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微信裡朋友很多,可真正聊得來的卻沒有幾個?

今生無悔68542919


唉,怎麼說呢,每個人每個人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圈子,每個階段的圈子都有不同的朋友,你身邊的人都在更換,儘管有的人可以陪你幾年,但是如果中間有很長時間幾年沒有聯繫,你們接觸的人事情都不一樣,有些話在微信上也不知道該怎麼聊吧,打個比方,我以前玩得很好的朋友,五年沒有聯繫,我也只是看看她發的朋友圈,基本沒聊過天,剛開始聊了一次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不太會說話還是咋,問人家在哪兒上班啥的,感覺不咋搭理我,就再也沒聊過了。可能真的就是因為接觸的人事物環境不同吧,好像有句話說叫圈子不同別硬融,不是說別人的人品咋樣,人都挺好的其實,也可能也有自身的原因,比如我就挺內向的,嘴也笨,最怕聊天尷尬了,所以能聊天的也不多吧


小肉多多


記得以前,智能手機剛出來那會兒,新的社交軟件剛興起的時候,我們都認為這個世界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拉的越來越近了。只要你會玩微信朋友圈,就沒有交不到的朋友。

沒錯,微信剛流行出來那會兒,我們每個人都玩朋友圈。在朋友圈裡秀各種自拍照,美食照,吸引好友點贊,評論,大家好像也玩得不亦樂乎。

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卻變的越來越虛偽。那些看起來有很多朋友的人,都活成了朋友圈的假象裡,其實一個個比誰都孤獨。


微信的通訊錄中躺著上百個好友,甚至上千個好友,其實真正能在一起聊天的根本沒幾個。

你發了一條朋友圈,秀了一下自認為最美的自拍照,卻發現根本無人問津,也沒有人去給你點贊、評論。

你加了很多的微信社群,讀書群、寫作群、交友群、同學群、閨蜜群、家人群等等…社群多的數不過來,其實真正能在裡面經常冒泡的也沒幾個。

你偶爾遇到過一兩個感興趣的話題,也會跟著一群不認識的人在群裡噴兩句,過後卻誰也不記得誰。

朋友圈變得越來越假,微信裡能真正交到朋友的人,少的可憐。

心情難過不開心的時候,失戀傷心想要找人訴說痛苦的時候,卻發現微信里根本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心事的人。

你想要找閨蜜,卻又怕她們在忙;你想要找身邊的朋友,卻又怕打擾他們睡覺;你想要找家人,卻又怕爸媽擔心自己。你也不想把負能量,不好的情緒傳染給別人。

你把好友分組從頂部翻到底部,來來回回十幾遍,卻不知道該找誰聊天。

你敲在微信框裡的信息,刪了又打上,打了又刪掉,卻遲遲未按出發送鍵。

這個時候的你,特別孤獨,絕望,難過,害怕,迷茫。你特別的想要找一個人,來安慰安慰自己,聽自己嘮叨一下不開心,抱怨一下煩心事,傾訴一下心裡的迷茫和痛苦。


可是,你把所有好友翻了個遍,也終究不知道該找誰。你感到自己很孤獨,孤獨到你想哭,下一秒眼淚就憋不住的流下來了。

其實,我想跟你說的是,你所有經歷過的這些,我都能懂。朋友圈裡的孤獨,不是隻有你一個人。


情感小二哈


自從有了智能手機,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不再像以前那樣枯燥乏味,沒事的時候都會翻看一下手機,打打遊戲,而小編最喜歡做的就是看看微信,刷刷朋友圈,漫漫長夜,一直是孤身一人,所以總會拿著手機看著各類搞笑段子和短視頻,也許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狀態吧,想必很多人都像小編一樣吧,今天下班較早,像往常一樣拿著手機邊看電視邊吃著飯,看似不孤單的我,其實在追完自己喜歡的電視劇之後,才發現自己無事可幹了,於是翻了翻自己微信,刷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朋友圈,看著自己所謂的那些朋友們的生活日常,忽然感覺甚是無聊,於是就打開了通訊錄想找個能夠解悶的聊友,可是從頭翻到底,整整一千個微信好友的我才發現原來我根本沒有幾個能夠知心的朋友,忽然感覺自己很失敗,一千多個微信好友,200多個手機好友,300多個qq好友的我竟然找不出一個想和他聯繫的人

