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危險的敵人,是他自己的口舌。

一個人最危險的敵人,是他自己的口舌。

不在別人背後搬弄是非,是一個成年人最基本的修養。八卦事避免不掉的,八卦是一定要的,但可以追求比較有品味的方式來八卦,而不是到處在別人背後說壞話。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意思是一句給人安慰鼓勵人的話,可以溫暖三個月的冬天,而一句不合時宜的傷人的話讓人在六月夏日也覺得寒冷。

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學習用“愛語”結善緣,很多時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話,就能給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氣,即使處於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溫暖。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一把利劍,刺傷人們脆弱的心靈,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陣陣的嚴寒。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出自《增廣賢文》的謎面,這句話本是俗語。《增廣賢文》的原文是“好言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六月寒。”意思是講話要合時宜,不要惡意中傷別人。

人的優雅在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然而人最愚蠢的行為,莫過於用嘴傷人。

我們的不自由,通常都是來自於,不良情緒的左右。

其實,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更是一種智慧。

遇到急事時,慢慢地說,沉下心思考,不急不躁說清事實。

遇到小事時,幽默地說,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話講出來。

遇到沒有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措辭嚴謹的表達,會讓他人感受到你的信任。

遇到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縱使你有傾訴的慾望,別人聽了也會有心理壓力。

遇到做不到的事,不要輕易承諾,言必行,行必果,他人才會真實的相信你。

遇到別人的事,請小心地說,人與人之間需要安全的距離,不要隨意評論判斷他人的事。

懂得謹言慎行的人,往往比他人多了一分謹慎和尊重,也更讓人願意去打交道,溝通交流的過程不僅能避免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還能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謹言慎行不是壓抑、剋制自己,而是要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尋求更好的溝通方式。

孔子說過:“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其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就是指說話,考慮是否誠懇;做事,考慮是否認真謹慎;有疑難,考慮怎樣請教別人;要發怒了,考慮是否有後患。

一次,孔子到周國遊覽,前往瞻仰周太祖后稷的廟宇。廟內有一銅鑄的人像,口上被封了三層。銅像背後刻著銘文,這樣寫道。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所行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不聞,神將伺人。”

禍從口出,言多必失。有時候,你以為你的言語無傷大雅,殊不知給他人帶去的是長遠的禍患;你以為沒人聽到你的言語,殊不知神正在監視著你。

現如今,網絡世界裡有太多的鍵盤俠大行其道。他們拿鍵盤當宣洩口,肆無忌憚地用文字語言指點、嘲諷、謾罵、攻擊與自己不相干的人和事。不考慮後果,只為逞口舌之快。

“口是何傷?禍之門也。”說出口的話,潑出去的水。稍不注意,這水很有可能就化身為一把帶有溫度的利器,浸蝕著他人皮膚,殘存為長久的苦痛記憶。

但同時,這“水”也可以化身幸福之水。就像銅像上的銘文所言:“誠能慎之,福之根也。”

張口說話如果能做到慎之又慎,相應地,我們的言語就會是福之根源。

說話,再簡單不過的事。但同時,它以是一門學問,一種智慧。

孔子在觀賞完銅像銘文後,回去這樣告誡他的弟子。

“小人識之,此言實而中,情而信。《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豈以口過患哉?”

想要避免言行禍患,立身行事之時,就要時刻保持警惕,如同處於深淵邊緣,如同在薄冰上行走一般。

言行可大可小,可輕可重。存著什麼樣的態度,就會有什麼樣的言語表達。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說話總是夾槍帶棒,不顧他人的喜好和感受,言語不分輕重,逞一時口舌之快,過後還要美其名曰“心直口快”。

他們可能本身沒有惡意,但說話不思後果,往往倚仗著他人的容忍和謙讓,逾越了分寸,摒棄了原則,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

時日久了,就想把他們直接鎖進自己的黑名單裡。

口無遮攔和性情直爽是兩碼事,關係再親密的人,也有自身不能觸犯的雷區。

“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永遠不要低估言行帶給一個人的影響力,說話做事要謹之又慎,適當地考慮後果再行動。

再壞的脾氣都不要用最難聽的字眼宣洩出來。畢竟,我們是獨立的個體,但我們不是一個人。我們需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我們要做一個有品味的人,不要議論別人的是非短長,靜坐常思己過,閒坐莫論人非。

一個在別人背後搬弄是非的人,經常有著不健康的形象。是因為他心裡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他因為心裡恨人,才會出口傷人。他“好說讒言”,是因為專顧自己,不理會別人的感受。水中照臉,彼此相符。人與人,心也相對。我們做事情應該知己知彼,將心比心。無論何事,我們願意人怎樣待我們,我們也要怎樣待人?

