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

书法影响力


练习书法,我从个人的学习过程来谈谈个人的体会。


最大的忌讳是打基础的时候,换临摹字体,不能定心。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在最基础的楷书练习时,没有完全领会精髓的时候,变换临摹的字帖。


我开始小学五年级正式学习毛笔书法的时候,参考了欧体、颜体、赵体、柳体,最后我决定选择柳体作为我的基础练习临摹,大概坚持了2年多,上了初中的时候,看到一个同学写的字很好看。经了解,他练习的是庞中华的硬笔书法(钢笔字),那个时候庞中华的字是非常的火。


我受到了动摇,但练习庞中华的字是不可能,我就又分别练习了颜体、欧体、赵体,这样,我的字根就没有扎稳。以后因为读书和工作的原因,没有在坚持练习书法。


现在我的字体,还是有柳体的影子在里面。工作的时候,又不断的学习了卢中南、田英章。


建议,练习书法,选定名家字体,扎根基础,练习至少5年以上。在有了深厚的楷书基础,可以同步练习隶书、篆书。扎根之后,在练习行书、行草。


成长新视点


练习书法有三大忌讳,这三大忌讳是很多学习书法的朋友都会碰到的,这三大忌讳分别是:临摹不系统;只临帖不读帖;忽视书法史和理论的学习。具体情况下面我们分别说明。

临摹不系统

  1. 不临古帖,自己瞎写。或者是今天看到李某某的一幅大字觉得很好,回家就照猫画虎写一通;明天看到赵某某的几个字写的不错,回家又练一通;大后天又看到张某的行草书不错,回家就跟着人家又开始写了起来。心里没有一个清晰的归化,我先学谁的,再学谁的,是临摹今人的还是古人的,心中没有一点谱,太随意了。

  2. 不会选帖,人云亦云。很多人不懂临帖一定要去学习古人的法帖,而是看网上谁出名就去学习谁的字帖。或者是对一个名家缺乏了解,不懂该选哪本字帖,例如赵孟頫的楷书字帖很多,代表作有《胆巴碑》、《妙严寺记》、《三门记》等,那么要学赵字就要学他最成熟的代表作,这样一来《胆巴碑》和《妙严寺记》就优于《三门记》。

  3. 不懂临摹,只临不摹。很多初学书法的都看不上“摹”,“摹”就是把比较透明的纸覆盖在字帖上,描着写。但很多人觉得“摹”有点太LOW,所以只是临帖。其实如果把“摹”和“临”学习的时候结合起来练习,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4. 急于求成,只是抄帖。很多人学习书法临帖好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觉得我对照着写一遍就算是临完了。其实这只是抄帖,不能算是临帖。临帖的时候,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过关,一个字直到临的逼真了才算完成,再临下一个,而不是从头到尾抄一遍,也不管写的像不像。

  5. 过于求稳,不求上进。有的人练书法,听到人说“书无百日功”,于是就认为学习书法要“慢慢来”,于是就不着急不着慌的慢慢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每天临帖的时候临一遍要总结一次,写一字要进一步,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前进,打破那种“慢慢来”的思想。树立一种“日日有所进,字字有所进”的信念,才能用较少的时间换取较大的进步和收获。

临帖不读帖

临帖不读帖,到老一场空。古人学习书法的时候,一般都是先把先贤的字帖张挂于墙壁间,先看。观察琢磨它的用笔、结构、取势、章法等等。

古往今来历代书法家都很重视读帖。学会了读帖,就等于得到了开启书法之门的钥匙。宋朝书法家黄庭坚说: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三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提出:

“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近一分,终身不复止。”

读帖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我们在临帖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读帖、理解、摹仿,再读帖、理解、摹仿…… 从心理学角度看,在人的感觉器官中,视觉器官所得到的形象是比较具体、确定、深刻的。因而充分运用视觉的作用,对于学习书法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们在读帖的时候,虽然手中无笔,但眼和心中却在挥毫。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临帖之前要对帖有一个清晰而周详的了解,在思想上要对字帖先“临”上几遍,在脑海里留下印象,再来临摹,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底,下笔不慌。

