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我們讀好的文學作品,其實是在仰望一個更高的人生,接觸合乎自己喜好而境界更高的性格。—— 錢穆”

如果說有那麼一本可以作為人生燈塔一般的書,那就是這本《殺死一隻知更鳥》,“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生跟讀過之後的人生,真的很不一樣。” 如果你是一位父親或者母親,你更應該認真讀讀這本書, 而且告訴你的孩子,書中的父親,“就是我很努力想成為的樣子”!

“知更鳥唱歌給我們聽,什麼壞事也不做。它們不吃人們園子裡的花果蔬菜,不在玉米倉裡做窩,它們只是衷心地為我們唱歌。你射多少藍鳥都沒關係,但要記住,殺死一隻知更鳥,就是一樁罪惡。”這是女孩第一次聽父親說:什麼是一樁罪惡。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1962年,《殺死一隻知更鳥》獲普利策獎;1963年,由小說改編的電影獲第35屆奧斯卡三項大獎;迄今為止,它被翻譯成四十多種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售出超過三千萬冊。作者哈珀•李一直隱居在家鄉亞拉巴馬的小鎮上 ,拒絕各種採訪,過著平靜的生活。有人問她為什麼不在盛名之下接著寫作,她回答:“有過這樣一次,還有什麼可寫的?” 確實,偉大的作品有一本已足矣。

書中以美國三十年代大蕭條為背景,在一個叫梅科姆的南方小鎮上,6歲的小女孩斯庫特年幼喪母,跟作為律師的爸爸阿蒂克斯和哥哥傑姆一起生活。男孩迪兒來到姨媽家過暑假,傑姆和斯庫特與他成為朋友。而當父親阿蒂克斯被法院指定為黑人湯姆.魯濱遜辯護,生活的平靜被打破。阿蒂克斯沒有因為種族的歧視,社會的偏見而退縮,而是頂住重重壓力為湯姆辯護,而他孩子們也因此受到周遭同伴的嘲笑、冷落和攻擊,一家人在烏雲籠罩的境遇中勇敢前行。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這本偉大的小說傳揚著我們無比珍惜的品質:平等、善良、勇敢、寬容。文中的父親阿蒂克斯用自己特別的方式,去表現對每一個人的尊重,也在展示著一個真正紳士的作為,既非逆來順受,也非尖酸刻薄,他待人溫和卻不肉麻,行為有力而不粗暴,展現了一個世界上最好的父親的榜樣。從這個父親身上,看到了一個男人,如何以自己的言行為榜樣和引導,成為孩子的成長世界裡一個可以仰望和依靠的英雄。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英文裡有兩個詞表達教育的兩個方面,一個是education, 另一個是upbringing。Education是廣義的教育,而upbringing,我們翻譯成“教養”,指的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所接受的所有使其性格人格形成的教育。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教育的一方面是學習知識,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則是upbringing,它的意義甚至要超過知識的學習。

而《殺死一隻知更鳥》可以堪稱培養孩子教養的經典教科書,父親阿蒂克斯以身體力行的引導,教會孩子們以最大的善意認識複雜環境下的各種各樣的人,如何在堅持自己主張同時用同理心跟他們相處,這也正是我們目前教育中最為欠缺的重要部分。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嚴格遵循與人相處的兩大原則。

沒有人是獨立存在在這世間的個體,奇妙的人際充斥著你生命的每一個角落。生活中與他人的磕磕碰碰常常折磨著我們,損耗我們的心力。

如果我們不能擁有更好的人際覺察力和理解力,就無法真正讓自己舒服,也讓他人舒服。如何做到不惡言相向,不暗自考量,不放任乖張,這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學習的功課,在與人相處我們需要時時謹記兩大原則:延遲判斷和保持同理心

1、延遲判斷,不被眼前的景象迷惑。

延遲判斷是指面對發生的事情不要急於反應,匆忙做出判斷。我們常常以眼前看到的景象來決定我們的判斷,以為我們眼睛看到的事實的真相,而忘記了真相往往隱藏在我們看不見的事物背後。

