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女工,自助打工遊美國

她是一位普通的下崗女工,除了Yes、No之外再也不懂一句英語,但她隨身不過帶了400美元,就如願以償地遊了美國很多地方,而且還帶回了近2萬美金的額外收入。

下崗女工,自助打工遊美國

下崗後迷上旅遊

2002年年底,40歲的遼寧省瀋陽市民劉海英,因為工廠裁員,不得不下崗回到家中。一開始,劉海英打算再出去找份工作,來一次“再就業”。可丈夫陳斌不同意,陳斌幾年前從單位辭職,自己開了一家水產貿易公司,生意一直挺紅火,全家三口衣食無憂。

劉海英聽從了丈夫的建議,在家裡做起了家庭主婦。她不怎麼愛看電視,也不願在麻將場上消磨時間,只偶爾出去串串門、逛逛街,日子一長,她覺得就這麼在家待著實在太無聊了。陳斌知道妻子的想法,建議她說:“海英,要是家裡待不住,你就出去四處轉轉,看看風景、散散心吧!”丈夫的話,說中了劉海英的心思。

說到旅遊,劉海英並不陌生。雖然以前上班的時候沒有太多時間,但每逢節假日,夫妻倆總要帶著孩子去附近一些風景區轉轉。旅遊頻道是劉海英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全國各地知名的旅遊景點,她簡直耳熟能詳。看著屏幕上那些揹著旅行包的遊人,她就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要是自己哪天也能像他們一樣,那該多好啊!

旅遊的念頭,那時就在劉海英心裡紮了根。念大學的女兒思思聽說了媽媽的心思後,當即表示贊同:“媽媽,你想出去就出去看看吧!用不了多久,我就要大學畢業了,到時候我自己上班賺錢養活自己,再也不用你操心啦!”沒過幾天,女兒就幫媽媽買回了揹包、便攜式水壺、運動鞋、太陽帽、太陽鏡等旅遊必備用品。她還與爸爸商量,給劉海英報名參加了一個國內7日遊的旅遊團。

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出門旅遊,劉海英激動得一夜沒閤眼。一個星期後歸來,疲憊的她進門後倒頭就睡,但這次旅遊讓劉海英十分開心。之後的日子裡,旅遊成了劉海英生活的全部。從最初的隨團出遊,到最後的獨自上路,很快她就找到了感覺。而隨著不斷的出行,眼界不斷擴大,劉海英越來越感到生活的樂趣,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一晃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已經被周圍的姐妹們列為時髦人物的劉海英幾乎走遍了省內、國內的各大景點。簡直都有點樂不思蜀了!這時,她突然想到了丈夫:不能老是這樣了,老陳平日也沒個人照顧。自己該看的看了,也該在家好好陪陪丈夫了。

劉海英暗暗下了決心:不出門旅遊後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學做飯,我要讓他刮目相看!說到做到,劉海英一頭扎進了各種菜譜中,沒事的時候就鑽研一番。還別說,她學什麼還真像什麼,飯菜到後來就做得越來越好了。

下崗女工,自助打工遊美國

出國旅遊,從“狼狽”開始

2006年5月初的一天,因為一封意外的來信,劉海英又開始有些心神不寧了。

那是一個和她年紀相當、遠在美國的親戚的來信。信中,親戚告訴她,既然女兒長大了,勞累了這麼些年,就應該好好享享清福。現在出國也容易了,為什麼不到國外去走走,開開眼界?並邀請她有機會到美國看看。

這封信,劉海英一直沒給老陳看,她知道自己的實際情況。她偷偷地回信說:自己年紀也大了,在國內轉轉也就滿足了。再說,自己不懂英語,去了美國也不方便。沒想到,很快那個親戚又來了第二封信。信中說:不要有什麼顧慮,來吧!這裡絕對值得你來看看,經濟上如果有困難的話,我可以幫忙。劉海英有點動心了。

戰勝了自己的心理障礙後,劉海英開始遊說家人。沒想到,這次包括丈夫在內,所有人都一致反對。女兒首先反對:“媽,這不是花錢不花錢的事!你歲數也不小了,一個人去美國,路途遙遠不說,你又不懂英語,萬一出點事怎麼辦?”弟弟也勸她:“姐,如果知道你這麼大歲數還跑出去了,鄰居、朋友們怎麼說我姐夫?他們還以為把你送到美國去賺錢呢!”老陳也對妻子的想法持反對意見。可拗不過劉海英的一再堅持,最後,大家只好心不甘情不願地點了頭。