在電視劇《麥香》中,陶二蘭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先是在天來犧牲後,挑撥天來的兄嫂與麥香爭天來的撫卹金。後又故意把天來犧牲的消耗告訴麥香的女兒,弄得她們母子不和。後來,又因她挑唆表嫂,使她的姑父因得知天來的死訊而病故。這種人真是害人不淺啊!

笑話人的人,一般都是淺薄的人。他們自以為高人一等,比別人優秀。他不懂,人沒有天壤之別,自認為聰明的人,其實是最愚蠢的人。

笑話人的人,一般都是嫉妒心很強的人。怕別人比自己強,氣人有,笑人無。想拔尖出頭,得到尊重。他不懂,要別人尊重你,要首先懂得尊重別人。

笑話人的人,一般是心胸狹隘的人。誰得罪他,他會把誰噴的臭不可聞,甚至恨不得毀了別人的前程。他們忘了“與人為善”的做人原則。

每個人都是有思想、有自尊的,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尊重別人。智者都是心胸開闊的人,他們懂得如何尊重人。“將心比心”,去善待身邊的人,而不是傷害他們的尊嚴。

做人要給自己留後路,誰都有難唸的經,誰也不會完美無缺,都有無奈,沒有人保證一生得意,說不定有一天,拉你一把的,正是你嘲笑的人。

誰都不容易,所以,不要搬弄是非。要把“噴人”變成“愛人”。一個笑容,一句溫馨的話,可能會溫暖別人的一生。

中國有句俗話:“寧在人前罵人,不在人後說人。”意思是說,別人有缺點,有不足之處,你可以當面指出,令他改正,但是千萬別當面不說,背後亂說。這種行為,不僅會令被說者討厭,同樣也會令聽者討厭,甚至事情可能往更壞的方向發展。

不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佛說:“不求他過失。亦不舉人罪。離粗語慳吝。是人當解脫。”意思是
不尋求他人的過失,也不舉發他人的罪過,遠離粗語、慳吝等惡業,這樣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

要珍惜當下,寬厚待人,任何人都不會長生不老,當我們告別這個世界時,不應該留下仇恨和遺憾,應該無牽無掛的平靜離去。

碰在一起就是有緣,我們要學會用虔誠的心,去感恩身邊的人、尊重身邊的人,珍惜每一天,珍惜大家一起走過的歲月。

誰都沒有資格嘲笑誰。做人做事要給別人留餘地,給自己留後路,敬人等於敬己,這才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可有些人就是習以為常:哪個背後不說人,哪個背後不被說。好像這是理直氣壯的事,這真是顛倒黑白,香臭不分!在這種荒謬的理論下,生出多少是非,惹出多少麻煩,損壞了多少好人的名聲。都說“人言可畏”,指的就是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論。

謠言止於智者!我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做到不傳謠不信謠。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想收是收不回來的,一定要想好了再說,男子漢大丈夫要一言九鼎,對自己說的話要負責任。

在現實社會中,要遠離像陶二蘭這樣的人,這樣就能過幾天安靜的日子了。

人的一生很貴,與其取悅別人,不如快樂自己。人的一生很短,別在不喜歡自己的人那裡丟了快樂,又在喜歡自己的人這裡辜負了快樂。

不說,不等於糊塗,不反駁,不等於承認,不反抗,不等於膽小。

那些不經常發脾氣的人,才是最有脾氣的人。

因此我覺得,懂得沉默的人,往往不好惹,因為他們沉得住氣,更因為他們已經憋了很久,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越是不說的人,內心越清明。不說不代表看不懂,很多時候只是覺得沒有說的必要而已,看透不說透,才是很多人成熟的標誌,只是總有人把這種氣魄當成所謂的懦弱。

有些人不願意爭,不是爭不到,而是覺得沒有爭的必要,有些東西不爭也是自己的,有些東西爭了也沒用。

越是不說的人,內心越清明,遇事才能穩住腳步,反而是那些及急躁躁想要爭個你輸我贏的人,才容易因小失大。生活本就存在矛盾,避免矛盾才是最好的辦法。

所以說,懂得沉默的人,往往不好惹,因為他們雖然不說,但是他們內心比誰都清楚是非曲直。

懂得沉默的人,底線越明晰。一個人的底線,是自己默默守護的,而不是說出來給別人聽的,懂得沉默的人默默守著自己的底線,和那些喜歡說出口的人不同,他們的底線從來不改變。

