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樂觀向上、自信自強,不是自然生長而來的,需要父母用心培養

關注一點心理學,讓生活輕鬆一點。

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十分感動:

8歲的唐山女孩張芸喆(芊芊)患有先天性失明。

芊芊的家人沒有因為她的身體缺陷放棄對她的培養,家人始終把她當正常孩子對待,經常給她講解顏色知識,帶她感知外面的世界。

在家人的關愛和陪伴下,芊芊開朗、樂觀,對鋼琴、古箏、唱歌等樣樣精通,還曾在國際國內音樂比賽中獲獎。

孩子樂觀向上、自信自強,不是自然生長而來的,需要父母用心培養


有網友表示:多年前的我如果看到這個新聞,第一反應會是孩子真棒!而今的我,第一反應是家人最偉大!

對於正常的家庭來說,如果想讓孩子心理健康,有所進益,從孩子出生後,家長就需要不斷付出智慧和心血,學習掌握育兒知識,關注瞭解孩子的秉性喜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三觀。

更何況,是一個身體上有缺陷的孩子。芊芊的家人,必然付出了更多。

任何一個樂觀向上、自信自強的孩子,都不是自然生長的,尋覓其成長軌跡的源頭,就是家庭和父母。

1.父母的接納,成就孩子的樂觀

2018年10月4日,在浙江音樂學院長三角地區大提琴專業比賽現場,有一個男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夾在現場一群用右手執弓的孩子中,這個唯一用左手執弓拉琴的男孩,格外醒目。

有人一語點破:這是因為他天生左手手指缺失,靠掌根握弓!

但就是這樣一個沒有手指的孩子,卻拉出一手精彩的曲子。

帶隊老師驕傲地說:“他才學了5個月就參加比賽了”。

孩子樂觀向上、自信自強,不是自然生長而來的,需要父母用心培養

男孩說:從小,父母就告訴他,把殘缺的手露出來,不要藏。

男孩的父母是想讓他正視自己的身體,從而接納自己。同時也讓他知道,即使身體上有殘缺,你也是個正常人,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樣正常生活。

面對生活給予的難題,父母坦然接收的態度,讓男孩並不認為自己與他人有什麼不同,也沒有因此自卑。所以,他從不刻意遮掩自己的手指,反而用他殘缺的手指,做一切正常孩子做的事兒。

正是因為父母無條件的接納,造就了一個樂觀又堅韌的孩子。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指出,對孩子們只是愛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無條件地去愛,要愛他們本身,而不是愛他們所做的事。

一個能被父母接納的孩子,他們通常更會看重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價值。

接納指的是無論孩子什麼樣子,父母都會無條件地愛他,接受他,不會有絲毫地嫌棄和厭惡。

現實中有很多家長嘴上說愛孩子,為孩子付出一切,然而卻把這種愛附加上了條件。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會心生怨懟,甚至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

孩子沒有聽自己的話,家長氣急敗壞地說:你再不聽話,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家長列出諸多條件,告訴他:只要你如何如何,就給你買什麼什麼。

孩子樂觀向上、自信自強,不是自然生長而來的,需要父母用心培養

這些被冠上各種名目的愛正是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不接納、不認可。而長期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或是成長為一個及其追求完美,不能忍受絲毫瑕疵的人;或是極其叛逆,想要徹底擺脫父母的束縛,以至於和父母溝通出現問題。

比起那些被父母真心接納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都更容易陷入失落沮喪中。

學會接納孩子的缺陷或缺點,這樣孩子才會認為無論何時何地,父母都會一直愛著他,從而成長為一個即使遇到困難,也會樂觀面對的人。


2.父母的關愛,成就孩子的勇氣

電影《奇蹟男孩》中,10歲的小主人公奧吉天生臉部畸形,即使從出生開始歷經了27次手術,樣貌仍舊異於常人,因此受到了歧視的眼光。

但是他很幸運,擁有一個完美的家庭。

媽媽向奧吉傾注了呵護的愛,為了奧吉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全身心幫助他成長,又堅定地送奧吉去上學,讓他融入社會。她一邊為奧吉傳授知識,一邊告訴他做人的道理。

爸爸對奧吉是沉穩的愛。他給予兒子鼓勵,陪兒子和朋友玩《我的世界》。在奧吉因為同學的嘲笑不想去學校上課,想再次戴上頭盔的時候,他把頭盔藏了起來。用行動幫助奧吉,讓奧吉自己去面對這遲早都要面對的困難。