忽视书法史和理论的学习

学习书法,不是仅仅就临摹个字帖那么简单,要让自己拥有点书法文化,这种书法文化的熏陶可以放大你的视野,提升你的格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我们学习一些书法史的知识和古代一些名家的书法理论。

通过学习书法史使人能够从历史的高度考察书法的演进与流变,同时了解各代各家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当今发展的动态,广收博取,避免偏狭与盲目。

例如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对书史就有深湛的造诣,故能通古察今,卓然成家。我们在欣赏沙孟海的书法时,就能发现黄山谷的笔法、王铎的墨法、黄道周的结体与吴昌硕的气势,加之篆隶意味与章草情态,使他的书法内涵丰富,气势磅礴。

书法理论对书法的实践起指导性作用,理论上不去,书艺亦难臻佳境。

例如明代董其昌的书论《画禅室随笔》中他谈论到用笔:

“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

谈论到用墨:

“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礱肥,肥则大恶道矣。”

论神采:

“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所谓神品,以吾神所著故也。”

他的理论见解与他清相秀骨空灵淡远的书风互为表里、浑为一体。

以上学习书法的三大忌讳,在书法的不同阶段,重要性也不同,希望我们学习书法者,真正把书法当作门学问用心去学习。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播正统书法文化,感谢您的关注。

翰墨今香


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学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宁静致远;让人延年益寿、精神焕发、广见博识。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呢?笔者从30多年的学书经历中,总结出了几个要点,归结如下:



一,只重读帖,不重临摹。

二、读帖不够细,没有真正领悟古人的用笔。



三、临摹不刻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四、临摹不重视比对,往往“差之毫里,谬之千里”。



五、用笔不够丰富,表现在藏锋、露锋、侧锋、中锋、偏锋、回峰、大小、粗细、长短、正斜、俯仰、向背、浓淡、扁圆、枯涩等方面的处理。

六、行气不够贯通,点画的呼应不够生动。



七、楷书要行化,行草书要楷化,力求生动不呆板!

八、楷书没学好,就急于学行草书,以致于点画、线条的力度不够,缺少神韵和质感!



九、临摹的范本太多,一家没吃透,就临另一家,最后变得事倍功半!

十、重用笔不重结字,或重结字不重用笔。



十一、字体不够规范,“闭门造字”。更有甚者把丑书当成艺术,认为越是别人看不懂的字体,越是高水平的创作!

十二、重实践不重理论,不向古人学习经验。只有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才不致于偏离方向。



十三、不重视选笔。练习书法一般选择尖、圆、健、挺的善琏湖笔,而且选用狼羊兼毫的毛笔最好!

十四、只重视坐着写小字,不重视站着写大字!

十五、行、草书连笔过多,“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十六、墨色变化不够丰富,加水过多,或者中途蘸墨的次数太多。

十七、收笔过快,点画笔力没有送到位。

十八、只重视字内功夫,不重视字外功夫。字内功夫指的就是书写的技法方面。字外功夫指的是审美能力、道德修养、文学水平等等……



综上所述,练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需要锲而不舍的韧劲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耐得住寂寞,多向古人学习,才能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广州廖成文


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

朝三暮四,浅尝辄止。有人学习书法,以为博采众长,是学习书法所必须的。把各家经典字帖都买回来,一本一本挨个临遍。曾经有人问我,欧阳询的字帖临完了,下一步该临哪一家的。我不知道他的这个‘临完了’是什么意思。便问他是临的哪一本,结果他把临写的图片给我看,欧阳询的几本楷书字帖他都从头到尾抄写了一遍。基本上都一个样,没有多大区别。欧阳询的作品虽然同是欧阳询的劲疾风格,但每部作品都各具神态,在形态上是有差别的。



一本字帖,要反复的把每个字临摹。对每个点画的起止收放临写到位,才能体会到用笔的方法。如果是一溜烟的临帖,不管是否写好,发现错误也不进行纠正,功夫化了不少,收效却不见。