其實這應該也不是我一個人的狀態吧,人的一生遇到的人會有很多,有過交集的也有很多,但是能夠和你有固定聯繫的只不過爾爾,能夠一直陪你一生的人恐怕也就只有你的家人而已,除此之外能夠成為自己的知心好友恐怕一隻手就能夠數過來了,是啊,我們每天看似忙碌著,有的人可能因為工作的緣故,不停地加著好友,甚至上千上萬個微信好友,但是真正熟悉能夠對我們瞭解,而我們也瞭解他的知己卻少的可憐,曾幾何時,當我們翻開朋友圈的時候除了一些經常發廣告的朋友,再去看一些好友的微信圈才發現他們很久都沒更新朋友圈甚至你已經不是他的好友了,相信很多人都是聽著那句古語:“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長大的,於是在我們成長乃至上班就一直堅持著這個理念,不停地交著朋友,因為我們深信朋友多了,很多事情也就好辦多了

我出來工作的時間比較早,早早步入社會的我也對這句話深信不疑,只要在一家公司上班那麼我就會交很多朋友,幾乎每年我都會才加兩到三個好友的婚禮,父親就問我:“這些朋友是你以後還打算相處的嗎,你現在這麼小,就給他們上禮,等你結婚的時候和他們還有聯繫嗎?你會在這個公司待多久呢?你確定以後能用上他們嗎?”父親的話就像機關槍一樣敲打著我的心靈,我認為他的話確實有點失禮,覺得他太自私,處朋友怎麼可以這樣去想他們呢,但是現在想來父親的話看似無理,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在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在同一家單位上班,兩人甚至都素未謀面,但是礙於是同事的面子,所以就隨大流一般去給他上禮,其實很多時候連他的名字我們都想不起,那個時候的我總認為父親的話是錯的,於是就將他的話置若罔聞,依然每到一家公司就會交很多的朋友,每次有同事結婚,我不管熟不熟都會去上禮,可是漸漸的我發現每當我離開這個公司之後,當年那些所謂的朋友就像憑空消失一樣,沒有了任何的聯繫,甚至去看他的朋友圈的時候,他已經把我從他的好友列表裡刪除了,仔細想想其實我在人家的生命中只不過是一個過客而已,在公司的時候是因為有業務的往來,如今我已經不在了,自然沒有聯繫的必要了,其實反過來想想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呢,當一個同事離職之後,自己好像也沒有去聯繫過對方

我記得那是我幾年前的時候在一家酒店工作,一個年輕小夥子剛來酒店上班,他很是能說會道,於是很快就和同事們打成一片,我也不例外,很單純的認為這個人很不錯,可是有一天,他忽然跟我說他家裡有點急事,急需兩百塊錢救急,所以我也沒有多想就給他微信轉了過去,可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我在酒店竟然沒有見到他的蹤影,一開始我以為他可能真的是碰上了急事了,可是過了一個月還是沒有見到他的蹤影,於是我就尋問那些平常和他算是要好的朋友們,他們也說很久沒見他了,後來通過聊天才得知原來他們也都借給了他錢,幾乎每人都是200.雖然不多,但是整個酒店獎金50個人,幾乎都給他借錢了,於是大家都感覺不對勁於是報了警,後來從警察哪裡得知,他原來是個慣犯,他每到一個酒店就會問同事借錢,為了避免引起懷疑,他問每個人借的錢都很少,大部分人都不了了之了,沒想到這次有人會報警,才將他抓捕歸案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意借給別人錢,只是這個社會太缺乏信任,有可能你在大街上遇到的乞丐都是裝出來的,所以交友需謹慎,朋友也分遠近,不應該濫交,其實現在的友情真的很經不起考驗,之前的我因為家裡有點事急需用錢,就給幾個平時認為還很不錯的朋友打去了電話,很多人在剛接起電話的時候還是會寒暄一番,但是當聽到我借錢的時候就會說,不好意思啊,我有點事,先掛了,等到再打過去的時候他已經把我拉黑了,在這一刻我才明白其實我們的友情是那麼的脆弱,一點也經不起考驗,其實我也不怪他們,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我跟你又不熟,為什麼要借給你錢呢?所以說千萬不要輕易的去考驗你的友情,因為真正拿你當朋友的人在你找上他之前就已經主動問你了


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人,交很多的朋友,但是請記住,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知己,如果能夠有一個人和你成為知己朋友,請互相珍重!