在書中博斯太太為了阿蒂克斯替黑人辯護辱罵阿蒂克斯一杜家,激怒了哥哥傑姆,他一怒之搗壞了杜博斯太太心愛的山茶花。等到杜博斯太太去世之後,阿蒂克斯告訴兄妹倆,杜博斯太太當時正忍受著戒掉嗎啡癮的巨大折磨,身心非常的痛苦,痛苦也導致她行為的過激。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每天生活中,我們都會被大大小小的瑣事影響情緒,早上鄰居對面迎到竟沒有和自己打招呼;中午要好的同事獨自去出去吃午餐沒有叫上自己;下班路上被熊孩子撞到竟然不道歉......一天下來,感覺被忽視、被冷落,事事不順。

而實際情況可能是這樣,鄰居沒打招呼只是因為高度近視早上忘戴隱形眼鏡;同事匆忙出去午餐只是臨時和客戶有約;撞到你的孩子只是課外補習班遲到才如此慌亂。每件事的背後都有著我們看不到的真相,而我們匆忙下的判斷顯得多麼的可笑。

有些事情你好像親眼所見,白紙黑字,真真切切,而實則上不一定是你看到的那個樣子。如果你推遲一分鐘,推遲一個小時,推遲一天,可能得出的結論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與人日常相處中需要具備延遲判斷的能力,甚至培養成習慣,使自己保持一定的覺察力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2、保持同理心。

父親阿蒂克斯告訴斯庫特:“如果你能學會一個簡單的小技巧,你就能和所有這些人相處得很好。除非你從別人的觀點考慮問題——在你鑽進別人的身體裡四處遊蕩之前,你決不會真正瞭解他”

我們常常所說的“站在他人角度”不是簡單地把自己假想為對方,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推測,而是如同阿蒂克斯所說:要“鑽進別人的身體裡四處遊蕩”,這意味著,你得真正去了解這個人過去的背景和經驗。倘若你還是隻以自己的經驗去評判這個人的所做所為,是無法實現真正的換位的,就無法具備同理心。

書中的阿瑟·拉德利在街坊鄰居眼裡是個古怪、可怕的人,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20幾年,從來沒有走出過家門一步。而實際上,阿瑟只是因為20年前他闖下一樁禍事,而把自己封閉起來。他曾經偷偷地送給孩子們禮物,還在危急關頭救了斯庫特兄妹,是非常善良的一個人。只有瞭解了阿瑟的過去和現在,才能明白他的痛苦,才能接納、認同他的行為,給他以最大的善意。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哈佛醫學院教授、心理學家亞瑟‧喬拉米卡利在TDD演講中與我們分享了一個同理心的事例。

有一次,她坐飛機外出,在飛機剛剛起飛,大家都準備著開始休息或者看書時,一個小嬰兒開始哭鬧起來,頓時打破了機艙的安靜,周圍的人們出現了各種反應,有的顯得極不耐煩,有的向這對父母投去同情的眼光,如果孩子再哭下去,估計會有人站出來發脾氣了。

這時,一個三歲左右的小男孩從自己座位爬了下來,蹣跚地走到小嬰兒旁邊,把自己的奶嘴遞給了對方。

亞瑟教授說:被看見、被聽見,需求能夠得到回應,這就是同理心的本質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真正的教養,體現在如何對待異見。

