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宮這樣明智的人不選擇劉備做主公,而是去投靠只有勇武的匹夫呂布?

焚琴丶斷絃


陳宮之所以投靠呂布,只是想要藉助呂布的實力達到自己的目的,並沒有效忠於呂布的意思。



陳宮一開始就是跟曹操混的,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將陳宮和曹操的第一次相遇,設在了曹操刺殺董卓不成逃到中牟縣被抓,陳宮作為縣令棄官和曹操一起逃走。

雖然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但是陳宮對曹操確實有大功。陳宮認為曹操是匡扶天下的英雄,所以他在兗州刺史劉岱死後四處遊說,協助曹操入主兗州。

曹操在入主兗州後,聽從陳宮的計謀,接二連三的取得了對黃巾軍的勝利,收降卒幾十萬,百姓上百萬,因此曹操的實力大漲。

可是僅僅過了一年,陳宮就對曹操失望了。

曹操為了報陶謙殺父之仇,發動東征陶謙的戰爭,還血洗徐州城,幾十萬人被殺,甚至把泗水都堵塞了。


作為士大夫的陳宮對此非常不滿,他為的是輔佐一位匡扶天下的英雄,可不是為了一個殺人無常的屠夫。其實不僅陳宮對此不滿,當時很多名士都不滿。名士邊讓之所以被曹操殺害,就是因為他不滿曹操血洗徐州,處處言語譏諷曹操,讓曹操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關鍵陳宮還是協助曹操入主兗州的關鍵人物,他當年四處遊說,現在他支持的曹操幹出這種事,他面子上也過不去,這不是啪啪打臉嗎?

既然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陳宮一氣之下,聯合曹操手下的許祀王楷準備叛亂,讓曹操這屠夫從哪來回哪去。

陳宮作為謀士還有些腦子,他覺得應該引進外援,不然弄不過曹操。於是他找到了陳留太守張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後獲得了張邈的支持。


不過獲得張邈的幫助還不夠,雖然局勢對他們比較有利,但是他認為還是不能穩操勝券,於是他又和張邈商議找上了呂布,迎接呂布並讓他入主兗州。

為什麼會是呂布呢,因為呂布的神勇天下人皆知,以呂布的武力值加上當時良好的局勢,應該就可以打敗曹操。

可惜,曹操之所以是曹操,就是因為呂布這樣的武將和他不在一個重量級,曹操很快扭轉戰局,收復兗州,並且將呂布趕到了徐州。

這個時候陳宮的計劃已經敗了,但是他還是有一定的自主權,可是緊接著又發生了一件大事,讓陳宮別無選擇,只能一心跟隨呂布了。這件大事就是陳留太守張邈在去找袁術求援的路上被部下殺死了。


陳宮為何不選擇劉備的問題就顯而易見了,陳宮本來也不是要投明主,他就是和曹操過不去,除了血洗徐州以外還有沒有什麼矛盾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陳宮找上呂布只是為了利用他,就是一個權宜之計罷了,他也沒料到最後還是失敗了。而當時劉備還只是一個小縣令,陳宮還真利用不著。


邯鄲醉


要明白陳宮為什麼這麼做?就得明白當時的天下形勢和陳宮面對的情況,不能斷章取義的看問題,事實上陳宮沒有多少選擇。

陳宮是在公元194年趁曹操發兗州之兵大舉攻打徐州陶謙之時,勾結兗州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迎接呂布進入兗州,公開反對並背叛曹操。



關於陳宮之所以背叛曹操的原因有很多,有曹操在兗州亂殺名士,曹操打擊兗州士族,沒有與兗州士族共享權力,但個人認為,陳宮背叛曹操,是因為陳宮這個人,有著巨大的野心,他不甘心為曹操賣命,不甘心在兗州作一個謀士,他想當主公創業。