旅遊小安利


當“掃一下”,“加個微信”成了官方的寒暄語言。

當朋友圈的屏蔽名單越拉越長。

當父母親友七大姑八大姨全部都在同一個微信空間。

當朋友們之前的日常溝通變成了“幫我砍一刀”、“給我兒子點個贊”、“求加速”等等

我們的朋友最終經歷了從線下轉到線上再回到線下的過程

你會發現聊的最多的,見面最頻繁的,走到最後的,還是之前的那些朋友。

所以,微信裡朋友的數量和現實中能聊得來的朋友一點關係都沒有

微信裡朋友多隻能證明你是個社交廣泛的人

現實中朋友多才說明你是個幸福的人。


納樣嬸兒


你好,題主,這個問題我相信現在很多人都有相似的感受。年紀越大,感覺自己越來越孤獨了,能跟自己說幾句真心話的朋友都沒有,微信電話薄裡朋友很多,卻不知道找誰,或者是朋友不怎麼找我。我說說我自己的感受吧,我自己或者我朋友其實很多人都跟題主一樣,在讀書之時,總有幾個朋友一起在操場在宿舍談談心,分享一些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但是畢業後發現當初能談心的朋友不知道何時已經不能敞開心扉呢,經過自己不斷是思索,為何看著自己的微信好友那麼多,自己卻很孤單,其實就是時間與環境在改變大家,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可能在分開之後的1到3個月聯繫會很頻繁,但是後面會發現大家之間聯繫會越來越短,因為在你和他在分開後都在熟悉新的環境,人都是因環境而改變,在新的環境人會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認識新的人,在此過程中,人會或多或少的改變,而你們之間的感情肯定也會有所改變了。因為環境與時間會不斷的改變一個人,也會改變一個人的觀念,你們概念不同時,能說出真心話肯定也會很少了,而兩個人之間的客套話說多了,聯繫可能就越少了。


一夢千年擬書生


自從有了智能手機,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不再像以前那樣枯燥乏味,沒事的時候都會翻看一下手機,打打遊戲,而小編最喜歡做的就是看看微信,刷刷朋友圈,漫漫長夜,一直是孤身一人,所以總會拿著手機看著各類搞笑段子和短視頻,也許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狀態吧,想必很多人都像小編一樣吧,今天下班較早,像往常一樣拿著手機邊看電視邊吃著飯,看似不孤單的我,其實在追完自己喜歡的電視劇之後,才發現自己無事可幹了,於是翻了翻自己微信,刷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朋友圈,看著自己所謂的那些朋友們的生活日常,忽然感覺甚是無聊,於是就打開了通訊錄想找個能夠解悶的聊友,可是從頭翻到底,整整一千個微信好友的我才發現原來我根本沒有幾個能夠知心的朋友,忽然感覺自己很失敗,一千多個微信好友,200多個手機好友,300多個qq好友的我竟然找不出一個想和他聯繫的人

其實這應該也不是我一個人的狀態吧,人的一生遇到的人會有很多,有過交集的也有很多,但是能夠和你有固定聯繫的只不過爾爾,能夠一直陪你一生的人恐怕也就只有你的家人而已,除此之外能夠成為自己的知心好友恐怕一隻手就能夠數過來了,是啊,我們每天看似忙碌著,有的人可能因為工作的緣故,不停地加著好友,甚至上千上萬個微信好友,但是真正熟悉能夠對我們瞭解,而我們也瞭解他的知己卻少的可憐,曾幾何時,當我們翻開朋友圈的時候除了一些經常發廣告的朋友,再去看一些好友的微信圈才發現他們很久都沒更新朋友圈甚至你已經不是他的好友了,相信很多人都是聽著那句古語:“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長大的,於是在我們成長乃至上班就一直堅持著這個理念,不停地交著朋友,因為我們深信朋友多了,很多事情也就好辦多了

我出來工作的時間比較早,早早步入社會的我也對這句話深信不疑,只要在一家公司上班那麼我就會交很多朋友,幾乎每年我都會才加兩到三個好友的婚禮,父親就問我:“這些朋友是你以後還打算相處的嗎,你現在這麼小,就給他們上禮,等你結婚的時候和他們還有聯繫嗎?你會在這個公司待多久呢?你確定以後能用上他們嗎?”父親的話就像機關槍一樣敲打著我的心靈,我認為他的話確實有點失禮,覺得他太自私,處朋友怎麼可以這樣去想他們呢,但是現在想來父親的話看似無理,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在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在同一家單位上班,兩人甚至都素未謀面,但是礙於是同事的面子,所以就隨大流一般去給他上禮,其實很多時候連他的名字我們都想不起,那個時候的我總認為父親的話是錯的,於是就將他的話置若罔聞,依然每到一家公司就會交很多的朋友,每次有同事結婚,我不管熟不熟都會去上禮,可是漸漸的我發現每當我離開這個公司之後,當年那些所謂的朋友就像憑空消失一樣,沒有了任何的聯繫,甚至去看他的朋友圈的時候,他已經把我從他的好友列表裡刪除了,仔細想想其實我在人家的生命中只不過是一個過客而已,在公司的時候是因為有業務的往來,如今我已經不在了,自然沒有聯繫的必要了,其實反過來想想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呢,當一個同事離職之後,自己好像也沒有去聯繫過對方

