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不能像村上春樹一樣旅行?

為什麼你不能像村上春樹一樣旅行?

為什麼你不能像村上春樹一樣旅行?
為什麼你不能像村上春樹一樣旅行?

從上世紀80年代起,

作家村上春樹就開始在世界周遊或旅居,

並一路寫下許多隨筆。

他的旅行方式盡顯作家的不羈與孤高,

在這個旅行“攻略化”的年代,

擁有了別具一格的對照意義。

在熙熙攘攘人群中,在眾目睽睽之下,什麼時候我們的旅行變得只是旅行?參照最熱門的旅行攻略制定遊玩路線,帶上出遊必備多件套,只去評價最高的景點和餐廳,買票入場,打卡拍照,一切看上去還自以為帶有形式感。殊不知這是一項讓靈魂獨立行走的項目,我們卻允許了它走馬觀花,千篇一律。甚至最離譜的是,我們用它來贏得社交平臺的掌聲,以為那便是出遊中最高光的時刻。

“攻略化”的旅行時代,不允許犯錯,不允許浪費,不允許狼狽。而村上春樹說,不確定為什麼而去,才是出發的理由。一帆風順的話,就失去了旅行的意義。仔細想想,在這樣的旅途中,疲憊和失望往往是常態,但其中必定會有“什麼東西”觸動你的心。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

早在1986年,村上春樹就開始了他的遊歷生活。這位在全球聲名遠播的作家,以他那輕盈細膩的筆觸寫下了在冰島、希臘、土耳其、美國、意大利、老撾等國旅行或居住的點滴見聞。

遊記,並不是村上春樹作品集的全部,卻勝似生命感悟的所有。翻閱其作品,當中有冰島的天際一線與寥寂空曠,在苔蘚滿布的地域邂逅沒有尾巴的羊和那莽撞的迷途之鳥;也有深居多年東南亞內陸卻無所適從的老撾;以及在帶來《挪威的森林》的希臘小島裡,追溯遙遠的記憶;和那離別四十餘載、如今已搖身一變成為網紅聚集地的熊本。

可以說,沒有旅行,就沒有今天的村上春樹。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1967年,18歲的村上在高中畢業後首次踏上了一場漫長的單人旅行。那年乍到熊本的他,一個人漫無目的地閒逛,甚至有閒心去電影院看場電影。走在夜晚的街頭,一個女人上來打招呼,他非常害怕,奪路而去。後來也因為兜裡漸漸沒錢了,便回家去了。多年後,村上並不能回憶起太多關於那場旅行的細節,但他記下了自己的感受:“單單呼吸著空氣、眺望著風景,就覺得自己一點一點變成了大人。”

空氣,是村上旅行中的關鍵詞。他說:“旅行這東西在本質上無非就是吸入空氣。記憶會消失,明信片會褪色,但空氣會留下來,至少某種空氣會剩留下來。”

2015年,村上又拜訪了熊本。48年後,熊本已被網紅熊本熊“攻佔”,他忍不住吐槽,“處處有熊本熊,有一種吃得過頭有些膩味的感覺。”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熊本熊是日本熊本縣營業部長兼幸福部長、熊本縣地方吉祥物。

回想起自己少年時那場衝動又孤單的旅行,村上感嘆:“世界是那般廣闊無垠,而同時,它又是一個僅靠雙腳就能抵達的小巧場所。”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村上曾在南歐多國往返流連,他以羅馬為據點,如果看到哪個地方適合呆一呆,就會立即帶著行李搬過去,隨心所欲;希臘的各個小島,變成他常常流連的地方。

1987 年,村上春樹在米克諾斯島寫出了名揚世界的《挪威的森林》,這座小島就莫名其妙地火了,全世界的人都對此傾心不已。《海邊的卡夫卡》、《遠方的鼓聲》、《雨天炎天》、《奇鳥行狀錄》等都是在此或受到希臘旅途啟發而創作的。

希臘的米克諾斯島曾經歷過戰火,但如今的米克諾斯已與任何紛爭無關,它被遊客們稱作“最接近天堂的小島”。米克諾斯的色調是獨特的,當地人把藍天、白色的房屋和人體戲稱為三原色。這種希臘的獨特色調村上尤為喜愛。

