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是最好的,是什么心理?

用户5496313204024


自己认为好的那就是好的。比如你看中了一样东西,开始因为价格或者它原因,你没有买。可当你去其它地方再挑,还是没有开始看中的好。人嘛,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既使错过了,还是原来的好。


明月好清风


人和人之间的兴趣爱好不同。喜欢的东西不同,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有些人会有非常强烈的优越感。正是这种优越感使得他们会认为自己喜欢的是最好的。

假设可能喜欢古典音乐的看不上摇滚音乐,而摇滚音乐看不上流行音乐。

可能读古典文学的看不上流行文学的,流行文学的看不上网络文学的。

因为自己对于某一方面特别喜欢。然后对于这个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理解。

例如汉服文化圈儿。这些人他们喜欢传统的汉族文化。很喜欢汉族的服饰。他们在研究各种各样的服装礼仪,并且亲身去实践。他们完全融入了其中。是其中不免就会出现一些觉得自己鹤立鸡群,与众不同。他们觉得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汉文化,什么叫做汉服文化。于是产生一种自我陶醉的优越感。

当然这种人只是一小部分。在各种圈子里都是有的。

主因还是自己对于自己的东西过于喜爱过于沉迷,对于其他事物就显得漫不经心,觉得无所谓,看不出他们的优点。基于此不公正的评价中,产生了优越感。

每个人的爱好选择都是值得尊重的。就像是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民族习惯或者是他国的法律一样。


北山良朔


先引入一个著名的实验:哪个美国大学做了一个很经典的实验,具体哪个大学忘了:给被试两个巧克力球A和B(确保两颗巧克力球完全一样),让被试二选一,然后假设被试选了A,留下一颗B。这时研究者再给一颗C(C与A,B都一样),让被试在B和C里面选,绝大多数被试一定会选C,重复实验,被试不再会选B(第一次挑剩下来的那颗)。



心理分析是这样的:第一次被试随机选择了一颗,潜在的心理是因为这颗比另一颗好,这样的心理使得B不再会被选到,因为人会无意识地证明、维护自己的选择的正当性,而忽视客观存在的条件,而正是因为无意识的存在使得这种现象更加强烈,就好比是知道自己错且诡辩和不知道自己错且据理力争的区别。 这样就可以解释你说的这种现象了

其实这个现象称之为:个人化

个人化为社会心理学名词。所谓个人化,是指人们把自己当作整个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或多或少地与自己有关。

不幸的是,这些人往往会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权力和能力来控制这一切。相反,更多的情况是,他们往往处于其周围人的压力、包围和监视之下。

中文名 个人化

分类 社会心理学名词

释义 把自己当作整个世界

弱点 人们以不恰当的方式做出反应


个人化具有一定的自恋成分。具有个人化倾向的人一旦走进人群中,便立即会开始把自己与其他人进行比较,看看谁比自己更聪明,谁比自己更漂亮,谁比自己更有能力,谁比自己更受欢迎,等等。

具有个人化倾向的人,如果其室友抱怨房间狭窄,那么他立即会认为室友是在抱怨自己的东西太多;如果朋友说心里很烦,那么他立即会认为朋友是在讨厌自己。

个人化的最大弱点是使得人们以不恰当的方式做出反应。人们可能因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矛盾与室友发生争执。



人们可能会试图通过开一些无聊的玩笑来使自己变得不那么令人讨厌,结果真的变得令人讨厌了。

这些不恰当的反应会使人们与其周围的人产生隔阂。人们的敌意和否定刚开始时也许只是想象,但是渐渐地可能会变成现实,并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


加勒哔海带


你好,其实从正常的人性、心理规律看是

非常正常的,每个人喜欢和认可的东西~都是

她的内在真我的某方面投射,精神世界会很自

然的去肯定自己——这是人类被提前设定的密

码,我们成为人性吧,所以才能继续存在。

因为这样,身边会有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喜

欢的是最好的,很正常,我们就尊重她的独家

想法吧。


金子心


我们这里有句俗话说得好,叫“有钱难买愿意”什么东西都架不住你喜欢,别人认为是草,你却认为是宝,这是说不清楚的


一生凋零


任何东西的意义和价值都是人赋予的,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的眼里价值肯定会不同,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