從陳宮背叛曹操之後,整個兗州的反應來說,曹操已經失去了兗州當地士族的支持,否則也不可能陳宮一反叛,整個兗州只有三座城池還忠於曹操,其他城池全部如同陳宮一樣背叛曹操,是陳宮眼光短淺嗎?是兗州當地士族眼光短淺嗎?未必,應該是曹操這個兗州牧,在當時得罪的人太多了,動了士族的蛋糕。



從我們後世開了上帝視角來看問題,認為陳宮真的非常愚蠢,放著曹操這個潛力股不要,非要抱著呂布這個垃圾股,其實從陳宮的角度來看,他所作的一切,只是為了自已的野心。

陳宮一定會背叛曹操,至於投靠誰,得看當時兗州周邊的形勢,或者周邊有哪些勢力?



公元194年的東漢末年,曹操剛剛擊敗青州軍,成為兗州牧沒多久,兗州的東南邊是徐州,主政徐州的是徐州刺史陶謙,兗州的北邊是袁紹,兗州的西北邊是張揚,幷州人,原丁原部下,與呂布是同鄉,又有交往。兗州的南邊是袁術,當時的袁術勢力發展得相當不錯,深扎淮南。

陳宮想要抵抗曹操自立,必須為自已拉一個外部同盟,陳宮環視左右,並沒有什麼勢力能夠聯合的,袁紹肯定不行,與張邈有仇,張邈第一個反對,陶謙太弱,起不到抵禦曹操的作用,南邊的袁術是一個不可靠之人,張揚又是呂布的同鄉。



況且就算聯合這些有地盤的人,人家也不一定願意來救你,而聯合沒有地盤的呂布,簡直是給呂布雪中送炭一樣,而且呂布有一個特點,武力強大而頭腦簡單,這是陳宮夢寐以求的。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陳宮不是投靠呂布,而是利用呂布,陳宮從來也沒有投靠過呂布,而是一直在利用呂布,正是因為呂布武力強大而頭腦相對簡單,所以簡直就是利用的絕佳人選,如果呂布真的幹掉了曹操,那麼呂布之後就會成為被陳宮幹掉的人。



陳宮是要自已創業打天下的,他不會投靠太過精明的勢力,否則會吞併了陳宮自已,陳宮是要找一個可以利用的合作伙伴,而且從陳宮之後的一系列行為來看,陳宮對呂布毫無忠誠之心,並且策反了呂布的手下郝萌想要幹掉呂布,吞併呂布的部隊。

即使呂布知道了陳宮的計劃,仍然不能把陳宮怎麼樣,可見雙方就是合作伙伴的關係,而且陳宮的勢力都是地頭蛇,也令呂布相當忌憚,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呂布知道了陳宮對自已有異心,但在共同的敵人曹操面前,仍然容忍了陳宮的背叛。



呂布傻嗎?並不傻,只是缺少頭腦,呂布如果在知道陳宮的背叛後對陳宮動手的話,那麼呂布很快就會知道辱亡齒寒的痛苦,呂布殺陳宮很容易,但殺了陳宮之後呢?自已也活不了,不是被曹操幹掉,就是被身旁的劉備虎視眈眈。

陳宮為什麼不選擇劉備?



當時的劉備勢力太弱了,194年的劉備還在公孫瓚手下混飯吃,任平原縣縣令,後領平原國相,平原國說是一國,其實也就是一個縣,實力弱得一塌糊塗,在曹操攻打陶謙時,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去支援陶謙,所以劉備應該在徐州。

陳宮是趁曹操攻打徐州時叛亂的,總不能把在徐州的劉備拉進自已的隊伍吧,況且劉備當時素有賢名,實力又太弱,不是陳宮選擇對象的標準,所以陳宮放棄了劉備,或者說陳宮眼中,並沒有劉備這號人。



實力太弱,起不到抵禦曹操的作用,拉攏劉備沒有用,陳宮拉攏的對象一定要有兩個標準:一是實力夠強,二是頭腦夠水,看來看去,只有呂布是最合適的人選,陳宮於是選擇了呂布。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陳宮原本是有心輔佐曹操成就一番大業的。但是曹操的濫殺無辜讓陳宮深惡痛絕,從而選擇另謀明主。在當時的大環境之下,陳宮選擇呂布是一種明智之舉,也是必然之舉。而當時的劉備跟陳宮可以說毫無交集,自然不可能選擇投靠他。

