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老師,本是一條戰線,現在卻“窩裡橫”,孩子表示很受傷


家長和老師,本是一條戰線,現在卻“窩裡橫”,孩子表示很受傷

一提起家長和老師的關係,總會讓人想到複雜和微妙。

家長和老師,本是教育同盟,現在矛盾卻越來越深了,有時候甚至一言不合就互懟……

1

家長和老師互懟,最後受傷的是孩子

曾有一個新聞,激起了許多家長和老師的討論慾望。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位家長的女兒即將升三年級了,學校更換了語文老師。

在原語文老師佈置過多暑假作業的前提下,新語文老師又佈置了新的作業。

這位家長覺得作業量太大了,就在家長群裡提了出來。

家長和老師,本是一條戰線,現在卻“窩裡橫”,孩子表示很受傷

結果語文老師沒有吱聲,反倒是班主任和數學老師出頭和家長懟起來了。

家長和老師,本是一條戰線,現在卻“窩裡橫”,孩子表示很受傷


家長和老師,本是一條戰線,現在卻“窩裡橫”,孩子表示很受傷

最後老師威脅說:“你想想你這麼鬧,最後受傷的是誰?”

家長和老師互懟,到底是誰的錯呢?

大部分網友都認為是老師佈置的作業多,而且態度太囂張,理由是:

“老師像土匪講話,就憑這點支持這個媽媽。”

“現在的教師各種猖狂,其實想想不就因為我們的孩子在你們的手上嗎?”

“現在的老師戾氣非常重,為人師表怎麼這樣?”

“現在的老師太不負責任了,把所有的事都推在家長身上。”

但也有部分網友懷疑這位家長的行事方式:

“不想做,你可以不做,老師管的多是為你好。”

“有事可以私下解決,換作是你是老師,你怎麼做?”

家長和老師的作業分歧,本來是一件小事。

但在現如今對老師、對教育、對家長都非常敏感的大背景下,這件事戳到了很多家長和老師的敏感神經。

這件事,我們不能說是家長或者是老師的錯。

它和家庭教育的失敗,學校教育的失敗,或者是老師負不負責任,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

問題出在於,互懟的家長和老師,都採用了效果很差的溝通方式。

家長和老師互懟是為了什麼?說到底是為了孩子。

家長和老師本質上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教育好孩子。

只是有時候方法理念上有些不同,如果家長和老師開始互懟,誰會贏?

誰會贏不知道,但是孩子一定會輸。

要知道,只有良好的家校關係,才能培養出一個健全優秀的孩子。

2

家校互懟的教育,是絕對沒有未來的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曾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健全人。”

對家長來講,無非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樂成長,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以及擁有美好的未來。

對老師來講,“傳道授業解惑”是老師的基本職責,所以對學生高標準高要求是希望他們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家長和老師的立場雖然不同,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的成長。

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因為意見分歧而互懟,最終只能害了孩子。

有人曾說:家長和老師互懟只有一個結果,就是老師不敢管學生,學生越來越放肆,家長越來越不滿意。

如果這樣,我們的教育生態就會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死衚衕裡。

家長和老師,本來是育人的命運共同體。

“人”字的一撇是家長,另一捺是教師。

兩者如果互不支撐,那麼“人”便不成其為人。

有位家長朋友曾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家長不能保持冷靜和理智,情緒上流露出對老師和學校的不滿,甚至當著孩子的面發一通牢騷,說老師的壞話,使孩子對學校和老師產生了成見,那麼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家校互懟的教育,是絕對沒有未來的。

孩子最終教育成什麼樣,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共同決定的。

家長育人,老師培養,社會塑造,缺一不可,相互協作才能把孩子教育成人。

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對世界認知的一切起源。

家長對老師的態度,都在一絲一毫影響著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

如果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家長不和老師配合和協作,那麼老師是無法因材施教的,用心栽培之路必然困難重重。

曾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調查:老師最厭煩哪種家長?

“以領導姿態面對老師的家長”,排在了第一位。

現在很多家長都覺得,教育是服務行業,我交了學費,老師就應該給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務。

但是教育不是服務,它是心靈層面的引導和滋養。

對待老師最好的態度是信任和尊重,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激活老師內心最崇高的情感,才能讓老師用心對待孩子,給孩子一份最優質的教育。

所以,請家長對老師多一些信任、多一些理解,老師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當遇到問題分歧時,也請家長和老師學會好好溝通,不要情緒化。

只有家長和老師溝通得越好,教育才會越成功。

家長和老師,本是一條戰線,現在卻“窩裡橫”,孩子表示很受傷

3

教育最好的配合: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說: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

家校配合,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家長,也沒有完美的老師。

家長和老師相遇了,必定是要一起經歷一些事情,一起修行和成長。

老師需要理解和支持家長,但同樣地,家長也需要理解和支持老師。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應該是一種安靜的支持關係。

家長和老師各司其職,一個負責學校教育,一個負責家庭教育,互不打擾,但又相互支持。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學校裡得到最好的知識教育,也能在家庭裡得到最好的人格教育,從而健康快樂成長。

曾看過一篇文章,裡面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校長媽媽,她有一個非常調皮的女兒,總是闖禍。

結果到了期末時,老師給出的五行評語竟然沒有一句肯定,全部都是批評。

女兒非常傷心,哭著問她:“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勁?”

那天晚上,這位媽媽失眠了,老師的評語就連當了十多年老師的她看了也終生難忘。

她知道女兒受到打擊了,女兒開始懷疑自己了。

但是她又想到自己是一位校長,曾經無數次在臺上分享:“家長一定要支持老師,支持老師就是在支持你的孩子。”

這次到了自己身上,應該要怎麼做呢?

最後這位校長媽媽連夜寫了一封信給自己的女兒,這封信這樣寫道:

家長和老師,本是一條戰線,現在卻“窩裡橫”,孩子表示很受傷

她用這封信,把老師在女兒心目中的形象成功地挽救了回來。

後來,她又和女兒談了好久,幫助女兒重新塑造了對自己的認識。

她說她常常用這個故事來鼓勵老師們要多幾把衡量孩子的尺子,讓孩子感覺到成功。

她也用這個故事來提醒家長,老師不會故意批評孩子,遇到問題可以私下和老師溝通,但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支持老師,必須要這麼做。

家長極力配合老師,支持老師的工作,孩子對老師就越信任,老師就越能樹立教學自信。

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走向成功。

我們要相信,絕大多數老師都把教書育人當做自己的理想,身在講臺,心懷孩子的未來。

家長支持老師,那麼老師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你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