还有一类学习者,兴趣上来一天几个小时的写,没兴趣时几天也懒得动一下笔。一曝十寒,也是学习书法的大岂。

书法贵在持之以恒,专精一体。频繁的换帖,一本字帖稍有一点眉目,又换其他字帖。要知道,书法风格的不同,是因为用笔方法不同而形成的。一换字帖,前面的所学就等于白学了,而后面的又要从零开始。不断的扔,不断的开始,精妙的东西一样没学到,多年用功,仅得皮毛而已。



子衿书法


说到书法的忌讳,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忌讳,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而言,要避免四个弊端。


1、甜

甜者,媚而无骨,腻而不清,纤而无力,柔而佻浮。学赵孟頫的字,若不得其法,就易写得甜俗,乾隆就是一例,将赵字写成了馆阁体。

2、邪

邪者,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信手涂鸦,学道入魔。那些江湖书法家就是如此,不临帖,不学习,信笔而书,完全背离书法。


3、熟

熟者,依样描画,但求形似,庸俗板滞,不能变化。熟是书法大家容易出现的问题,即使是董其昌,在他后期的一些作品中,也因过快过熟而表现出一些问题。

4、赖

赖者,胸无主见,依傍他人,臃肿秽浊,绝无意致。现在书坛的展览体大行其道就是如此,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追逐流行写法,全无主见。

这四种弊端,都缺少内在美,需要在书法学习中努力克服。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学习书法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自学,一个是拜师,有师傅带那另当别论。如果自学就得记住以下大忌:

1、不临帖,不读帖,随心所欲,没有继承就没有路径和目标,犹如盲人打靶。

2、不专一,选帖不慎,朝三暮四,临帖不精,未“入帖”就急急忙忙“出帖”换帖。

3、不学理论,理论不明,实践不灵,书法要写好,理论来指导。

4、不交流,不借鉴,苦坐书房,足不出户,久而久之如井底之蛙看不到天。

5、不沉着,停停住住、一曝十寒,只凭一时冲动和热情,耐不住寂寞,没有坚韧的毅力。

个人愚见,不妥之处敬请留言批评。


輕雲堂


练习书法最大忌讳,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忌无目标计划。

我们学书法的主攻方向是什么体,就专精这种书体,如主攻行草,那么就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放在专研这种书体上,但是还是要兼学其它书体,因为行草书里包涵有楷法、隶法、篆法、草法。五年计划,十年计划,二十年计划要安排好。


第二,忌抄帖。

初学书法不是抄内容,而是要把字写准确。只有准确临摹才能学到范本的精华。草草抄写一百遍,不如认认真真准确临摹十遍。临帖能提高眼的观察能力,脑的分析能力,手的表达能力。

第三,忌知识面窄。

爱好要广泛,因书法涉及的艺术知识面广,应在其它艺术中吸收营养,如音乐、绘画、文学、建筑、摄影.篆刻.根艺、盆景等等。



第四,忌不学理论。

书法理论学透后,能帮助我们提高书写水平,避免出现一些错误,提高欣赏能力,增加作品内涵。当然还要和书写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第五,忌无恒心毅力。

学书贵在坚持,有句话说得好,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插图为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书法作品。


神韵轩书法


练习书法最忌讳的其实有很多方面,比如,自学空白,捉笔姿势错误,笔画书写矛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见异思迁,随波逐流,不认真临摹,选择错误的帖子,对贴子不进行研究等等,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忌讳。



那么接下来就几个着重点我就分享一下我自学书法的一些感悟。

第一点,忌讳错误的捉笔姿势。

很多人会说,写好书法和捉笔姿势无关,这一点我感觉大错特错,捉笔姿势和写字的美感及力度是息息相关的,有不可分开的重要关系。举个特别的例子,对于悬针竖书写,不悬腕书写和贴桌书写是两种不同的感受,悬腕书写会相对直挺有骨感,但贴桌书写就缺失一点韵味,因为在收笔过程中手腕是不自然的收缩,对于大局的认识没有更宽的视觉,也就是说会有空间限制,这样的情况也会导致容易偏锋运笔。