第一,呂布聲望遠超劉備九條街

正值呂布誅殺逆賊董卓,從而使得呂布的聲望達到了最頂峰。就當時的情形,誅殺國賊董卓是順應民心,匡扶漢室的愛國之舉,呂布也因此成為了大英雄。其次,在經過這次誅殺逆賊之後,呂布在天下各路諸侯之中也擁有了極高的威望,可謂一舉成名。而此時的劉備雖然乃漢室宗親的身份,但手下僅有關羽和張飛兩位結義兄弟,並沒有一兵一卒,也沒有棲身之所,可謂悽慘無比。在聲望方面,此時的劉備更是遠遠無法跟名滿天下的呂布相提並論。而三國時期的謀士武將大多都是根據個人的聲望來投奔的,因此,陳宮選擇呂布而不選劉備那是必然的。

第二,呂布和陳宮一文一武,完美互補搭配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的武力值是三國時期獨一檔的存在。但凡其領兵打仗,幾乎都是摧枯拉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乃是“戰神”一般的存在。但這也暴露了呂布的一個重大缺陷,那就是完全依靠其個人武力在戰鬥,完全沒有謀略。而陳宮作為一位一流謀士,他的長處就在於他過人的才智謀略。呂布帶兵衝鋒陷陣,陳宮在背後坐鎮出謀劃策,可謂文武結合,長短互補的完美搭配。反觀劉備這邊,手無一兵一卒,陳宮的才能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

第三,陳宮與呂布交情深厚,與劉備沒有交情

陳宮與呂布的結識還要歸功於呂布的老丈人王允。正是由於王允的引薦才讓兩人得之相識、相知,最後是惺惺相惜,相見恨晚。況且,王允乃是三朝元老,位居三公的重臣,手中的人脈資源也給予了呂布諸多便利。這些都是呂布隱形的優勢所在,再加上呂布和陳宮的交情,選擇並不難做。再看劉備,他與陳宮根本毫無交情可言。

綜上所述,站在陳宮的立場角度,在那樣的大環境之下,選擇呂布作為主公是實現他理想和抱負的最佳選擇。而選擇劉備,就當時的情形分析,是絕無一點可能的。

我是月關略萌,專注歷史領域。以上是我的回答,感謝大家閱讀,歡迎留言點贊和關注。


月關略萌


為啥陳宮離開曹操,選擇呂布,不選擇劉備?

看三國演義的讀者,往往有一個錯覺,認為曹操誤殺呂伯奢,說出了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話以後,陳宮就與曹操割袍斷義,絕裾而去。可是我們看到陳宮在曹操進攻徐州,為爹報仇的時候,佔據東阿弎縣造曹操的反,迎取呂布來佔據兗州。這時候陳宮的職位是東郡從事,正是曹操的治下。也就是說,在陳宮投降呂布之前,他是在曹操手下打工的。

當然,有可能在這之前,兗州並不屬於曹操,在剿滅黃巾軍的過程中,本來不屬於曹操治下的東郡現在變成了曹操的勢力範圍。陳宮被迫給曹操打工。所以他還要跳槽。

為什麼陳宮要跳槽?在中某縣,陳宮因為佩服曹操為天下蒼生,捨身忘我,覺得他值得追隨。結果在呂伯奢事件中,看清了曹操的奸雄本質,知道他做大做強了,不過是新的董卓而已,所以,陳宮要跳槽

命運好像在跟陳宮開玩笑,他在東郡,又變成了曹操的手下。他有跳槽到呂布手下。所以有人就奇怪了,為什麼是呂布呢?不說劉備當時救徐州還名聲不顯,只有幾百人的草臺班子。陳宮為啥不投靠袁紹,袁術,這可是當時最強大的諸侯了,其他的十幾路諸侯,陳宮不去投靠,偏偏是呂布呢?

