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普惠金融发展“多点开花”

我市普惠金融发展“多点开花”

宜宾市多层次资本市场专题培训活动现场。 (市金融工作局供图)

日前,在全市金融形势通报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暨普惠金融推进现场会上,江安县、高县、珙县作为我市第一批区县与蚂蚁金服就金融更好地服务三农进行了现场签约,标志着我市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又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创新金融服务,提升县域普惠金融服务水平。近年来,全市金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普惠金融服务成效突出,以引进蚂蚁金服,创新开展“金猪贷”“好茶贷”“好牛贷”,助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等系列举措为抓手,不断进行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市普惠金融发展“多点开花”

江安县、高县、珙县作为我市第一批区县与蚂蚁金服进行现场签约。

蚂蚁金服“筠连模式”

授信3.2亿元惠及3.2万人

“我们的普惠金融服务就是为‘三农’用户及普通消费者提供手机端三分钟申请、一秒钟到账、零人工干预的‘310’贷款模式。”近日,在筠连县智慧县域普惠金融线下场景体验中心,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县域普惠金融业务总监孙葛向前来交流的各区县负责人介绍,该模式功能接口基于支付宝APP,能直接提供授信1000元—30万元。

这是在我市第一批区县与蚂蚁金服签约前,筠连县率先借助蚂蚁金服系统,在着力解决县域、乡村特别是涉农群体金融服务不足,提升县域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开展的尝试和探索。

“以前到银行贷款,从申请、交资料、签合同前后至少要跑两三趟,还要等一个月,支付宝网商银行贷款快很多。”筠连县维新镇落箭村村民郭兴全是其中一名受益者,他今年喂养的生猪出栏了600头,为了壮大规模,他尝试过多种贷款,而县里新引进的贷款项目让他很意外,“只要在手机支付宝上完善个人信息,就能看到贷款额度,我花了几分钟就完成了4万元的贷款,利息也比较低,很实用。”

长期以来,肉牛、茶叶、漆树等农业产业在筠连县域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农户和涉农个体经营者、中小微企业在金融服务获得方面仍存在较大薄弱环节,“融资难”问题仍较为突出,涉农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适应乡村振兴战略需求。

今年1月,筠连县引进了蚂蚁金服网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该项目在今年3月基本完成数据收集、整理、调试和接口开发投入试运行,5月份正式上线面向社会提供服务,主要通过蚂蚁金服大数据平台,对全县提供、上传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客户进行智能授信。

与传统银行信贷产品相比,蚂蚁金服网商银行具有智能授信、自动审批、操作简便、使用灵活、随借随还等优势,特别适合于电商网店、小规模种植养殖等行业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自主创业人员,有效补充了这些环节金融服务的盲区,为打通县域、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具有参考意义的解决方案。

截至2019年9月,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共计已向筠连全县授信3.2亿元,授信人数3.2万人。其中,在涉农人口方面,网商银行共计已向全县授信3亿元,授信人数3.1万人。

我市普惠金融发展“多点开花”

得益于“金猪贷”,珙县在兴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二批代养生猪即将出栏。

首创“金猪贷”

聚焦生猪“菜篮子”

今年10月29日,在距离市区约100公里外的珙县孝儿镇高坎村,村民梁在兴和妻子王琴固一边打理圈舍,一边盘算着还有20天,新一批生猪出栏,他们又将获得至少30万元的代养费。算上今年4月出栏的842头生猪的代养收入,今年,梁在兴一家年收入能超50万元。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多亏了珙县农商行推出的‘金猪贷’,才让我成立了珙县在兴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起了生猪养殖场。”梁在兴说,去年3月,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他和妻子决定返乡养殖生猪。但是按照县里引进的“温氏集团50万头生猪农业产业一体化建设项目”,最新托养标准生产线要求总养殖容纳量1000头,投资金额约120万元,而他的自筹资金仅50万元,资金缺口达70万元。

四川珙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珙县农商银行”)孝儿支行行长田华文直言,按照以前的贷款方式,梁在兴因为提供不了有效担保和抵押,最多只能贷20万元,并且贷款期限较短,利率优惠相对较小。幸运地是“金猪贷”模式的推广,让梁在兴在去年6月28日,成为该项目首笔受益人,贷款金额70万元,贷款期限长达4年。

眼前生猪市场行情较好,梁在兴预算,按照每收益一次还款10万元,预计2年多时间他就能还款完毕。

据了解,“金猪贷”项目源自珙县农商银行与地方党委政府开展“双基共建”工作,立足县域打造生猪养殖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产业,依托县政府引进的“温氏集团50万头生猪农业产业一体化建设项目”,与珙县县委、县政府及职能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多级联动,以政府建立的专项风险分担金为保障,专业合作社为支持主体推出的贷款。

