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沃土·生态灌阳】之【历史名人】

灌阳县地处湘桂结合处,长期处于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热点区域,加上又地处始于唐朝中期、止于20世纪30年代湘桂陆路商道广西北端的重要节点上,所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オ辈出。据有关资料记载,灌阳划归广西后,明朝时期出了3名(一说9名)文科进士,在桂林府所辖各县中进士人数仅位于临桂、全州、灵川之后。到了清朝,灌阳共出文科进士13名(一说19名),虽然总数仍排在桂林府所辖各县的第4位,但其中却出了7名庶吉士;而排列其前的全州县出进士43名,被点翰林11人;灵川县出进士30名,却只有6人被选入翰林院做庶吉士;再拿桂林府的进士“高产丰产田”临桂县来比较,清朝临桂共出文科进士184名(一说191名),被点翰林40名。从所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的比例来看,灌阳县文科进士的综合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

【红色沃土·生态灌阳】之【历史名人】

孔庙遗址

以下内容均参考《灌阳县志》

灌阳历史上现能明确记录的。首位历史人物是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的进士杨鏊(1485-1532年,今灌阳县黄关镇李官村人)。杨整先期在浙江、湖南为官,做的是教育行政方面的官员,业绩颇佳;后升迁贵州、四川任监察类的职务,由于刚正不阿,深得百姓爱戴。最后做到四川按察司的按察使(正三品,相当于现在的省纪委书记),著有《巡仓政略》、《静可诗文集》等。

其次为清朝时期的巨富孔志圣(1755-1822年)。据县志载,其“家素富有,施舍无吝”,曾先后捐建县内交通要道上的六座大桥,被清廷诰封为奉直大夫(封蹭之职,文职从五品)。

再次为卿祖培(1766-1822年,今灌阳县灌阳镇仁江村人)。清嘉庆七年(1802年)壬戌科二甲五十三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任编修,后又在多个部门任职,最后做到太常寺卿(正三品,掌管皇家宗庙祭祀的官员)。一生致力于兴利除弊、民生休戚之事,深得皇帝赏识,因操劳过度,47岁在北京病逝。

接下来当数清朝后期在广西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的同胞三翰林”唐景崧、唐景崇和唐景對三兄弟了。唐氏老大、老二都官至一品,这在广西乃至全国历史上均罕见

【红色沃土·生态灌阳】之【历史名人】

唐景崧(1842-1903年)

唐景崧(1842-1903年)字维卿,号南注生。14岁参加岁试,中第一名;19岁参加乡试,中解元(即乡试第一名);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二甲八名进

士,翰林院庶言士,散馆改变部主事(正七品,相当于现代国家人事部的处长),一干便是14年,多年未得升迁,这除了和其秉性耿直、不肯阿谀上司有关外,还大概与其散馆不合格有关。(明清时期,从新科进士中由皇帝亲选若干名才学兼伐、年轻力壮、朝考前列、优于文学书法者为庶吉士,俗称“点翰林”,继续在输林院底常馆学习三年,期满考试,谓之“散馆”。合格者二甲进士授编修,三甲进士授检讨:不合格者内用六部主事、外用知县。庶吉士的选找无定数,一般为数十名,完全由皇帝根据当科进士实际情况现场钦定,如清顺治八年辛丑科,顺治皇帝钦点的翰林只有13名;而清光绪十八年壬辰科,光绪帝钦点的翰林却达101名之多。)有关资料引用《台湾通史・卷三十六》,说唐景崧“性豪爽,饮酒赋诗,遨游公卿间”,笔者所熟悉的灌阳籍朋友,大多均“性豪爽,善饮酒,多才思”,与景崧公性格相近,故该记载,笔者信。

光绪八年(1882年),法越事起,唐景崧自请出关赴越南招安刘永福黑旗军。次年,抵越南劝刘永福内附,共抗法军,大捷,毙敌两千余,捉、斩法军北圻舰队司令李威利上校,立功赏授四品衔。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受两广总督张之洞之命,返桂募勇四营,号“景字军”赴越作战,捷。战后,晋二品衔,署福建合湾道。光绪十七年(1891年)迁布政使。