在Mfbb看來,陳宮這個選擇大有深意,陳宮此人大有深意。不要忘了,陳宮跟隨曹操,離開曹操都是為了國家,為了大漢朝。現在曹操在徐州屠城,天下的諸侯誰能對抗曹操,誰能真心輔佐漢室呢?當時的諸侯大多數還是董卓提拔的吧。如袁紹。而呂布作為斬殺董卓,為漢室立功,又曾經帶兵對抗過包括曹操在內的各路諸侯。所以陳宮要做出選擇,就有兩個條件:一,忠於漢室,二,能對抗曹操。因為曹操猥瑣發育以後,也會成為權臣奸臣,陳宮已經預料了這樣的結果。所以他選擇了呂布。

陳宮選擇呂布是他忠於漢室的士大夫操守,在這一點上,他與荀彧沒什麼區別,可是大多數人因為呂布的不納忠言,沒有做出成績,從而忽略了陳宮的忠誠。陳宮才是最忠心漢室的那個人。毫不妥協。

淮南袁術造反時,呂布本來答應跟他聯合,是陳宮破壞了他們的聯合。理由很簡單,他是漢臣。

我們看陳宮的所作所為,就知道他的忠誠,孤介,不妥協,與天爭命的那種人。

天下諸侯皆不入陳宮法眼,他不選劉備,假如他知道這麼個人,也就不奇怪了。因為劉備幹不過曹操,劉備當時的皇叔身份還沒得到皇帝認證呢?還是個小嘍囉。他的忠心也沒有得到陳宮的認可。

所以有人認為,陳宮選擇呂布,其實是無奈之舉,因為天下英雄雖多,達到陳宮的要求的人卻沒有一個,呂布只能算半個。因為陳宮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曹操做大做強,最後走上篡逆的道路。




坎坎且伐檀


我是歷史伶俜者,你來問我來答。

良禽擇木而棲,亂世之中想要建立一番功業,陳宮選擇呂布是他當時最優的選擇了。

操曰:“公臺自別來無恙?”宮曰:“汝心術不正,吾故棄之。”操曰:“吾心不正,爾如何事布?”宮曰:“布雖無謀,不似你諂詐奸雄也。



三國演義之中,曹操殺呂伯奢一家,說寧我負天下人,勿天下人負我。陳宮與曹操反目成仇,而呂布又是曹操的敵人,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況且呂布勇武少謀,遇到事情,反正操起方天畫戟就上,勇力過人,比較“天真”,沒那麼多陰謀算計,說難聽點就是匹夫之勇。陳宮輔佐他,相對而言,呂布對他言聽計從。況且忠臣不侍二主,陳宮也要盡力輔佐呂布吧。



從時間來講,具體劉備當時的情況我記得不太清了,總的來說呂布應該名氣比劉備大。每個人認為的明主標準不一樣,不是選最優秀的人,而是選擇最合適自己的人。



例如:諸葛亮為什麼不選擇曹操,孫權,而選擇當時寄人籬下的劉備,很多因素吧。對於劉備請諸葛亮,我給不了你最好的,但我能給你我可以給你的,三顧茅廬。諸葛亮選擇劉備也是加入創業型企業,成為劉備軍師,地位高。而曹操那邊,文臣如雲,武將如雨。孫權江東那邊也有周瑜,張昭等人,去了職業前景競爭壓力大。寧為雞口,不為牛後。在劉備窮困潦倒的時候,輔佐是雪中送炭。 想想估計總的來說是緣分,讓他們走到一起吧。


歷史伶俜者


劉備前半生一事無成,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輔佐,卻混得連個地盤都沒有。還是呂布聽從陳宮之計攻打兗州,曹操帶兵退出攻打徐州,再加上徐州牧陶謙身死,劉備才得到徐州這塊地盤。

