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霜降没见雨,必定暖到冬”何意?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

新大风歌


农村有太多的俗语,都是前辈们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霜降是秋天最后的一个节气,然后就要进入冬天了。俗语说“霜降没见雨,必定暖到冬”,说的意思是霜降前后今天没有下雨,天气会一直暖到立冬前后。



这种说法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霜降以后冷空气活动越来越多,继而进入到冬季,如果霜降前后没有下雨,说明冷空气活动不多,空气温度比较恒定,所以近期不会出现太大的冷空气活动,这样温暖的天气会持续到立冬节气前后。


至于说霜降没有下雨就会暖和一个冬天,也就是说会是暖冬,这种说法并没有道理,毕竟整个冬天时间过长,冷空气活动不会在整个冬天没有剧烈变化。今年的霜降没有下雨,但不意味着今年冬天就是暖冬。

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了,但是厄尔尼诺气候留下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所以说现在就说今年冬天是暖冬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厄尔尼诺气候现象遗留的影响同样会影响到冬天的气候,说不定今年冬天也会很冷的。不过这些年全球温度的升高,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没有20年前的冬天那么冷了。


草原话三农


今年的霜降节气在10月24号,但今天已经进入十一月份了,所以距离霜降节气也已经过去了一周的时间了。不过虽然霜降已经过去,但是“霜降没见雨,必定暖到冬”这句农村的天气谚语却并不过时,因为这是一句对一整个冬季的天气预测谚语,所以根据这句话咱们来看看今年是暖冬还是冷空!

咱们先来看看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什么?

“霜降没见雨,必定暖到冬”:很明显,根据字面意思来看的话,就是说如果霜降那一天没有下雨、雪的话,那么今年这一年的冬天就是个暖冬。反之如果下雨的话,就是冷冬了。

这句谚语是老一辈的农民根据多年的生活总结出来的经验。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霜”指的是气温骤降,而不是咱们认知上的霜,所以霜降节气到来并不一定会降霜。,其本身的气候特点为:早晚冷,中午热,秋燥明显,昼夜温差大。

既然“秋燥明显”,则天气比较干旱应该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可是如果霜降期间降雨比较多的话,则说明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导致雨雪增加。而冷空气的活动带来的自然也就是大幅的降温。所以,农村老辈人才认为“霜降没见雨,必定暖到冬”。

而今年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信息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在23~25日之间,都有雨情、雪情出现,所以按照这种谚语的说法来看的话,今年应该是个冷冬。

不过,这种说法也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毕竟这也只是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种结果。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之后,气候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天气预测也不见得就是准确的,所以还是希望大家以天气预报为准,这类谚语可以当做一种参考即可。


骏景农业


这句俗语的意思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在霜降时节如果没有下雨的话,整个冬天都会很温暖。


先说说这句俗语有没有道理吧!

为了验证这句话的准确性,有“好事者”查阅了信阳地区1975年到2010年共35年的气象资料,其中,这35年中霜降时节下雨的年份只有14年,而其余的年份中霜降时节是没有下雨的。而这35年中,比较寒冷的年份就有26年,这其中就包括霜降时节没有下雨的12年也是比较寒冷的。由此可见,这句俗语中是没有多少道理的。

既然这句俗语没有什么多少道理,那么,单凭今年的霜降时节是否下雨而去判定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似乎有些不靠谱。



那么,今年冬天的温度究竟会怎么样呢?

据气象专家介绍,因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今年的冬天不会很冷,仍将是暖冬。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观察,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发生。而这一现象的出现,会使海平面的温度有所上升。另外,按照规律计算,今年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活动的不会很频繁,而且,冷锋偏弱。在这种态势下,预计今年冬天的平均温度不会太低。



其实,最近几年我们都会发现:冬天不是太冷!在我小的时候,每当下雪,屋檐下的冰柱就会一直挂到春天。而最近几年,这种现象几乎很难看到。因此可以说,全球气候变暖已是趋势。


当然,全国这么大,还会存在局部的极端天气现象。譬如,东北和西北地区,尽管经常有暖冬现象出现,但这些地区相比于我国的其它地区,在冬天时还是比较冷的。因此,暖冬现象只能针对大部分地区来说。

好啦,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得说来,以霜降下没下雨来判断今年的冬天是不是很冷,似乎有些不科学,应该以气象学现象来判断。因此,根据专家的说法,今年的冬天不会很冷。


老胡说三农


时间过的真快,马上就要到立冬节气了,随着最近温度的逐渐下降,许多人都在预测今年到底是暖冬还是冷冬。其实有很多关于节气的说法,而且多是老一辈多年的经验总结,正如“霜降没见雨,必定暖到冬”这句俗语,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呢?