光绪二十年(1894年)署理台湾巡抚,晋赠光禄大夫(正一品)。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败,割弃合湾。《马关条约》签订后,唐景崧拒绝清政府内渡命令,自主抗日,积极布置合湾防务,合湾军民成立民主国,推唐为大总统(唐应为中国史上称“总统”第一人),抵抗日本侵略军。败,唐便带上巡抚印携款内渡,虽颇受时论指责,但清廷理亏在前,故只免职未追责。此后唐回桂林闲居,不再出仕。

【红色沃土·生态灌阳】之【历史名人】

唐景崇(1844-1914年)

唐景崇(1844-1914年)字希光,号春卿。18岁参加岁试,中第一名;23岁参加乡试,中第二名;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二甲六十三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充广东、浙江主考;提督浙江、江苏学政;历任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礼部右待郎,署左都御史。义和团起事后,奉命督办广西团练,又任吏部右侍郎和经筵讲官等职。废除科举后,留学生廷试试卷,均由其负责校阅。宣统二年(1910年)任学部尚书,晋赠光禄大夫(正一品)。奕劻内阁成立时,任国务大臣、学务大臣兼弼徳院顾问大臣等,主张新学与旧学并举。民国改元,袁世凯组阁,聘唐为清史馆总纂,未就而卒,谥“文简”,著有《新唐书纠谬》、《新唐书疏解》、《经筳讲义稿》等。

【红色沃土·生态灌阳】之【历史名人】

唐景葑(1855-885年)字升鱼,号禹卿。17岁参加乡试,中解元。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二甲四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任顺天同考官,晋赠奉政大夫(正五品,相当于现代的副厅级)。光绪十一年(1885年)于北京病卒,终年仅30岁。

根据1995年版的《灌阳县志》中还录有晚清至近、现代三位值得一提的名人:两位教育家和一位瑶族“大总统”两位教育家是蒋士奇和唐现之。

【红色沃土·生态灌阳】之【历史名人】

灌阳县志

蒋士奇(1864-1947年)灌阳县水车乡德里村人,自幼聪颖,十二岁便能读四书五经,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荐恭城县候补知县,不就,返县于龙川书院执教;三年后入广东法政学堂,毕业后被委任到广东韶关税务局任职,后被委任福建省盐司等“肥职”,官阶六品,不久又辞。返桂后他重操旧业,先后在广西优质师范学校、广西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民国时期广西的几位著名教育家,如李任仁、唐现之、蒋培英等均出自其门下。民国十五年(1926年)返回灌阳开私塾,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8岁的蒋士奇还被聘为灌阳县修志馆总纂兼国中教师,直至辞世。

唐现之(1897-1975年),灌阳县文市镇文市村人,先受业于蒋士奇门下,1918年考入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又受业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门下,深受其影响。1922年毕业后,转多地、多部门任职,却始终不离教育;1938年任广西省政府教育顾问,负责筹建桂林师范学校,并出任该校首任校长(据有关资料载,桂师1938-1949年间共毕、肄业学生900余名,其中竟然有400多名为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且大多成为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桂林各级地下组织和武装力量的骨干);1941年唐离任赴广西大学做教授,1942年9月后任桂林中山中学校长、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馆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唐先后任广

西省政协副秘书长、广西司法厅厅长等职,著有《近代教育家及其理论》、《近代西洋教育发达史》等。

而瑶族“大总统”名叫凤福山,曾于1956年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并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主席毛泽东、开国总理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接见。风福山(1891-1982年),瑶族,灌阳县水车乡合成村人(祖籍全州),出身雇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冬,风福山与风宝山、赵明玉等领导了桂北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瑶民起义,本次起义在灌阳县西山瑶族乡盐塘村的五龙庙首举义旗,风福山被义军推举为大总统。义军从最初的七千人迅速发展到六万之众,范围也从最初的灌阳、兴安、全州,迅速扩展到灵川、龙胜、临桂、永福、阳朔、平乐、恭城、荔浦、蒙山、鹿寨和湖南省的道县、江永等县,声势浩大,初期取得了一些小胜,但只坚持了三个月,便在桂系军阀的正规军和各县民团的强力镇压下失败,不少首领和义民被杀。凤福山改名换姓、东躲西藏才得以保全性命。新中国成立后,凤福山先后任灌阳县第七至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桂林专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本文内容取自《灌阳六村》- 吕建伟 著

《 灌阳县志》-灌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同胞三翰林》- 灌阳县人民政府

中共灌阳县委员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