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厚·寫意——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丨吳建明作品

厚·寫意丨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

「名家」厚·寫意——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丨吳建明作品


「名家」厚·寫意——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丨吳建明作品

學術主持:陳子游、劉墨

總策劃:雷奇俊

策展團隊:雷奇俊、巫永輝、謝敦毅

展覽統籌:張秀、王吉田

出品人:劉善

展覽時間:2019年11月17日-11月25日

開幕時間:2019年11月17日15:00

主辦單位:藝蟲藝術、北京文華書畫中心

協辦單位:北京七上國際文化有限公司、芳藝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大都藝術館、三恆美術館、北京森林美術館、青島亙源藝術館

展覽地址: 宋莊藝術東區 松·美術館

學術支持:《中國藝術家年鑑》 《中國畫藝術年鑑》 《當代美術》 《中國水墨》 《中國書房》 《藝術市場》 《品逸》 華社、畫友會館、藝術糧倉、雲亭文化、西鳳齋

媒體支持:雅昌藝術網、中國美術報、藝術國際、99藝術網、卓克藝術網、藝術+、 張雄藝術網、博寶藝術網、中國美術聯盟、藝術公社、人民美術網、中國青年美術網、千祝文化網、藝美視界、 畫友週刊 、畫事、水墨品質、搜狐視頻、網易視頻、騰訊視頻等


湖上建明兄素以水墨工筆畫名世。自2003年專研水墨畫以來,遠承宋、元,時參己意,燈下案頭,慘淡經營,十數年寒暑相繼,業有大成。今其面目已成當下水墨畫之範例,為業界矚目,又惠人無數,誠可賀也。

「名家」厚·寫意——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丨吳建明作品

吳建明 畫家

吳建明1967年出生於浙江浦江, 杭州師範學院畢業,先後任浙江省浦江美協主席、浙江畫院研究員、《名作欣賞》副刊特約主編、《中國畫學刊》副主編、民盟華夏書畫學會副會長。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就職於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

吳建明

作品欣賞

Art appreciation

「名家」厚·寫意——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丨吳建明作品

東川牧歌 紙本設色 81cmx36cm


「名家」厚·寫意——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丨吳建明作品

芳草無垠 紙本設色 70cmx35cm

六年前,建明兄赴京,在著名美術史論家鄧福星先生主持的《中國畫學刊》任職。由此,他有緣走近了許多國內知名學者,領略其風采,視野為之大開,逐漸由一位專職畫家向中國畫理論工作者轉型。綜觀繪畫史,能在專業領域留下影響的,大多既技藝超群又能寄之於文字,兩者互參,能發人之未發。建明兄轉型的動因,自覺的成分似乎更多一些。大凡畫家,到一定程度,除了解決繪畫本身問題外,更需在繪畫外審視所執著的意義和價值,而環境的改變,自然為這種思考提供了媒介。自從去年與他在湖上停雲居的一番暢談,即已感覺到這種變化的存在。當時,聊得漫無邊際,天昏地暗,最後聊到了文字。我曾戲言:“從某種程度說,兄的繪畫與文字相較,後者要比前者更為可愛。”這並非兩者論高下,繪畫的水平其實已無需贅言,而繪畫背後的文字,尤其散文,卻能讀到更動情、更有溫度的一面。說句心裡話,作為朋友,用文字走近彼此未嘗不是一種更為感性的體驗。


「名家」厚·寫意——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丨吳建明作品

古木沙洲 紙本設色 64cmx36cm


「名家」厚·寫意——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丨吳建明作品

嶺上月明紙本設色 70cmx35cm

當然,建明兄終究還是一位畫家,他的離開,或許為了更好的歸來。作為一位以水墨工筆畫而成名的畫家,業內對其已有相對穩定的評價。近來,他一反常態,竟熱衷起山水畫來了。此前雖知其間作山水畫,但成批次的呈現,還是第一次,很讓我意外。對於此,作繪畫技術層面的分析,這是專家的話題,作為業外人,沒資格談,即便談,亦不過是門外談禪,言不達意罷了。

「名家」厚·寫意——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丨吳建明作品

無上清涼 紙本設色 70cmx35cm


「名家」厚·寫意——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丨吳建明作品

呦呦鹿鳴 紙本設色 64cmx36cm

從中國畫層面上講,山水畫與水墨工筆畫並無本質性的區別。無非前者從宏現層面切入,後者以微觀的語言表達,至於筆墨與形制,不過是作者心性的外化與表象而已。讀其山水畫,從其線條的組合和結構上看,明顯帶有從水墨工筆畫延伸過來的軌跡,因為他的水墨工筆畫本身有可觀的寫的傾向,因而,這種轉變是自然而又有延續性的。所不同的是,這批山水畫中有很大比例的作品,在形式和用色上有很大的突破,他有意識參入了不少跨畫種的元素,進行對比與實驗。對於此,建明兄表示,他在試著找另一種可能。是的,作為藝術家,去發現另一種可能,既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胸襟。

「名家」厚·寫意——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丨吳建明作品

羽衣仙風 紙本設色 64cmx36cm


「名家」厚·寫意——當代中國畫一人一品學術大展丨吳建明作品

自在清秋 紙本設色 64cmx36cm

橫向比較,他的作品還是處於文人畫的範疇。即便他有意強化當代性,那深植其心底的氣質,還是無法為表象所左右的,而不可改變的那一部分,恰恰是當下最為珍貴的。這猶如湖上年年開花的那一株梅樹,無論千花萬蕾還是一枝橫斜,一切的風流均源其根本。

— 文 /崔苰

圖文源自網絡,僅供學習參考,如涉版權問題,請聯繫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