霜降没见雨,必定暖到冬

这句俗语从字面很好理解,意思就是霜降这天若没出现下雨,那天气就会很温暖,直到立冬节气那天。当然,这也不单指霜降那一天,而是霜降前后几天,但差距不会超过半个月,所以有些俗语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而是要深入了解,这才能彻底知道它背后的含义,要说霜降这天的天气为何能够影响到立冬,这主要是因为气温的变化并不是一瞬间产生,而是需要具备某些条件。

正如北方往南吹的冷空气,与南方的暖空气相互碰撞,且形成一股气旋,这便会产生雨,而一般下雨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强冷空气和暖空气的激烈碰撞,所以也就有了“霜降没见雨,必定暖到冬”的说法,而霜降前后出现雨水天气,则说明今年冬天会很冷,这是因为冷空气过于强大,冷也是必然的。



今年是冷冻还是暖冬

按照俗语来看,今年大部分地区是个冷冬,因为有很多迹象都能表明,今年将会度过一个冷冬。虽说中午还有些炎热,但是已经有人穿羽绒服了。不过我们这里霜降并没有下雨,按理来说应该是个暖冬。


在我看来,今年冬天不管是冷冬还是暖冬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关于节气类的俗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用,不同的地区说法也是大有不同的。

感谢大家关注“肥仔农经”,免费分享作物种植技术、肥料施用方案等三农资讯。感谢大家支持鼓励!!


肥仔农经


“霜降没见雨,必定暖到冬”,老话的意思就是明天要是不下雨,这天气至少会暖和到冬,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立冬无雨一场空”,意思就是立冬那天要是还不下雨,那必定是个暖冬,暖冬明年的收成就有影响了,粮食收成一场空,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嘛。


这句俗语表面的意思是说,如果霜降这天没有下雨的话,那么在随后的日子里,天气或许比较好,温度也比较暖和,而暖和的日子一直持续到立冬,甚至整个冬天都是暖冬。

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冬天暖和虽然舒适,但是暖冬却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因为一旦出现暖冬的话,就会促使小麦旺长,抗寒能力降低,当然最主要的是没有雪了,老话常说“瑞雪兆丰年”,有了雪的滋润,庄稼才能茁长的成长,我们呼吸的空气才会清新。可是今年的霜降并没下雨,不少人都惆怅到“哎,今年是一个暖冬”。

其实单凭一句俗语,很难判定今年是不是暖冬。因为暖冬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气温变化的周期性,厄尔尼诺的影响,南下冷空气偏弱等等。而霜降没见雨,必定暖到冬其实在笔者看来,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并不准确,因为这个时候,即不如夏季潮湿,也不像春季干燥,早晚温差也不像春天那样明显,因此说下雨的机会并不大,这是规律。因此说一场雨并不能看出来今后是不是暖冬。


农人小李哥


为了验证这句话的准确性,有“好事者”查阅了信阳地区1975年到2010年共35年的气象资料,其中,这35年中霜降时节下雨的年份只有14年,而其余的年份中霜降时节是没有下雨的。而这35年中,比较寒冷的年份就有26年,这其中就包括霜降时节没有下雨的12年也是比较寒冷的。由此可见,这句俗语中是没有多少道理的。

既然这句俗语没有什么多少道理,那么,单凭今年的霜降时节是否下雨而去判定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似乎有些不靠谱。

那么,今年冬天的温度究竟会怎么样呢?

据气象专家介绍,因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今年的冬天不会很冷,仍将是暖冬。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观察,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发生。而这一现象的出现,会使海平面的温度有所上升。另外,按照规律计算,今年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活动的不会很频繁,而且,冷锋偏弱。在这种态势下,预计今年冬天的平均温度不会太低。

其实,最近几年我们都会发现:冬天不是太冷!在我小的时候,每当下雪,屋檐下的冰柱就会一直挂到春天。而最近几年,这种现象几乎很难看到。因此可以说,全球气候变暖已是趋势。

当然,全国这么大,还会存在局部的极端天气现象。譬如,东北和西北地区,尽管经常有暖冬现象出现,但这些地区相比于我国的其它地区,在冬天时还是比较冷的。因此,暖冬现象只能针对大部分地区来说。

好啦,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得说来,以霜降下没下雨来判断今年的冬天是不是很冷,似乎有些不科学,应该以气象学现象来判断。因此,根据专家的说法,今年的冬天不会很冷。


小憨宝来了


判断暖冬和寒冬,往往以降水多少而定的,雨雪多,阴天就多,太阴光照少,自然感觉冷一生,雨雪少可能冬天暖一些。

但怎么判断雨雪多少呢,气象台有中长期预报,但范围太广,对局部地区准确率低。农民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往往.却是比较准的。

哪么今冬明春雨雪多少有哪些农諺呢,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五雪打灯,今年八月+五是阴天弁伴有小雨,以此为证,明年正月+五有雪,这是其一。