陳宮此人本來就是名士,原是中牟縣縣令,是私放刺殺董卓的曹操,才亡命江湖。後因不忿曹操的為人,才和曹操分道揚鑣,後與張超結識,與張邈、呂布一起合謀攻取兗州。



陳宮選擇勇武匹夫呂布,而不選擇劉備,我認為有如下原因:

一、呂布名滿天下,勇猛過人,身邊正好缺少一位謀士,陳宮選擇他,完全是時事所逼。

呂布號稱三國第一猛將,武藝高強,勇冠三軍,手下又有張遼、臧霸等大將輔佐,完全有實力成為一方諸侯。

陳宮認識曹操、張超、張邈、呂布等人,雖曹操最有優勢,但陳宮不認同曹操的為人做派。在剩下的幾人中,也只有呂布有稱霸一方的可能,所以陳宮選擇他也是理所當然。


宮曰:“汝心術不正,吾故棄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獨事呂布?”宮曰:“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操曰:“公自謂足智多謀,今竟何如?”宮顧呂布曰:“恨此人不從吾言!若從吾言,未必被擒也。”

呂布有勇無謀,身邊正好缺一位謀士,他與陳宮配合,一文一武,在當時的環境,完全可以開創一番事業,這也是陳宮選擇呂布的原因。


二、劉備當時尚無根基,還四處漂泊,在民間雖然有些名聲,但還不足以令天下之士擁護,陳宮與他從未接觸,談不上要選擇他。

劉備一直號稱是皇室宗親,卻實力弱小,雖有萬人敵關羽、張飛追隨,卻一直四處漂泊,依附諸侯。他自己都是自身難保,無處棲身,更談不上發展壯大,陳宮不選擇他也是在他身上看不到希望。

陳宮追隨呂布時,劉備還在公孫瓚手下打雜,完全看不出將來會有一番成就。陳宮與他兩人也從未接觸,此時,陳宮知不知道劉備此人?還是個疑問,那麼讓陳宮去追隨他就完全沒可能。

陳宮與劉備相識,也是呂布兵敗兗州,來徐州投靠劉備時的事。只是當時陳宮選擇了呂布,一心為呂布籌劃,還做了很多對不起劉備的事情。他與劉備,從來就沒有情誼,更談不上交心,兩人各有各的打算,註定是敵人。


三、陳宮選擇呂布也只是一個跳板,呂布有勇無謀,更好控制。

呂布打仗有一套,衝鋒陷陣,猛不可擋,但有勇無謀,更容易被謀士左右,陳宮也是看重這一點才選擇了他。

陳宮對呂布並不是一味的忠心,袁術向呂布求結姻親時,陳宮看出了計策,卻沒有點醒呂布,而且還幫袁術這邊設計。可見陳宮有自己的打算,只是把呂布當一個跳板,來完成自己心中所想。

宮曰:“吾見奉先,使其即日送女就親,何如?”胤大喜,稱謝曰:“若如此,袁公感佩明德不淺矣!”宮遂辭別韓胤。

陳宮的這一次向袁術賣好,背後肯定有深層次的原因,只是呂布敗得太快,他和陳宮兩人都被曹操所擒,我們才無從得知陳宮所圖,但我們可以肯定,他並不是為了呂布的利益。

由此可見,陳宮選擇呂布,也是因為呂布有勇無謀,更好控制,他想利用呂布,達到自己的目的。


昊陽閒看歷史


引呂布入兗州是陳宮當時最好的選擇。

陳宮作為曹操早先的主要謀士是很賣力的,曹操入主兗州也是陳宮的建議。

陳宮為什麼叛變曹操,現在普遍認為是曹操殺邊讓等名士而引起陳宮反感,陳宮能以外交手段說服兗州人士迎曹操,則其在兗州定很有名望,而且在兗州交友廣泛,曹操殺名士,不僅傷眾人之心,而且陳宮面子上也過不去。

