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技術】百香果栽培管理技術

百香果栽培管理技術

百香果又名西番蓮、雞蛋果、時汁果,原產巴西南部、阿根廷北部和巴拉圭一帶,廣泛分佈於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百香果品種繁多,百香果屬約有400種,其中60多種可以食用,主要有黃果種、紫果種、綠果種及黃果與紫果雜交種四大品種。百香果營養豐富,其果汗具有菠蘿、芒果、番石榴、香蕉、蘋果、酸梅等100多種水果的香味,故有“百香果”之稱。百香果飲料在國際市場上享有“飲料之王”的美譽。

【種植技術】百香果栽培管理技術

   百香果是一種多年生藤本常綠果樹,生長髮育天明顯休眠期,只要溫度適宜全年均可生長。百香果屬熱帶、亞熱帶果樹,不耐寒,溫度要求為15—35℃,最適溫度為20—30℃,適宜年降水量為1000-2000毫米。除極端的粘壤土和沙地外均可種植,但以排水良好的壤土,砂質壤土或粘壤土為好,要求土壤PH值為6-7。我市引進種植百香果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規模種植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現種植面積約1.5萬畝,年產量2萬噸,主要品種為雜交紫果種,也有少量黃果種,在市場上很暢銷,主要用於鮮食、鮮榨果汁和工廠化加工。

【種植技術】百香果栽培管理技術

   百香果種植具有適應性強,便於管理,生長快、產量高等特點。現將栽培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種植技術】百香果栽培管理技術

一、百香果的栽培技術

   1、苗木繁殖

   苗木繁殖的方法有多種,可採用種子、壓條、扦插和嫁接等形式進行繁殖。育苗地經翻曬消毒及耕耙細碎後起成長5米、寬1-1.2米,高15釐米的苗床。

   ①種子繁殖育苗

   種子繁殖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以春、秋播種為佳。先長勢健壯、無病蟲害、高產穩產的植株作母株,採果形端正、稍重、完全成熟的果實,取出種子,洗去殘渣後晾乾即可播種。播時按每畝1.5公斤種子用多苗靈15-30克拌種20分鐘左右,然後將種子均勻撒播在苗床上,蓋一層薄草,淋足水。播後應根據天氣情況淋水,晴天每天早晚各噴一次水,約半個月後開始出土。當出苗達80%以上時應及時追肥,可用稀糞水或0.3%以下稀尿素液潑澆以培育壯苗,幼苗長出2片真葉後用0.1%多菌靈或託布津溶液每隔一週噴一次,連續噴2次。為提高種植成活率和便於運輸,幼苗長出1-2片真葉時,可進行裝袋栽培,苗木長出4片(淨地育苗)-8片(袋裝育苗)真葉後可出圃移栽大田。

   ②扦插育苗

   目前,我市普遍種植的紫色果品種大多屬雜交種,種子繁殖變異性大,大面積生產上使用應選用扦插育苗等營養繁殖的方法。扦插育苗選用的枝條應含有較高的碳水化合物與適量的氮素營養,對髮根具有良好的作用。因而選用向陽、生長健壯、成熟的一二年生枝作扦插材料較好。

   扦條剪成有2-3個節,下端切口斜切成與芽平行,切口與節間的距離以1釐米為宜,上端切口離節可留長約3釐米,以帶1片全葉最佳,葉腋有0.5-1釐米嫩芽更佳。選用這樣的扦插材料不僅有利於早髮根,而且髮根後新梢萌芽和生長均較迅速,比之不帶葉或半張葉的扦插成活效果明顯。扦插材料剪切好後,最好使用Abr生根粉25毫克/公斤水劑浸泡30分鐘,然後扦插,扦插深度達插穗長的2/3.插後20-30天即髮根,成苗率可達80%以上,隨後可植入塑料袋土內,待恢復生長後,再定植大田,甚至可直接將插條塑料袋(杯)土內培育。

   2、種植地的選擇及準備

   百香果的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房前屋後、山地、坡地、路邊、甚至石山中的夾逢均可種植。但要規模栽培及要獲得高產穩產,要選擇交通方便,海拔低於1200米,坡度小於20度的地塊並富含有機質、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的向陽園地生長最佳,忌積水、不耐旱,應保持土壤溼潤。山坡地以水平梯帶種植,平地以穴墾種植。植前開成面寬1米以上梯帶,帶面向內傾5度,內壁光滑。