我記得那是我幾年前的時候在一家酒店工作,一個年輕小夥子剛來酒店上班,他很是能說會道,於是很快就和同事們打成一片,我也不例外,很單純的認為這個人很不錯,可是有一天,他忽然跟我說他家裡有點急事,急需兩百塊錢救急,所以我也沒有多想就給他微信轉了過去,可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我在酒店竟然沒有見到他的蹤影,一開始我以為他可能真的是碰上了急事了,可是過了一個月還是沒有見到他的蹤影,於是我就尋問那些平常和他算是要好的朋友們,他們也說很久沒見他了,後來通過聊天才得知原來他們也都借給了他錢,幾乎每人都是200.雖然不多,但是整個酒店獎金50個人,幾乎都給他借錢了,於是大家都感覺不對勁於是報了警,後來從警察哪裡得知,他原來是個慣犯,他每到一個酒店就會問同事借錢,為了避免引起懷疑,他問每個人借的錢都很少,大部分人都不了了之了,沒想到這次有人會報警,才將他抓捕歸案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意借給別人錢,只是這個社會太缺乏信任,有可能你在大街上遇到的乞丐都是裝出來的,所以交友需謹慎,朋友也分遠近,不應該濫交,其實現在的友情真的很經不起考驗,之前的我因為家裡有點事急需用錢,就給幾個平時認為還很不錯的朋友打去了電話,很多人在剛接起電話的時候還是會寒暄一番,但是當聽到我借錢的時候就會說,不好意思啊,我有點事,先掛了,等到再打過去的時候他已經把我拉黑了,在這一刻我才明白其實我們的友情是那麼的脆弱,一點也經不起考驗,其實我也不怪他們,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我跟你又不熟,為什麼要借給你錢呢?所以說千萬不要輕易的去考驗你的友情,因為真正拿你當朋友的人在你找上他之前就已經主動問你了

我們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人,交很多的朋友,但是請記住,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知己,如果能夠有一個人和你成為知己朋友,請互相珍重!


Whispers


我覺得這是大家的共同感受,我的微信好友幾千個,大部分都是做微商那會兒加的,還有自己的同學和朋友,但是我發現結婚之後大家都在各自照顧自己的家庭,很少有時間跟大家聊天,也漸漸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感情在慢慢變淡。長時間不聯繫,也就不知道說些什麼,很尷尬。

我和同學合夥開店,本來因為關係好才去搭夥創業,可惜的是涉及到錢大家就會變成仇人,當初的目的都很好,可是最終以仇人結束,也就意味著結束了十幾年的同學感情,真的很心痛。

經歷告訴我,還是選擇親情,這是毋庸置疑的,朋友之間小忙可以幫,涉及到錢的還是算了吧,談錢其實都傷感情。

自己學會處理好自己的心態,多多和家人溝通,好心態才能決定好的命運。很多時候,人的成功和失敗並不是由客觀因素決定的,而是和當事人的主觀心態息息相關。研究表明,在愉快、積極的心境下從事活動的成功概率要遠遠大於那些在壓抑的、痛苦的心情下的成功概率。所以,收拾一下你的心情,或許有意外的收穫。


蘑菇痘痘



牛ye的故事人生


微信裡面的朋友,一般有以下幾種:同事、同學、家人、親戚、老鄉、朋友、商業合作伙伴,各類服務提供方,比如餐館、健身房、服裝店工作人員等。

微信朋友整體數量確實比較龐大,一般人都有上千個微信好友。但是,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翻遍好友名單,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好好聊一聊心裡話的人。

聊得來的朋友是怎樣的?

真正聊得來的朋友,就像棋逢對手,像武林高手過招,像配合默契的舞伴。高山流水遇知音,雙方都能一下子get到對方的點。

這樣的兩個人聊天的時候,你來我往,你進我退。你說個笑話,我立馬爆笑,你說你的悲傷,我瞬間也感覺到難過……就像你打過來的球,我總能接到,然後打回去,又正好到你手邊。

人生在世,如能有這麼兩三個知音,何其幸哉!哪怕只有一個,也是三生有幸啊!


