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话阳高

长寿之乡话阳高

阳高县是闻名全国的养生长寿之乡,地处晋蒙交界,先后获得“国家养生(养老)示范基地”“中国二人台艺术之乡”“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等荣誉。 大约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现有许家窑人遗址、古汉墓群、云林寺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保护单位3处,境内群山环抱,溪水长流,森林覆盖率达26.2%,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47天,是怡养身心的天然氧吧。阳高盆地是大同湖的组成部分,地处大同火山周边,土壤母质矿物构成复杂,所产杂粮、杏果、蔬菜、肉蛋产品,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先后跻身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

长寿之乡话阳高

我市有百岁老人77位,其中有“长寿之乡”美誉的阳高县百岁老人最多,有18人,占到23%多;年龄最大的是天镇县米薪关镇谷大屯村的吕存梅老人,出生于1909年1月,今年已110周岁;出生于1910年8月的阳高县罗文皂镇管家堡村109岁老人倪二女、出生于1911年2月的浑源县裴村乡旧裴村108岁老人安大女,分别为我市第二、第三高龄老人。阳高全县80岁以上老年人7500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6%,高出联合国规定80岁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数1.4%的长寿之乡标准。长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表达了人类朴素的愿望与美好追求,阳高缘何能够成为全国闻名的长寿之乡呢?

长寿之乡话阳高

一、“丰”即物产丰。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受工业化污染少,空气质量高,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群众以杂粮、大棚蔬菜、杏果为主要食物,保证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长寿之乡话阳高

二、“乐”即文化乐。阳高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县,有“人文荟萃城”的美誉,2007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有说书、讲故事、小调、戏曲、象棋、二人台、晋剧等多种形式。

长寿之乡话阳高

三、“淳”即民风淳。阳高县积极推崇引导优良的社会道德风尚,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助老为乐、爱老为美蔚然成风,为老年人健康长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长寿之乡话阳高

四、“常”即养生常。阳高县人非常注重养生,长寿老人都有按时起居的良好习惯,且不染不良嗜好。在饮食上注重节制,粗细搭配,荤素互补。

长寿之乡话阳高

五、“恒”即健身恒。阳高县是“全国体育先进县”,体育健身群众基础深厚,先后培养体操、乒乓球、武术、跆拳道等优秀运动员160多名,世界体操冠军肖瑞智、乒乓球冠军成红霞都是从阳高走出去的。

长寿之乡话阳高

全国长寿之乡大多是生态保护完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阳高县的优良环境,清新空气和优质的人文水土因素造就了阳高人的高寿。健康长寿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中国老年学学会组织的专家组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勤劳乐观的生活习惯;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扎扎实实的生态建设;健全完善的保障体系。

长寿之乡话阳高

长寿之乡话阳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