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買多少額度比較好?已買醫療險的人,還要不要買重疾險呢?

Visual_Infatuation


重疾險的保險金額需要買到自己的年收入的5-10倍。這個標準是2012年中國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合理購買人身保險產品的公告》中明確提出的。醫療險和重疾險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所以醫療險不能替代重疾險,重疾險也不能替代醫療險。

關於重疾險的保險額度

重疾險的保險額度要到自己年收入的5-10倍。這個主要考慮的是人一旦罹患重疾之後的費用支出所出具的指導性意見。

一般罹患重疾之後的費用支出有三筆“治療費”“康復費”“收入損失費”。

治療費用,主要是看罹患什麼病、治療手段是什麼、在哪兒治療而定的,一般來說,治療費用會在10-100萬,甚至更高。如果有社保,社保可以報銷一部分。

康復費用,是指的在治療結束之後,康復的一段時間,這個時間一般是在3-5年。一旦罹患重疾之後,吃藥是基本的治療,有一些還有可能需要理療,特殊手段康復等等。這些費用必須是自己掏腰包的,沒有地方可以報銷的。

收入損失費用,如果罹患重疾,在治療和康復期間是沒有工作收入的。這個期間不但沒有收入還需要有額外的治療費用支出。而且家庭也不會因為一個人罹患疾病而降低生活開支,反而是增加了開支。

所以重疾險的保額是可以計算出來的,而且重疾險的保額是一個變量而不是定量,隨著年收入的增加,重疾保額應該是隨時調整的。

重疾險和醫療險的異同

剛剛我們已經闡述過重疾險的作用,在這裡不在贅述。

但是在這裡我們要說一下重疾險的報銷,重疾險的報銷分為三種情況“確診即賠”“經過一定治療之後賠付”“達到某種程度之後賠付”。

重疾險的報銷有一定的延遲性,但是重疾險是給付型的險種,如果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情形出現,保險公司將會按照保險合同約定,一次性或者是多次性的賠付保額。

醫療險是報銷型的險種,報銷的基準是在合同裡面寫的非常清楚的,報銷的額度一般是以保額和實際醫療費用支出兩者較小者為限。

足額的醫療險可以讓我們從容的面對醫院的醫療費用支出,足額的重疾險可以讓我們在罹患重疾之後有尊嚴的活下去。

老炮建議: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配置上,而且要足額。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受限制,可以先配置基礎的醫療險,尤其是百萬醫療,等經濟條件稍好的時候,再配置專門的重疾險。


保險老炮


買了醫療險的人,還是需要購買重疾險。為什麼?因為這兩個產品解決的問題不同。

重疾險解決的是家庭收入損失,是從醫院回來後怎麼生活的問題,而醫療險解決的是醫療費用,只有在住院的情況下才能產生效力。

我一個朋友的親戚,購買了醫療險,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百萬醫療,再加上社保,她認為有了這些保險就萬事大吉了。而且她認為,重疾險繳費高,保額低,不如百萬醫療合適,就沒有上。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在我的朋友圈,發現她進行了水滴籌。原來,她得了癌症,而且在一期、二期抗癌靶向藥用過後,現在不得不使用三期靶向藥,而鉅額的藥物費用,基本全是自費藥,讓家庭無力承擔,無奈求助水滴籌平臺。

這個例子告訴我,由於我們不能決定我們自己在什麼時間以什麼方式得什麼樣的疾病或者發生什麼樣的意外,所以,給人上保險,還是上全險,對於咱們自己才是利益最大化。

不可否認,如果例子中的人,突發疾病,比方心梗,可能幾天人就沒了,住院醫療的費用,完全可以彌補開支,但是一旦得了那種致命又能靠藥物續命的那種病,那麼這個家庭即將面對巨大的經濟困難!