愛炫耀的都是內心空蕩的,所以才希望從別人那取得安慰,愛抱怨的都是生活無能的,所以才希望從別人那得到慰藉,可是懂得沉默的人,知道自己要什麼,更知道什麼是自己最應該保護的,其餘的你想拿去可以,只要沒能觸及他們的底線。

因此,懂得沉默的人,最好不要惹。

沒發過脾氣的人,不是沒有脾氣

懂得忍的人都有大智慧,有些事爭來搶去沒有意義,還不如自己吃虧一點避免摩擦,只是有些人得寸進尺,總覺得沒有脾氣的人就是好捏的柿子,等到自己吃虧的時候,才知道對方不是紙老虎,是真老虎。

沒發過脾氣的人,喜歡把心情藏在心裡,有什麼事自己化解,有什麼矛盾自己道歉,脾氣好不是沒脾氣,而是他們明白敬人一尺的好處,就是給自己減少麻煩而已。

一個人的能力不是靠嘴說出來的,而是靠自身撐起來的,所以沒發過脾氣的人,不是沒有脾氣,只是願意給你一點面子而已。

沉默是一種修養,是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修養,但是修養不是成佛,所以會有喜怒哀樂,若是不惹,便像尊佛,若是招惹,也能成魔。

懂得沉默的人,往往不好惹,他們沒你看的那麼懦弱,也比你想象中有志氣的多,因為經歷,所以沉默,因為沉默,所以強大。所以修好自己,與人為善,也是保護自己。

無論任何時候,一個人再好在某些人的眼裡也只是廉價,恰好他的不好在某些人的眼裡卻是無價之寶。

所以,有時候,喜不喜歡與你好不好沒有關係。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丟了快樂,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他不是對的人。

有時候,你無數個回眸未必換來一個擦肩而過,無數個小心翼翼未必換來一個笑顏,無數個默默痴等未必換來一個轉身。

有時候,你苦心經營的,可能是別人不屑一顧的;你真情以對的,可能是別人嗤之以鼻的;你討厭憎恨的,可能是別人捧在手心裡的。

所以,如果,不喜歡,再怎麼努力都是跳樑小醜,即使你拿出天使的心,也終究換不來天使的禮遇。

喜歡你的,遠隔萬里也懂你;不喜歡你的,近在咫尺,也看不見你的真心。

所以,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沒有為什麼,所以也不必問為什麼,就像兩條平行線,註定不會有交集。

就像徐志摩的《偶然》,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這個世界總有你不喜歡的人,也總有人不喜歡你,何必因為別人喜不喜歡,拂了自己的心情。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若不苟同,淡然轉身就好,依舊歲月靜好,我心安然。

不必苛求,不必勉強自己,更不必去討好,用尊嚴換來的是施捨,沒有尊重。

沒有平視,就永無對等。這個世界最笨的事情是,企圖感動一個不喜歡你的人。

這個世界最傻的事情是,跑到不喜歡你的人那裡去問為什麼。

這個世界最蠢的事情是,被一個不喜歡你的人影響了自己的心情。

做自己就好,總有人發現你的好,總有人懂你、寵你、愛你。

只有做自己,才會遇到那個同頻率的人,那個人才值得你坦誠相待,赤誠以對,你才是最舒服的自己,最對的自己,不擰巴的自己。

真正的知音,有著靈魂的默契,是彼此的堅信與篤定。

真正的愛人,是靈魂的相守,你的好你的壞,在他的眼裡都是獨一無二。

真正的喜歡,無需委屈自己。一個人,最好的活法是在懂自己的人群中散步,懂我的無需解釋,喜歡我的無需討好,愛我的無需屈就。

懂,是最深情的語言。一個人,最對的活法是做自己,不討好、不低眉、不勉強、不死磕 ,寧願抱憾,也不違心;寧願孤單,也不屈就。

愛自己,是最美的事業。一個人,最好的心態是去留隨意,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有的人註定是來給你上課,有的人註定是來愛你。

釋然,是最美的心境。微笑和沉默是兩個有效的武器,微笑能解決很多問題,沉默能避免很多問題。不被貪婪所誘惑的人最沒有負擔的,因為沒有人與他結怨,他也沒有心機和別人計較,這種日子最輕鬆,這樣的人生也最快樂。選擇其實很簡單,往自己心裡感到踏實的地方走就不會錯。日子因為愛而博大,因為愛而溫馨,因為信任而厚重。

不該說話的時候閉上嘴,才是一個人的一生中最大的修行。希望永遠不被惡言惡語傷害,也希望,永遠不要去用惡言惡語去傷害他人。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