你處理“異見”的方式,體現了真正的教養。自從阿蒂克斯成為黑人湯姆辯護律師後,遭受到鎮上很多人的反對和嘲笑。固執守舊的亞歷山德拉姑媽、愛搬弄是非的鄰居芬克斯小姐、偏執乖張的杜博斯太太......面對所有的嘲弄,阿蒂克斯對自己的孩子說:“要在卑劣的事情上保持理智,等事情過去後,便可以帶著同情和理解回顧,會因為當時並沒有使人失望而心懷感激。 當大部份人認為他們是對、而你是錯,他們當然有權這樣認為,他們的觀點也有權受到完全的尊重。有一種東西不能遵循從眾原則,那就是人的良心。”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面對不同意見,人們慣用兩種應對方式,一種是企圖以自己的怒火將對方“化為灰燼”,當然,結局是對方也會頂著一頭火來燒你,最後會是兩敗俱傷。還有一種則甘願為了“顧全大局”而“犧牲自我”,就是表面上順從對方,認可對方,息事寧人,把火窩在心裡頭,最後可能還會找個“出氣筒”,兩種方式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那麼面對分歧時,如何選擇一種卓有成效的溝通方式呢?

美國哲學家、認知科學家丹尼爾·丹尼特在《直覺泵》一書中,基於博弈論專家阿納托爾·拉波波特提出的“拉波波特法則”,提出了一個應對分歧的“拉波波特法則”,主要分為四個步驟:

  • 非常清楚、生動、不偏不倚地重述對方的觀點,甚至表達界面比他還要好。
  • 將對方觀點中,你所同意的部分都羅列出來,尤其是那些不太被人接受的觀點。
  • 強調自己從對方的表述中學到了哪些東西。
  • 在完成以上三條的基礎上,再說自己的不同意見。

這種方式,能夠讓對方意識到你事先已經站在他的立場去思考這一問題了,也能體現出你有一種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判斷力,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你們達成了一致,所以他不再將你視為“敵人”,無論最後能否在理念上達成一致,起碼不存在個人衝突。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會懂得如何把矛盾和對立的觀點和人,變成是能夠互洽的觀點能夠合作的人,這是藝術,也是技巧,更是教養的體現。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學會勇敢地堅持自己,活出生命的意義。

當阿蒂克斯決定為湯姆辯護時,其實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他甚至一開始就知道他不可能贏得這場官司,因為被告是黑人,但他還是選擇了承擔和麵對。他教育兒子傑姆的一段話完整地表達了他對於“勇敢”的理解:“勇敢並不是一個人手中拿著槍,而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將它堅持到底。你很少能贏,但有時也會。”

阿蒂克斯的勇敢具有使命感,而使命感來源於他對所做之事的認同和堅持,不在乎輸贏,只看重正義,一切都基於他對生命意義的領悟。阿蒂克斯以他勇敢堅定的行動向孩子們詮釋瞭如何追尋人生的意義,如何堅持做自己,為孩子上了一堂意義深遠的哲學課。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在1942年被納粹關進奧斯威辛集中營,後來輾轉囚禁在其他集中營,僥倖大難不死,服了三年苦役,期間妻子和父母都被殺害。而他超越了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指導人們找到人生的意義。

他的意義療法卻提供了三種途徑來讓你自己來發現生命的意義,即:

1. 通過創造一種工作或做一件實事。

2. 通過體驗某件事或遇到某個人。

3. 通過我們對於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態度。

人生本無意義,而是由人類主動去賦予。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人也只有明白生命的意義,才能無畏面對所有的苦難。

《殺死一隻知更鳥》:為生命賦予意義,才能無畏苦難

《殺死一隻知更鳥》告訴我們:保持敬畏,保持男人對女人的敬畏,文明對自然的敬畏,有權力的人對沒有權力的人的敬畏,以及對所有未知事物的敬畏。我們不要以為手中拿著槍就是勇敢,真正的勇敢是你知道什麼是正義,並堅持不做不義的事。

書中結尾寫到:“斯庫特,當你最終了解他們時,你會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好人。”我覺得這才是這篇小說最想表達的觀點,這是真正純粹的普世價值觀:善永遠大於惡,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

———— 感 謝 閱 讀 ————

《同理心的力量》 亞瑟‧喬拉米卡利、凱薩琳‧柯茜

《活出生命的意義》 維克多·弗蘭克

《直覺泵》 丹尼爾·丹尼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