在《雨天炎天》一書中,他曾這樣描述,“那是完全不同次元的透明度與蔚藍。海水簡直有如真空的空間般澄澈剔透,而且染上了深深的葡萄酒色。是的,宛如大地所釀造的葡萄酒,由地底裂縫汩汩湧出,而將海水染上了色彩般,令人目眩的藍。”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在希臘的生活顛沛拮据,村上更關心的則是秋冬季節的反覆不定。談起旅行,村上非常有自己的態度,做起評價來也有種直言不諱的風格。在《遠方的鼓聲》中,他記錄下了這樣的壞天氣——“風持續刮,雨經常下,冬天整個包圍了海島”“在這裡生活的一個半月居然全是壞天氣,我的小說沾有暗淡的雨味和夜半激烈的風聲”。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一個城市是否適合跑步,也成為村上最為關注的點。在波士頓旅居三年,村上每日清晨必定繞著查爾斯河河岸慢跑,觀賞著河岸變換的美景,任由春夏秋冬從腳下緩緩流過。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波士頓與美國其他大城市不同,這裡沒有了紐約的繁華和喧囂,卻更多了份文雅和書卷之氣。從波士頓公園開始,到查爾斯頓的邦克山紀念碑結束,自由之路中一共包括16個景點,總長大約4公里。踏上自由之路,就像打開美國曆史書一般,沿途的遺蹟讓人彷彿那些歲月里人們一步一步邁向自由的艱辛。

這每一步的風景也被村上寫進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滔滔的流水,向著波士頓灣無聲逝去,它浸潤了河岸,繁茂了綠色的夏草,養育了水鳥,從石造的古橋下穿過,夏季映照著藍天白雲,冬天則漂浮著冰凌,不急不躁,無休無止,彷彿通過了種種考驗,不可動搖的觀念一般,只是默默流向

大海。“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村上同時也是一位愛貓人士,每到一個城市,觀察貓的氣質形態也成為他的癖好之一。如冰島的貓,村上覺得跟其他國家的好像也很不一樣。

“外觀上似乎沒有差別,然而性格卻沉穩得多,對人的戒備心好像也很低。也許貓兒們在這北陲之地完成了某種內在的變化。總之對於愛貓者來說,這裡無疑是個令人歡愉的地方。僅僅是漫步街頭,就叫人心平氣和。”他在《假如真有時光機》中寫道。

作為島國,冰島捕魚業很發達。而廣闊的苔原也為畜牧業奠定了基礎,冰島特有的冰島羊、冰島馬都別有一番意趣。村上春樹形容冰島馬是“電聲樂隊的歌手”,飄逸的鬃毛顯得滑稽又可愛。冰島羊也與普通羊長得不太一樣,它們沒有尾巴。圓墩墩、懶洋洋,和冰島馬一看就是同款。

據說冰島的羊肉與其他地方的味道不太一樣。要讓冰島人說的話,他們會告訴你:冰島的羊是吃著自古不變、富有香味的天然牧草長大的,羊肉帶有天然的美妙香味。村上多次用“頗有異趣”來形容這款他不喜愛食用的動物。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在這個冰川縱橫,海鸚聚集地最多的國家,似乎還保留著一種自古傳來的儀式感。村上甚至像個頑童,奔赴赫馬島參與了一場“拯救海鸚的行動”。此年的他,更像是一個痴迷的冰島迷。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與日本相比,村上融入這裡。他感慨在日本時,我們看什麼東西,其實從來沒有好好地看過。我們每天當然都會看很多東西,然而是因為需要看,我們才看的,並非因為發自內心地想看。我們太過忙碌,無暇花時間仔細查看某樣東西。漸漸地,我們甚至忘記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事物了。

”然而在琅勃拉邦,我們卻不得不親自尋覓想看的東西,花時間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而且每一次,都得勤勤懇懇地動用現有的想象力,因為那不是能隨意套用現成的標準與竅門,像流水作業般處理信息的場所。“在《偉大的湄公河畔》中,村上說。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在老撾,琅勃拉邦不僅是老撾國王和僧王所在地,也是老撾的王都和佛教中心,這也是這座城自帶安詳和靜的緣故。信佛的人都會跪下,把糯米飯糰、餅、水果和雞肉等食物送給僧人。化齋後僧人回到寺院進餐。並且遵循“過午不食”的原則,一直到夜晚都不再進食。在這裡,施捨與被施捨都是一種幸福。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紐約被譽為世界之都,它位於美國大西洋海岸的東北部,是美國最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中心。一個多世紀以來,紐約市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業和金融中心。而村上對這座城市的定義是:旅行地。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永遠只能遊覽當下的紐約,村上對此很不滿足。15歲起就鍾情於爵士樂的他在早稻田大學時,夜晚多半在地下爵士酒吧度過,後來還休學與妻子一起開了間名為Peter Cat的爵士咖啡廳。他一直有個願望,就是假如真有時光機,”我想飛到1954年的紐約(這基本上是個愚蠢的問題,時光機會飛嗎),在那裡的爵士俱樂部中盡情盡興地聽一場克利福德·布朗與馬克斯·羅奇五重奏的現場演奏。“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土耳其廣袤的地域優勢造就了自駕的出遊方式,大多數體驗土國的旅人都選擇內陸路線;但這完全不符合村上的性子。

