策,更有些國家可能會在貸款、存款上都實行負利率。

全球各國央行為何拉開負利率序幕?這個問題其實不難理解,因為金融是經濟的“晴雨表”,經濟決定金融。之所以貨幣政策選擇負利率,是因為目前全球經濟整體局勢低迷疲軟,不少國家想通過負利率刺激經濟以達到遏制經濟衰退之目的。

比如美國今年三次降息都有其深刻的經濟根源,雖然美國就業增長基本穩定、失業率維持在低位,但商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仍然疲軟,各類商品通脹率仍低於美聯儲設置的2%政策目標。尤其,今年前三季度美國GDP增速持續下滑,已從3.1%放緩至2.0%再放緩至1.9%,表明美國經濟增長在外部貿易局勢變化和內部減稅效應弱化的共同作用下開始趨緩。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不得不再次降息以應對經濟形勢的下滑。而美聯儲降息之舉讓不少央行懼怕受到美元氾濫的衝擊,也被逼紛紛降息應對,客觀上看,這是一種非常無奈的貨幣政策選擇。

當然,除了美聯儲降息直接誘發全球負利率浮出水面這一原因,全球經濟不景氣也是一個重要的動因。IMF對今年全球貿易增速的預測只有1%,反映出全球經濟面臨的壓力在貿易方面體現得特別突出,表明全球各經濟體想通過實施負利率來刺激和提振經濟,這就是全球負利率趨勢的主觀上衝動,這種主觀意識上的衝動好比打開的“潘多拉魔盒”,更加劇了全球負利率一發不可收拾。

全球進入負利率時代,雖然在短期可能會對刺激經濟發揮一定作用,比如增加就業機會,使得一些產業得以恢復,但從長遠看無異於飲鴆止渴;雖然經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回暖企穩現象,但為這種回暖企穩付出的代價卻是非常巨大的:一是可能加劇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由於巨量貨幣從央行閘門跑出,將成為一群數量龐大的“猛虎”,導致全球外匯市場匯率大起大落,衝擊全球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使得全球金融市場處於驚濤駭浪之中,難以迴歸穩定狀態。二是過於寬鬆的貨幣量及其負利率,容易助長全球金融投資產生“狂妄症”或“虛幻症”,使得全球重回高擴張投資之中,刺激各種低效益項目重複上馬,導致投資泡沫湧現,尤其有可能刺激一些國家房地產及其他虛擬產業經濟的復活,加劇資金脫實向虛。三是推升全球物價水平,使得貨幣大幅貶值。

對於負利率趨勢,當前各國政府需採取積極應對之策:一是建立全球貨幣協調體系或談判框架,採取限制降息行動,抑制全球進一步大幅度降息局面出現,確保現行負利率政策的基本穩定;二是全球各國可適當放緩對經濟發展增速目標的預期,增強對當前全球客觀經濟形勢的判斷意識,提高對經濟低增速的容忍度。三是消除貿易霸凌和貿易壁壘,堅持自由貿易原則,建立起多邊合作的貿易框架,推動全球按照“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公平正義”的原則來促進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