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刘武之死与景帝时期著名的“刺袁案”有着怎样的关联?

张峰是我不曾离弃的信仰


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弟弟,都是窦太后所生。窦太后也像许多老人一样,偏爱小儿子,希望汉景帝驾崩后,能传位给弟弟梁王。后来大臣袁盎劝阻汉景帝,不应立弟弟,而应立儿子为太子。消息传到梁王的耳朵里后,刘武派人杀掉了袁盎,这也就是所谓的“刺袁案”。

刘武当初和汉景帝一起宴饮,此时的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汉景帝也许是喝高兴了,也许出于其他目的,酒后对弟弟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刘武辞谢,虽然知道这不是汉景帝的真心话,但他内心却多了一份期盼。后来爆发的“七国之乱”,也是刘武抵抗的最彻底。因为如果汉景帝真的兑现当初诺言的话,刘武就是在为自己守天下。领着大军在一旁的朝廷太尉周亚夫,却是看着七国叛乱的联军,和刘武对耗,一直将近3个月后才发兵击打叛军。

当初汉景帝酒后许诺死后传位给弟弟,窦太后听到也非常高兴。只是窦太后的娘家侄子窦婴,对此大力进谏,认为传位给儿子是祖宗的制度,不可随意改动。因为窦婴的这番话,惹得窦太后老大不高兴,窦婴辞职后都不允许他进宫朝拜。由此可见,窦太后对于小儿子是非常偏爱,即使娘家侄子发表不同意见,也被她无情打击。

“七国之乱”后第二年,汉景帝立儿子刘荣为太子。梁王虽然没有被立为皇太弟,但因梁王和汉景帝关系最亲近,又有大功,封地大都是膏腴之地。再加上窦太后的偏爱,赏赐的东西不可胜数。甚至汉景帝赐给他天子旌旗,梁王刘武出行的仪仗都快赶上皇帝了。刘武也趁机招揽四方豪杰,制作大量弓弩,府库里的财宝也是多的不可胜数。此时,即使汉景帝立了太子,刘武还是雄心勃勃想要接替汉景帝的位置。

后来,太子刘荣的母亲因为善妒,汉景帝怕以后自己其他女人和儿子不能善终,于是废掉太子刘荣。此时,刘武和窦太后又看到了希望,但是大臣袁盎等大臣,也像窦婴一样,认为此事绝不能让刘武继承皇帝。在大臣的建议下,汉景帝立胶东王(后来的汉武帝)为太子。因此刘武怨恨袁盎等人,派遣手下招揽的刺客,杀掉了袁盎和其他十几个大臣。

梁王的这个举动惹怒了汉景帝,汉景帝大肆搜捕刺客。刘武最终无奈地让刺客自杀后,然后才交给汉景帝。从此以后,刘武就渐渐失去了汉景帝的欢心,甚至朝拜的时候,外人都不知道刘武住在哪里。窦太后大哭:“皇帝杀了我的儿子!”孝义这个大帽子压下来,孝景帝非常担忧。后来刘武出来谢罪,和窦太后、汉景帝三人抱头大哭。虽然汉景帝因为担心背上不孝的名声,但和自己弟弟关系就疏远了,再也不肯让刘武和自己同乘一辇了。“刺袁案”使得刘武的希望彻底破灭,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刘武,使得心情郁闷的刘武加速了死亡。

后来刘武死在自己封国,窦太后又开始作妖:“帝果杀吾子!”“帝哀惧,不知所为。”此外,窦太后还以绝食向汉景帝示威。汉景帝没有办法,和自己姐姐商量后,把原来的梁国分为五份,分封了刘武的五个儿子,他的五个女儿每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封赏。窦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后,才变得高兴起来,开始正常饮食。

所以,从整个经过来看。一样是自己的儿子,但因为窦太后偏爱的太明显,使得皇权出现纷争。也正是在母亲的庇护、纵容下,使得刘武认为自己有大功,对于皇位更加渴望。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汉景帝当初不过是酒后之言,内心还是想着皇权父子相传。而“刺袁案”中被杀的袁盎等人,不过是皇权斗争下的牺牲物罢了。

资料参考:《汉书》。


飞熊说历史


刘武为人爽快,他让中央集权得以增强,在经济上和军权上掌握处所,推进了哥哥刘启的统治次序。可是刘武最后的终局却不是很好,他究竟是怎样死的呢?