姐姐給了奧吉溫馨的愛。她和父母一樣,全身心地愛著弟弟。即使感受到自己被忽略,在痛苦沮喪之後,她也沒有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沒有再抱怨自己的弟弟,而是帶著他走進了萬聖節夜晚歡樂的人流。

因為有了家的溫暖和來自父母厚重的愛,我們才不會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也不會畏懼前路上可能出現的障礙。這就是勇氣。

可是有些孩子,自小便缺乏父母的關愛,面對未知的人生之路,只能踽踽獨行。當面臨困境時,沒有支持的力量,孤獨而彷徨,那份絕望可想而知。

孩子樂觀向上、自信自強,不是自然生長而來的,需要父母用心培養

近幾年,農村留守兒童自殺的案例越來越多。

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遠走他鄉離開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

由於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與家人缺少交流,很多留守兒童的心理都出現了問題。

9歲的小闖是6100多萬留守兒童大軍中的一個,父母離異。

在9年人生路中,爸爸在他的生活中始終缺席。

因媽媽要還債務,不得不選擇了外出打工,在這之後,媽媽對他的照顧和了解迅速下降,小闖的生活迅速發生了改變。

小闖有了負面情緒時並沒有傾訴的渠道。

考試成績不好;父親再婚,又生了一個男孩;母親不能回家過年。當一連串的壞消息接踵而至時,這個孩子再也承受不住了,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

缺乏父母的關愛的孩子,找不到溫暖的出口,更沒有安全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孩子只能獨自承受,卻無法迎難而上。

被父母的關愛溫暖和照耀過的孩子,自會有強大的力量和勇氣去面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懂得不畏艱險,為愛拼搏。

3.父母的用心,成就孩子的自信

教育家蒙特梭利說:一旦孩子內心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就會充滿衝突。而隨之出現的膽怯、退縮等不良個性,則會與孩子形影不離。與之相反的是自信,自信使孩子能掌握或駕馭自己的行為。

前一陣,李嫣在社交軟件上曬出一張美照,她身穿白色衛衣搭配短褲,亭亭玉立。一眨眼,這個從一出生就被大眾關注的小女孩已經13歲了。

早在王菲懷孕四個月的時候,家人們就已經知道懷的寶寶是唇顎裂。李嫣出生後,為了修補兔唇,做了無數次手術,但臉部無法恢復到常人模樣。

但是這個小女孩有著骨子裡就帶著的自信。

9歲時,李嫣揹著父母開了個美拍賬號,做美妝直播。

兩次在巴黎時裝週走秀,帶著自信的笑容,從容淡定,氣場全開。

時不時在社交網站曬出自己的照片,衣品爆棚,氣質絕佳。

而這樣的自信,與王菲、李亞鵬的用心教育和陪伴密切相關。

才四五歲的李嫣可以獨自爬山五六公里,學習畫畫、書法、舞蹈、鋼琴,培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面對困難的勇氣。

李嫣的早教課,王菲一節也不會落下。

李嫣對二十四節氣感興趣,李亞鵬就帶她在十三陵水庫做觀測。

雖然父母離異,但兩人處理得體,並且依然會有互動,這讓李嫣感受到父母的愛,並沒有減少。

孩子樂觀向上、自信自強,不是自然生長而來的,需要父母用心培養


父母用心地付出,就像河流,滋養孩子的心靈。正是因為這些悄無聲息又時時處處的教育和影響,李嫣成長為一個自信樂觀、獨立自主、落落大方的女孩兒。

用心的教育能夠浸入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幫助孩子一點一滴建立正確的三觀,培養自信的品格。

生活不是一馬平川,在困頓窘迫、受傷無助時,樂觀,會讓孩子看見被黑暗遮擋住的陽光;勇氣,會讓孩子敢於直面生活給予的磨難;自信,會讓孩子拋開一切顧慮,積極迎難而上。

而學會這一切,離不開父母的努力。

就像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的那樣:

有一對什麼樣的父母,是我們最大的命運。父母,不僅是我們物質生命的給予者和保護者,也是我們心靈生命最重要的影響者之一。

作者簡介:“一點心理學”作者betty喵,一支筆書寫詩意生活,一顆心伴娃共同成長。敬請訂閱更多心理分析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yidianxinlixue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