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鴻門宴中為什麼能死裡逃生?

634812056


歷史上的鴻門宴就是這樣的,邀飯的想殺死赴宴的,可見吃飯有風險,入座需謹慎。不過鴻門宴上項羽並沒有殺掉劉邦,多少叫人有些匪夷所思。當時項羽虎視眈眈,幾欲置劉邦於死地。不過劉邦很有辦法,結果逃脫掉了。

鴻門宴,酒無好酒,宴無好宴,劉邦在鴻門宴中為什麼能死裡逃生?

 其一,劉邦善於裝孫子,一句話叫做光棍不吃眼前虧。劉邦一見項羽,就笑臉相迎,又是磕頭又是賠禮。說:“劉邦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自己沒有料想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裡再看到將軍您。現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意思就是說我沒有想到自己先入關,表明自己沒有遠大的志向,不是你項王的對手,咱們之間的誤會純屬於小人離間。 

 其二,項羽耳根子軟,劉邦一裝孫子,項羽果然上當。如此項羽不知道劉邦是自己的潛在對手。完全把謀士范增的計策不當回事,並且洩露了機密。本來是敵中有我我中有敵,項羽把自己的諜中諜曹無傷給供出來了,無疑讓劉邦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心裡想的,回去一定把這傢伙給宰了,不過表面上仍然沒事人一般。 

 其三,項羽很反感范增高高在上的舉動。要知道項羽是個唯我獨尊的人,可范增卻屢次要下令殺死劉邦,這似乎是奪了項羽的風頭。范增多次示意項羽殺死劉邦,看見項羽不說話,就出去召來項莊,讓他完成使命。  

其四,樊噲的出現,樊噲持劍盾闖入項羽營帳,又吃又喝,項羽一見樊噲,立刻喜歡上了,這算是英雄相惜。接著樊噲為劉邦辯護:“劉邦有功,劉邦無罪,不能殺害”。說的項羽默然無語。

 

 其五,劉邦和張良周密的謀劃。劉邦陣營中同心同德,同時費盡心機讓項羽不設防。

其六,項羽叔父項伯的幫助。當范增召來項莊就要當場舞劍表演時,項伯一下子看出了其中要殺劉邦的真正意圖,立即拔劍相互對著舞,時常用身體擋護著劉邦,使項莊一直很難在下手。

最後項羽便把劉邦當做了一般對手,放了劉邦一馬。不過,劉邦脫離項羽的束縛,猶如蛟龍入海,猛虎歸山,從此隊伍越來越強大,最終戰勝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當然在劉邦這一生中最得意的就是鴻門宴,這也是劉邦由弱到強的開始。


閒來聊聊歷史


在鴻門宴上,項羽並沒有殺劉邦的意思,項羽的謀士範曾命項莊舞劍,試圖擊殺劉邦,由此還形成了一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成語。但是最終項羽還是放水,讓劉邦得以從容逃脫。

當時張良一看形勢十分緊張,就立刻找一個藉口到外面去,他在軍營門口找到了正在等待的樊噲,樊噲看到張良一個人出來,知道情況不太妙,就急著問道:“現在裡面的情況怎麼樣了?”

張良小聲的說:“情況十分危急,現在項莊正在舞劍,看來他們要對沛公下手了!”樊噲跳了起來,說:“這已經是相當緊急了,我現在立刻進去,就是死也要和沛公死在一起。”

於是,樊噲右手提著劍,左手抱著盾牌,直往軍門衝去。衛士們想攔住他,樊噲拿盾牌一頂,就把衛士撞倒在地上了,樊噲拉開帳幕,闖了進去,氣呼呼地望著項羽。頭髮像要往上直豎起來,眼睛瞪得大大的,連眼角都要裂開了,眼見一個怒髮衝冠的大漢闖了進來,項羽十分吃驚,他手按長劍,沉聲問道:“這是什麼人,到這兒來幹什麼?”

