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现在的老师教书育人应该被评为优秀吗?

铁男春秋


我认为现在的老师,真正教书育人的,太该评为优秀了,特别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但是每一次评选优秀老师时都因为名额有限,很多老师该评却评不上。

社会上很多人是不了解老师、不了解老师工作的。普遍看到的,就是老师一天只有几节课,老师还有寒暑假。但是看不到老师六点过就起床到校,晚上要十点过才能回家休息,班主任老师,早上出门的时候孩子没醒,放学回家的时候孩子已经入睡。虽然天天同在屋檐下,与孩子、与家人打照面的时间都没有,对家人的关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这些付出,很少有人看到。

那些备课、改作业、业务进修的时间都不必说,光是给学生个别辅导、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解决学生中的突发事件,都会占据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些工作,不是这老师这个职业的人,是看不到也不能理解的。

我单说我们学校吧,就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说我们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该评为优秀老师,理由如下:

一、优秀之一:淡泊名利,学生至上。

上面说到了,因为名额的限制,很多本来很优秀但是不能评上优秀的老师,没有因为没评上优秀老师而马马虎虎地工作。他们一如既往地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该上课上课,该给学生做动员工作就做动员工作,学生出了什么问题,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学生身边。我们学校绝大多数老师都是这样的。

二、优秀之二:过硬的专业本领,学科教学的带头人。

进入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是从乡下优秀教师中遴选而来的。遴选的条件教委有统一的硬性标准,比如说成绩必须是全区前1/3、必须在乡下工作5年以上。

在区级各种教师培训会上,本地专家团队成员,各个学科都有我校老师,而且主要是我校老师。

在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区级一等奖几乎是我校各科老师囊括,市级特等奖、一等奖也常被我校教师捧回。

最近几年进我校的年轻老师,基本上都在在职进修研究生,正陆续毕业。

三、优秀之三:学生的良师益友,家长的放心朋友。

初中的学生正是青春萌动的时期,不像小学生那样规矩听话;也不像高中生那样自觉懂道理,因此,常有些不平常的事发生。当有这些异常事件发生的时候,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都是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和学生谈心,给学生做思想工作。

小到通知学生中午到什么地方吃饭、到门卫室给学生拿家长带来的东西,大到学生的心理、学习上遇到难题,老师都是全力以赴去操心的。

没有学生表现上的事情要操心的时候,我们就会立即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了、培养优生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激发学生的奋斗意志,用在我们学校老师身上,是太合适不过了。

现在的年轻一代家长,家庭结构复杂,单亲子女多。老师要同情他们、关爱他们、开导他们,做了许多超出老师工作范围的事情。可是,我们都把这些当做份类事情,不邀功不请赏不宣扬,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就好!只要家长放心不牵肠挂肚就好!

所以,我校的老师都是优秀老师。我爱我校,我敬佩我校的老师们!


语文思维


现在的老师是老师,过去的老师也是老师,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现在的老师是过去的老师教出来的,继承着过去的老师们优秀的基因和优秀的传统,当然接收了过去的老师身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是就教师队伍的整体而言。

作为一个个的个体,过去的老师有优秀的,也有不优秀的;现在的老师也有优秀的和不优秀的。总之,不能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都不是客观事实,是错误的。

我们不能抓住现在个别或极少数老师中的败类的问题而无限放大,从而否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老师为家长为社会为国家在培养人才方面立下的汗马功劳,创造的丰功伟绩。现在的老师中的优秀分子灿如鲜花,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


正义在胸1


《高考一小步,教育一大步》

郝峰涛

人才的成长决定高考,而非高考决定人才成长。

一个小问题:A生数学100、语文50;B生数学90、语文90,谁更具潜能?这不是一个分数多少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念的大问题。

我们的社会、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希望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落后的人才观念,是造成中国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里?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天才优于专才,专才优于全才,全才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本领,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专才,而非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论二:专才(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全才(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三:孩子们各有天赋,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专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专才(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天才源于自觉,专才源于兴趣,全才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我们要不要打破偏科观,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鸭式,打破应试观?要不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不要给天才、专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自选1-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学生的优势学科的不确定性、可改变性和学科组合的复杂性,有利于打破教育功利和学科固化,弱化家长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的育才观念要从均科全才观向优科专才观转变,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方向和高度,实现人的专业化成长,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规律。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优科专才的佐证:

1,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应当使人更为担心的,倒是门门成绩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给教师的建议》(第69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版)

2,人是以“中心”发展为模式,往往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发展,进而带动相关或相近学科的学习,而强迫性均科发展实际是去“中心”化,知识学会了,但是孩子的“中心”却丧失了,连同兴趣、方向和高度一块埋葬。

3,偏科的普遍性,偏科不是坏事,是优科的普遍存在。所谓的天才,只是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

4,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优势为中心的存在:他们博览群书,皆以优势为中心,而非漫无边际的学习知识。

5,民国大师的特点:偏科偏文(胡适、钱钟书、季羡林、吴晗等数学很不理想);学历低(齐白石,启功,巴金,华罗庚,沈从文,梁漱溟等),在那个教育贫乏的时代却涌现了大量的人才,优科自学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应该从中汲取力量。

6,偏科生爱因斯坦:所谓教育,是忘却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

7,许多伟大的人物,成绩有时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龄发现方向后,才奋发有为的:牛顿、托尔斯泰、冯特、丘吉尔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与其“拔苗组长”,不如静待“雨后春笋”。

8,2012诺奖莫言,小学五年级辍学: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9,2014诺奖中村修二,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10,……我们心中都能感觉到教育中的问题,除了无能为力,还剩下死不悔改!人才观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改革,纵然任重道远,也当砥砺前行。


大道者至简


首先纠正一个误区,优秀教师不是评出来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评选环节,如果有也是学校领导们内部商议的结果,这种结果既不代表老师,更不代表学生。教书育人能不能被评为优秀?能!但是这种优秀仅仅存在于学生的心里,家长的心里,同事的心里。如果和领导搞不好关系,再优秀也是徒劳。


一缕正义的光芒


不管是优秀、职称还是绩效奖金,都是国家为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而出台的好政策,目的在于奖励优秀,表彰先进,落实一线教师的待遇,奖勤罚懒,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好的政策关键在于下级相关部门的重视与落实,要公平公正去执行。要心寄党的教育事业,想办法最大程度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时刻牢记振兴教育事业的初衷,不图私利,一心为公,随着改革的推进,相信一切都会良性发展,越办越好。


欣然往返



1557290493



思政人


这是个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问题。


请问是什么原因让楼主对“现在的老师”这么大的一个群体,产生了质疑?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本职工作,任何时候都有一些人合格,有一些人不合格。我觉得整体来说还是合格的吧,优秀的也还是少数。不知道这样的答案符合多少人的心理?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在的传媒极其发达,一点事瞬间可以传遍全球。尤其是你做件好事,除非特别让人感动,否则不会传那么远。而一件坏事,比如公交车没给老人孕妇让坐,一旦被人拍下来,立刻引来一堆网络喷子站在道德制高点一顿批判,好像他们都是多么伟大光荣正确。


大部分老师还是兢兢业业在做教书育人的工作。如果对自己接触的某个,或者某几个老师不满意,能沟通就沟通,沟通不了也不用对所有的老师都有意见。毕竟,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代表他所在行业的全部。


静心心理


不能时有报导老师打学生而说教师中没有优秀的!不能以个别推及全部。国家这么大,教师这么多。咋嘛可能千篇一律。个别难免。大部分是有责任心的老师。不然,国家百分之八十的大学入学率哪来?话又说回来,非常突出,特别优秀的教育也是少数。事物都有上中下级别,事物都有两面性。


用户628680282845流氓


过去老师讲传道、授业和解惑,现在的老师教书育人,其实也很辛苦,着重教学质量,升学率,出现了有才无德或品质恶劣的学生,但这不是老师的错,有多种原因: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不能有问题就找个替罪羊背锅了事,综合考虑,齐抓共管才行。

本人非专业,请大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