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超一流標準打造軍運會醫療保障“武漢模式”,順利實現“100分”目標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 10月18日-27日,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圓滿舉行,武漢市以融匯全城的醫療資源為依託,以比肩奧運的工作標準為支撐,精心組織、全力以赴,出色應對時間跨度長、保障點位廣、工作難度大、不確定因素多等各項挑戰,高起點高標準做好各項醫療衛生服務。軍運會結束,醫療保障順利實現 “100分”滿分目標,即:實現“不發生人員救治不及時、不發生重大傳染病暴發或流行、不發生醫療差錯事故、不發生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不到位”這一個總目標。同時,實現醫療衛生保障“零事故”“零投訴”,以超一流的標準打造了軍運會醫療保障“武漢模式”。

用超一流标准打造军运会医疗保障“武汉模式”,顺利实现“100分”目标
用超一流标准打造军运会医疗保障“武汉模式”,顺利实现“100分”目标

軍運村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為運動員開展中醫康復項目拔火罐

1746名醫療衛生人員護航軍運會

無一例人員救治不及時

為高質量實現醫療保障目標,武漢市從44家定點醫院和市區疾病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選拔出1746名政治可靠、業務過硬、道德高尚、身心健康、溝通良好的醫療衛生人員,其中具有一定外語水平的高素質醫護人員1493名,分佈在52個競賽場館、56個接待酒店、主媒體中心、軍運村醫療衛生服務中心。他們為每一位持證持票人員提供及時、安全、有效的國際化、標準化、個性化的高水平現場急救診療服務。

本次軍運會高標準實現轉運服務,參與現場醫療保障人員11300人次,出動救護車輛725臺次,醫療船22臺次,備勤醫療急救直升機11架次,接診傷(病)員4475人次,其中運動員1119人次,轉運351人次,住院24人次(其中運動員12人次),手術6人次,均實現成功救治,高質量完成了“無一例人員救治不及時,無一起差錯事故發生,無一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不到位”的醫療保障目標。

用超一流标准打造军运会医疗保障“武汉模式”,顺利实现“100分”目标

武漢軍運會為賽事準備了兩架醫療救援直升機

用超一流标准打造军运会医疗保障“武汉模式”,顺利实现“100分”目标

病媒處置面積相當於1932個足球場

無一例傳染病疫情發生

為築牢阻隔疫情疫病的“防線”,武漢市嚴密把控入境關,與北京等10個直屬海關建立聯動機制,及時通報軍運村發現病例、重點航班口岸衛生檢疫情況,與中科院病毒所、湖北衛生健康等部門廣泛開展合作,鞏固提升關區應急能力建設。軍運期間累計監管保障航班300架次,發佈航班處置精準檢疫提示信息42條。各海關精密協作,圓滿完成軍運會大家庭成員入境衛生檢疫,截至10月27日,出境衛生檢疫435人,查驗黃熱病接種證書50餘份,口岸檢疫實現無重大傳染病疫情發生,無食品安全投訴、無食物中毒事件,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

蚊蠅等病媒生物能直接或間接傳播疾病,危害、威脅人類健康。為避免病媒生物對運動員和工作人員的叮擾,本次軍運會精準把握病媒關,共出動病媒生物防制處置人員1961人次、車輛513臺次,使用藥械1639臺套、藥品6618.3公斤,對786個重點單位進行消殺處置,消殺處置面積1365.94萬平方米,約等於1932個標準足球場。病媒生物密度達到國家B級以上標準,沒有發生媒介生物性傳染病疫情,沒有發生蚊蠅叮咬騷擾事件,實現病媒生物零投訴和健康教育全覆蓋。

國際性的體育賽事,傳染病防控網必須織得“嚴絲合縫”。全市出動公共衛生保障人員3320人次,車輛514臺次,在軍運村、定點酒店及醫院開展傳染病防控工作。

用超一流标准打造军运会医疗保障“武汉模式”,顺利实现“100分”目标

江夏區衛生計生執法督察大隊工作人員對軍運村各用水點進行水質檢測

保證空氣、水質、用藥安全

無醫療衛生監督空白

走進軍運會的任一場館和酒店,可以感受到清新的空氣,擰開水龍頭,水質清亮。為保證空氣和水質的安全,武漢市衛生監督系統對衛生監督員、駐點保障人員、接待酒店從業人員組織4輪培訓演練和巡查督導,賽事保障期間全市共出動衛生監督員4513人次,監督檢查軍運酒店、場館及周邊公共場所3007戶次,對軍運相關酒店和場館的空氣、水質採樣3534次,快速檢測結果全部符合要求,未發生公共場所、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突發事件。

