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民国自造最大的军舰是哪一艘吗?这篇文章带你简单了解一下

全文月1700字,阅读约需4分钟

1930年4月10日,一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轻巡洋舰在海军江南造船所开工。这艘轻巡洋舰由当时著名的船舶设计师叶在馥主持设计,对于这一艘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轻巡洋舰,海军冠以了极为显耀的舰名“逸仙”号,就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别号,足见此舰的重要性。

知道民国自造最大的军舰是哪一艘吗?这篇文章带你简单了解一下

“逸仙”舰

“逸仙”号在江南造船所的编号是596(596这串数字还有一个更为特殊的意义,你知道吗?),排水量高达1550吨,是国民政府当时造的第一巨舰。但与同时期的其他海军强国相比,即使作为轻巡洋舰,也是太小了,这艘军舰,连轻巡洋舰都算不上,只能称之为袖珍巡洋舰。虽然如此袖珍,却是民国海军由江防迈向海防的重要一步,对当时的民国政府,以至于整个中华民族,都有重要的意义。

“逸仙”号的重要意义,时任代理海军部长的陈绍宽也给出了评价,在《陈绍宽文集》中有这样一段话“继自今努力奋斗,由防江而防海,由一舰而至于十舰、百舰,以期收回旁落之海权。所谓提高国际地位,废除不平等条约,以及绥宁民族,维护民权,保卫民生,与夫完成国民革命,扶助弱小民族诸大端,胥赖海上实力之逐渐开拓。”

知道民国自造最大的军舰是哪一艘吗?这篇文章带你简单了解一下

日本“天龙”级轻巡洋舰

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这艘排水量仅仅1550吨的民国第一巨舰,担负的是继往开来,为中华民族争取更大利益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国家海权走向复兴的第一舰。不仅仅是当时的海军负责人,在当时,只要是有识之士,只要明白海权之于国家的重要性的人,都对这第一艘巨舰寄予了厚望。

“逸仙”号全长82.29米,舰宽10.36米,排水量1550吨。舱深5.33米,舰首吃水3.77米,舰尾吃水2.92米。“逸仙”号在设计时仍着重考虑了内河航行能力,故仍采用较小的吃水深度,以及前深后浅的吃水设计。

知道民国自造最大的军舰是哪一艘吗?这篇文章带你简单了解一下

“逸仙”舰下水典礼

在舰艇动力方面,“逸仙”号也追随了当时世界的主流,格外注重军舰的高航速,所以江南造船所也竭力选配高性能的动力设备装配“逸仙”号。“逸仙”舰装备了2座进口的3缸3胀立式蒸汽机,配套3座购自英国的“桑尼克罗夫特”式水管锅炉,主机功率达到4000马力,驱动2个铜质4叶螺旋桨。其航速超过了当时中国海军装备的大部分军舰,常行航速达到12节,最高航速达到19节。

不过与当时列强的主流轻巡洋舰相比,“逸仙”的航速仍然慢得可怜。比“逸仙”号早十年下水服役的日本第一型轻巡洋舰“天龙”级轻巡洋舰,排水量虽然达到了“逸仙”号的两倍多,但航速却高达33节。日本当时的轻巡洋舰尚不成熟却以至此,就更不用说欧美等海军强国的轻巡洋舰了。

知道民国自造最大的军舰是哪一艘吗?这篇文章带你简单了解一下

试航中的逸仙舰

“逸仙”号的武备,也明显强于当时中国海军服役的绝大部分战舰。其前主炮为一门德国“克虏伯”150毫米口径舰炮,后主炮为一门日本“三年”式140毫米舰炮,军舰整体纵向分布4门75毫米高射炮担任防空。同时舰上还配备了“哈乞开司”机关炮两门以及“马克沁”重机枪四门。

1930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的诞辰纪念日,这艘被寄予民国海军新希望的轻巡洋舰举行了隆重的下水仪式。1931年6月1日,在高昌庙江南海军造船所,“逸仙”号正式加入第一舰队,成为民国的主力舰艇。但这艘被寄予厚望的第一艘国造轻巡洋舰,服役生涯却极其平淡,没有任何可圈可点的事迹。

知道民国自造最大的军舰是哪一艘吗?这篇文章带你简单了解一下

侧翻的“逸仙”舰

1937年9月22日,江阴阻击战爆发,日军依靠绝对的空中优势,以各式战机空袭中国海军战舰,主力舰艇“平海”、“宁海”相继被重创失去战斗力,“逸仙”遂担任起旗舰的重任。在25日,“逸仙”弹药用尽,舰体多处进水,遂在江岸坐滩,但终因进水过多而倾覆。

1938年5月12日,“逸仙”被日军打捞出水,经过补漏后拖至日本本土吴军港进行彻底维修,更改为训练舰,并改舰名为“阿多田”号。二战结束后,“逸仙”死里逃生,因为是训练舰所以未被作为重点攻击对象。1946年8月20日,经过修缮的“逸仙”返回阔别多年的祖国。

知道民国自造最大的军舰是哪一艘吗?这篇文章带你简单了解一下

在日本改装之后的“逸仙”舰

在内战中,国共双方没有进行大规模海战,至江阴突围后,逃至台湾,1958年12月31退役,1959年12月31日被出售拆解。

这样一艘被国民政府寄予厚望的国造第一大舰,却以极为平淡的表现度过一生,令人唏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