陳宮為什麼不投劉備,因為劉備名望還小,只是陶謙的一方客將。而且陳宮的基本盤在兗州 ,自然不想另闢蹊徑。

呂布,有威名,殺董卓對漢室有功,破張燕有勇名傳世,而且呂布從袁紹處出奔,前途迷茫,此時聯結呂布,呂布必定欣然而至。

另一個關鍵人物是張邈,和曹操,袁紹少時都是好友,後來討董時張邈與袁紹發生予盾,袁紹多次要曹操殺張邈,曹操不從,但張邀依舊心不自安。

陳宮說服張邈:

今州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

可見陳宮的目地是和呂布聯合,執掌兗州,他並不是完全為了自己,而是代表兗州集團想換個領導人,這隻能是曹操太強勢引起兗州人的反感,換個能共同合作的老闆更符合兗州人的利益。

可惜呂布水平太菜,被曹操絕地翻盤!



(關注我,有更多三國故事)


小白又改名了


首先本大拿以個人觀點先定一個調!

陳宮是漢末一個有正義感的高級智囊,卻可惜有謀事之才卻無識人之明。在他之前還有一個人也是這樣的。

陳宮為什麼不輔佐劉備?這個問題挺奇怪的。他為什麼要輔佐劉備?第一,不認識,沒交情。第二,劉備那時名聲未顯且無立錐之地。第三,沒人引薦,沒交集。所以沒有輔佐劉備不是很正常。

他為什麼輔佐呂布?第一,他們認識,呂布經過王允認識了陳宮,並結為好友。第二,陳宮開始他說服兗州名士輔佐曹操,不料其中有幾名名士被曹操處死。所以曹操叛離曹操投奔呂布,因為他覺得呂布本身驍勇善戰武功高強,但收下缺乏謀士,再加上呂布自誅殺董卓後威望一時無兩。“溫侯”之名響徹天下,所以他投奔呂布!!可惜啊,公臺雖有謀事之才卻無識人之明他忘記了400年前范增在項羽手下的下場。

事實上陳宮並不算當時的頂級謀士,荀莜曾經評價說“夫陳宮智遲”。李質評價“陳宮之智足與操相敵,但呂布不能用,亦未到出神入鬼妙處”。唉,其實一個陳宮,人之為物如深海高山,又有幾人有識人之明。縱有識人之明,又有幾人能明白,控制自身呢?



大拿陳


演義中,陳宮仰慕曹操高義,敢於行刺漢賊董卓,於是放棄中牟縣令,同曹操一起逃亡。然而,他們兩人在呂伯奢家休息時,由於曹操疑神疑鬼,誤殺呂伯奢一家,後又斬殺呂伯奢。陳宮實在看不下去,才離開曹操,遠走高飛。

而在正史上,先是曹操手下高級謀士,後迎奉有勇無謀的呂布進入袞州,叛曹投呂。總之,陳宮是離開曹操,轉投呂布的。那麼他在拋棄曹操後,為何不選仁德之君劉備,而是選有勇無謀的呂布呢?

從為何不選劉備和為何選擇呂布兩方面,分別分析如下。

為何不選劉備

其一,劉備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

劉備是一個仁德之君不假,可是當時劉備無兵無勢,還沒有入得了陳宮法眼。劉備在鎮壓黃巾軍和討伐董卓後,僅僅是一個平原縣令。你想,一個小小的縣令,能有多大的本事,能有多大的成就,能有多少軍隊,能和強大的曹操抗衡嗎?這都是懷疑的。不說陳宮,就說其他智者,也沒多少人能夠看得出劉備是一個潛力股,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對象。《三國志·先主傳》中記載如下:

使與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

其二,劉備忙於支援徐州牧陶謙。

陳宮是在曹操大軍征討徐州的情況下,才有機會反叛的。當時,曹操之父曹嵩途徑徐州時,死在徐州,引起了曹操的怒火。本來曹操早想征討徐州了,只是苦於師出無名,現在終於有了藉口了,為父報仇。陶謙徐州本來就是四戰之地,剛剛被黃巾軍蹂躪,現在又遭到曹操鐵騎的打擊。他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四處求援。

