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最糟糕的亲子关系,就是“我都是为你好”

01、没有界限感的亲子关系,让所有人都痛苦

凌晨三点,闺蜜打电话边哭边要我和先生快赶过去,要出人命了。

原来她女儿迷上了网络聊天,每天在qq群里,要聊上个把小时。

闺蜜认为都高中了,还不把心思全部放在学习上,于是把她的手机没收,如果要用手机,必须经过大人的同意。

女儿聊天这回事,从大家眼前消失了。

几天后的一个半夜,闺蜜去女儿房里帮她盖被子,结果发现她在偷玩手机,问手机是从哪里来的,她说是借同学的。

第二天天刚亮,闺蜜就拿着手机气冲冲的跑到学校,找到女儿说的那个同学,把她臭骂一顿。

当晚,闺蜜就把自己的被子搬到了女儿房里。

可是她发现,女儿经常半夜起来上厕所,她偷跟着去,发现厕所紧锁着。原来是女儿躲在厕所里偷玩手机。

闺蜜崩溃痛哭,一家人都跑了出来,她老公给了女儿一耳光,并把手机泡水,大家都指责女儿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她都是为你好。

女儿看着泡在盆里的手机,也大声哭起来,并夺门而出,无奈之下,她想到了当老师的我们,指望能给出经验,让女儿乖巧听话。

闺蜜声泪俱下的给我讲述她的不幸、女儿的叛逆,她觉得自己掏心掏肺的为女儿好,为什么女儿就是不听,还让全家人都为她烦心。

她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越是没有界限感的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的反抗越强烈。

强迫女儿的世界按照她的想法运转,一旦没有这样进行时,情绪上的痛苦向她扑面而来,而情绪上的痛苦,又变成身体上的痛苦,于是,最终出现的结果是,所有的人都痛苦。

我见过最糟糕的亲子关系,就是“我都是为你好”

02、父母对孩子自以为是的爱,比暴力更恐怖

19年高考后,有一篇“妈妈因为干预孩子填报志愿,导致孩子没有大学可以上”的新闻报道,让人震惊。

新闻说,孩子是重点高中“尖子班”的学生,成绩一直居于全班前三。

填志愿时,孩子选择南京大学,但是自己学医的母亲坚持儿子必须报中国医科大学,她固执地认为只有学医才是最好的出路。于是,她执意将儿子的志愿改了,儿子的强烈反对被她无视。

结果,分数线一出来,母亲傻眼了。

上医科大的分数不够,而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比孩子的分数低3分,更让人无奈的是,固执的母亲坚持”非中国医科大学“不读,她就只给孩子填了一个志愿且不同意调剂。

结果,孩子尽管考了高分,却不得不接受落榜再重读一年的残酷现实。

新闻一出来,很多人责怪这位母亲的独断专行,其实,这也同样是亲子关系中没有界限感的表现。

孩子填报志愿是孩子的事情,父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议和指导,但是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过于干涉甚至是包办。

父母对孩子自以为是的爱,因为过多的干涉,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没有和孩子分清界限,会给孩子留下精神的重创。

我见过最糟糕的亲子关系,就是“我都是为你好”

03、界限感,中国人最缺乏的概念

心理学专家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提出,界限,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缺乏的概念之一。在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无界限的纠缠,出发点是为别人好,结果却通常使双方都痛苦不堪。

其实生活中很多父母象他们一样,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把自己意志强加于孩子,逼迫孩子听从自己的决定。

有人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父母却硬要逼着去应付各种亲朋好友,不照做就是“太不懂事了”。

高中、大学不让谈恋爱,结果大学一毕业,就开始催婚、生孩子。

还有人就象《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一样,因为父母的重男轻女,要把自己努力打拼得来的一切去无限度的供养哥哥或弟弟。

他们完全无视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而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过度干涉和控制孩子的生活,他们认为,你是我的孩子,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必须听我的。

近段时间朱雨辰又火了,不是因为电视剧,而是因为他妈妈。

我见过最糟糕的亲子关系,就是“我都是为你好”

“我的同事和我周围的朋友都知道,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的儿子的。”

这种让人窒息的爱,充斥在他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生活上,他走到哪,妈妈跟到哪。不是朱雨辰没有自理能力,实际上他做的饭挺好吃的,但是,第一次吃到儿子做的饭,朱妈妈哭了,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愧对儿子。

在他的社交上,同学们对朱妈妈的行为也是印象深刻。

而在他的感情生活上,朱妈妈更是凭实力让儿子40岁了还在单身。

对孩子以爱为名的控制,最终,都会在孩子的人生中结成苦果,然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里。

王梓恒在《家庭关系痛苦的根源:中国人普遍缺乏界限感》里说:

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明确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让界限感清晰起来,才是我们从现在应该开始做的事情。

这也是做父母的最应该做到的事情。

我见过最糟糕的亲子关系,就是“我都是为你好”

04、什么才是真正的界限感

首先来看一个提问:父母和孩子的界限感是什么?

高赞回答:父母对于孩子的决定,尊重但不强求;父母对孩子的生活,祝福但不打扰;大胆放手,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一、学会放手,是父母最温情的体贴与爱

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孝顺,孝敬、顺从才是好孩子。因此,很多人觉得,听话就是孩子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

当孩子表现出独立时,父母表现出的焦虑和控制欲,其实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一种体现。

而父母过强的控制欲,又会对孩子的心理边界造成侵犯,最终会让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在人际关系中总是无底线的退让,或者是成为下一个控制欲强的父母。

三川玲曾在自己书中提到这样一句话: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的。

学会对孩子放手,给予他们信任,会收获更多惊喜。

我见过最糟糕的亲子关系,就是“我都是为你好”

二、努力做好自己,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榜样

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黄菡明表示,养育孩子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维护健康亲密的夫妻关系”以及“让自身努力成为你希望孩子成为的那种人,不是让孩子努力完成家长的人生目标。”

大文学家纪伯伦也用《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这首诗歌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每一个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而是过好自己的人生。

三、与孩子平等相处,不打听孩子的“秘密”。

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而不是隶属或者绝对服从的关系,要尊重孩子的小世界,对孩子给予足够信任。

龙应台在《目送》里有一段感人至深的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这世上,最好的亲子关系,就是保持界限。

我见过最糟糕的亲子关系,就是“我都是为你好”

(本文为七月风原创文章,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七月风:70后美少女,从教24年的高中老师,专注情感和育儿领域,期待与您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