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勞:查士丁尼為什麼收復不了故土?

上一講我跟你分享了羅馬帝國到底是怎麼亡於蠻族之手的,羅馬帝國滅亡不是因為輸給了日耳曼人,而是因為日耳曼人早就加入了羅馬內戰,是羅馬人自己帶日耳曼人,加入了這個恐怖的遊戲。

歸根結底,這是羅馬無力對自己的武力,實現有效的政治控制的結果。

這裡面我要跟你明確兩個問題,第一個,說羅馬帝國滅亡了,是說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東羅馬帝國仍然活著,叫拜占庭,一直活到公元1453年。

第二個問題,日耳曼人到底是什麼人?所謂日耳曼人是一個總稱,其實有很多很多日耳曼部落,比較出名的,攻佔過羅馬城的有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倫巴第人。他們各自為戰,他們還經常相互打起來。

也就是說,日耳曼人沒有一個成吉思汗那樣的大酋長,統一所有部落,統一行動和羅馬帝國對抗。由於這些個部落互不統屬,他們又沒有文字,加上兵荒馬亂,對他們的記載也就亂糟糟的,這些記載主要都不是他們自己寫的,而是西部的基督教教士們和東部的帝國史家們,接觸到他們的時候記錄下來的。

面對這麼多日耳曼部落,東羅馬帝國想收復西部嗎?當然想。有能力嗎?真沒有。

所以,我在這一講給你的論斷是:正是因為東羅馬帝國無能,西方才被放跑了,走上了自己獨特的道路。

下面我就帶你看看究竟怎麼回事,這個故事裡的核心人物是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西征

徒勞:查士丁尼為什麼收復不了故土?

說起查士丁尼,學法學的人一定是頂禮膜拜,因為西方文明如果只能列舉一部最重要的法律書的話,那就是查士丁尼下令編纂的《國法大全》。它是羅馬法的精華。

徒勞:查士丁尼為什麼收復不了故土?

查士丁尼指派一堆法學家把積累了數百年的羅馬法,重新整理成一個龐大的體系,有價值觀、有邏輯、有條理。除了英國,後來的西方主要國家都拼命學習《國法大全》,從中世紀一直學到十八九世紀。羅馬法享有崇高的權威,是西方各國法律的母體,它正是以《國法大全》作為載體的。

查士丁尼幹出這種千秋偉業,你就知道這個皇帝一定不簡單,他是有雄心有抱負的。確實,編纂《國法大全》是查士丁尼宣示他雄心壯志的大工程,他還有另外一個大工程,那就是收復西部。

查士丁尼在公元527年登上帝位,立即著手《國法大全》的編纂,當然,他還要鞏固權力。五年之後,他就派大將軍貝利薩西征。

這裡插一句,查士丁尼之前的東羅馬皇帝都幹嘛去了,他們怎麼不收復西部?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查士丁尼西征的50年間,東羅馬皇帝們主要忙著對付兩件事:一件當然是外患,滅了西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不會說東邊有皇帝他們就不打了,東羅馬帝國也花了不少精力才穩住自己的地盤。

另一件當然是內憂,別的不說,皇帝是否坐得穩的問題得先解決,要不然哪騰得出手去收復西部。終於到了查士丁尼,東羅馬帝國的內外元氣都恢復了不少,他就開始發動西征。

一開始,大將軍貝利薩不負查士丁尼所託,打敗了北非的汪達爾人,打敗了意大利的東哥特人,到了公元563年,地中海又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了。就在貝利薩對付日耳曼人總算有所斬獲的時候,波斯人又來了。

這時候,帝國東線告急,查士丁尼只能從西線撤軍,全力對付波斯人。要知道,波斯人的戰艦已經開到君士坦丁堡門口了。就這樣,查士丁尼花了三十年收復的故土,一夜間又還給了日耳曼人。

從此之後,查士丁尼西征被拜占庭帝國當作重大的教訓,而不是光榮的使命。

收復西部再無可能

東羅馬帝國本身處於西邊的日耳曼人和東邊的亞洲強國之間,地理位置決定了他是兩線作戰,而東線更加危險,因為比起亂糟糟的日耳曼人,波斯可是大帝國。拜占庭帝國把軍事部署的重點放在東線更為明智,西部已經失去,就讓它去吧,不能再因為不切實際的光榮與夢想,把自己現有的地盤也搭進去。

從軍事戰略的意義上看,是波斯拖住了拜占庭,西方的日耳曼人才有足夠的空間走自己的路。可以稍微推演一下,如果沒有波斯,拜占庭不一定就能夠完全控制西部,但至少不會讓日耳曼人這麼瀟灑,可能也就沒有以日耳曼民族為主體的西方文明第三期,這個第三期也是現代西方文明的直接母體。

但這只是假設,真實的歷史就是我剛才講的,波斯就是在查士丁尼背後捅了一刀,收復西部的機會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為什麼說再也找不回來了?因為拜占庭後來要應付的敵人比波斯人還厲害,匈奴王阿提拉(相關內容可以看我的相關文章《上帝之鞭——匈人王阿提拉》系列文章),穆罕默德的子孫們建立的阿拉伯帝國,一個個接著來。

