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旗的全国模范教师白玉娥:我答应过孩子不会离开

“我答应过孩子不会离开”

——全国模范教师白玉娥

1980年的3月份,19岁的白玉娥开始在十二连城乡天顺圪梁村的一所民办学校任教。

80年代的这里沙路绵延,坑洼难行,当地条件非常艰苦,房屋简陋,没有公路,离乡政府也比较远。新婚不久的他就和丈夫异地,只能在村里租住在一间破旧的土坯房里,一边给村里的娃娃代课,一边照看襁褓中的孩子。

白玉娥回忆:“那段日子很难熬,每当夜深,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住在这破旧不堪的屋子就由不得犯怵,还有那总是关不住着的半掩着的门,村里的叫花子多,无依无靠谁也害怕”。村里师资较为匮乏,大多都是实行“包班制”,一个人要担任数个科目的教学,课务繁重的她无奈只能雇用了一个本村的12岁小女孩帮她照看孩子,40块钱的工资除去日常的开销还要分摊12块给雇用的这个小女孩。

在生活最拮据的那段日子里,家里的开销难以周转,无奈之下白玉娥将母亲陪嫁自己的嫁妆作为雇用人的工资,抵押出去。白天在村里的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中午还要从匆匆赶回来把孩子们的午饭安顿好,辗转在学校与租住的破旧土坯房的这段路,白玉娥坚持了9年。

准格尔旗的全国模范教师白玉娥:我答应过孩子不会离开

村里的民办小学寄托的是一整个村的希望,像白玉娥这样的民办教师并没有因为条件艰苦、缺乏监管而耽误学生一节课。白玉娥既是班主任也是科任教师。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学生零零散散,东拼西凑甚至坐不满一个教室,虽然是复式教学,但她的教学计划都与镇上学校同步,体育、美术、劳动、手工等学科一门也不落,让孩子们全面发展。

体育课上,她和孩子们一起打篮球、跑步、做体操;音乐课上,她教孩子们唱歌、做游戏;手工课上,她和孩子们一起编草帽、做风筝;美术课上,她教孩子们画画、练书法;从周一到周五,她都准时上学放学,风雨无阻。当时,村里的民办小还不能寄宿,很多孩子都要往返20多里的沙路来上学,村里的老师一旦走了,这些孩子就没书读了,学校也垮了。对于教书育人这件大事来说,所有村里的民办教师都不含糊。

准格尔旗的全国模范教师白玉娥:我答应过孩子不会离开

1989年,工作调动,白玉娥到蓿亥图中心小学任教,原本以为可以和蓿亥图的乡政府上班的丈夫一同生活和照顾孩子,减轻一些自己的负担。巧的是丈夫也由于工作调动被调到其他乡镇任职,二儿子出生后,白玉娥工作和生活的担子更重了,边带孩子边上课的日子又要开始。大儿子上学后,她就带着小的去工作,期间大儿子意外严重骨折,课务繁重的白玉娥没有带孩子及时的医治,孩子遭受巨大的疼痛,后来落下了一些后遗症。说起对孩子们的照顾不周,白玉娥泛红的眼眶满是内疚,但无论如何,在基层任教的这么多年,白玉娥不仅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还收获了村里家长和孩子们的认可。从白玉娥任教的那一天,质朴的白玉娥便在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立志长久从事乡村教育事业。对家乡的留恋,让她把心全部扑在了教学上。

准格尔旗的全国模范教师白玉娥:我答应过孩子不会离开

1996年至2001年,白玉娥在准格尔召四道柳希望小学任教,这五年生活条件有了改善,白玉娥每天骑着那辆幸福125摩托车前后驮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折返在离学校十来里的土路上,这段村里的土路遇上下雨,烟尘虽说殆尽,可泥泞却嚣横霸道,令人寸步难行。遇到淖泥路,俩个孩子下车帮着妈妈推车。遇到学校的值周日,白玉娥便带着自己两个孩子留下来陪着学校的寄宿生,照顾学校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村里的教学任务不能耽搁,为了翘首以盼的孩子,不能放弃,只想“快走”。即使自己的身体有时真的吃不消了,咬咬牙明天依然会坚守准时出现在孩子们的课堂。

