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喬治•馬洛裡說:因為山就在那裡。

於是珠穆朗瑪峰成了探險家的夢想之地。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 為什麼要登珠峰?”,“ 因為山就在那裡。”

距離海平面 8844.43 米的珠峰山頂,由於其惡劣環境,一度被認為是生命禁區,“ 世界的第三極 ”。


登珠峰有多難?

不時發生的雪崩和近 10 倍於 1000米海拔的風速日變化,每年固定的雨季,將珠峰北側登峰的時間限定在了 4 月下旬 - 6月上旬、 9 月中旬- 10 月上旬。

在這段相對安全的時間裡:

年均 -29℃ 、最低 -60℃ 的超低溫,空氣含氧量近乎平原地帶三分之一, 說來就來的山風、穀風、冰川風,不僅是第三女神臉上拂不去的面紗,更是登山者的催命符。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高原反應在珠峰上的表現不是折線圖,而是一條條生命


不過最近霸屏社交媒體的波司登登峰系列羽絨服就是扛住了這些惡劣環境,並助力中國登山隊登頂珠峰。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1998年中國登山隊員次落身著波司登登頂

誕生於 1975 年次年的波司登,43 年來一直專注於羽絨服,在羽絨服行業參與5項國際標準、9項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的起草修訂工作,制定各類企業技術標準218項。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波司登現在憑藉自身實力暢銷全球 72 個國家


前幾天波司登還特地開了個“ 登峰 ”系列羽絨服的發佈會。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本來表弟覺得有點小題大做,但等登峰羽絨服( 8844 珠峰款 )上身時,才明白這個發佈會的底氣。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價值一萬多的羽絨服,瞬間就被同事搶走了

“ 登峰 ”系列以世界著名高峰命名,8844代表了珠峰,也代表了最高。這件羽絨服自然也是波司登在羽絨服領域的高極之作。


極限的環境,讓這款羽絨服的材料標準也向極限靠攏。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對羽絨服稍有了解的差友都知道,羽絨的品質主要體現在蓬鬆度


羽絨就是鴨、鵝胸腹間那一撮絨毛。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放大後的羽絨


羽絨上有無數細絲,一根根羽絨細絲交錯形成的空隙,能鎖住空氣,隔熱保溫。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羽絨在一定壓力下的體積就是它的蓬鬆度

空隙越大,蓬鬆度也越大,鎖住空氣就越多。外面冷空氣進不來,裡面熱空氣出不去,自然更保暖。


比起國外戶外大牌 750 - 950 不等的蓬鬆度,波司登的登峰 8844 羽絨服用的是世界級的 1000 蓬鬆度羽絨。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第 4 罐就是 5A+ 級的 1000 蓬鬆度

除了重“質”,登峰 8844 款羽絨服在“ 量 ”上也不吝嗇,含絨量達到了國標規定上限, 95 % 。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羽絨由羽毛和絨毛組成,含絨量即在羽絨中所佔比例


當然,好的羽絨提升的是物理防禦,潮氣這類的魔法傷害還得靠面料。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被雨雪淋溼或者出了汗,過會兒又冰又沉的羽絨服就全貼在身上,活像貼身掛了一塊鐵板。


脫了風吹冷,穿著透心涼,進退兩難


所以,羽絨服的面料必須防水透氣。


裡子是好的羽絨,面料上自然也差不了。登峰 8844 羽絨服用的 GORE-TEX面料,不僅手感好,性能上也是一流。


GORE-TEX 通過控制面料的孔隙率,同時實現了防水和透氣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不僅是水潑不進,甚至還能客串水的容器。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誰說覆水難收?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GORE-TEX 的面料不僅外防水,內還透氣。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表弟借來同事的加溼器測試它的透氣性


看似解決了登山的難點,但沒有親自站到第三女神面前,永遠不知道途中還有什麼致命的麻煩。
天有不測風雲,人生總有意外驚喜。很多解決了一個痛點的東西,往往會帶來別的痛點。


比如:帽子。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帽子可以更全方位的保暖,但也會造成其他的麻煩


有了 Fitgo-tech ,只需要一隻手就能輕鬆完成整個調整過程,另一隻手可以隨時應對意外重點還很有型。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不止是調整,帽子和羽絨服的連接設計也是從安全出發。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帽子連接用的是 MAGIC CHAIN ( 魔術鏈 )


登山時帽子被卡住,帽子就會脫離羽絨服,以保障人身安全。

帽子本身的作用是防風,配合上各種細節設計,這款羽絨服可以說是 360° 防風無死角呢~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為防萬一,雪崩救援系統 RECCO 也不能少。RECCO 是一種表面覆蓋塑料的印刷電路板,它無需電池,也不依賴無線電信號。通過反射搜救無線電對遇難者進行定位。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現代化登山少不了電子儀器輔助,不管測高測距,定位通訊,哪怕登頂了,掏個手機自拍,電卻沒了,這山登著也沒勁。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把手機放在冰箱冷凍層,20分鐘就凍的開不了機


登峰系列羽絨服還配備了電子儀器保護袋。畢竟能用的科技才是有用的科技,不是麼?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同樣是冷凍層裡的20分鐘,放在保護袋裡手機仍保持了 73 電量

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波司登在羽絨服行業的強大。

43 年專注於羽絨服的經驗,讓他們在戶外款上也駕輕就熟地用上了“高”科技。可想而知在對國家登山隊的支持上還有更強的技術。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其實還是想給大家說說:為什麼我們要登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在藏族神話中是“ 第三女神 ”,從 1856 年就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


距離海平面 8844.43 米的山頂,一度被認為是生命禁區,“ 世界的第三極 ”。


不過差友都知道,現在南北極的科考早不是新聞了。隨著科技進步,天都能上,山有何上不得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中國 1985 年在南極建立了常年科考的“ 長城站 ”