1988年,剛拿上駕照的他邀上好友就出發了,選擇的還是沿著土耳其國境線環繞的路線,途經黑海、蘇聯、伊朗、伊拉克國境、地中海、愛琴海,最後折回羅馬,勇敢地在土耳其畫上一個圈。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村上春樹土耳其之旅線路。

土耳其並非全境都太平,旅行途中,村上還順路載過幾次徒步巡邏的士兵。“讓他們搭車一點問題也沒有,只是放在車板上的機關槍口對著自己脖子——就算上了保險栓——叫人很不是滋味,握住方向盤的手滲出汗來。”村上日後寫道。

在土耳其和伊朗的邊境地區,警戒相當嚴格,據村上說,士兵被游擊隊打死的情況並不罕見,但他與友人還是勇闖了那片土地。在一天遭遇數十次檢查的日子裡,他深刻領悟到了萬寶路在當地的功力,很多氣氛緊張的場面用一根菸就能化解。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位於希臘東北部的阿索斯半島現名聖山半島。島上分散著的幾十座修道院中住著上千名來自各地的修道士,而女性甚至雌性動物都被嚴禁上島。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村上春樹在阿索斯半島拜訪的修道院。

來到這座半島,旅行也變得像修行。島上基本沒有旅店,可供住宿的修道院也規定遊客不能在同一家修道院借宿超過兩晚。這些修道院太陽落山時關門,不到早上絕不打開,村上只能翻山越嶺奔赴在不同修道院間,否則就會面臨在據說有狼出沒的島上風餐露宿的窘境。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阿索斯島上修道士。

想在修道院裡吃到美食是奢望。在卡胡索卡里貝亞,村上只能嚥下發黴麵包和發酸的豆湯。在餓得不行的時候,連之前覺得齁甜的魯克米(甜果凍)、速溶口感的咖啡與“殺蟲劑”刺激感的烏糟酒都顯得珍貴起來。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只要天盡頭有東西存在,就想去看一看,這是我的癖好。”

思量這地是否適合跑步

呆了多年的波士頓,每日固定的慢跑時光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時光,更是成就他如今旅行家的氣質所在。沿著查爾斯河畔慢跑,跑出一條自由之路。

觀察貓的外形與氣質

權勢者喜狗,讀書人愛貓。大抵說的就是村上吧。為此,鈴村和成還特意為了他寫過一本《村上春樹·貓》,來不負他愛貓之盛名。每每走過一座城市,貓的特質甚至作為他標記這座城的符號之一。

尋找爵士樂的影子

15歲開始迷戀爵士樂的村上,無論走到哪裡,也都會找上一家爵士樂BGM的咖啡廳待下。這也使得了村上的多部遊記作品風格,瀰漫著爵士樂的節奏與旋律。給他一臺時光機回到1954,只想去聽那爵士五重奏。

自帶以喜度悲的習慣

“這家酒吧的基本經營方針是‘冷冰冰的服務,溫乎乎的啤酒’,很不幸,當晚服務員根本沒有出現過,我連溫乎乎的啤酒都沒喝上就走了。但這種劇情發展很有考里斯馬基的風格啊!我很滿足。”不難看出村上熱衷於考里斯馬基的極簡主義與敘事策略,甚至還養成了享受生活變數帶來喜劇效果的習慣。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旅行的意義,是古往今來亙古不變的難題。”

不帶目的意識:“不確定為什麼要去,正是出發的理由”

在芬蘭,好奇當地人的夏天是如何避暑的,村上不提前計劃,租輛車即跑去赫爾辛基市郊,閒逛於鄉間的避暑別墅。十分隨心的旅行,處處帶上好奇與敏銳的觀察力,隨時捕捉悄無聲息跳出的驚喜。事情如果掛上目的性,捆綁期望太多,反而失去樂趣,乏了味。旅行也正是如此。

常備冒險心態:“過於順利的話,就不叫旅行了”

人的大腦是很神奇的。也許就是不那麼順利的時光,為回憶烙上了特別的記號。如果什麼都好,大概回憶中就是:哦,不錯,挺好的,一切常態吧。旅行的確不必事事一帆風順。人生也是。持有這樣觀念的人,心態也許會更平和。至少,村上春樹是這樣的。

任由風隨心定:“至於這些風景是否會起到什麼作用,我並不知道”

到底有多少人把旅行這件事情神聖化了?時常聽到,在一趟西藏之旅找回真我,或在他鄉遇見未知的自己。難道一次旅行,就能徹徹底底地改變生活?所以,旅行到底有什麼意義?村上說:“或許最終並沒有起什麼作用,僅僅是作為記憶而告終結。然而說到底,這不就是所謂的旅行?”

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为什么你不能像村上春树一样旅行?

copyright © 2019 NYTimes Travel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