所以出於出院持續醫療費用的支出的考慮,還有,如果是這個人是家庭頂樑柱的情況,可能面臨房貸、車貸、父母養老、子女教育,這些,指望醫療險去管,是不現實的。上重疾險可謂是勢在必行的。

上重疾險,不是意味著我們一定會得大病,也不一定是我們支付不起大病費用,而是萬一突發情況,我們會有一筆充足的現金流,醫療險能拯救一個人的生理生命,重疾險解決的是一個家庭的經濟生命。有了重疾險的現金流,能夠極大的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那麼重疾險的保額設計成多少合適?

我們這裡有兩個參考標準,一個是家庭年收入來決定保費。我們購買重疾險的保費,一般為家庭年收入的5-10倍。醫學上有一個術語,叫五年生存期。在大病後的5年,你需要休息,需要好好養病,有了這個現金,就會讓家庭的各項開支正常運轉。

還有一個標準,就是保費不超過年收入的10-20%,因為如果超過後,對家庭正常生活可能會產生影響,也不能把家裡大多數錢都買保險,保險是家庭理財的一種手段,其餘的錢,可以做家庭正常開支、銀行活期理財、定期理財、固定資產、股票基金、年金險等等。

謝謝各位,我是王小雷,歡迎各位有保險理財問題向我提問,我會盡我所能幫助各位。


王小雷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重疾險買多少額度比較好?

先說重疾險是什麼:

重疾險就是保險公司為我們提供的一種保障,你買了重疾險,日後不幸患了重大疾病,保險公司就會支付你一筆錢,這筆錢的額度就是你當初購買的保額。

我們可以用這筆錢去治病,也可以用來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算是保險公司給我們的一份經濟補償。

簡單說了下重疾險的定義,下面來說關於重疾險的幾個問題:

重疾險是不是重疾種類越多越好?

這個之前小司也發視頻講過,就和你去市場買東西一樣,價格相同的情況下,肯定買的越多我們越高興,同理在保費相同的情況下,肯定選保障種類多的。

但是有一點大家要清楚,買重疾咱們最先要考慮的是發病率問題,有時候一款產品保40種重疾,另一款保80種重疾,其實對咱們來說都是一樣的,因為那40種可能都是比較罕見的病症。

這時候就要按過往理賠概率來看了,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和終末期腎病這六種疾病是相對發病率最高的。

而且保監局為了保護我們的利益,早已把最高發的25種重疾納入了重疾必保目錄中,所以大家儘可以放心。

選消費型還是返還型?

選消費型還是返還型要看個人條件,如果你在保險購買上的預算不是很充足,選消費型的就足夠了,因為它的保障已經很全了。

但如果你荷包裡的銀子充足,可以考慮選擇返還型產品,雖然相對貴一些,但確實有一些消費型產品達不到的地方。

不是大公司的保險不敢買?

關於保險公司大小問題,小司也解釋過不止一次了,、其實這個問題小司看來有點多餘,大公司小公司說到底也就是個名氣的事兒,想當年咱們誰手裡有個諾基亞那就算相當有錢的了。

你有想過短短數年,諾基亞就徹底被幹下去了麼?你又能保證你現在覺得百分百靠譜的大保險公司未來某天不會沒落麼?可能有人想說大保險公司肯定理賠好,這也是完全沒道理的。

不信你去網上搜搜保險理賠速度排行,排在前面反倒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保險公司,原因很簡單,第一大公司的銷售量要比小公司多很多,所以理賠量也大,第二就是越小的保險公司,越在乎客戶的口碑,反倒理賠會更迅速。

反正國家是不允許保險公司倒閉的,保險公司會倒閉嗎?,所以小司買保險,並不太在意它的“出身”,而是看重產品的性價比。

重疾險是買定期還是買終身?

這個跟你的預算有關,如果預算不足,建議考慮定期,但切記保額一定要做足,不然買了跟沒買一樣,如果你是土豪,不差錢,那直接買終身的吧。

重疾險是買分組的還是不分組的?

這個就看個人經濟狀況了,從保障上來看,肯定是不分組的更好,像長生福,但很多朋友接受不了它的價格,那隻能選擇你可接受範圍內性價比比較高的,比如哆啦a保。

多次賠付到底值不值?