作为当地首创,该贷款准入门槛低,仅需“双基合作”单位,即县委组织部、畜牧管理部门、温氏畜牧公司推荐即可,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贷款期限最长可达5年,还款方式灵活,并与畜牧管理部门、温氏畜牧公司三方签订“监管协议”,有效控制信贷资金风险。

截至2019年10月28日,珙县农商银行累计投放25户2430万元,促成65条生产线建设,预计实现生猪存栏6.5万头/年,出栏13万头/年。75户贫困户入股“金猪贷”支持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或为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劳务生产等。

“我行将以‘金猪贷’产品为样本,持续根据地方特色,在蚕桑、肉牛养殖、茶叶种植等其他领域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农业产业新发展,持续推进‘地方金融、农村金融、普惠金融’主力军银行建设。”珙县农商银行党委书记曹建林介绍,2019年,“金猪贷”产品还入选了中国银行业协会“普惠金融产品”案例库。

记者从宜宾市金融工作局获悉,与此同时,我市多家银行也创新推出“好牛贷”“好茶贷”“乡村振兴贷”等信贷产品,重点围绕服务竹、茶、牛、猪、桑、柑、油樟、酿酒专用粮等优势特色产业、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等方面开展金融业务合作,通过“1+N”联动机制,全力支持产业发展,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农户、企业的一致好评。

我市普惠金融发展“多点开花”

全市金融形势通报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暨普惠金融推进现场会召开。

化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

助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今年10月下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宜宾市分行小企业客户经理喻迪又顺利为一家新落户宜宾的民营企业完成了一笔贷款审批工作,金额为800万元。

喻迪告诉记者,该企业主要生产刀具、模具、手机等智能制造,于去年7月投产,今年初申请贷款。通常情况下,企业申请贷款至少需要经营1年以上,同时具备不动产权证,才能做抵押贷款。为了响应宜宾市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举全市之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该行针对外来企业,开通了“绿色通道”。

今年3月,这家智能制造企业在未办理完成房产证的情况下,仅通过土地使用权证抵押贷款,完成了审批,并在4月顺利贷款500万,与常规贷款模式相比,节省了大半年的时间。

“最近,在该企业领到部分房产证的情况下,我们又给他新增了300万元的贷款。”喻迪透露,在此之前,企业增加贷款额度一般都要间隔1年以上,短时间对该企业迅速放款也是银行结合企业产值,助推宜宾智能制造企业蓬勃发展,而探索出的业务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宜宾市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通过3年多努力,“8+2”产业已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坚实支撑。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宜宾市分行大力支持临港智能终端产业园发展,已投放贷款三笔,金额达3100万元。而这只是我市银行系统助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建行宜宾分行推出小微企业“云税贷”业务,基于小微企业涉税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评价,采用全线上自主贷款流程,用于短期生产经营周转的可循环的人民币信用贷款业务,最高贷款额度为200万元。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各银行通过类似“云税贷”等产品达成银税合作授信户数279户,发放的银税合作贷款余额1.74亿元,其中银税信用贷款余额1.39亿元。

与此同时,工行宜宾分行与市人社局联手,通过大数据精准识别搭建互联网消费融资服务平台“社保闪借”。该产品的秒级授信、全信用无担保抵押、优享利率、方便灵活等产品亮点,为社保参保人带来更安全和便捷的消费体验,也让广大参保人享受到了社保带来的增值服务。截至10月末,“社保闪借”累计申请人数为33571人。

工行宜宾分行还携手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推出普惠金融新产品“金闪借”,实现了公积金中心数据与信用体系的有机融合,具有秒级授信、利率优惠、循环信用、期限灵活、体验更优等诸多优势特点,有效解决了公积金缴存群众在金融普惠上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截至10月末,“金闪借”累计申请人数为14081人。

宜宾市金融工作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市金融工作局通过积极搭建银行、保险机构与小微、民营企业间的互动平台,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10月末,全市县(区)两级累计组织银企对接活动62 次,累计服务584家企业。

今年5月,我市银行存贷款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到5000.36亿元)。截至9月末,存贷款余额5243.61亿元,同比增长16.41%,增速全省第1。1-9月新增贷款超2018年全年新增贷款10.55亿元,创该指标近10年新高。我市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今年1—9月,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0亿元,较年初新增18.69亿元,较年初增长11.59%,小微企业贷款户数6.76万户,较年初新增0.78万户,较年初增长13.04%;涉农贷款余额754.53亿元,较年初新增63.98亿元,较年初增长9.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