汉景帝废弃了太子刘荣,窦太后开端四处活动,想让刘武承继兄弟的皇位,可是遭到了袁盎等人的竭力反对,这时候分,汉景帝刘启就起了废弃刘武的心机,不论出于妒忌他取得母亲的心疼,还是顾忌他障碍了子孙的山河,他都必需要行动。

汉景帝立了刘彻为太子,这就是日后的汉武大帝,这件事情让刘武心存怨恨,虽然本质上仍是投合皇兄,一旦失势了就会像七国之乱的藩王一样,结局不会比他们好到那里去,刘武愤恨之下,结合了谋士,开始行刺袁盎等人。

袁盎死后,汉景帝震怒,对刘武穷追猛打,刘武命谋士当替罪羊,情势稍有好转。刘武对窦太后很孝敬,屡次请求留在长安都被汉景帝拒绝,后外出狩猎时看到一头怪牛,返来便抱病逝世,可是窦太后以为这是刘启所为,以为他摧残手足兄弟,到死都没有原谅汉景帝。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只要刘武有了皇帝梦,汉景帝是不管有没有“刺袁案”的发生,都会着手处理刘武,毕竟兄弟没有儿子亲,为了儿子的皇位稳固,必须要除掉一切潜在威胁。


小南史


刘武是个悲剧英雄。刘武(前184年-前144年),与馆陶公主、汉景帝同为窦太后所出,汉文帝刘恒嫡次子。前178年,刘武与刘参、刘揖同日被汉文帝分别封太原王、梁王和代王。前176年刘武被改封为淮阳王。前168年梁怀王刘揖逝世,却无子嗣,刘武又被封改梁王。

提起梁王刘武之前,必须先提另外一个人,是他成就了刘武,也造就了刘武悲剧的一生,这个人就是贾谊。初中课本上我们学过贾谊的《过秦论》,其实贾谊才华横溢,是集儒家学,法学于一身的大家,曾任梁国国相,前168年梁怀王刘揖意外逝世,汉文帝本来决定撤销梁国,贾谊上奏建议保留梁国。

按照汉初贾谊的规划,中枢最终会削蕃实现郡县制,藩王必定会反叛,所以需要一强力的亲中央的藩王镇守战略要地睢阳,因此中枢一直对刘武很暧昧,给了他皇位的暗示和希望。文帝,景帝,窦太后每年都赏赐给梁王大量的财物,这个可以看成是对这儿子,对弟弟的宠爱,也可以看成是中枢通过皇族内部赏赐,瞒天过海的对梁国进行战略支援,等到七国之乱发生后,梁国有雄厚的实力堵住叛军的前进路线,最终被周亚夫抄了后路平定叛乱。

刘武功绩

七国之乱时,刘武坐镇的梁国首都睢阳,在睢阳刘武被吴楚叛军围攻。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吴楚军都打入城中,后被消灭。太尉周亚夫被汉景帝授予军事上指挥的全权,刘武多次派人去请求援兵,周亚夫为大局考虑没有出兵援助,只让刘武拖住吴楚军,最后周亚夫断吴楚军的粮草,吴楚军大败。客观的说,按照功绩划分,此战刘武的功绩最大,如果刘武没有坚持住,周亚夫的策略就会把大汉带入深渊。支撑刘武坚持的动力,就是皇位!