   3、種植

   百香果一年四季均種植,但以春、秋種植為好。種植規模視搭架有關,棚架式種植疏些,以5米×6米,畝栽20株左右,籬架式種植密些,以3米×3米為宜,畝栽65-75株。定植坑以等邊50釐米左右。挖坑時要注意留好表土,以便回坑之用。每坑施禽畜糞5-10公斤,鈣鎂磷肥0.5公斤作基肥。每坑1株,種後淋足定根水,蓋上稻草或粗糖以保持土壤溼潤。

   4、搭架

   百香果分枝性強,基長可達10米,可長成非常茂密的樹冠,且枝蔓細長柔軟,莖基相互攀緣,縱橫交錯,集結重疊,需搭架並進行整形修剪,若不搭架會影響通風透光與日照。因此,定植成活後,要立小竹竿誘引主蔓上架,保持梢部向上。搭架高度一般在1.5-2米之間,可搭成水平棚架、傾斜架、A型架等。搭架材料可選用竹竿、木條、石條、水泥柱等。

   5、引苗並定型上架

   百香果為蔓生藤本植物,因此定植成活後應及時摘除主蔓上的腋芽,一般每週抹一次,以促使主幹及早上架。上架後進行短截,促進分枝,一般每株只留2-3個分枝作為主側枝向不同方向伸長,待不同側枝相交再進行短截,促其側蔓迅速在棚架四周均勻生長,形成結果枝,同時要及時抹去主蔓上的側芽及剪除過密枝、弱枝、病蟲枝。果樹整形

小苗恢復生長後,每5天抹芽1次,促使主蔓速生、粗壯。當主蔓長到40~1250px時,要及時插設支柱,引導主蔓上架。主蔓上架後,要經常牽導側蔓成螺旋狀地在鐵絲架上纏繞生長,側蔓滿架後,斷頂綁紮。側蔓走向為一邊一枝,利於早日抽髮結果枝滿架。

幼樹整形:採用單主蔓雙層四大枝整形法,當主蔓長到70~2000px時留側蔓2枝,分別牽引上架,作第一層主蔓。植株長到150~4000px時,再留壯側枝1枝,與主蔓延長枝同時作為二層主枝,分別牽引向反方向上架,形成雙層四枝枝蔓整形。此期間應將主蔓2000px以下和80~4000px間的側枝、萌枝全部剪除或抹掉。

老樹整形:上一年採果後萌發的枝梢,幾乎在中部以上各節均抽生結果蔓。上一年要儘可能多留結果母枝,但為了防止棚面過於茂密,採果後要儘早修剪。按2個主枝留蔓,靠近主幹的枝條先結滿果實,成熟收果後,立即修剪至2~3節,從主枝基部再萌發的芽又可以形成新的結果枝。冬季最後一批果實收穫後,所有的結果枝從基部修剪。

【種植技術】百香果栽培管理技術

   二、百香果的日常管理

   1、施肥

   百香果粗生快長產量高,因此需要的養份也多,日常管理中較重要的工作是施肥。施肥主要以有機肥為主,配合化肥,做到氮、磷、鉀和其他微量元素配合施用。

   新定植的百香果,前期以氮為主,以促進植株生長。定植後10-15天根系開始生長,可施第一次稀尿素(0.3%)或稀人糞尿(5%),以後每隔30天施1次,每次每株施稀釋腐熟人糞尿5公斤或複合肥0.05-0.1公斤。往年結果樹施以有機肥為主,配施多元複合肥。臺灣推薦每年每株施肥量為氮250-300克(摺合尿素543-652克),磷100-150克(摺合鈣鎂磷肥714-1071克),鉀600-800克(摺合氯化鉀1000-1333克)。2-3月施促花肥,株施農家肥10-15公斤,磷肥0.7-1公斤,施肥方法為在離植株基部1米處挖深20釐米環溝拌土均勻施入並復土。4-5月果實膨大期、8-9月採後促花肥和10-11月果實膨大期各施一次500-600克氮、鉀複合肥,兌水淋施於離植株基部0.8-1.2米處。

   百香果對氮肥較敏感,開花前施用過多易致徒長,應適當多施磷肥和鉀肥。若通過葉片分析作為施肥依據更佳,每100克幹物質:氯3.47克、磷0.21克、鉀2.36克、鈣1.49克和鎂0.22克,低於這一指標者則以缺乏處理。

