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中國”——800多次全國巡迴演講,為的只是這件事



“中日友好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中國”——800多次全國巡迴演講,為的只是這件事

內山完造的侄子、現內山書店會長內山籬在研討會上講解未公開照片背後的故事

在東京的瓢潑大雨中,記者坐上了前往岡山縣的新幹線。一路向西,雨水橫打的車窗模糊了視野,就在擔心岡山這個南面瀨戶內海的地方是否會更加大雨滂沱時,漸漸清晰的車窗和出站後的縷縷陽光不禁令人驚歎:“晴天之國”這個美譽果然名不虛傳。

一百多年前,當中國正處於清朝末年的動盪期時,一個年僅12歲的日本少年隻身離開這裡,輾轉大阪、京都後來到上海,在二十世紀中日關係最風雨飄搖的年代,同兩國仁人志士一道,為當時及今後的中日關係灑下了一縷陽光。他,就是魯迅筆下的“老朋友”——內山完造。

今年恰逢內山完造逝世六十週年。26日,由岡山市日中友好協會和神奈川大學內山完造研究會共同舉辦的《內山完造與岡山——內山完造逝世六十週年紀念研討會》在岡山市舉辦,除了研究者和相關人士的報告外,研討會上還展出了內山完造從中國寄回並整理的珍貴照片。

“中日友好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中國”——800多次全國巡迴演講,為的只是這件事

研討會現場

從叛逆小孩到書店老闆

1885年,內山完造出生於岡山縣後月郡芳井村(現井原市),母親是學者的女兒,父親則是一村之長。生在這樣一個家庭裡的他卻從小有著叛逆的性格。

“聽說伯父小時候非常調皮搗蛋,不僅討厭學習,還喜歡捉弄周圍的大人們,老師都被他弄哭過。”完造的侄子、現東京內山書店會長內山籬講起這段故事時仍掩飾不住滿面笑意。而完造本人所著自傳《花甲錄》裡的這首打油詩,也印證了這個淘氣包的形象:“甘草はかねてあましと聞きつるに 塩のからしと聞いてびっくり”(大意為,原來聽說甘草(完造)是甜的,沒想到卻又鹹又辣。甘草與完造同音)。

“中日友好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中國”——800多次全國巡迴演講,為的只是這件事

內山完造夫婦(1933年攝於上海)。1913年完造來到上海,迎來他人生的轉折點,故自題“更生二十年紀念”

由於誰也管不住,完造高等小學還未畢業就被趕出家門,隻身一人來到大阪,開始在大阪和京都的商人家裡當學徒,而此時的他只有12歲。1912年,27歲的他經人介紹加入了基督教並與京都教會的牧野虎次牧師相識。次年,在牧野牧師的推薦下,完造受大阪參天堂(現參天製藥)總店派遣,來到中國當推銷員。

在此期間,他的足跡遍佈漢口、九江、南昌、海門、崇明、長沙等地。1914年,完造到長沙行商,順道訪問了與其有業務往來的英華大藥房,想了解一下業務合作的進展並回收餘款,卻不知該店四年前已經易主。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新店主不僅拿出了一個包有鈔票的紙包,裡面的明細和貨款也都一分不差。重義守信的商人、勤勉耐勞的老百姓……一個活生生的中國社會百態就這樣深深感染著這位虔誠的基督徒。

“中日友好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中國”——800多次全國巡迴演講,為的只是這件事

1949年底,內山完造開始撰寫自傳《花甲錄》並於翌年底完稿,書中記錄了他在中國各地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

1917年,在完造的支持下,夫人井上美喜在上海北四川路的家裡開設了一個簡易書攤,這就是上海內山書店的雛形。後來,書店逐漸擴大並發展成為中日文化人士的交流場所,魯迅、田漢、郁達夫、郭沫若等都曾參加過在這裡舉辦的文藝漫談會。谷崎潤一郎、林芙美子、鈴木大拙等日本人士也以內山書店為窗口,開始了與中國知識分子的交流。不僅如此,完造本人還於1929年開設了教授日語的夜校——日語學會。次年,他離開參天堂,開始專心經營書店,直到1945年9月書店關閉。

“中日友好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中國”——800多次全國巡迴演講,為的只是這件事

內山完造(右)與比他小15歲的弟弟內山嘉吉。在完造的啟發下,嘉吉夫婦於1935年創辦了現在的東京內山書店

“中日友好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中國”——800多次全國巡迴演講,為的只是這件事

坐落在東京神保町的內山書店

為中日奔波的半生

內山完造因其與魯迅的交往而被中國人熟知。然而,他和中國的故事遠遠不僅如此。

1947年被強制遣返回國後,內山不斷收到友人的邀請,請他講講當下的中國。此前,他多是通過著書或在報紙、雜誌等發表文章介紹中國,而這次,內山決定通過自己的“嘴”,“讓日本人瞭解真正的中國和中國人”(「こんどは一つ口から口へ伝えることをして、日本人にほんとうの中國人を、中國を知って貰うことを決心した」)

於是從1948年2月開始,內山歷時十七個月,在日本全國各地進行了“中國漫談”巡迴演講,前後多達800次以上。

而這些演講,無疑給他留下了美好回憶:“(演講)開始之後實在是愉快。日本人對中國人的無知是魯迅先生早已看透的事。我則儘自己所能,講述一個實實在在的中國和中國人”(「始めてみると実に愉快だ。日本人の中國人を知らんことは、魯迅先生が看破している通りである。私は懸命の力を集中して、中國および中國人の実情を訴えた」)。

除此之外,出於對戰爭的反省和兩國和平友好的祈盼,內山還參與發起成立日中友好協會,積極宣傳中日友好的重要性。1950年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之際,日中友好協會在東京成立,內山出任首任理事長並發表了題為《談中國》(《中國を語る》)的紀念演講。此後,他更是以“中日友好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中國。這一步,是必須徹底貫徹的。”(「中日の友好はまず中國を知るということであって、これが徹底こそ為さねばならんことである」)為信條,矢志不渝地投身中日友好運動,直至1959年在北京逝世。


“中日友好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中國”——800多次全國巡迴演講,為的只是這件事

1959年9月15日攝於世田谷的家中

在約有80多人參加的研討會上,還有不少中國年輕人的身影。就讀於岡山大學法學專業的一位中國留學生說,“內山完造對中日兩國的人文交流和經濟交流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後我也會像他一樣,為中日友好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中日友好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中國”——800多次全國巡迴演講,為的只是這件事

照片牆前的中國留學生

(文、圖:續昕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