刺袁案始末

袁盎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对窦太后和景帝有大恩。当初慎夫人很受文帝宠幸,在内宫常和文帝、窦皇后同席而坐。一次,文帝到上林苑游玩,窦皇后、慎夫人跟从。等到就坐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袁盎就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坐,文帝也很生气,就起身回宫了。事后,袁盎劝谏文帝:“臣听说尊卑有别,内宫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已立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宠妾,妾怎么能和主同席而坐呢!这是失却尊卑啊。且陛下宠爱慎夫人,就应该厚加赏赐。如果尊卑不分,名为宠爱,实则害了她,陛下难道不知道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人彘”的事吗?”文帝这才高兴,并把袁盎的话告诉了慎夫人,从此慎夫人放弃争夺皇后之位。

平定七国之乱后,因为梁王最亲,战功确实也很卓著,汉景帝重赏了梁王,刘武本以为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景帝和窦太后再也不提当初的皇位承诺。太子刘荣被废之后,景帝立胶东王为太子。此时梁王才大梦初醒,梁国和梁王只是中枢的一个布局,皇位就是那个诱饵。刘武怀着怨恨,和羊胜、公孙诡等人谋划,暗中派人刺杀袁盎和其他参与议嗣的十多位大臣。朝廷缉捕凶手,未获。于是天子怀疑梁王,捕获到凶手,果然是梁王所主使。于是景帝派遣使者不断往来于至梁国的路上,到梁国去反复按验,逮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藏匿在梁王的后宫。使者责问二千石官员很急迫,梁相轩丘豹和内史韩安国进谏梁王,梁王才命令羊胜、公孙诡都自杀,之后把他们交出来。窦太后因此怨恨梁王。梁王恐惧,于是派韩安国通过长公主向太后认罪,请求宽宥,这才得到宽恕。

刘武结局

此事之后刘武已无争储的想法,负荆请罪于汉景帝前。汉景帝中元六年,刘武再次入朝,请求留在长安,入侍皇太后,但景帝没有批准,刘武回到封地后四个月 ,突患热病,病情急剧恶化,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死后谥号梁孝王。以‘孝’作谥号,这也算是中枢对刘武一生功绩盖棺论定。

刘武之死是有必然性的,就算没有刺袁案,以景帝刻薄寡恩的性格,当刘武没有利用价值以后,那么一个实力雄厚的藩王,结局已经注定了!



等待30年


严格地说刘武应的死,应该是直接地死在他的皇帝梦和上(为皇帝梦,刘启是一定是要找理由杀他),间接地死在他母亲窦太后的骄宠与皇帝梦上。

试问世上有哪个皇帝不想把皇位传给儿子?可窦太后为了自己不被儿媳架空而当太皇太后,一心想握皇太后权力不放,总想着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这应该算是做白日梦。

也许是窦太后依然脱不出小家子气,她不知道她的儿子汉景帝有多睿智,也不知道她儿子梁王有多鲁莽冲动。


汉景帝这边要扛着母亲的胁迫,还要一边利用弟弟刘武的骁勇稳定汉室江山。果然,刘武在平叛吴楚七国之乱时立了首功,稳定了汉室江山。所以汉景帝对立太子一事一直表现出暧昧的样子。

然,当窦太后真的直逼汉景帝立梁王为太子时,汉景帝将计就计地玩了个大招。他算准了朝臣们一定会反对破祖制家法立梁王为太子,也算准了梁王一定会恼羞成怒而疯狂从而给自己杀刘武的机会。

天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同理,天子要灭梁王,也必先使梁王疯狂。


果然,当汉景帝在与朝臣们商议要立梁王为太子时,遭到袁盎等朝臣们的坚决反对。

哈哈,不知道梁王立不成太子是汉景帝的无奈,还是正中汉景帝的下怀。反正汉景帝向窦太后汇报说:朝臣们反对立梁王为太子。

本来,梁王立太子也是个没影的事。可偏偏这个梁王仗着窦太后是他的大后台,骄横跋扈疯狂地杀起朝廷的重臣们来。一夜震惊朝野的大案暴发。

当惊天大案摆到窦太后面前时,窦太后也不敢再提立梁王为太子之事了。就这样,以刘启的完胜宣告立刘彻为太子。

不管什么人,他一旦走上对权力痴心妄想的路,一定要为他疯狂而付出自取灭亡的代价。

窦太后活活地助梁王刘武踏上了不归路,刘启成功地除掉刘武。


吴百兰


我们可以先来捋清楚这其中几个关键人物之间的关系。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

  梁王刘武:汉文帝刘恒嫡次子,西汉梁国诸侯王,刺袁案始作俑者。

  袁盎:西汉文景两朝重臣,刺袁案被害者。

  除了以上三位重要人物以外,还有一个人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她就是窦太后。窦太后和汉文帝刘恒生了两男一女,即: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王刘武。也就是说,汉景帝刘启和梁王刘武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这一点至关重要。

