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之鄉話陽高

長壽之鄉話陽高

陽高縣是聞名全國的養生長壽之鄉,地處晉蒙交界,先後獲得“國家養生(養老)示範基地”“中國二人臺藝術之鄉”“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等榮譽。 大約十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現有許家窯人遺址、古漢墓群、雲林寺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保護單位3處,境內群山環抱,溪水長流,森林覆蓋率達26.2%,空氣質量達標天數347天,是怡養身心的天然氧吧。陽高盆地是大同湖的組成部分,地處大同火山周邊,土壤母質礦物構成複雜,所產雜糧、杏果、蔬菜、肉蛋產品,營養豐富、品質優良,先後躋身於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縣和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

長壽之鄉話陽高

我市有百歲老人77位,其中有“長壽之鄉”美譽的陽高縣百歲老人最多,有18人,佔到23%多;年齡最大的是天鎮縣米薪關鎮谷大屯村的呂存梅老人,出生於1909年1月,今年已110週歲;出生於1910年8月的陽高縣羅文皂鎮管家堡村109歲老人倪二女、出生於1911年2月的渾源縣裴村鄉舊裴村108歲老人安大女,分別為我市第二、第三高齡老人。陽高全縣80歲以上老年人7500多人,佔全縣總人口的2.6%,高出聯合國規定80歲以上人口數佔總人口數1.4%的長壽之鄉標準。長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表達了人類樸素的願望與美好追求,陽高緣何能夠成為全國聞名的長壽之鄉呢?

長壽之鄉話陽高

一、“豐”即物產豐。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受工業化汙染少,空氣質量高,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70萬畝以上,群眾以雜糧、大棚蔬菜、杏果為主要食物,保證了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

長壽之鄉話陽高

二、“樂”即文化樂。陽高是一個傳統文化大縣,有“人文薈萃城”的美譽,2007年,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二人臺文化藝術之鄉”。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多樣,有說書、講故事、小調、戲曲、象棋、二人臺、晉劇等多種形式。

長壽之鄉話陽高

三、“淳”即民風淳。陽高縣積極推崇引導優良的社會道德風尚,尊老為德、敬老為善、助老為樂、愛老為美蔚然成風,為老年人健康長壽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長壽之鄉話陽高

四、“常”即養生常。陽高縣人非常注重養生,長壽老人都有按時起居的良好習慣,且不染不良嗜好。在飲食上注重節制,粗細搭配,葷素互補。

長壽之鄉話陽高

五、“恆”即健身恆。陽高縣是“全國體育先進縣”,體育健身群眾基礎深厚,先後培養體操、乒乓球、武術、跆拳道等優秀運動員160多名,世界體操冠軍肖瑞智、乒乓球冠軍成紅霞都是從陽高走出去的。

長壽之鄉話陽高

全國長壽之鄉大多是生態保護完好、經濟相對落後的地方,陽高縣的優良環境,清新空氣和優質的人文水土因素造就了陽高人的高壽。健康長壽是人類的共同理想,中國老年學學會組織的專家組認為,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勤勞樂觀的生活習慣;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紮紮實實的生態建設;健全完善的保障體系。

長壽之鄉話陽高

長壽之鄉話陽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