『多次賠付』到底值不值?,這個多次賠付,其實也是賭的一個概率問題,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用得到,但是如果只多花幾百塊錢就能換來多重保障,大家還是可以考慮一下的,也就一頓火鍋錢。

繳費年限選短的還是長的?

這個小司覺得不管你是預算不足還是土豪一枚,都儘量選繳費年限長的吧,這樣平分下來我們每年的壓力也比較小,而且大家應該都明白,錢是越來越不值錢的。

咱們有一口氣躉交的錢,不如拿去做點投資,說不定收穫更大。


小司總結:

買重疾險大家首選的還是純重疾險(加輕症),消費型,有能力的買不分組的,錢不夠的買分組類別少的,繳費年限建議選最長,保障年限不差錢選終身,差錢選定期,但保額要儘可能高。


接下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已買醫療險的人,還要不要買重疾險呢?

當然是要的。

提出這種問題,說明還是分不清這兩個險種的區別


01.先說保障範圍。

重疾險保障範圍比醫療險窄。

就只保障在約定範圍內的,像癌症、尿毒症、腦溢血等幾十種重大疾病。

醫療險保障範圍比重疾險廣,不管大病小病,只要去了醫院就保。


02.再說賠付時間。

重疾險有個好處,就是提前給付。

只要你確診,滿足理賠條件,就給你一筆錢。

這筆錢你想幹嘛幹嘛,保險公司不管的。

但醫療險是事後報銷。

你花了多少,拿著相關發票去保險公司保銷,不會多賠給你錢。

03.最後從賠付金額來看。

重疾險是買幾份就賠你幾份,如果你買了3份重疾險,保額分別是30萬、30萬、40萬。

如果不幸患了癌症,那你可以理賠到30+30+40=100萬。

這100萬,你可以揣兜裡,想幹啥幹啥。醫療險是你去醫院看病,你花多少錢,報多少錢。

醫療險還是補償性險種,不能重複報。

如果醫保已經報銷了,那商業醫療險就不給報了。

總之就是一個原則:你報銷的錢不能大於你治病花的錢。

所以,你多買幾份也沒啥用。


04.總結一下

重疾險就像一個能救急的土豪朋友。

發生重大疾病了,OK,給個賬號,給你打錢。但只是救急,一般的小病小痛,他不管。

記住只有發生大病了才能找他。

而醫療險就像一個會計。

不管是什麼病,去醫院花錢了,拿發票來,就給你報銷。

重疾險和醫療險,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搭配一起買。


大家對更多社保、保險知識感興趣的,歡迎關注《小司淘保》的今日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您。


小司淘保


重疾險買多少額度?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方面來考慮:1從你能夠承受多少的保費來選擇,那也就是說看你的預算能夠購買到相同年齡的多少保額,2從需求來看待你需要多少保費?3從收入損失這個角度來購買重疾險的保額。4如果我們因病導致不能去工作的情況下,甚至還需要人去護理,我們要看待一下市場上目前護理費用,一個人一個月需要多少錢?一般重疾險的護理我們考慮3至5年的費用,這是另一種根據需求選擇保額的問題。總結一句話,我們購買重疾險,主要是解決我們未來的哪一塊經濟風險和未來的經濟損失。從我們未來的風險支出,由以下幾個方面,一治療的費用,目前一般重大疾病的平均治療費用在20萬到50萬之間,第二,如果得了某一些大病,需要在家進行修養和後期的康復,一般來講需要五年,這後期的治療費用我們也能估算一下,大約在10到20萬之間,第三,我們因病無法工作所造成的這幾年的收入損失,一定要考慮進去,這就拿你目前的月收入,乘以5年的費用,也就是60個月,這也是從你的收入來確定保額的一種方法,第四,如果因病至殘,需要長期護理,我們還需要購買一份護理險,通過這些以上的需求分析,你就可以考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確定購買相應保額多少,以及我們能夠拿出多少保費來去對應相應的保額,如果中間有缺口的話,我們可以慢慢的增加。以上這些分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覺得回答比較滿意的話,歡迎點贊留言轉發。