要探究梁王刘武之死和“刺袁案”之间的关联,我们就要先搞清楚“刺袁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的来龙去脉究竟如何。下面就来着重介绍一下“刺袁案”的被害者袁盎。他可以说是文景两朝备受皇帝赏识的重臣,在朝廷中所扮演的角色,多少跟唐朝时的魏征,明朝时的海瑞,北宋时的陈瓘类似,是敢于跟奸党佞臣做斗争,敢于跟当朝皇帝直言劝谏的诤臣。

相较而言袁盎似乎更加浑一些,在不断表现自己刚直不阿,胆略过人的同时,也在朝中不断树立新的敌人。有些政敌被他所击倒,也有些则在暗中跃跃欲试伺机发难。袁盎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谕,对礼教、等级方面的重视程度是相当严格的。他时常对皇帝的一些言行态度做出直截了当的指正,可以说是简单粗暴。

有人僭越了君臣之礼,他会马上做出指责和劝诫;皇帝与溺爱的宠妾同席而坐,袁盎会立刻上前阻止,提醒要注意尊卑之分以免后宫失和。诸如此类的事情,只要袁盎看到或是听闻便会直言不讳地向皇帝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由此看来他也不算是个受皇帝喜欢的人。不过好在开创文景之治的两位皇帝,都算是从谏如流的明君,否则袁盎也不至于能够历经两朝,富有声名。

袁盎身上所蕴藏的能量是巨大的,其本人的言论立场往往极具代表性,因为他非但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而且皇帝时常还要听取采纳他的意见,所以他的观点带有很重的分量。只是袁盎或许没有意识到,当朝为官有些事情往往是触碰不得的,尤其是事关立储的敏感话题。

在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后,有关于立储的事情就被再次推上了台面。而在朝中话语权极大的窦太后希望自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能够成为继承人。老太太的想法我们只能从一位母亲的心理去试着理解,眼看自己的长女是馆陶长公主,长子是当朝皇帝,那怎么样也不能亏待了小儿子不是?况且通常家中最小的儿子会受到最多的宠溺,窦太后和梁王刘武之间的感情便是如此。如果能够让刘武也当上皇帝,以后天天都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岂不是更好?

但是这样的想法马上就遭到了以袁盎为首的众多大臣的反对,因为按照汉制礼法帝位的承继从来只有“父死子继”,而不是“兄终弟及”。而且当时汉景帝膝下有14个儿子,刘荣不行还有那么多候选,哪里轮得到梁王刘武呢?在袁盎等人的极力反对下,窦太后的试探顿时遭到强大阻力,这件事也因此只能不了了之。

在这次风波之前,其实还有过一个小插曲。有一次汉景帝曾当着梁王刘武和窦太后的面,声称在自己离世后会将帝位传给弟弟,虽然只是酒后戏言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让梁王和窦太后都极为高兴。而刘武也仗恃自己平七国之乱有功,外加窦太后的溺爱,在自己的封地梁国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连出行也用了与天子同样的规格,这简直是把当皇帝的想法赤裸裸的展露无遗。

得知是袁盎等人极力反对后,原本有意争位的梁王刘武自然怀恨在心。因此在汉景帝正式立刘彻为太子后,也宣告刘武彻底被判出局,他很快就将矛头指向袁盎,最终命梁国刺客将袁盎杀害于安陵郭门外。

而这件事也彻底引燃了汉景帝和梁王这对兄弟之间微妙关系的导火索,更为恶劣的是就在袁盎被刺杀的同一天,还有十几位朝臣同时遇刺。他们都是曾出言反对梁王刘武继承帝位的大臣,因此这件事情一时间必然震惊朝野。