二农谚有重阳无雨盼+三,十三不下一冬干,在重阳节下过雨,九月十三以前也下过雨。

究竟准不准呢。有一年八月十五下雨,到正月+五却沒下雪,我想谚语也有不对的地方,可到了正月十七下了大雪,把树都压垮了不少,我才发现有几个月是小月,并不是不准。而根据这几次的农谚,今冬应该雨雪较多,雨雪多则阴天多,今年我们这儿可能是前暖后冷,明年春天池将冷一些,同时也可再对农谚作一次验证。


兰竹944


霜降无雨,暖到立冬”,老话的意思就是明天要是不下雨,这天气至少会暖和到立冬,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立冬无雨一场空”,意思就是立冬那天要是还不下雨,那必定是个暖冬,暖冬明年的收成就有影响了,粮食收成一场空,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嘛。

为什么有“霜降无雨,暖到立冬”的说法呢?24节气的时间节点是非常接近天气变化规律的,到了霜降,温度越来越低,北方来的冷空气占据了主导地位,逐渐南下与原来盘踞的暖空气相遇,就形成了雨,这就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而如果到了霜降,依然没有雨,那说明冷空气的强度不高,这说明今年很有可能就是暖冬了。

这里有个误区,老话说的霜降无雨,这里的霜降并不是指的就是霜降这一天,而多半指的是霜降前后,但不会相差太远。

春分,岸柳青青,草长莺飞;谷雨,雨生百谷,清净明洁;立秋,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秋分

类似有关24节气的老话和俗语特别多,特别是关于天气的一些预测,都是百姓千百年来对天气变化根据24节气为节点总结出来的规律,非常的有道理,粮食是根本,天气注定了收成,所以类似的俗语被广为的流传,到了今天,农村依然还有很多老人依旧相信这些老话和俗语。

但值得注意,类似的老话和俗语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可见,以24节气为节点对天气预测的俗语和老话可以借鉴,但不可盲目相信。


女王朱琼


今年霜降节气开始于10月24号,现在正处于霜降期间,在我们家乡正是红薯收获上市的季节,家家户户都赶紧着把红薯收回家储存起来或者卖掉,因为随着天气越来越冷,红薯很容易受冻害,而变得一文不值。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过完正式到了冬季,现在的天气逐渐变冷,前几天甚至出现了零下的低温,早晚温差越来越大,早晨和傍晚要穿棉衣,而中午却仍然比较炎热。

霜降节气,天气越来越凉,早晨起来,大地白蒙蒙的一片,结了一层白色的小冰晶,这时大部分不耐寒植物开始停止生长,很多动物,昆虫开始蛰伏准备冬眠,万物萧瑟。

我国自古是农业社会,农民种地为生,天气变化对农业收成影响非常大,为了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从而发明了二十四节气,劳动人民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天气变化规律,不断总结,从而在各地形成了很多预测天气的农谚俗语。

“霜降没见雨,必定暖到冬”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如果霜降节气没有下雨,那么冬天天气就会比较暖和,相反如果霜降期间雨水比较频繁,那么天气就会冷的比较早,即将来临的冬天相对就会比较寒冷。

在我们当地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如果秋季雨水偏少,天气凉快的就比较晚,冷暖空气交汇对流往往会形成雨水,如果在霜降节气雨水偏少,那么说明今年冷空气南下不频繁,这种情况就好持续到冬天,会形成暖冬的气候特征。

听老一辈的说,那时候天气比较正常,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每年到了霜降节气往往十分寒冷了,棉衣棉被早都拿出来了,到了现在受各种因素影响,冬天相对以前来说,是越来越暖和了,频繁出现“暖冬”的天气状况,寒冷也在不断往后推迟,现在确实感觉即使是寒冬也冷不了几天就过去了。

今年霜降节气,虽然到了深秋季节,但是我老家河南中西部地区整体上雨水偏少,气候干燥,现在白天温度仍然较高,这几天气温都是在20-25°C左右,相对比较偏热,农作物的收成也相对晚了一些。

“霜降没见雨,必定暖到冬”,以霜降节气期间来判断是暖冬还是寒冬也确实有一定的道理,要不然也不会流传至今,不过我国地域辽阔,比如现在河南地区和山西北部气温相差了将近8°C左右,南北气候差异还是非常大的,农谚也只适用于局部地区。最近几年受厄尔尼诺等多方面的影响,全球气温都有整体升高的趋势,有关专家已经说了今年很大可能还是暖冬,气温偏高。


乡间一抹阳光


霜降不下雨,心定是暖冬。我们农村有这样的说法,意思是在霜降这天没有下雨,是晴天,就说是要干冬,整个冬天晴多雨少,很暖和。也就是还会有十月小阳春,比如樱桃树还会开花,象泰一样。但是在进入腊月,大寒季节还是很冷的。我们这里的农村有句俗话叫做雪不落雪在,雨不下雨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