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女孩保研北大!學霸的世界究竟有多努力?

00後女孩保研北大!學霸的世界究竟有多努力?

01

別人家的孩子

近日又一位“神仙”女生火了。安徽大學 2016級大四女學生徐升最近在網絡上爆紅,她是00後,出生自安徽安慶,今年才19歲,但是已被保研到北京大學。

00後女孩保研北大!學霸的世界究竟有多努力?

徐升

00後女孩保研北大!學霸的世界究竟有多努力?

同時她還收到了中科大、浙大、人大、武大、南大5所名校的offer。徐升說選擇北大,是因北京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城市。

00後女孩保研北大!學霸的世界究竟有多努力?

這個女孩從小就是一個學霸,6年級的時候因為成績太好還跳了一級。大一到大三她的總成績排名專業第一,大四時拿到了“保研”名額,並在9月底被成功保研至北京大學。

妥妥的別人家小孩。

02

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

為何別人如此優秀?

在學院副院長崔明伍心中,徐升的確是自己教過的最喜歡的學生之一:“她很好學,閱讀量比起同年級學生要高很多。”崔明伍和其他老師聊起徐升時,都多次提到:“經常在圖書館碰到孩子看書。”

00後女孩保研北大!學霸的世界究竟有多努力?

(徐升的課本,受訪者提供)

更讓崔明伍記憶深刻的,是在上課時,他發現徐升是全班唯一一個不帶手機進教室的學生:“我們在微信一個小程序裡點名,發現徐升在課堂卻沒登錄微信,事後她才說上課沒帶手機,所以沒法用微信簽到。”崔明伍回憶說。

自律,是成功最大的通行證。

浮躁的社會,有太多誘惑。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人能夠自律,才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在談到為何如此自律時,徐升表示:這一切都是源於從小養成的一個習慣而已。

兒童階段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一個好習慣能成就孩子,一個壞習慣則能傷害孩子。父母在家庭中致力於培養子女良好的習慣,真的比什麼都重要。

03

培養自律和專注力

在當下這個充滿浮躁的時代,自律已是被頻繁提起的高頻詞彙。學會自律、懂得自我管理,擁有一定秩序感的人,他的生活、他的成長過程一般都不會太差,就如俞敏洪說的一樣:“沒有自我管理,人生難以變得更好。”

00後女孩保研北大!學霸的世界究竟有多努力?

對於孩子來說,自律與專注力同樣重要。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沒有任何自制力,看電視不分白天黑夜、睡覺不看時間早晚、吃飯東張西望、做作業磨磨蹭蹭、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是因為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沒有保護好他的專注力導致不自律。

孩子玩得正起勁:

媽媽說,“寶寶快來喝水吧”;

一會兒功夫,姥姥端著水果出來,

“寶貝,快來吃一個蘋果歇一會”;

孩子正在畫畫時:

奶奶在一邊“熱心”指導,

貓貓要這麼畫,房子是這麼搭,不對,不對,小兔子要這樣疊……

這樣的場景,

在你的家庭中是否經常出現?

00後女孩保研北大!學霸的世界究竟有多努力?

孩子的專注力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被保護”出來的。孩子專注於一件事情時,請不要當孩子注意力的“破壞王”,而是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成人應儘可能排除一切由環境帶來的不必要的干擾,讓孩子在活動中發揮出最好的狀態。一個安靜、簡潔、舒適的環境氛圍,能使幼兒的專注能力得到發展。

04

閱讀:終身受益的財富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聽起來嚇人,但不無道理。

據調查,堅持閱讀的孩子,學習成績平均會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狀元愛好閱讀。

一位高考語文得了148分的同學說:

書讀多了,就會培養出語感。從小我媽媽就愛給我講故事,我對閱讀的喜歡也是從那時開始的。

董卿說:“讓孩子愛上閱讀、堅持閱讀,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未來我一定要教會孩子的就是閱讀的習慣,這是最起碼的一點。”

董卿的成功可以說和她的文學修養分不開的。在17年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中,更是讓觀眾見識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

第三場中,當臺下專家探討李賀的詩詞,拋出“天若有情天亦老”,她脫口而出:月如無恨月長圓。緊接著,又來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只無情好。

00後女孩保研北大!學霸的世界究竟有多努力?

節目中這樣的場景很多,現場的董卿,正如網友發出的感嘆:真是氣質美如蘭,一顰一笑,一字一句都散發著魅力!

董卿的文學修養離不開父母的培養。父母都畢業於復旦大學,從識字起,父親就讓她每天抄成語和古詩,並且大聲朗讀背誦下來,稍大一點又開始抄寫古文,每年寒暑假,父母會給董卿開列名著書單,中華文化自小就滲進其骨子裡,也養成了董卿愛讀書的習慣,直到現在董卿還保持每天睡前讀書1小時的習慣,幾乎雷打不動。

00後女孩保研北大!學霸的世界究竟有多努力?

愛讀書的孩子思想更豐富、成熟,不容易陷入偏見和固執中;愛讀書的孩子人格獨立,見解獨到,不容易盲從。

閱讀不僅是一個好習慣,更是孩子洞察內心、感知生活的儀式感。

05

培養自理能力和責任心

“你只管學習,其他都不用管”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

可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但教不出好孩子,還特別容易讓孩子喪失責任心。

孩子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嬌貴、弱不禁風,放手讓孩子做家務吧,這樣他們才能體察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懂得什麼是付出和回報。

日本女孩阿花5歲就學會了做所有便當和大部分家務。

她的媽媽希望“女兒能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都能很好地生活下去。”

00後女孩保研北大!學霸的世界究竟有多努力?

這不正是我們對孩子的期望嗎?曾國藩有家訓: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只有用勤儉的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有志向、有意志、有愛心的孩子。

捨得用,孩子才能成大器。

與其讓他拼各種名校,都不如教他養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心理學家塞德茲說: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幼兒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

從小養成這些好習慣的孩子,會有獨立的思想,健康的體魄,能夠珍視豐盈的內心,也能體察他人,長大後成為一個自信而有力量的人。

有能力的孩子會飛得高,有好習慣的孩子才會飛得遠!

關注【袋鼠想學】公眾號,您身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