餘勇亮保險


重疾險需要購買多少額度呢?這些你要了解。

一說到重大疾病,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嚴重的病情和高昂的治療費用,尤其是對於普通家庭而言,如果經濟上難以支撐重疾病人的長期治療,隨著醫療費用的壓力增大,家人對錢的關心有可能會高於對病人病情的關心。重疾是因病致貧的罪魁禍首。因此,瞭解清楚治療重疾期間一般會產生哪些費用,有助於科學合理地配置自己的重疾保險。

任何一場重疾,都會產生至少3筆費用:治療費、康復費、收入損失

第一筆費用可以稱為直接費用,因為是生病後首要的、看得見且預見得到的支出,第二筆和第三筆費用稱為間接費用,被重疾長期“壓榨”,不可預估,很多時候甚至比第一筆費用還要巨大的多。

保險行業有一個簡單的“雙十原則”,即用年收入的10%購買年收入的10倍保額。比如一個年收入10萬元的人。則可以拿出一萬元的保費購買100萬元的保額。

醫療險只能保障治療費用,所以醫療險不可替代重疾險,可以是重疾險很好的補充,畢竟醫療險相對來說比較便宜。

以上僅是我自己的觀點,如有紕漏,請大家指出,我會加以改正,共同成長。


周宇Summer


1. 基本的重疾險保額建議設為年收入的三至五倍。正常情況下,從罹患重疾,到治療休養,再到重返工作崗位,大概需要三五年的時間。為了補償這段時間的收入損失,對應的可以將重疾險保額設為年收入的三至五倍。對於年收入比較高的人士,可以將重疾保額設置為家庭年支出的三至五倍,確保生活品質不降低。

2. 全職太太和小朋友可根據當地消費水平設置保額。不管全職太太還是小朋友,只要罹患重疾,就需要更多人手來照顧,僱人或停薪留職會有新增支出或收入損失。具體設置多少保額,一二線城市建議50至100萬,三四線城市建議30至50萬,大家也可以根據自身預算而定。

3. 若想用重疾險補充治療費用,則可提高重疾保額。由於擔心醫療險無法覆蓋所有治療費用(例如進口藥,營養品等),不少人想用重疾險的賠付來承擔醫療險不保障的那部分治療花費,那麼就將該部分費用加入重疾險保額中。例如,年收入40萬元的人士,按三至五倍設置基本保額是150萬元,額外想有30萬元的補充治療費用,那麼就可以將重疾險保額設置為180萬元。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tos-cn-i-0000/4ef4b2448e7411e9839c0cc47af43c90\

王曉波頻道


【重疾險】就像一個土豪朋友。發生重大疾病了,OK,給個賬號,我給你打錢!

【醫療險】就像一個會計朋友,發生醫療支出了,OK,拿發票來,我報銷!

根據保監會合理購買人身保險的公告:建議意外傷害的保額設定為自身年收入的10~20倍,重大疾病的保額設定在自身年收入的5~10倍。當然,這是您最佳的保險配置,如果覺得保費有壓力,可以配置100%,也可以部分配置,都是根據您的自身需求來決定的。




E佳保


需要的,醫療險屬於報銷型,可以解決生病了治療費的問題,但在生病期間無法工作,以及還有一定的康復調理時間,都是不能工作的,那麼收入就會減少,但家庭該支出的費用並不會減少,因此這個如果買了重疾險,保險公司除了把醫療費全部報銷,還會再次進行賠付(重疾買的30萬保額就賠30萬、買的50萬就賠50萬、買的100萬就賠100萬…),因此,重疾險是買的保額多少就可以獲得多少賠付,這樣即使生病了沒法工作獲得收入,也有一筆錢保證生活。

那麼另外一個問題可能會說預算不夠,壓力比較大,買重疾險,那麼這個需要做好規劃了,預算具體是多少,重疾險有定期的、終身的。定期的保費就會便宜些,但每個人都應該具備至少一份終身的重疾險,因為定期的雖然便宜,但沒有人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生病,如果中間有一些其他的疾病,身體沒有那麼健康了,再買健康險就比較麻煩,甚至不能買了。所以最安全保障起見的就是至少一份終身重疾險,額度不夠,再增加定期重疾險。


