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實戰的第一祕訣

太極拳實戰的第一秘訣

太極拳實戰的第一秘訣

李新方

王宗嶽《太極拳論》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是說要做到英雄所向無敵,就必須知人而不為人知。這句話很不容易理解,更不容易做到,故很多學者到處尋求什麼“六耳不傳”的秘訣,殊不知“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三十六計·瞞天過海》),是說秘密的東西就存在於公開的事物之中,而不是其反面,最公開的就是最秘密的,英雄所向無敵的第一秘訣、最大秘訣不是別的,就是“捨己從人”,故王論又曰:“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辯焉”!說明捨己從人是太極拳的第一秘訣,如果不是首先要按此修煉,什麼秘訣都很難起作用,就會一錯全錯,就會遠離太極,偶然獲勝也是僥倖,決無可能做到英雄所向無敵。

太極拳實戰的第一秘訣

“捨己從人”一語,最早見於《書經·虞書·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咸寧,捨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書經集傳》注曰:“舜然禹之言”,是說這是舜讚揚禹的話。又曰:“信能如此,則必有以”,“忘私順理”。《孟子·公孫丑上》也說:“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論語·子罕》中講的“毋我”,亦此之謂也,《論語集傳》雲:“唯道是從,故不有其身”。

從以上引文可知,捨己從人就是舍掉自己的不正確觀點,聽從別人的正確意見;而“忘私順理”,“唯道是從”,才是對捨己從人最本質的詮釋。如果用現代哲學語言來表述,就是舍掉主觀主義,遵從客觀規律。因此,捨己從人不僅適用於太極拳,也適用於其他一切武術,適用於其他一切事物,要做好任何事情,都必須捨己從人。

太極拳實戰的第一秘訣

把捨己從人用於武術,是太極拳的一大創造,也正因為如此,太極拳才稱得上唯物辯證法的武術,絕對真理的武術。對立統一的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一切事物都是如此,古人稱為太極,又稱之為道,學太極拳就是“唯道是從,故不有其身”。王宗嶽、武禹襄、李亦畬正是“忘私順理”,“唯道是從”,運用太極這一絕對真理來全面總結武術的,使中國武術達到“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莊子·養生主》)之巔峰。

太極拳實戰的第一秘訣

談到捨己從人,許多人都從技術層面來理解,這當然也沒錯;但要做到技術上的捨己從人,首先要在思想觀念上舍己從人。我們在學太極拳之前和剛開始的時候,由於每個人閱歷不同,所處的境界不同,真正的太極拳很難接觸到,難免對太極拳存在某些不正確和不全面的知見,古人稱之為“所知障”。因此,要想學好太極拳,首先要舍掉原有的知見,認真讀經典,從明師,才能逐漸知道,知太極拳之道。

當然,捨己決不是不要自己的獨立見解,而只是要舍掉不符合道,即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東西;從人,決不是聽從別人的擺佈,更不是人云亦云,而只是唯道是從,遵從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正如武禹襄《太極拳解》所指出:“先在心,後在身”,只有先在思想觀念上舍己從人了,才可能在技術上做到捨己從人。

太極拳實戰的第一秘訣

有人說,武術都練樁功,太極拳更講求中定,制人而不受制於人,而捨己從人豈不是舍掉自己,聽從別人擺佈嗎?殊不知只有捨己從人,才有可能做到中定,才有可能做到制人而不受制於人。這裡所說的中定主要是指平衡,各家武術的樁功追求的也是這個,但平衡有三種不同境界。

一種是靜態平衡,也就是武術中常見的樁功,如馬步樁,要求五趾抓地,落地生根,這對於降低重心,增強下盤的穩定性,以及爆發力等,當然是很有用的,但只要對方的力量比自己大得多,還是很容易被擊倒或擊出的。

另一種是動態平衡,如陀螺、自行車、摩托車等,就是動態平衡的原理,在武術上靠速度取勝的方法也是如此,也就是在重心不穩定的某個瞬間,通過加快速度,使對方來不及發現和趁勢進攻,這種方法也有可能獲勝,但終無必勝之把握。