這時候,從後面追過來的張良進來了,就替樊噲回答說:“他是替沛公駕車的樊噲。”項羽心裡有數,他對這個果敢勇猛的壯漢很欣賞,禁不住稱讚說:“好一個壯士!”項羽還吩咐旁邊的侍從人員說:“拿一斗酒來,賞給這位勇士喝,旁邊的人馬上給樊噲送來了一斗酒。樊噲長跪拜謝,然後站起來一飲而盡,項羽大聲命令:“賞賜給這位壯士一塊豬大腿肉!”侍從們就拿給樊噲沒煮過的豬大腿肉。

樊噲將帶來的盾放在地上,再把生的豬大腿肉放在盾上,用劍切成幾塊,然後將生肉一塊一塊放到嘴裡咬著吃,所有動作是那麼輕鬆自然,一點也不慌亂。

項羽看了,笑著問他:“這位壯士,請問還能喝酒嗎?”樊噲一邊喝酒,一邊氣憤地說:“我死都不怕,怎麼還會推辭喝酒呢?以前秦王朝殘暴無道,殺的人數不盡,刑法嚴酷無比,結果怎麼樣呢?引起了天下人的反叛,現在不是倒臺了麼!”

項羽聽了,一時竟然答不上話來,樊噲繼續把話說下去:“當初,懷王跟將士們約定:誰先進了關,就封誰為王。現在沛公先進了關,可他並沒有稱王。他封了庫房,關了宮室,把軍隊駐紮在灞上,天天等待著將軍的到來。像這樣勞苦功高的人,不但沒有得到將軍您的什麼賞賜,反倒有人想殺害他。這樣做跟殘暴的秦王朝有什麼區別呢?我想這一定不是將軍您的主意吧?”項羽不想做出解釋,只是對樊噲說:“你坐吧。”

樊噲大大方方地挨著張良的身邊坐下了。過了一會兒,劉邦藉口起來上廁所離開了宴席,張良和樊噲也立刻跟了出來。劉邦一到了外面,張良便催促他趕快逃走。可劉邦有點擔心,他為難地說:“可是我還沒有向項王辭別,這樣離開不太好吧?他會不會怪罪我,說我不禮貌呢?”

在一旁的樊噲不以為然的說:“現在人家是一把屠刀,而我們正像案板上的魚和肉,難道還要留在這裡任別人宰割嗎?”保住性命是最重要的,劉邦不再多說了。但為了對項羽有所交代,張良就問劉邦是否帶來禮物,劉邦這才想起帶來的禮物。他把這些禮物交給張良說:“我帶來了一對白壁,是要獻給項王的,還有一對玉斗要給亞夫(指范增)。因為亞夫一直表現的很不友善,剛才我沒有機會拿出來,現在就請你替我獻給他們吧!”

劉邦就將馬車和護衛人員留下來,他自己只騎一匹馬,由樊噲等幾個親信護送,準備逃走。要走以前,劉邦特意交待張良說:“從這裡到我們營帳大約有20裡左右的路,你估算我到達了以後,再進去向項王辭行。”在樊噲等人的護送下,劉邦從小路溜回灞上去了。他一回到軍營,就立即下令手下的人去捉曹無傷,並將他就地正法,

劉邦走了好一會兒,張良才進去對項羽說:“沛公酒量小,剛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他叫我奉上白璧一雙獻給將軍;玉斗一對送給亞父。”

項羽接過白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范增卻非常生氣,他把玉斗用力摔在地上,並拔出劍來,一刀砍得粉碎。怒氣衝衝地說:“唉!真是沒用的小子,我實在不值得為這樣的人出主意呀!將來奪取天下的,一定是劉邦,我們等著做他的俘虜就是了!