准格尔旗的全国模范教师白玉娥:我答应过孩子不会离开

白玉娥的教书生涯就是一部记录片,记录着她在每一所乡村学校的辛劳付出,同时也记录着每一段在村里生活的酸甜苦辣。

2001年她来到布尔陶亥蒙校任教,基于从村到乡的地域转变,当时的校长对她民办教师的身份和教学水平持怀疑态度,一度认为村里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无法媲美乡里的老师,甚至起初让白玉娥到食堂的后勤工作。白玉娥是个较真的人,她拿着她所有的资格认定证书主动找到校长请求给她一次机会,主动接手教学任务给孩子们上课。校长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让白玉娥试一下,在这所学校工作第一年,面对繁重的课务量白玉娥积极调整状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严格管理班级狠抓教学质量,很快扭转了她所带的这个相对成绩较差班级的班风,成绩突飞猛进的班级一举拿下当年全旗乡村学校毕业联考的第一名,让所有人对眼前曾经不认可的这位老师刮目相看。

准格尔旗的全国模范教师白玉娥:我答应过孩子不会离开

乡村学校比不上城里学校教学环境,很多资源和教学方式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有些课程上,孩子们的理解能力都比城里上学的孩子差一些。甚至班里不乏一些“特殊群体”,有的孩子父母离异心态不健全,有的先天智力低下,有的孩子家庭贫困缺乏自信,胆小怕人,甚至有的学生经常打架斗殴。

准格尔旗的全国模范教师白玉娥:我答应过孩子不会离开

白老师和学生葛海军

准格尔旗的全国模范教师白玉娥:我答应过孩子不会离开

白老师给予学生葛海军无微不至的关怀

白老师班级里有个叫葛海军的学生,这位学生反应迟钝,记忆力相当差,而且还极易动怒自残。谈起葛海军,按照白玉娥儿子的话来说“这是我妈妈的三儿子。”葛海军是从外地孤儿院抱养回来的,在家人抚养的过程中才发现孩子患有智力障碍,后又经历父母离异,葛海军只能与年迈的奶奶在一起生活,从小缺乏关爱的葛海军,常常表现出一些心理上的疾病。这些年来,白玉娥在他的身上倾尽不少心血,葛海军也从白老师对他细致入微的照顾中找到了遗失的母爱与亲情。葛海军是白玉娥家的常客,一到放学或者星期天就跟着到家里来,除了每天负责在家里帮他补习功课,葛海军的吃穿白玉娥几乎一手包办。由于情况特殊白老帅对葛海军的教育要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多艰辛。

准格尔旗的全国模范教师白玉娥:我答应过孩子不会离开

白老师经常在家里辅导自己学生

他不会写字,白老师就手把手地教他,不会算数学题的时候,她就借助身边的实物、手指、小棒等进行指导计算,经历了不计其数的讲解,课堂上耐心细致地反复提问,和课下苦口婆心的单独辅导,一个智力发育不健全的孩子的数学成绩却从一年级至四年级都能达到及格的水平。对葛海军这位特殊学生来说,在众多师生及家长的眼中就是白老师创造的一个奇迹。

准格尔旗的全国模范教师白玉娥:我答应过孩子不会离开

40多年的执教生涯,葛海军只是众多“特殊群体”孩子们中的一个缩影,白老师已然成为一届又一届学生心里的“白妈”。

白玉娥今年58岁,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白玉娥年龄相仿乡村教师都陆续退休或者早已退居二线。“看着身边的很多老师都已经离开教育战线,你想过离开吗?”“当然想过!并且我也曾有机会可以回城。”“但是,我和学校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让我还继续待在学校里,把每个班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集中到我这里来,我给孩子们义务辅导,拔高成绩。”

准格尔旗的全国模范教师白玉娥:我答应过孩子不会离开

“选择留在布尔陶亥,是因为我答应过孩子们不会离开,要陪他们所有人一起毕业。”58岁的白玉娥主动请缨延续三年退休,继续留在学校为孩子们上课。白玉娥总说,在这里工作大半辈子的很多教师比我更难,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并且有些艰难是超出人们想象的,但他们从来没有耽搁过学校的工作。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不忍心离开,和孩子们在一起每一天都很充实,退休留在家里反而真的会很空虚。

准格尔旗的全国模范教师白玉娥:我答应过孩子不会离开

有人说,一个村庄没有了学校和老师,文化也就没了。作为基层老师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曾有机会走出穷乡僻壤,但有的人却选择留在乡村,与书本、讲台为伴,以陪伴学生为乐。走近他们的世界,你才能真正体察其苦;走近他们的心灵,你才能真正感受其乐;走近他们的学生,你才能真正明白何为平凡而伟大、平淡而荣耀,而像白玉娥这样的基层教师在准格尔旗还有很多,她们背后的乡村教师群体,这一特殊的职业存在,肩负着农村孩子希望与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乡村教育这道生命线。

大家都说,白玉娥工作很拼!

白玉娥说:“不是拼,是喜欢。我真的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答应过孩子们不会离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