軍運會期間的用藥安全涉及運動員的健康,也涉及賽事的公平,武漢市全流程完成藥械監管,做到5個100%:100%藥械監管人員履職到位,全市藥監人員全體在崗;100%監管到位,全市4700家藥店、5000餘家醫療機構全覆蓋監管;100%培訓到位,對全市藥械監管人員,80家藥店連鎖公司和相關醫療機構藥店負責人開展全員專項培訓;100%宣傳到位,在全市藥店門面張貼1.2萬張軍運藥品宣傳畫報,對藥店工作人員進行運動員用藥宣傳教育全覆蓋;100%藥械安全到位,軍運期間未發生一例藥械安全事件。

為軍運會醫療保障奉獻武漢智慧

用超一流标准打造军运会医疗保障“武汉模式”,顺利实现“100分”目标

武漢軍運會病媒生物防制保障應急處置演練

用超一流标准打造军运会医疗保障“武汉模式”,顺利实现“100分”目标

軍運會醫療保障調度中心應急檢測組對疑似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疫情進行檢測

本屆軍運會,武漢市高水平創新了醫療保障模式,積累、奉獻了醫療保障武漢經驗。形成了醫療服務保障“武漢體系”、現場醫療保障“武漢標準”、急救轉運保障“武漢模式”和運動員村保障“武漢樣板”。

構建醫療服務保障“武漢體系”

結合武漢地區的醫療資源,秉持“統一指揮、屬地管理、分級保障、統籌兼顧、各負其責”的原則,武漢市構建了軍運會現場醫療急救、急救轉運、門急診救治、住院治療無縫連接的醫療保障體系。

軍運會醫療保障調度中心調動全行業保障資源,確定了同濟醫院、協和醫院、省人民醫院、中南醫院、中部戰區總醫院等5家醫院為武漢軍運會官方醫院,承擔非應急狀態下持證人員門急診及住院醫療服務;確定了19家醫院為武漢軍運會門急診定點醫院,承擔非應急狀態下持證人員門急診醫療服務及二次轉運服務;確定了44家醫院為武漢軍運會定點醫院,派出現場保障團隊,承擔比賽及訓練場館、接待酒店的醫療保障任務。同時,也確定了傳染病救治、化學、燒傷救治、核輻射救治、大規模擠壓、踩踏常規損傷救治及心理救援等16家特殊治療定點醫院,承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專病醫療救治任務。

各官方醫院和定點醫院賽前按照要求完成改造建設,均成立了軍運會醫療應急領導小組和應急救治小組,制定了醫院軍運會醫療保障方案,開展人員和物資貯備,建立醫院含興奮劑成分藥品標識及使用預警平臺,完善了救治便捷服務流程和中英雙語標識,完成了急診獨立區域、獨立住院區域和綠色通道的改造工作。

制定現場醫療保障“武漢標準”

武漢軍運會在軍運會歷史上首次提出現場醫療保障“醫療保障單元”“急救保障單元”的人員、設備配置標準。同時,武漢軍運會根據比賽項目傷病特點,制定不同比賽場館醫療站固定醫療點、場邊醫療點個性化設置標準,明確了場館設置固定醫療點、場邊醫療點以及配置救護車數量;明確了接待酒店內設置醫療站,由固定醫療點為主,根據酒店的地理分佈,按區域配備2-3輛救護車,重點接待酒店和媒體中心設置醫療站,由1個固定醫療點和2-3輛救護車組成;明確了場館醫療站、酒店醫療站設施設備、醫療文書和藥品耗材按需統一配備標準。根據測試賽實戰演練和正式比賽不斷進行優化調整,形成了具有武漢特色的《軍運會場館醫療保障實施方案(一館一冊)》。

根據館院對接要求,軍運會醫療保障調度中心落實了每個場館、酒店醫療站由一家定點醫院提供保障,由轄區衛健局負責聯絡單項競賽委員會和場館酒店,並負責轄區公共衛生保障。軍運會醫療保障調度中心還落實了場館醫療站、酒店醫療站人員配置和設施設備、醫療文書、藥品耗材按需求統一配備,保證了賽時場館醫療保障工作順利開展;制定了《關於做好軍運會期間含興奮劑藥品管控工作的通知》,加強賽場藥源性興奮劑管控,整個軍運會期間未發生一例藥源性興奮劑事件。