可是好多人畏懼曹操大軍,並沒有前去支援,只有劉備不顧兵少將寡,帶領關羽和張飛,前去救援陶謙。他是為了匡扶正義去救援的,自知自己兵馬太少了,不是曹操對手,還拉下老臉,前去老同學公孫瓚那兒,借來大將趙雲及三千軍隊。

當時,劉備正忙於支援徐州陶謙,才給陳宮叛曹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可是,劉備也脫不開身,無暇和陳宮聯合,一同反曹。其實,劉備支援陶謙,和陳宮叛曹迎呂,是遙相呼應的,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顧。只憑借劉備的那一點微末軍隊,是擋不住曹操的鐵騎的,如果不是陳宮叛曹,徐州估計就被曹操打下來了。可以這麼說,不是劉備解了徐州之圍,而是陳宮迎奉呂布,抄了曹操後路,這才使徐州轉危為安。

為何選呂布

其一,呂布走投無路,陳宮迎奉呂布就是雪中送炭。

陳宮環顧四周實力派,也只有呂布最適合。當時,呂布手刃董卓後,被其手下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討伐,呂布戰敗,不得不逃出長安,遊蕩江湖。此時的呂布,猶如無家可歸的小鳥,急需一塊地盤,發展自己的勢力。這時,陳宮敏銳地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說服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以及中郎將許汜、王楷等人一同叛變,將呂布迎接到袞州。

這對早期的曹操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你想,當時的曹操也只有袞州一個根據地,現在沒了,自己還在前線打戰。如果不是夏侯惇與荀彧、程昱三人據守鄄城、範城、東阿三座縣城,曹操就如同襄樊之戰失敗後,荊州又丟失無家的境遇。《三國志》中記載如下:

太祖初使宮將兵留屯東郡,遂以其眾東迎布為兗州牧,據濮陽。郡縣皆應,唯鄄城、東阿、範為太祖守。

當時袞州四周有袁術、袁紹等實力派,可是他們都非常強大,多一個陳宮不多,少一個不少。陳宮投奔袁術和袁紹,能發揮的實力有限,不能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迎奉啥都沒有的呂布,就如同雪中送炭,陳宮瞬間成為了僅次於呂布的二把手。這就是陳宮迎奉呂布的原因。

其二,呂布當年斬殺漢賊董卓,深得人心。

陳宮是漢朝官員,本質上是為了復興衰微的漢室江山,他剛開始選擇曹操,也是認為曹操是心向漢室的。後來曹操亂殺袞州邊讓等名士,陳宮對其失去了信心,而呂布聲名遠播,這才離開曹操,追隨呂布。想當年,漢獻帝逃出李傕郭汜的手掌,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呂布,他認為呂布能夠輔佐自己,振興漢室江山。無奈呂布自顧不暇,才沒有迎奉漢獻帝。

總結:陳宮環顧袞州四周,逐一排除了袁紹、袁術等軍閥,至於劉備,還是一個年輕晚輩,沒有入得了他的法眼。這麼算下來,陳宮只能迎奉呂布進入袞州,反叛曹操。


魁哥說三國


機遇和命運,如果能小轎車,誰願意踩三輪車。如果能進好公司的話誰會願意進差的公司呢。但是也要看時機的。你想進人家未必要,人家公司好想招人,你未必能找到那家公司,瞭解那家公司。

而且以前古時候可不是像現在通信那麼發達,一個電話,一個微信就能彼此瞭解信息,而三國時全國各地信息未不能及時傳送出來,所以陳宮一開始出來碰巧碰到呂布了。一看呂布長的不錯,人高馬大威風的不行。手下有兵有將有地盤綜合來講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比當時的很多小軍閥好太多了。所以跟著呂布混也很正常的。

當他後來看到比呂布好的主公時,想想呂布對他還行,而且忠臣不事二主。還是繼續輔佐呂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