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定陵發掘全過程:圖三是地宮漢白玉大門,圖九是金絲蟠龍冠


1955年,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和北京副市長吳晗等人,提出了挖掘朱棣長陵的申請。然而由於長陵建造規模大,此舉受到反對。後來,他們想到了從小規模陵墓入手的方式,慢慢積攢經驗,以便之後發掘大規模陵墓。他們最終決定從定陵開始,這是明朝時萬曆皇帝的墓穴,也是明朝十三陵中規模最大的三個之一。1956年,它被實驗性挖掘。圖為當時考古學家進入陵墓的場景。

嘗試挖掘了三月有餘,考古人員偶然發現一塊石碑,上面刻著的字傳遞出金剛牆距此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訊息。根據這則消息,大家很快找到了金剛牆。圖為從金剛牆取下磚石的場景。

取下金剛牆的磚塊後,地宮的大門展現在眼前。這扇門由漢白玉雕刻而成。門後還有一塊自來石,目的在於防止盜賊進入。圖中考古人員正配合著開門,以免猛地開門導致石頭損壞。

圖為打開地宮大門後的場景。地上還留有木頭,由於時間太久,木頭都變得腐朽了。還可以從中看出,運送棺木的痕跡。通過前方的門,就是地宮的中殿了。

中殿裡放置著陪葬品和寶座。這三個寶座都是用還白玉雕刻成的,最中間的就是屬於萬曆皇帝的,兩邊的是兩個皇后的。大缸是用來儲存香油的,由於歷史悠久,已經凝固,還有些發黴。

中殿再往後就是後殿了,這裡是擺放棺木的地方。最中間的棺木就是萬曆皇帝的,兩旁的屬於兩個皇后。由於孝靖的棺木是遷葬至此的,所以考古人員發掘時已經有些腐化了,但其他兩個保存的很好。

皇帝的陵墓裡當然少不了大量的陪葬品。其中包括金銀玉器,還有瓷器等。裝陪葬品的木箱已經腐朽。圖為當時陪葬品裡的龍紋瓷器。

考古人員在清點陪葬品時,為了保護文物,十分小心。他們會在棺木上放一個木架子,以免損壞棺材。

圖為“金絲蟠龍翼善冠”,是屬於萬曆皇帝的,做工非常精美。它用極細的金絲做成,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藝。整個帽冠重量很輕。圖為當時取出金冠的場景。由於考古知識的欠缺,當時的考古人員都是徒手拿文物的。按理說應該帶上手套。

萬曆皇帝的屍體早已腐化,但是骨架還保存著。圖中就是他的骨骸。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六十年代時,萬曆皇帝和皇后的屍骸都被燒燬了,連寶貴的棺木也被棄置深山。這次考古,發現了大量的文物,然而由於考古知識的欠缺和能力有限,致使很多珍貴文物被毀。之後,為了更好的保護文物,國家特此出臺相關法令,禁止在準備不充分時挖掘帝王陵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