小庭願


重疾險和醫療險的目的、保障內容、程度、費率都完全不同。

1、目的:

重疾險的目的在於補償罹患重疾從診斷到住院、手術、治療、康復等長時間內因為工作能力喪失而帶來的經濟收入損失。

只要確診或達到合同描述的疾病狀態,即可獲得一次性賠償,買多少保額賠多少,跟是否去積極治療,治療花多少錢沒有關係。

而醫療險主要是用來支付門診、住院、手術、用藥等方面的消耗型支出,在“合理且必要”的前提下按約定比例支付所花費用,是一種報銷性質的保險。

2、保障內容:

重疾險保障一般包括重大疾病(必含銀保監會發布的25種重大疾病)、中症、輕症,在合同約定的疾病範圍之外,不負保障責任。

醫療險是指對因意外、疾病等原因導致的門診、住院、手術、用藥等所產生費用所保障的險種,一般有住院醫療、百萬醫療、中端醫療、高端醫療、海外醫療等不同的險種來解決不同約定的責任。

3、保障程度:

重疾險以所購買的保額來進行責任賠償,目前有針對重疾的單次賠付和多次賠付,以及針對中症和輕症的按比例賠付,賠償金額主要取決於投保人購買的保額。

醫療險在其約定保額限度內,按實際發生費用進行賠償,目前的百萬醫療上限在百萬甚至四百萬以內,海外醫療的報銷上限更是在千萬級別。

4、費率

重疾險貴不貴,主要是跟投保人年齡有關,年齡越大費率越高購買越貴。

醫療險主要跟約定條款有關,條款越寬鬆(比如低免賠額,含社保外用藥,可出國治療等)價格越高,一般百萬醫療年均價格在幾百塊。


所以重疾險和醫療險兩個是互為補充作用,不可相互替代。


另外兩個問題:

1.重疾險該買多少?

就如上面所述,重疾險是以補償大病期間經濟損失為目的險種,你需要多少就買多少,需要多少是看患病期間需要多少錢來彌補家庭日常開支從而保障生活水平不受影響,一般行業推薦是三到五年收入,但是如果家庭儲備充足,不買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個人按個人家庭經濟條件看。

2.大公司?

保險的本質是合同,而合同最重要的法律依據是條款,只要保險公司的核心償付能力和綜合償付能力在銀保監會的要求之內,合同的效力是一樣的。

大公司人員網點配置多,服務起來更方便,這是優勢。

但人員網點都需要開銷,廣告費用需要分攤,這些錢都是來自投保人繳納的保費,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實際上都需要你去買單。

至於大小公司在產品設計上的差異,去搜一下“平安福2019”就知道了,不多說,不願意帶攻擊性。


保險經紀人在線


看了一堆評論沒寫到點上,重疾險買多少保額?

讓一個億萬富翁買個50萬的保額到了出險管用麼?不管用。

所以,重疾險買多少保額要看自己的經濟能力,想想現在的社會如果生了大病能拿多少出來看病,心裡就有數了,中等家庭,一個人的重疾保額最起碼也要50萬起了。

光重疾險是不夠的,重疾險的作用是當被保險人出險時一次性拿到理賠金治病或者康復,而醫療險是補償型,花多少錢按照條款賠付多少錢。

如果一個人只有重疾險50萬,那麼這50萬可以作為治療費用也作為康復費用。

如果一個人有重疾險50萬,醫療險300萬,那麼出險了可以用醫療險的300作為補充,50萬作為康復,出院以後吃香的喝辣的。

保險是根據家庭不同階段的能力購買想匹配的重疾保額,不要以為一輩子買了份保險就高枕無憂了,特別是有些人買了份年金險,生大病了要求保險公司賠償幾十萬,顯然是不可取的,保險種類很多,賠付是按照條款,所以記住我們當初購買的是一份什麼保險,保什麼,具體責任是什麼!

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個專業的代理人服務,因為生命是無價的,獲得專業代理人的有償服務確是有價的,珍愛生命,愛自己,愛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