打造急救轉運保障“武漢模式”

武漢軍運會在軍運會歷史上率先使用救護車、醫療船、醫療急救直升機,完成“陸、水、空”立體醫療急救轉運保障。共配置120輛救護車用於比賽場館、接待酒店、門急診定點醫院、官方醫院之間急救轉運;調動具備空中投放專業醫務人員能力的醫療急救直升機2部,參與開幕式、定向越野、海軍五項比賽場館之間急救轉運保障;安排醫療救生艇6艘,為公開水域的比賽提供水面救援。依託武漢軍運會急救轉運指揮平臺進行統一指揮調度,實現了場館現場醫療急救、門急診救治、住院治療的急救轉運高效連接,多國代表團留言對我市精準高效的急救保障表示感謝。

設立運動員村保障“武漢樣板”

軍運村是軍運會歷史上首創,軍運村醫療衛生服務中心是武漢醫療史上首個為大型活動獨立設置的醫療衛生保障機構。

軍運會醫療保障調度中心規劃軍運村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的設置,制發了《軍運村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軍運村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同時,釐清了江夏區衛健局、協和醫院和協和江南醫院分工協作關係,明確了以江夏區衛健局為責任主體,統籌協調建設工作;以協和醫院為運營主體,負責室內裝修規劃、組建醫療團隊、制定藥械清單,開展中心運行;以協和江南醫院為硬件支撐,負責開展急救轉運和大型檢查檢驗工作,為軍運村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的順利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軍運會醫療保障調度中心為軍運村組建醫療保障團隊,協調協和醫院選拔了百餘名臨床骨幹醫務人員,另由協和江南醫院組建急救轉運、後勤服務和公共衛生保障團隊。為加強傳染病防控和心理諮詢服務,還協調市疾控中心、市金銀潭醫院和市精衛中心等單位選拔9名醫務人員充實醫療衛生服務中心。

走進軍運村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可以感受到硬件設施的現代化。賽前,軍運會醫療保障調度中心督促完成了該中心1800平方米的內部裝修和所有醫療設備的配備、安裝和調試,保證了該中心隨軍運村開村順利開診。中心內構建有HIS、LIS系統,保證信息互聯互通,中心的就診流程、服務流程和管理制度清晰。

自2019年10月11日開村至10月29日閉村期間,軍運村醫療衛生服務中心接診傷病員1061人次,其中接診運動員532人次,獲得了各級領導和所有駐村人員的高度稱讚。

合理調配醫療衛生資源

軍運醫療保障“全兵團作戰”

軍運會醫療保障參與單位多,涉及醫療資源廣,建立一種聯動機制,以統籌協調方方面面、合理調配醫療衛生資源顯得尤為重要。隨著軍運會醫療衛生保障指揮體系的建立,各部門協調配合,逐步構建完善了軍運會醫療保障軍地統籌、分級管理、屬地負責、高效運轉的整體聯動機制。

本屆軍運會較好實現了軍地聯動,落實了中部戰區總醫院負責軍事比賽項目保障工作,協調解決了解放軍代表隊的醫療需求,實現了參賽和辦賽的無縫對接。

本屆軍運會充分做到了省市聯動,落實了部、省屬醫院醫療保障職責,組建了省、市和軍方一體化的傳染病防控和衛生應急隊伍,建立了城市間、部門間傳染病風險評估、溝通機制,開展了省市衛生應急聯合演練。

本屆軍運會圓滿實現了部門聯動,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與武漢海關協調,及時調整了保障安排,增加急救保障單元和衛生檢疫、疾病控制人員,加強對口岸的衛生檢驗檢疫和傳染病防控工作;與多個競賽委員會現場交流,逐一落實了比賽場館醫療保障業務用房和相關基礎設施配備;與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商定,在軍運村預開村至閉村期間,落實了所有註冊持證人員醫療費用由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公司人身意外傷害險採用定點醫院直賠方式支付,並與各定點醫院簽訂了醫療服務合同,提供賽時直賠服務。