尤其是阿拉伯帝國,從西亞一直往西推進到北非,甚至再往北進入西班牙,中世紀的西方差一點就被它所滅。這麼強悍的武力就和拜占庭相鄰,拜占庭居然在這麼多強敵包圍的情況下支撐了1000年,也已經算是奇蹟了。

皇權控制宗教的傳統

這裡再多說幾句拜占庭,從共享希臘羅馬基督教三大傳統的角度來看,他是西方文明的親兄弟,甚至是親大哥。拜占庭一直延續了羅馬帝國皇帝戴克裡先和君士坦丁建立起來的專制制度,皇權如何威武我就不細說了,其中有一點是我們中國沒有的,但十分重要,就是皇帝的宗教地位。

這裡要稍微講一下基督教在羅馬的命運,基督教誕生後,先遭受了幾百年的打壓,然後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宣佈基督教合法,之後沒多久,他下一任皇帝狄奧多西宣佈基督教是羅馬帝國的國教,那是公元392年的事情。

君士坦丁對基督教根本不是虔誠地信仰,就是政治的利用,後來的皇帝們都懂這個道理。投其所好的神學家們幫皇帝完成了基督教框架內的君權神授,也就是:皇帝是上帝的幫手和朋友。那這樣的話,教會當然就要聽皇帝的。

但是,教會哪能俯首聽命呢,教會和國家的鬥爭由此展開。這個過程很複雜,也非常精彩,這裡我就先簡單跟你介紹一下背景,我會在下一個單元中世紀這部分,重點跟你講教權和政權的鬥爭。

雖然教會不願意聽皇帝的,但胳膊哪擰得過大腿啊,只要帝國在,教會真不是他對手,在東邊的拜占庭就是這樣。基督教在拜占庭叫做東正教,皇帝在其中的地位高於大牧首。

這套皇權控制宗教的體系,是從羅馬帝國繼承下來的,因為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所以沒有在西方持續下去,這套體系卻在拜占庭得以完整地保存,差不多持續了一千年,一直到1453年拜占庭被突厥人滅亡了,這時候,俄羅斯又接過了拜占庭的大旗,保存了這套皇權控制教權的體系。

據俄羅斯說,在拜占庭滅亡後,他們的大公伊凡三世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的外甥女,因此,拜占庭的法統也就轉移到了俄羅斯,拜占庭的雙頭鷹國徽,還有東正教的重心,都被俄羅斯接收,政治控制宗教的格局被進一步強化。

俄羅斯把自己叫做第三羅馬,因為他們才是凱撒-君士坦丁-拜占庭這一路下來的正統繼承人,他們的君主叫沙皇,所謂沙皇,字義就是凱撒。要是追蹤歷史淵源,俄羅斯和西方也算沾親帶故。不過你肯定不會認為俄羅斯是西方的一分子,俄羅斯自己也不這麼想。

為什麼俄羅斯和西方不是一回事,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就還是要回到西方了,看看西羅馬帝國在滅亡之後,到底又是怎麼發展延續的。

西方的發展邏輯

查士丁尼大帝收復不了西部,不是他不想,而是他做不到,後來的拜占庭皇帝就更做不到了。那西部會按照什麼樣的邏輯走下去呢?在查士丁尼西征失敗後,西方的發展路徑,我們大概可以看到有這麼幾個確定的方向。

第一個,西方主體民族變成日耳曼人,接力棒再次易手。

第二個,日耳曼人認同羅馬的法統,但他們的政治意識和政治統治能力都比較弱,接不住原來的盤子,看來短期之內再建一個日耳曼帝國是沒希望了。也就是說,政治秩序的重建,因為日耳曼人的政治成熟程度低,會變得非常漫長。

第三個,西部處於嚴重的戰亂和動盪之中,查士丁尼撤了,日耳曼各部落相互征戰,武力四散,看不出統一的跡象。社會、經濟、文化被摧殘是毫無疑問的了,而且在那個時候根本看不到未來。

最後是,基督教還活著,而且因為帝國的覆滅,它反而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獨立和自由。它的成長進入了快車道。不過,基督教之所以能夠主導中世紀的要素,在那個時候還沒有完全明朗。但毫無疑問,基督教是那個時代幾乎僅存的積極力量。

總結一下就是,羅馬帝國覆滅之後的西方,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

本講小結

好,到這裡,羅馬這個單元就結束了。

查士丁尼因為波斯的牽制,喪失了控制西方最後的機會,一旦失去了,就永遠失去了。西方獨自走進了黑暗時代。如果說還有一根蠟燭告訴當時的西方人什麼是光明的話,那就是基督教和它的教會。

下一個單元我跟你分享中世紀的西方,不過你也很清楚,中世紀是基督教主導的,那我就從耶穌跟你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