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走就走,來一場揭陽古城遊

進賢門

說走就走,來一場揭陽古城遊

我們的第一站是揭陽的進賢門,進賢門是揭陽古城的標誌性建築,“進賢”即“增進賢士”之意,相傳早年間揭陽的地方官赴任都要從進賢門走過,以取個好意頭。而揭陽人男子娶妻或者學生升學,都要在進賢門裡走上一遭,說是如此便會妻子賢惠、學子高中。這個習俗至今還保持著,常有家長帶著即將考大學的孩子來進賢門裡走上一遍或者繞城樓轉上幾圈。

揭陽學宮

說走就走,來一場揭陽古城遊

說走就走,來一場揭陽古城遊

第二站來到揭陽學宮,揭陽學宮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濃縮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現存建築組群由21座單體建築構成,是嶺南地區規模最大、配套建築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類歷史建築組群,也是省內唯一一處以“周恩來同志革命活動舊址”命名的文保單位。

揭陽城隍廟

說走就走,來一場揭陽古城遊

說走就走,來一場揭陽古城遊

第三站我們來到揭陽城隍廟,揭陽城隍廟位於廣東揭陽東門城隍街,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城隍是古代中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

郭之奇故居建築群

說走就走,來一場揭陽古城遊

第四站來到郭之奇故居建築群,郭之奇,明崇禎元年進士,官至南明禮、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郭之奇為揭陽“戊辰四俊”之一,他忠君愛國,矢志不渝地抗清復明的精神和被俘後鐵骨錚錚、至死不降的英雄氣概備受後人景仰;郭之奇傳世詩作多達三千多首,為潮汕地區詩文傳世最多的先賢,名列潮州後七賢。

中山路騎樓街區

說走就走,來一場揭陽古城遊

第五站我們來到了中山路騎樓街,總長六七百米的中山路,是從兩側雙坡屋頂店鋪的宣化街改造而成。在歷史上,此街稱為大街,是榕城的南北主幹道;另一主幹道為以進賢門發端東西走向的學前街,構成十字形的街道格局。由於自從明朝中期起,大街上先後建起張揚先賢事蹟道德的十幾座牌坊,增加宣申教化的功能,於是改名宣化街,至此,這街作用有三:交通、商業、宣教。

青獅文化旅遊景區

說走就走,來一場揭陽古城遊


第六站,我們來到青獅文化旅遊景區,景區位於南門社區,是我市青獅文化的發祥地,擁有青獅展館、青獅文化遺址、孫振高舊居古井、百年古芒果樹、古遊船碼頭等許多承載著老城記憶的文化旅遊景點。

孫乙紀念館

說走就走,來一場揭陽古城遊


我們的第七站是孫乙紀念館。孫乙,南宋紹興三年(1133)進士,官承務郎。紹興八年(1138)授為縣令,復創揭陽。孫乙在任間,開荊劈榛,疏通道路,建造縣衙,創造學宮(今揭陽孔廟),開闢市集,遷移人口入城,政通人和,百姓擁戴不數年而初具城鎮規模。他是縣治榕城的創建人,也是一個執政為民的好官。

丁日昌故居

說走就走,來一場揭陽古城遊

第八站我們來到丁日昌故居,丁日昌故居也稱丁府、丁氏光祿公祠,位於榕城區元鼎路,是清代洋務運動代表性人物丁日昌所建。丁日昌祖籍豐順,歷任蘇松太道、江蘇巡撫、福建巡撫和兼理各國事務大臣等職,晚年寓居揭陽榕城,為紀念其父“光祿公”,於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興建這座大型祠堂。

揭陽禁城

說走就走,來一場揭陽古城遊

到了最後一站——揭陽禁城,揭陽禁城,為昔時之縣衙,後曾作監獄、考院、中山公園等,雖始建於元代,城牆用石條交錯疊砌,貝灰封縫,但歷經元、明、清至今六百五十多年,幾度滄桑,仍巋然屹立。其內北城牆,尚存碩大宋榕三株,蓊鬱繁蔭,為禁城增色無限,明代有景“金城榕色”即指此地。現在的禁城,被分為二部分,一部分為思賢中學校址,另一部分為中山派出所的所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