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記使命,傳承抗大精神——費縣薛莊鎮抗大小學多舉措開展紅色教育活動側記

近日,記者來到沂蒙革命老區的一所學校——費縣薛莊鎮抗大小學。一進校門,校長王廣玉就向記者介紹道:“我們學校雖然是一所村小,但一直積極做我們專屬的特色教育活動。目前,我們根據學校情況,依託紅色抗大精神,形成了‘學校講堂、自然學堂、社會課堂’的紅色教育體系。”

抗大小學是一所具有紀念意義的學校,位於大青山腳下,其前身是馬頭崖中心小學。1998年,為紀念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在大青山浴血奮戰、勝利突圍的悲壯歷史,正式更名為“薛莊鎮抗大小學”。

宣講抗大精神,構建學校講堂

“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人類解放,救國的責任,全靠我們自己來擔承……”伴隨著鏗鏘有力的晨讀鈴聲,原本還在追逐打鬧的學生們紛紛回到座位上。過了一會兒,抑揚頓挫的讀書聲響徹整個校園。與眾不同的鈴聲開啟了這所學校的一天,那是抗日軍政大學的校歌,也是今天抗大小學的校歌。

據悉,抗大小學在學校講堂構建過程中不僅保留了抗大原有的校歌、校訓,還在繼承的同時有所創新,如改編《沂蒙山小調》,並將其作為課間操音樂,設計刻有“抗大”二字的logo等,讓抗大精神貫穿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

另外,為讓學生了解歷史、銘記歷史,學校還組織學生閱讀《巍巍大青山》等紅色書籍,瞭解大青山突圍戰鬥和廣大軍民奮勇搏殺的英雄事蹟;朗誦詩歌《大青山》,緬懷視死如歸、英勇犧牲的烈士;傳唱革命歌曲,堅定後輩繼承革命精神的決心。同時,還邀請抗大的老前輩傅泉走進課堂,為學生講述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

組織德育活動,構建自然講堂

學校藉助得天獨厚的自然與文化環境,組織學生走出校門,開展校外德育活動。在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重大節日,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是學校多年不變的傳統。同時,為進一步挖掘抗戰故事,學校還分別組織低年級、高年級的學生開展了“尋訪紅色印記,傳承紅色基因”和“重走大青山勝利突圍路線”研學旅行活動。

在“重走大青山勝利突圍路線”活動中,學生們熱情高漲,一路高歌。“當我們在突圍路上唱起《抗日軍政大學校歌》《沂蒙山小調》等紅色歌曲時,歌聲迴盪在大青山間。那是勝利的號角,更是抗大老前輩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寫照。我們要學習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四年級學生孫宗碩說起第一次參加“重走大青山勝利突圍路線”研學活動的經歷,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

一路隨行的教師楊明芳對學生的表現十分肯定。她說:“學生們在重走突圍路線時累得滿頭大汗,卻沒有一個人喊累、喊苦,都一路堅持下來,抵達終點。這與我們日常對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密切相關。學生們已經把革命先輩們的奉獻精神銘記於心,懂得了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對學生們來說,重走突圍路線是一次歷練,是一次成長。”

加強校外聯繫,構建社會講堂

沂蒙精神、抗大精神不僅屬於抗大小學,更屬於全體中國人,值得每個人銘記與傳承。為此,抗大小學擔負起應有的責任,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博客等傳播抗大精神。

該校與抗大中學、臨沂十中等聯誼開展社會活動,歡迎臨沂大學學生來校支教實習,這也是抗大小學長期開展的系列活動。目前,3名臨沂大學美術學院學生就在抗大小學支教。在與記者交流過程中,支教學生李娟表示:“支教經歷鍛鍊了我,我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教學實踐上都受益匪淺。”

採訪結束時,王校長說:“我們開展系列特色教育活動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通過學習故事、參加活動,真正領會抗大精神,守初心,記使命,認真學習,傳承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