本屆軍運會有效嘗試了專家聯動,組建了專家團隊和首席醫務官團隊,明確了首席醫務官團隊周例會制度,每週五召開賽時專家例會;組織專家多次指導、檢查比賽場館、接待酒店、媒體中心和軍運村醫療衛生保障籌備、運行情況;舉辦10多次專家論證會,對軍運會醫療衛生保障工作中遇到的專業性問題,通過論證、諮詢、培訓等方式對醫療衛生保障工作進行指導,共論證方案39個。專家團成員、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主席李國平教授評價說:“你們的醫療衛生保障表現出來的水平和能力超過了北京奧運會。”

紅外體溫探測機、病媒生物監測系統齊“上線”

全方位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為防控傳染性疾病,我市主動開展體溫監測,在軍運村安裝紅外體溫探測機,具有高低溫探測報警、人臉識別等功能,可以及時監控發熱人員,確保發熱人員能早發現早治療,保障運動員和工作人員的健康和安全。

武漢市使用衛生領域“黑科技”有針對性消殺病媒生物,防止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通過開發病媒生物監測評估信息化系統,使用電子地圖全面監測全市203個競賽場館、接待酒店、媒體中心、軍運村、定點醫院病媒生物防制信息,使病媒消殺精準精細。

此外,武漢市定期組織市級第三方監測機構,對軍運會重點場所病媒生物防制情況進行監測,通過近5個月的監測評估和整改落實,全部軍運會場館和重點接待酒店病媒生物防制達標率為100%。賽事期間,通過組織應急消殺,有效預防和控制登革熱、瘧疾、出血熱等媒介生物性傳染病疫情發生,重點場所沒有發生蚊蠅叮咬騷擾事件,實現了病媒生物防制零投訴。

整個軍運期間,我市傳染病防控體系運轉正常,各項傳染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散發病例處置及時到位,無發生傳染病聚集性疫情。

軍運會給武漢市衛生健康系統

留下了什麼?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負責人:

軍運會是我市承辦的第一個國際大型綜合性賽事,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交給武漢市的光榮艱鉅的政治任務。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切實站在講政治、抓機遇、促發展、樹形象的高度,全力提供細緻、精緻、極致、卓越的醫療衛生保障服務,經受住了軍運會的考驗和檢驗。同時,軍運會也給武漢市衛生健康系統留下一筆筆寶貴財富:

——留下了一個互聯互通、協同高效、管理嚴謹的組織體系。賽時,根據聯合指揮部統一部署,組建了醫療保障調度中心,負責軍運會醫療保障政策的組織實施、軍地醫療力量調度、公共衛生保障、藥品保障、疾病防控、衛生應急、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等工作。中心內設12個工作小組,囊括省市衛健委、武漢海關、市市場監管局等多部門力量。兄弟單位之間互聯互通、協同高效,這是一次以往少有、影響深遠的合作。

——留下了一組軍地融合、分級管理、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我們密切配合軍方實現軍地高度融合,以聯勤保障部隊為中心建立參賽辦賽保障無縫對接,以中部戰區總醫院為主建立大型活動和軍事比賽項目保障協同。落實部省屬醫院、市屬醫療衛生機構工作職責,組建省、市和軍方一體化的傳染病防控和衛生應急隊伍,這種有機融合在將來的工作中可長期維持。

——鍛造了一支召之即來、來之即戰、戰之即勝的專業隊伍。從44家定點醫院和市區疾病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選拔出的1746名醫療衛生人員是此次賽會醫療衛生保障工作的中堅力量。為提高醫療保障服務水平,強化應急事件處置能力,分五批對全員開展了集中培訓,確保各項保障任務有序開展,也為以後工作開展積累了豐富而可貴的實戰經驗。

——形成了一套具備國際水平、平戰結合、武漢特色的保障標準。在《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醫療衛生保障總體方案》框架下,以其為一級方案,確定了以醫療保障、急救運轉、血液保障、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等為二級方案,各項工作流程、規範和標準為三級工作方案的立體、清晰的保障方案體系和標準。

在市委、市政府和執委會堅強領導下,軍運會醫療衛生保障任務順利完成,歸功於全體醫療保障人員的共同努力,對外展示了我市醫療衛生保障服務水平和能力,全面展示了我市醫療衛生行業70年發展和改革的成果。下一步,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將砥礪前行,為城市發展和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向軍運會一線醫務工作者致敬