第二,忌讳不临摹碑帖就自以为是,不知坚持的练习。

人在学书法的过程中难免会按照自己的性格,随性运笔,这是不对的,话说无以规矩不以成方圆,打算长期坚持学习书法就得静下心来好好研究字帖,读贴,背贴,练习,手到,心到,眼到,各种细节性东西把握好了后才能有进步,当然在临帖的时候如果有名师指点那就事半功倍了,这要比自己摸索进步很快,所以学习书法一定要师出有名,这样也能学到古人对于文字的认识和解读,不要怕慢,耐得住性子临帖,仔仔细细的临摹,还要坚持住,每天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如果坚持不下去,那就和书法的路越来越远了。

第三,忌讳见异思迁,各种笔法混合。

写书法初期要针对自己喜欢的碑帖进行临摹,不能看到一种字帖就喜欢一种字帖,然后这个练习一下,那个练习一下,这样下来三不像,又不像颜真卿的又不像赵孟頫的,这是书法的一个大忌,只有在掌握了一种笔法后,可以酌情考虑学习下一种笔法,毕竟,学贯古今才能厚积薄发,当然,如果在初期还没有能力驾驭书法字体和章法的时候,混合各种笔法就让这个字显得很粗鲁,没有灵魂,各种错搭。

还有很多别的忌讳的地方,这里就不一一说明,如果您有更好的意见请评论区交流学习。


贾宝玉传人贾三少


学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失去个性。

都在教导学习书法必须临帖,而且还要临得非常像,说是只有这样才能……。其实这是一个误导,毫无乐趣不说,还弄得写出来的字千篇一律,最后总结说你要从临摹限制中跳出来,这时的你遍体鳞伤不说,浪费大好时间不说,你的个性已经荡然无存,你已经失去了自己。

中国书法艺术其实充满乐趣,首先你得喜欢,毕竟它已经脱离实用性,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方法。书法有其内在规律,首先是从个性出发,选择一种喜欢的基本形式:楷书、行书、篆或隶、草书。可以先试着学习写,一种形式字体有很多参考帖本,写写看,会发现写的不好看,这是没有掌握中国字的间架结构,这是必须从正楷的书写中掌握的,你会自然练习楷书,同时不会忘记书写你喜欢的字体。

写一段时间,这时的关键点到了,写字的规律是从上往下,这时你可以试着画线条,不是写,是画图的画,按照你自己认为美的那种线条画下来:交叉、回转、停顿、放肆,都可以,只要你认为美的那种线条出现,这就是你自己的美感和韵律感,再将这种美感和韵律应用到平时书写的过程中,那么属于你自己的、有你自身个性的书法就会形成,长此以往,写不好也难。


用户56948517968


练习书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就是三分钟热度,今天想写就写一下,不想写一年也不写几个字,那肯定是练不好书法的。所以要练书法就得下定坚决,长期坚持下去,即使就时很枯燥无味,也要凭自己的毅力坚持。

第二就是选帖,选中一个适合自己的字帖,就要认认真真地练下去,不要练了一段时间,自己以为可以了,就马上想换另外的字帖,这样是不行的,必须一本字帖要长期练下去,一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因为一种字帖你要完全练好不是这么容易的。要举一反三,每个字都要练到无数遍才能达到效果。不要今天喜欢黄庭坚,就练黄庭坚,明天喜欢柳公权就练柳公权的字,那样永远也练不好书法的。

第三是就是克服练书过程当中的出现的盲点,就是很多人练了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怎么也进步不了,怎么也过不了这个坎,觉得水平怎么也提高不了,甚至会有讨厌练习书法的行为,到最后就会不了了之,放弃了书法之路,其实这个阶段是最艰苦的也是最容易突破的阶段,如果过去了,可能出现在前面的就是一片新天地,书法水平也会前进一个档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