為什麼微信裡的朋友難以成為聊得來的朋友?

聊得來的朋友,像一種稀缺品,奢侈品,每個人都想擁有,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

當今社會,交友呈現多樣化趨勢,人們可供娛樂的方式越來越多,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排解寂寞。沒有朋友可以聊天,那就追劇唄,旅遊唄,玩遊戲唄,於是對朋友的需求慢慢降低了。

同時,在生存壓力之下,人們每天忙於家庭事務、工作賺錢、自我提升等等,和朋友聊天交流的時間慢慢減少了。

怎樣可以把微信朋友變成聊得來的朋友?

如果你真的很想有聊得來的朋友,那麼,你可以這麼做:

一,把自己從各種娛樂休閒活動、繁忙的各項事務中抽離出來,主動找朋友聊天交流,找機會一起玩。聊的多了,相處多了,就熟悉了,慢慢感情加深,共同話題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聊得來啦!

二,你要試著打開自己的心扉,主動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分享給朋友。

請注意,尤其是你不好的事情,倒黴事兒,挫敗的事,糗事兒,不舒服的體驗,一定要大膽的說出來!

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你只是展現自己偉光正的一面,是沒辦法和別人交心的,就只能交場面上的朋友。

兩個人之所以能夠聊得來,就是因為他們可以交流彼此內心深處的秘密,可以無話不談。

第三,要學會寬容,能夠接納別人。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的秘密,糗事兒,你一副匪夷所思的樣子,甚至嘲笑別人,批判別人,那別人就會覺得被羞辱了,會很受傷,以後就不跟你聊真心話了。


黃阿姨開車


微信已經成為現在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社交工具,微信大部分好友,我想很多人都不記得他們是誰。

以前人與人的交際是遞明片加手機號,現在人際交往的方式是相互加微信,這樣就造成了很多好友都是一面之緣,也不能稱之為好友。


人際交往的範圍

每一個人一生都會與無數人產生交際,而我們人類所能記住的人只有150人,這也就是著名的“150定律”,也稱之為“鄧巴數字”。


150定律(Rule Of 150),即著名的“鄧巴數字”,由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該定律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網絡推斷出: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


因為人類智力的侷限性,我們只能清晰的記得150人,又因為交際的深入範圍,與我們接觸少的人,大概只能記住部分信息。

微信最多的好友人數的上限是5040人,這麼多人中,我們只和150人熟悉,其它人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個陌生人。


150是個特寫的數字,當我們想要增加自己的交際人數時,必然會有150人的部分人群會因為新人加入,記憶而慢慢變的模糊,最後是忘記。



基於150定律,這150人中有幾個是真正聊的來的?

以人類正常的生活交際範圍來說,我們經常接觸的人群往往是親戚、朋友、同事,這三大類。


以國人含蓄的性格,真正能說心裡話的都是自己最親近的人,首先排除了同事這類人群。


親戚與父母這類人群,我想大多數人不願意去深入的交談心裡話,因為我們往往在說心裡話的時候,總是伴隨著痛苦和負面的思想,與親戚父母多交流的後果就是他們會為你而擔心和痛苦,最後造成了自己的苦惱。


最後剩下的只有朋友這一類人,朋友還分真心朋友與普通朋友。

記得有個典故:伯牙斷絃。


典故的大概就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叫俞伯牙,他有一位知己好友鍾子期。


兩人以音樂相交,俞伯牙彈曲,鍾子期聽曲,俞伯牙所彈之曲的寓意,只有鍾子期才真正明白。兩人最後成為知己好友,約定待俞伯牙遊歷完畢,就前往他家去拜訪他。


後來俞伯牙如約前來鍾子期家拜訪他,但是子期已經不幸因病去世了。俞伯牙聽聞消息悲痛欲絕,在鍾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後將自己的琴砸碎在鍾子期的墓前。從此,俞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


俞伯牙因為知己死去而從此不在彈琴,俞伯牙做為音樂家,朋友是何其多,但是真正能夠交心,成為自己音樂上知己卻只有鍾子期一人。

肓從千萬不嫌多,知已一二人足矣。

在我們150人的交際範圍內,真正交心能說心裡話的有幾個人?


現代社會看似擴大的交際面,但我們的內心永遠只能裝的那麼二三個人,我們看似交友廣泛,也許內心連一二知己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