說通了家人後,劉海英給在瀋陽一所大學當老師的表姐打電話。當時,表姐以為她只是一時好奇,就隨口說了句:“去就去唄!其實也挺容易的,到了那裡只要會說Hello和No就行了。”可後來聽說劉海英真的要去美國,而且已經從領事館拿到了為期一年半的簽證時,表姐才有些急了:“海英,你真去啊?我說的你真信了呀?!”劉海英笑了:“現在不信也沒辦法了,簽證都拿到手了。”

就這樣,除了機票,劉海英兜裡只揣著400美元,帶著一個旅行包和一個塑料袋,登上了飛往美國的飛機。2006年7月12日,劉海英終於踏上了美國的國土。用她自己的話說,如果非要說自己下飛機後的“遭遇”,那最合適的兩個字就是:狼狽!飛機一到洛杉磯,劉海英就傻了。下了飛機後,看著到處是藍眼睛、高鼻子的外國人,她心裡頓時緊張起來。說普通話沒人懂,問人家怎麼去機場移民局,回答都是“NO、NO、NO……”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她只能跟著人流往前走。別說,這招還真管用,最後她順利地找到了地方。

在一位“看起來特別親切的”華裔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她順利辦完轉機紐約的手續。但由於匆忙,她的外套忘在了移民局的辦公室裡。情急之下,她拖著行李就往回跑。一位同機的中國人提醒她:“算了,衣服就別要了,說不定一耽誤就趕不上飛機了。”劉海英一想,不行啊,那是丈夫臨行前特地給她買的,一定要取回來!在那位同胞的幫助下,劉海英最終順利取回了衣服。當她氣喘吁吁趕到登機口時,離起飛僅差10分鐘了。

一路提心吊膽,琢磨著再遇到類似問題以及其他問題的解決辦法,直到最終進了紐約親戚的家,劉海英才定下神來。

下崗女工,自助打工遊美國

快樂打工遊美國

劉海英到達紐約的第二天恰好是週末,上午的時候,親戚開著車帶她在紐約轉了一圈。到了下午,她就提出:“不用你們陪了,我自己出去就可以了。”

在親戚半信半疑的目光中,劉海英獨自上路了。她早聽說紐約的地鐵很發達,因此對美國的第一個體驗就是坐地鐵。在曼哈頓,她第一次見到了帝國大廈,“太高了,高得要把臉仰平才能看見天”。而當她詫異地看到百老匯附近的孔子雕像時,劉海英說:“我一下子好像變了個人似的,對身邊陌生的環境不害怕了。為什麼?你瞧啊,咱中國的文化都滲透進來了,中國文化的老祖宗美國人都請來旅遊了。世界是一家啊,我有什麼好怕的?”

可剛從心理上找到了些自信的她,很快又遇到難題了:轉了一下午依舊興致勃勃的她,在返回時卻怎麼也找不著地鐵口了。最終,在一個熱心老外的幫助下,兩人互相指來指去地花費了近40分鐘,終於找著了。劉海英說:“那一刻,我為自己感到驕傲。”

在紐約轉了幾天,隨身帶去的400美元眼看就要花完了。好不容易出來了,難道只看了一個城市就回去?劉海英有些不甘心。但現在怎麼辦?是從親戚那兒借錢,還是讓家人從國內匯錢?都不大好。劉海英腦子裡突然有了個大膽的想法:為什麼不想辦法賺些旅遊費呢?要是能找個地方打工就好了,可自己又不懂英語。她開始動腦筋了——對了,不懂英語,我可以給當地的華人打工啊!於是,她瞞著親戚四處找職業介紹所。後來一位職業介紹所的工作人員告訴她:“賓夕法尼亞州有一份保姆工作,僱主也是中國人,你願不願意做?”劉海英正想到紐約以外的地方轉轉,當即痛快地答應了。

聽說劉海英要到賓夕法尼亞旅遊(劉海英沒敢告訴親戚她是去工作),親戚不放心,又怕她旅遊回來後找不到地方,就用英語給她寫了一張紙條讓她隨身攜帶,有困難的時候就拿出來。紙條上寫著:“你好,我叫劉海英,來自中國瀋陽。不會英語,我要到紐約,請幫忙。謝謝!”