   2、水分管理

   百香果是淺根系作物,喜溼潤,既忌積水也怕乾旱,水分是影響百香果產量因素之一。缺水莖幹變細,卷鬚變短,葉片和花朵變小,側根較少,嫩葉變黃綠色,老葉顯暗灰色至變黃脫落,節間變短,節數減少,影響花芽分化,果實變小甚至變空殼,造成減產。積水會造成爛根、爛梗甚至死亡。因而田間管理要開好排水溝,防止積水,並要經常保持土壤溼潤,乾旱季節特別是開花結果期,更要及時灌水以保證植株正常生長與發育。

   3、土壤管理

   百香果生長的夏秋季,雨後對果園進行中耕淺鋤,深度5-10釐米。中耕結合除草進行,次數依雜草生長情況而定。中耕可使土壤疏鬆透氣和切斷土壤毛細管,有利於土壤微生物活動和土壤養分的分解,並減少水分蒸發,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冬季清園後要進行全園翻土。翻土結合每株施入0.8-1.2公斤石灰粉,埋入清園後的雜草和殘枝落葉。此時中耕既可翻土改土,又可翻動土壤越冬害蟲,經烈日暴曬、乾燥和冬季低溫後降低來年的病蟲基數。

   4、修剪

   一是冬季修剪,一般安排在2月中下旬修剪,以主枝為中心,一側留50釐米左右進行修剪。纏在棚上的枝條卷鬚要全部去除。二是常規修剪,採果後的結果枝、瘦弱枝、病蟲枝、殘枝及時剪去,在枝蔓上留2個芽眼;及時抹去架面下主蔓及基部所發出的側芽嫩枝。重剪後馬上萌發出的新梢就能成為很好的結果枝。修剪清園後要加固棚架,並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倍稀釋液塗抹莖基,以防治莖基腐病。

   5、人工授粉

   目前,我市普遍推廣種植的紫色果雜交種,自花授粉率達90%以上,不需要進行人工授粉。有些品種(如黃色種等)自然授粉坐果率在10%以下,而人工異花授粉坐果率約為80%,因而需要進行人工授粉。

   百香果在夜間或清晨開始開放,早上7時處於半開放狀態,到上午10時則已全開,但這時花葯尚未釋放花粉,約在下午才散發出花粉,此時採集花粉較好。授粉必須在花完全展開至當天下午4點前進行。在此之前或之後,柱頭接受花粉能力低。花粉在乾燥條件下,從花葯散發出來到第二天仍保持活力,隨後生活力迅速下降;花粉若被雨水沖刷20秒後就失去活力。在乾熱(最高溫度為36.1℃)條件下給百香果授粉,幾乎不能坐果。

   6、病蟲害防治

   百香果的病蟲害主要有基腐病、病毒病、疫病、葉班病、蛀果蟲、紅蜘蛛、白蟻等。

   防治應以防為主,選用抗病品種和不帶毒壯苗,不偏施氮肥,施用全價肥料,及時修剪、疏葉,保證通風透光,並做好排水工作,有條件的每50-60畝安裝一盞頻振式殺蟲燈。可減少病蟲害發生。發現病蟲為害應及時對症下藥:基腐病可用80%代森鋅、70%甲基託布津或25%多菌靈80-100倍對病斑進行局部塗藥治療。疫病用40%乙磷鋁400-600倍液或58%瑞毒黴500-800倍或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倍與80%代森鋅可溼性粉劑400倍液混合噴霧;葉斑病在高溫多雨季節每月噴施一次1%波爾多液;病毒病,平常注意防治蚜蟲等蟲害,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燬並用石灰消毒種植坑。蟲害以蛀果蟲為害較嚴重,可在上午8點鐘左右,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敵敵畏1000倍或52%農地樂1500倍液)加3%紅糖,每隔4-5天噴一次,連噴3-4次;紅蜘蛛用食蟎瓢蟲和捕食蟎控制紅蜘蛛蟲口密度;用20%三氯殺蟎礬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800-1000倍液,或20%三氯殺蟎醇乳油800-1000倍液等進行防治;白蟻用坑埋芒箕草、松枝、甘蔗渣等誘集白馬蟻,然後撒滅白蟻藥或尋找搗毀蟻巢,消滅巢中蟻王和蟻后,這是比較徹底的方法。

   7、果實採收

   百香果一般在開花後60-80天果實成熟。果表黃或紫紅佔整果的80%為最佳採摘時期。百香果實有完熟自落現象,充分成熟的果實品質最佳,利用這一特性,每天(或隔2-3天)巡視果園,自地面收集果實,既省工又能保證果實質量。

【種植技術】百香果栽培管理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