【夫妻兵】

武漢市中心醫院的汪毓君和呂曉玉夫婦是軍運會醫療保障一線的“夫妻兵”,丈夫汪毓君是全民健身中心足球項目的賽時醫生,妻子呂曉玉則在武漢體育中心排球場館當醫療志願者。

夫妻二人都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不但業務能力強,英語口語也非常棒,與外國運動員交流起來順暢無阻,他們說:“作為醫務人員,能為軍運會做點貢獻,我們感到非常自豪。”

在軍運會醫療保障隊伍中,像這樣來自各大醫院的“夫妻兵”有不少,比如在軍運村擔任保障的翁志宏、鄭少萍副教授,護士葉青、李紀華,在武漢市五環體育中心擔任保障的武漢市第一醫院醫生萬軍、梁鴻卿,他們在同一個場館卻碰不到面,他們起早貪黑在現場奔忙,“怠慢”了家中需要陪伴的孩子,卻讓無數外國友人豎起了大拇指。

【最牛導醫】

競賽期間,走進軍運村24小時值守的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可以看到漂亮的導醫用流暢的英語接待各國運動員。這幾位導醫是從武漢協和醫院的百名護士當中選拔的,不但有顏值,更加有才氣。

導醫謝潔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在協和醫院工作近十年。她還是華中科技大學護理學院的全英文教學老師,教授本科生課程《基礎護理學》。像她這樣的全英語教學老師,在軍運村醫衛中心還有四位。

與她搭檔的導醫周榮超在工作中熱情洋溢,讓人印象深刻。她是手術室護士,2015年曾作為我省義診醫療隊成員之一,前往斐濟共和國開展醫療援助。那次援斐,給周榮超積累了經驗,讓她在軍運會服務中英語流利、熱情大方。除她外,護士黎雪瓊還曾醫療援助阿爾及利亞半年。

這樣的導醫團隊,足以稱為武漢“最牛導醫團隊”。

本屆軍運會,針灸、推拿、火罐等中醫康復項目“火”了一把,這些項目本來只向中國運動員開放,但不少外國運動員看到療效後,主動要求中醫師為他們開展中醫服務。在軍運村,中醫康復治療項目甚至需要預約。

本屆軍運會,來自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醫醫院、湖北省中醫院的中醫師分佈在軍運村和各大場館。他們精湛的技術讓中醫這項東方文明被更多人知曉。

在軍運村醫衛中心,阿爾及利亞代表團一位成員感覺小腿疼痛,體驗過拔火罐、推拿治療後,不適症狀明顯好轉,豎起大拇指直誇醫護人員,“you are my friend!”

來自金牌運動員的感謝

用超一流标准打造军运会医疗保障“武汉模式”,顺利实现“100分”目标

五環體育館一名運動員在田徑男子5000米比賽後倒地不起,賽時醫療保障人員上前急救

軍運會賽事舉行期間,優質醫療服務受到普遍好評,一些在比賽中受傷的運動員傷病得以及時治療,還在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

巴西運動員拿著金牌來感謝醫療隊

10月20日晚上7時45分,水上救生項目的一位巴西女運動員訓練時扭傷左足踝,又急又痛,滿臉汗珠,訓練場邊武漢市第一醫院醫療點張超醫生和項倩護士馬上趕過去,輕聲安慰,給予足踝冰敷、夾板固定、繃帶包紮。半小時後隨訪,這位女運動員的症狀已明顯好轉,8時50分,患者可行走,醫護人員便拆除了外固定。

次日,這位運動員順利參加比賽,並取得4乘50米混合救生接力項目金牌,賽後運動員專門拿著金牌,高興地來到場邊醫療點給醫務人員看,表達感激之情。

賽時醫療助中國隊奪得女子重劍冠軍

10月19日,擊劍女子重劍個人賽舉行,中國選手孫一文對陣羅馬尼亞選手,比賽非常膠著,進入第三局時,孫一文請求進行醫務監督。作為負責此場比賽醫療保障的武漢普仁醫院黎建軍醫生,立刻上前查看情況。孫一文摘下頭盔的那一刻,頭上大汗淋漓、嘴唇發白。

黎建軍運用專業知識,迅速判斷是因為比賽激烈,運動員面臨巨大壓力和體力透支造成的,於是迅速對運動員進行安撫和治療,並及時向裁判員說明情況。5分鐘後,運動員重新上場,一舉拿下此次比賽的冠軍。

撰文:黃琪 陳莉 尹驍然 攝影:金振強 苗劍 陳舒(部分照片由各醫療單位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