在賓夕法尼亞州下了大巴後,劉海英開始給僱主家裡打電話。可不知什麼原因,扔進去的硬幣很快就吐出來,接連幾次都沒有打通。旁邊一位美國小夥子熱心幫助了她。電話接通了,對方問:“你在哪兒?我去接你。”劉海英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兒,連忙又請那個白人小夥子幫忙。好不容易搞清了確切地址的僱主開車來接走了她。

這家的男主人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家裡有一個上中學的大女兒和一個3歲半的小女兒。由於他們夫妻很忙,屋裡很亂,客廳放的都是鞋子,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這份工作劉海英幹了3個月。因為都是中國人,好溝通,劉海英幹活很認真,而且她菜做得好,那家人都對她像親人一樣好,都捨不得讓劉海英走。

等到錢賺得差不多了,估計又夠自己跑不少地方了,劉海英就跟這家人告別,說自己要旅行去了。她買了張當地的美國地圖,規劃了自己要去的路線,然後選擇了最便宜的長途汽車,就這樣上路了。旅途中,劉海英遇事就詢問,也不管對方是否明白她的意思。該上路時,她拿著地圖比畫。該住宿時,她依然拿著地圖比畫。在飯店吃飯點菜的時候,她看別人吃什麼,就對服務員比畫著也照樣來一份。

那期間,她去看了尼亞加拉瀑布、黃石公園,還從東海岸橫穿美國大陸去了迪斯尼樂園和硅谷。每一天,她都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每一天,她都興致勃勃。想到以前見到的那麼多揹著旅行包在中國旅遊的老外,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哈哈!現在我也能在他們的國家自由行走了。

下崗女工,自助打工遊美國

不圖賺錢,只求開心

按照美國的消費水平,劉海英靠幾個月做保姆賺的那點錢,很快就又花光了。怎麼辦?好辦!繼續打工唄!反正已經有經驗了。為了更好地找工作,劉海英到了華人居住地唐人街。不知怎麼去找工作,她就挨個詢問,逐一推薦自己。那些從中國來謀生的同胞聽了她的自我介紹後,無不讚嘆。當然,工作的事也就很快被解決了。而且不少中國餐館的老闆給她這個特殊的臨時工開出了相對豐厚的薪水,害得劉海英說了許多感謝的話。

旅遊中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有一回,劉海英在旅行途中的汽車上,遇到了一個同樣旅遊的美國白人中年婦女。白人婦女問她是不是中國人,她聽懂了,回答說Yes。對方很高興,就對她伸大拇指,劉海英也對她伸大拇指,還告訴她中國很美很漂亮,2008年北京要舉辦奧運會,應該去看看。反正誰也聽不懂對方到底在說什麼,就是挺高興的。劉海英說,下車的時候,已經幾乎成了好朋友的兩個人手在一起握了半天。

還有一次經歷,讓劉海英感受到了美國年輕人的直爽與友好。那一回,她在地鐵裡又迷路了,怎麼也找不到住的地方。她就問身邊的一個美國姑娘。姑娘十分耐心地甚至是一個詞一個詞地說了半天,她還是聽不懂。後來,姑娘一著急,幫她買了地鐵票,抓著她的手就走,嚇得她不知如何是好。等她反應過來才發現,原來已經到她的住處了……

2007年年底,簽證到期,劉海英回國了。去的時候帶了400美元,回的時候已經變成2萬美元。劉海英說,那是她最後大半年時間打工賺的,而賺錢的方法就是傳授給當地一些餐館的廚師做地道的中國菜。“沒想到,我那點做菜的手藝還真派上了用場!”

回國後,劉海英也記不清她在美國具體都去了哪些地方,原因是她不識英文,記不住地名。但讓她自豪的是,春節的時候她去探望那位回國探親的紐約親戚時,劉海英說起自己在美國時去過的許多地方,這位親戚竟然統統沒去過。

“我的經歷其實很平凡的。語言不通其實根本無所謂,關鍵是看你想不想去。很多人以年紀、精力給自己設障礙,其實他們完全能做得和我一樣好,甚至會比我強,只不過他們沒有去嘗試,而我嘗試並且成功了,這一切歸功於我的心態好。如果當初是單純抱著賺錢的目的去美國,說不定我能帶回更多的美元,但那就失去了意義,我要的是體驗、是快樂、是心情!”劉海英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在美國的時候,當錢用得差不多了,劉海英就找到當地的唐人街,工作一段時間,然後再繼續自己的旅程。這樣從冬天到夏天,從夏天到秋天,從東海岸到西部,雖然她的英語沒有太大的進步,但這並沒有影響行程。2007年國慶的時候,劉海英到了洛杉磯,正好遇到國內一家電視臺在美國拍片,她也拿了一面小紅旗不停地搖晃,結果這個鏡頭被錄進去,在國內播放了,那是她頭一回上電視。回國後,廠裡的同事問劉海英:“劉姐,國慶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有一個人很像你,是你嗎?”劉海英說:“是啊,是啊,那是在美國拍的呢!”

劉海英說服了丈夫,準備兩口子再去一次美國,“路費我上次已經賺出來了,能給家裡節省一些錢。雖然同樣是去旅遊,但這一次不同了,我見識長了,人也快樂了。其實旅遊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生活的質量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