太極拳實戰的第一秘訣

還有第三種,就是隨遇平衡,力量再大也不可能把一個球推倒,太極拳的中定就是隨遇平衡。前兩種平衡之所以沒有把握,就是因為那是主觀的,技擊的雙方都想用自己的平衡來破壞對方的平衡,而在實戰中情況瞬息萬變,“機不可設,設則不中”(《三十六計·總論》),勝負的結果往往是力大手快的一方獲勝,而難以使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但在實戰中有變有不變,“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王宗嶽《太極拳論》),捨己從人的太極原理是不變的,只有捨己從人乃能“因敵變化示神奇”(王宗嶽《十三勢歌》),所以“須要從人,不要由己;從人則活,由己則滯”(武禹襄《太極拳解》),這樣就可以逐步達到進退轉換無不得機得勢,“如置球於平坦,人莫可攀躋,如強臨其上,向前用力後跌,向後用力前跌,譬喻甚明,細揣其理,非捨己從人,一身一家之明證乎”(李亦畬《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太極拳實戰的第一秘訣

還有人說,國外某種所謂“現代實戰武術”,其中有什麼“無人能夠破解的絕招”,這顯然是外行話,稍微懂一點武術的人都知道,絕招是根本不存在的,“是招皆可破,勝負在功夫”。而功夫的高低,在於在實戰中能否“得機得勢”(武禹襄《十三勢說略》)。我們常說的招(著)勢,實際上招和勢是兩個方面,招是外在表現,勢是內在實質,得勢即實戰中掌握主動的內在實質。在實戰中,如果不能得勢,再絕再狠的招,也是空招、廢招、捱打招。相反,如果能夠得勢,很平常的招在別人看來就是絕招,甚至根本不需要用招,無招勝有招。

人們常說的先發制人和後發制人,則屬於時和機的問題,時是外在表現,機是內在實質。得機,即在實戰中掌握主動之內在實質的時段,進退轉換(攻防)不先不後。故先發制人的打法只是得時,而未必得機,不得機雖先發也不能制人,而為人制。太極拳之所以能夠後發先至,即在於舍時從機,舍招從勢。是以捨己從人,亦即捨棄事物的表面現象,而從其本質。

太極拳實戰的第一秘訣

太極拳練的就是捨己從人的功夫,能夠真正做到了捨己從人,就能夠真正做到英雄所向無敵。“欲要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捨己從人”(李亦畬《走架打手行工要言》)。走架是知己的功夫,打手是知人的功夫,要在打手中做到捨己從人,首先要在走架中做到捨己從人。就是要通過走架,把自己的一切不符合技擊之本質規律的思想行為和姿勢動作等,逐步完全徹底地舍掉,做到周身無一處缺陷,無一瞬遲滯,進退轉換無不得機得勢。

在此基礎上,則要求在打手中也做到捨己從人。技擊是人與人相互作用的技術,而不是人與物。任何高手在與其他拳派較技時,都無法要求對方必須適應自己的打法,遵守自己的規則,也不會給自己接招不接招的選擇機會,對方善長什麼就用什麼,是再正常不過了的事。太極拳前輩有句名言,叫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但許多人理解錯了,以為太極拳也是打什麼絕招。如果說太極拳也講什麼絕招的話,那就是捨己從人。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是,你儘管打你的絕招,我只管打我的捨己從人。

當然,如果自己的功夫比對方高出數倍,會的打不會的,也可能伸手就有,這當然可以由己,但這個由己還不夠高級。而太極拳所追求的由己,是在高手與高手較技中的由己,只能是捨己而後由己,從人而後制人,“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武禹襄《太極拳解》),講的就是高手與高手較技中的捨己從人。

太極拳實戰的第一秘訣

而對於初學打手的人來說,必須捨己以從人,“須要從人,不要由己”(同上)。“起初舉動未能由己,要息心體認,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李亦畬《五字訣》)。

按照以上方法習練日久,就可能逐步達到捨己從人的高級境界,“在身,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謂一氣呵成,捨己從人,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也”(武禹襄《太極拳解》)。由從人而由己達到完全由己,即完全掌握實戰中的主動權,也就是前輩們常說的,“打手時有人似無人”,“我只管打自己的拳”,而實際上,“由己仍是從人”,打手的全自動化實際上是遵從客觀規律的全自動化。而由己的高級境界也是相對的,“遇敵制勝,變化無窮,微妙莫測,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窺者謂之神”(《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說明所謂神明,就是別人“不得而窺”,而高手與高手的差別,即在於捨己從人之功夫的差別。

太極拳實戰的第一秘訣

因此,人們常說的太極拳難練,難就難在捨己從人上。《書經集傳》引程子曰:“捨己從人,最為難事。己者,我之所有,雖痛舍之,尤懼守己者固,而從人者輕也”。也正因為如此,“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學技擊如此,做人做事也是如此,捨近求遠就是不從主觀上找原因,而只強調客觀條件,而做人做事本身就是太極拳修煉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學拳和做人做事都努力做到捨己從人,當然也就會在各個方面都“漸至從心所欲”(王宗嶽《太極拳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