但我們第一次打算站到第三女神面前,卻沒有在北極立石獅子的豪情,也無關山就在那裡的浪漫,而是不得不登。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北極“ 黃河站 ”的石獅子威武雄壯

這個故事可能和大家在爆文、電影裡看到的不太一樣,但表弟可以保證故事的真實性


960 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讓中國擁有 14 個鄰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之一。珠穆朗瑪峰就在中國與鄰居尼泊爾交界上。


新中國成立後,雙方一直沿用著此前約定俗成的邊界劃分,平分珠穆朗瑪峰。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中國地圖一角

但 1955 年兩國建交後,尼泊爾一直試圖重新界定邊境線。倆房間還得隔堵牆呢,國家間總得有個正式的界線吧。


可隨著不斷有外國登山隊從尼泊爾境內的珠峰南坡登頂,從中國境內的北坡出發的卻只有折戟,幾乎大家都認為北坡不可能登頂珠峰了


於是事情變得微妙了起來。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就像倆兄弟分家,多出個房間,大家平分倒也相安無事。可一天弟弟發現這房間的門自己進得去,哥哥好像進不來。


歪心思就是這麼來的。尼泊爾國內的反對派開始覬覦世界最高的名號,提出要不順便將珠峰給我們了吧 ?

明面上沒有任何多餘的話,但卻意味深長。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雖說早在 1717 年,清朝理藩院主事勝住繪製西藏地圖時,就對珠穆朗瑪峰進行了標註。中尼之間也一直遵守著平分珠峰的習慣線。

可從來沒人從北坡登上過珠峰也是真的。

古人登上 1533 米的泰山封禪,去到 2160 米的華山論劍。可連 7167 米的崑崙山都只是用來遠望,更別提 8844 米的珠峰。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智者樂山從沒把山當征服的對象

不同於現在日漸完善的商業登山,大幾十萬花出去,羽絨服登山靴睡袋帳篷冰鎬一套頂配,努力學習鍛鍊十年,帶夠氧氣,珠峰你也上得。

當時我們有支登山隊,有過兩三年訓練,有幾個核心隊員穿上了靠譜登山服。

就是這條件,我們要登上珠峰證明。

不是要向世界去證明什麼北坡可通頂,而是向剛走出屈辱歷史不久的中國人證明,中華可通頂。

慶幸的是現在,表弟對這件事從不懷疑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沒有裝備,從有的地方買。60 年代幾十萬美元外匯就這麼撥出去,只因造不出抗寒的羽絨服,造不出保護隊員入睡的帳篷。

只因,其他鄰國也看著這次談判。

那,便登吧。

登頂的是他們,榮耀澤被所有人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次年 10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王國邊界條約》簽訂,中尼兩國最終解決邊界問題,珠峰北歸中國,南屬尼泊爾,定下歸屬。


有意思的是,珠峰最高處在北坡一邊,所以現在提到世界最高峰,大家也理所當然的反應:是中國的珠穆朗瑪峰啊。

有意義的是,從那以後,國民信心再不靠血肉之軀堆砌,而是在無數後來、居上的滋養下壯大。

1961年10月,周總理陪同尼泊爾國王馬亨德拉參觀三門峽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工業發展、科技進步,無一不在力證:中華可通頂。

就像之後第二次登頂珠峰的 1975 年,我們用上了自己的羽絨服、睡袋、帳篷,測出了更準的珠峰高度,8844.13 米。

曾經要用“ 人梯 ”跨越的第二階梯,架上了“ 中國梯 ”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在這背後,靠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登峰精神,還有時刻踐行這種精神的中國人。

1975 年架設“ 中國梯 ”的人中,時年 26 歲的夏伯渝,因為將睡袋讓給隊友,雙腳不幸凍傷壞死,無奈只能截肢。

但為了實現登頂的夢,從裝上義肢的 1976 他繼續著攀登的路,並在 43 年後,成功登頂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43年的登山經驗,也讓他見證了國產登山裝備的成長。



“第一次穿上了波司登,我心裡就想,我們終於也有了那麼好的自主產品,能和中國品牌一次次登上頂峰,說實話心情和過往是截然不同的。此次登峰系列我第一次感覺到,我們的產品,不論是工藝,技術研發,和體感,不僅是世界級的,甚至也已經超越了世界級。”


而早在 1998 年,波司登就開始助力中國登山隊。那一年,在中斯聯合登峰的行動中,唯一登頂的中國隊員次落身穿波司登集當時國內最好的羽絨服技術和工藝,專門打造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登山裝備,為中國登山隊員保駕護航。


正如次落所言:

“曾經,我們的登山裝備極其簡陋,無法為登山者提供好的保護。很多都是拼拼湊湊,或者是借其他國家的登山裝備,包括羽絨服。1998年,當我穿上波司登羽絨服登頂珠峰的時候,心中也為能夠第一次穿中國羽絨服登上珠峰而感到自豪。”


時隔21年,波司登再次以世界級的羽絨服科技和工藝,助力中國登山隊再次登頂成功。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表弟覺得,波司登的發展像極了我們整體前進的過程:從向外購買羽絨服,到自己生產足夠抗寒的羽絨服並測定出國際認可的珠峰新高度,再到世界級羽絨服波司登造。


現在更是不滿足於保暖,還要將時尚、科技、功能融合在一起。

天還這麼熱,為什麼都要和我說波司登?


當然,不管結果能否讓所有人滿意,這種永遠向更高峰攀登的精神,都值得認可的。

畢竟,我們的國家本就是在一個個勇攀更高峰者的脊背上,一步步走到直面科技無人區的最前列的;這個不再需要證明的時代也需要他們繼續托起,不是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