馬克李吖


其一,項羽沒有真正鐵了心殺劉邦,這是重點!項羽如果鐵了心,殺誰都容易!項羽的性格,決定了他崇拜實力、崇拜武力;也決定了他輕視權謀、輕視詭計。對於敵人,要麼在戰場上拼死拼活,要麼單挑對決,一分高下。因此,項羽不屑於搞暗殺,不屑於搞陰謀。這種下作手段是卑鄙弱者所擅長的,是強者所不齒的。因此,在酒席上幹掉對手,這不是項羽想做的。



其二,劉邦善於裝孫子,光棍不吃眼前虧。劉邦一見項羽,就笑臉相迎,又是磕頭又是賠禮。說:“劉邦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我沒有想到自己先入關,表明自己沒有遠大的志向,咱們之間的誤會純屬於小人離間。項羽耳根子軟,劉邦一裝孫子,項羽果然上當。如此項羽不知道劉邦是自己的潛在對手。  

其三,項羽很反感范增高高在上的舉動。要知道項羽是個唯我獨尊的人,可范增卻屢次做主張,要項羽的指示,要下令殺死劉邦。范增多次示意項羽殺死劉邦,項羽反感不說話沒動靜。 

其四,樊噲的出現,樊噲持劍盾闖入項羽營帳,又吃又喝,項羽一見樊噲,立刻來興致,壯漢之間的見面友好。接著樊噲為劉邦辯護說道,沛公有功勞,被小人暗算,劉邦無罪,等之類的言辭。說的項羽聽著默然無語。劉邦和張良周密的謀劃。劉邦陣營中同心同德,同時費盡心機讓項羽不設防。

其五,項羽叔父項伯的幫助。當范增召來項莊就要當場舞劍表演時,項伯一下子看出了其中要殺劉邦的真正意圖,立即拔劍相互對著舞時常用身體擋護著劉邦,使項莊一直很難在下手。 後來劉邦藉著上茅房,趁著機會跑了。



最後項羽便把劉邦當做了一般對手,放了劉邦一馬。就這樣劉邦在鴻門宴死裡逃生,劉邦脫離項羽的束縛,猶如蛟龍入海,猛虎歸山,從此隊伍越來越強大,最終戰勝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


愛妃影視


劉邦為何能夠死裡逃生?有很多史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劉邦足智多謀,善於應對的結果。

其實,劉邦死裡逃生主要是因為項羽不想殺他。項羽如果鐵心要殺劉邦,任他如何狡猾都沒用。

項羽為何不想殺劉邦?

這是由項羽的性格決定的。

項羽的性格是什麼呢?是目空一切,是剛愎自用。

項羽出身貴族家庭,這一點很重要,也是他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壓根就瞧不起黑道出身的劉邦。

項羽讀過兵書,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加上他身材魁梧,力能扛鼎,這是一般人所不具備的優勢。項羽的力氣有多大?三百斤重的銅鼎,他一口氣舉過頭頂,且面不改色心不跳!厲害吧?這在冷兵器時代,是幹大事所必備的。可以說,項羽是文能提筆,武能扛鼎,文武雙全!

而劉邦呢?劉邦是文盲加流氓,文不能提筆,武不能舉劍。在項羽眼中,劉邦就是一隻螻蟻,要捏死他,是分分秒秒的事情。因此,項羽壓根就沒把劉邦當回事。

在項羽帶領大軍滅掉了秦軍主力之後,項羽的聲望已經達到頂峰,可謂如日中天,此時的項羽已經膨脹到了極點,他就更不可能把劉邦放在眼裡了。

所以,當亞父范增建議除掉劉邦的時候,他馬上就答應了。而當項伯建議不要殺劉邦時,他也馬上就答應了。為什麼?因為,在他眼裡,劉邦就是一隻螻蟻,對他不構成任何威脅,殺不殺真的無所謂。

項羽的性格決定了他崇拜實力、崇拜武力;也決定了他輕視權謀、輕視詭計。對於敵人,要麼在戰場上拼死拼活,要麼單挑對決,一分高下。因此,項羽不屑於搞暗殺,不屑於搞陰謀。這種下作手段是弱者所擅長的,是強者所不齒的。因此,在酒席上幹掉對手,這不是項羽想做的,也不是他能夠做的。

這就註定了劉邦不會死在鴻門宴上。

鴻門宴之後,人們不再崇拜實力和武力,因為權謀和詐術更勝實力和武力,因為權謀和詐術才是成功的秘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