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想看更多深度有趣的育儿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1

“黄金”座位堪比学位紧张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对1834名中小学家长作了一项调查,随后公布的结果被推上了热搜。

调查中,73.6%的受访家长为孩子的班级座位问题烦恼过。66.6%的受访家长认为座位对孩子成绩影响大。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这一结果引发了家长们的热议:

“我家孩子个矮,但是被按排到了中间,前面的学生都比她高,老师安排座位都是有私心的。”

“我儿子经常都是坐边上,现在都有点斜视了,他们班好像都没调过座位。”

“我儿子贪玩,总是被调到最后,据说那是‘三不管’地带,坐那里的学生几乎是被老师放弃的,难怪现在成绩越来越差。”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在天涯论坛上也曾有网友发帖称:坐前排,不行,担心近视;坐旁边,不好,孩子斜着眼睛看不舒服;坐后面,这个最怕了,老师看不见,可能长期受忽视……

我有个朋友是小学老师,她说一年最起码遇到20多名为孩子座位问题找她“走后门”的家长,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父母,对座位的看重程度更甚。

“黄金”座位堪比学位紧张,不少家长为此也挠破了头。

家长们心目中的黄金座位是:中间、靠前,但不能是第一排(怕“吃”粉笔的灰尘)。就算是学校现在多数已使用白板,第一排座位仍是为家长所忌。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家长普遍认为,给孩子找到合适的“黄金”座位就算不能秒变学霸也是接近好学生行列了。

2

家长们的座位焦虑

其实在夸大事实真相

座位真的能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绩吗?根据几位资深的小学老师描述,事实远比家长们所焦虑的简单得多。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在老师心目中其实都没有什么“黄金位置”和“三不管位置”的概念,他们安排位置大都以高矮排列,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也已开始定时调组。

老师讲课也是习惯前后走动,目光和注意力不可能只盯着前排看,也就是说,就算老师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但起码也能扫视全场。

好友陈老师笑着说,一间教室就那么几十个平方,孩子们都在下面坐着哪有看不见谁的道理。

尽管如此,也不可能排除有调皮的孩子趁老师不注意在下面开小差、做动作,这是天性使然,其实针对这样的学生,老师会更加关注。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前排的孩子因为大多数时间离老师较近,可能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想在老师面前好好表现。

老师们均表示: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升或下滑跟座位没有直接的关系,最关键在于座位带给他们的心理暗示。

我的朋友陈琳对此深有体会:读三年级的儿子开学时就坐在第三组的第四张桌子,正是家长们所认为的最佳“黄金座位”。考完语文第二单元后就被调到第四组,靠窗的的位置。

接着第三、第四单元的成绩就直线下滑,气极败坏的陈琳从儿子口中了解原因后直奔学校找老师理论。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老师向她讲述了孩子调了座位后的表现:每天都抱怨,不是有风就是有阳光照进来,甚至是有个学生从窗外走过、外面树上飞来一只小鸟等他都嫌烦。

陈琳意识到孩子的心态和心理暗示才是最重要的,回去跟孩子作了交谈,那以后,不管调到什么位置,孩子也会很平和,成绩也一直很稳定。

相比于座位,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暗示,面对基于公平和保护孩子视力为原则而定时调整座位时,我们该如何教会孩子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

“黄金”座位不能让孩子成为学霸,

但家长却能

《战国策》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身为父母,没有人不为自己的孩子将来打算。

为了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我们真是操碎了心,很多时候难免会有些操之过急又或是用力过猛,我们总是纠结于孩子的成绩是否上升,而忘了在心理和人品修养方面下点功夫。

没有任何一个座位能保障孩子一路平稳,唯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暗示能给予他们畅通人生的“法宝”

“黄金”座位不能让孩子成为学霸,只有家长能。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有心理学专家指出,比孩子的座位更需要家长们做的,那就是跟孩子说这三件事:

告诉孩子:读书是为了什么

作家包丰源说,一切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深以为然。孩子为什么读书没有积极性,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读书是为什么,甚至以为读书是为了父母。

不要再跟孩子说:爸爸妈妈以后就靠你了,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孩子们的心智大都还未成熟到懂得为父母去奋斗,除了感觉到压力,对激发学习积极性一点作用都没有。

教育专家张雪峰曾经说过:“如果孩子不想读书,你就带他去四个地方:第一是汽车客运站,第二是火车站,第三是高铁站,第四是飞机场。”

这四个地方,代表着不同的生活层次,我们要告诉孩子,读书正是引领我们抵达不同生活层次的通道。

读书不是要你出人头地,也没有期待你要为父母晚年带来荣华富贵,读书会让你看得到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帮助孩子认清读书的正确目的,能令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学习,并且心甘情愿为之吃苦,不会因为座位之类的事而执著,不容易被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学习心态。

告诉孩子:没有任何人会看你一辈子

要求老师把孩子调到前面的父母,都是想让老师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照,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孩子需要时时刻刻看着才行。

既然把孩子放到了学校就理应让他们学会独立,只有家长学会放手,孩子才会慢慢成长。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每一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全家人捧在手心的里宝贝,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进入学校就是老师眼中一名普通的学生,有些孩子会受不了这个落差,会哭会闹甚至想办法逃课。

明智的父母理应放手让孩子慢慢适应,并且引导他们:你现在长大了,可以学着独立了。

而不是想尽各种方法让老师给予“特殊”照顾,要知道,孩子的路必须得他自己走完,我们是无法替代的。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这一点需要我们作父母的明白再灌输给孩子,千万别盲目“护犊子”,让孩子误以为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而早早把自己的羽翼折掉了。

告诉孩子:你永远都是最棒的

简·尼尔森说:“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有些父母很在意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以此作为孩子是否进步的标准,这样做后果不但导致孩子的焦虑,更容易让他们变得没有自信,在问题面前畏首畏尾,完全没有主见,进而培养出一个“高分低能”的孩子。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世界排名前三的哈佛大学,录取标准却不仅仅是高考那么简单。2004年,哈佛大学拒绝了164个SAT(美国高考,满分2400分)考满分的中国学生,其中有家长愤怒地质问学校:“为什么不录取我女儿?”

哈佛给出的解释是:您女儿除了满分,什么都没有。

因此可见,自信和独立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我们要令孩子时刻保持自我评价的自信和反省能力,对事情本身要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比如:孩子被调到最后的座位,他有情绪,感觉是被老师冷落了,你要告诉他,不是的,你比谁都棒,绝不会因为位置的问题而影响到你。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内心充满自信的孩子从不会因为外在的一些小事情而影响自身的发挥,他们更注重自身的提升和修练,不为条件所限制。

4

放手,让孩子畅游自己的人生

龙应台跟儿子安德烈说过,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课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

是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是一件件不如意积赞出来的坚韧。

73.6%受访家长为孩子座位焦虑,专家建议父母关注这几点

让孩子学会面对不如意比什么都重要,你为孩子争取的任何一个所谓的福利,实则就是剥夺了他适应的能力。

教会孩子用积极的心态去应对一切,看淡所谓的不公平,冲淡心中“唯我”主义,给予他们“任何时候你都最棒!”的肯定和鼓励,放手让他们畅游自己的人生吧。

【粉丝小福利:想知道您家孩子的天赋究竟是什么,搜索关注公众号“家长会了么”,在对话框输入“测试”,答案就在那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