事情闹到这种地步,汉景帝决定彻查到底,结果在抓获凶手后发现是刘武在暗中主使。事情败露后,曾协助刘武密谋暗杀事件的公孙诡、羊胜被率先推出来承担了罪责。但做贼心虚的梁王刘武自此以后日夜担惊受怕,派人恳请长公主刘嫖率先求得窦太后的原谅,进而希望寻求汉景帝的宽恕。

但当朝重臣被一日内接连杀害,这样的事情放在素有政治清平赞誉的汉景帝一朝,简直就是平地惊雷,其恶劣影响几乎无可挽回,因此即便汉景帝念在窦太后的情面,以及手足亲请上没有痛下杀手,但也就此逐渐疏远了跟刘武之间的关系。

日渐的冷落和打压,必定让梁王刘武的日子过得胆颤心惊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在汉景帝又一次拒绝自己留在京师的请求后,郁郁寡欢地回到封地,他意识到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彻底结束,即便暂时没有性命之虞但头上也早已悬起了一把时刻便会落下的屠刀。一个人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往往会变得格外脆弱,以至于身染热病后不出六天就撒手人寰了。

梁王刘武是病死的,但也可以说是在野心落空后郁郁而终,而“刺袁案”恰恰是其生命的转折点。

  

  

  

  

  

  

  

  

  


萦羽怀


太子刘荣被废之后,窦太后和梁王对传位梁王一事再次充满了希望,但是汉景帝对是否传位梁王的事情,却拿不定主意。他征求了爰盎等一些大臣的意见。袁鸳等大臣根据历史事件论证,认为传位给弟弟,将来容易引起内乱,对国家的稳定不利,汉景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立了另外一个儿子刘彻为太子。

梁王听说刘彻被立为太子之后,就认为自己的储君梦再次破灭而懊恼,他认为这都是袁鸳等人影响了汉景帝,于是一怒之下,他派人到京城来刺杀爰盎等建议不传位给他的十几个大臣。刺客来了以后,一路向人打听袁鸳的住所,因为袁鸳平时对朋友非常真诚,而且对他的下属也非常仁慈。所以他在广大老百姓中有特别好的名声,当刺客打听袁鸳的时候,人们就重口交誉的赞叹。袁鸳让刺客很受感动,于是他冒着将来被梁王除去的危险,跑去见袁鸳,对袁鸳说,我是受梁王之托来刺杀您的,因为您是个好人,我不忍心杀你,可是你要小心,还有十几个刺客在后面呢。

刺客一批又一批的来到,也让袁鸳最终没有能逃过刺客刺杀的命运,对于这十几个大臣被自杀一案,汉景帝怀疑是和梁国有关系,果然很快就查出刺客是从梁国来的,窦太后一听到这个事情可能牵扯到他最心爱的小儿子,就连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了。





千金朵朵宝贝


梁王刘武,汉文帝嫡次子,汉景帝同胞帝,母窦太后。前178年受封代王,前176年改封淮阳王,前168年,继嗣梁王,国都淮阳(今河南商丘)。“七国之乱”期间,曾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是窦太后最宠爱的幼子。

景帝在一次小型家宴上说以后要传位于梁王,窦婴马上提出反对,说大汉王朝向来是父死子继,怎能违反祖制而传给弟弟,当时梁王也起身辞谢,他虽然知道这不是哥哥的真心话,但还是心中得意,面露喜色,如果当初梁王能够及时起身倒头跪下,请景帝收回成命,估计后来也没有这种他想继承皇位的说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景帝说给梁王传位之事,是景帝刚刚继位三年,又听从了晁错削藩的建议,自然会提防各诸侯起兵造反,而梁国是国都长安的门户,说这样的话,是希望获得梁王的支持。

果然景帝三年,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景帝与太尉周亚夫制定的政策就是由梁国正面抵抗,朝廷保存实力,只是出兵断叛军粮道。梁王虽百般求援,周亚夫就是置之不理,只能在正面战场上拼死抵抗,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立自己的儿子刘荣为太子,压根儿就没有想起梁王,梁国实力已是大减,景帝不怕他造反。

到景帝七年,太子刘荣被废,窦太后又想立梁王为嗣,问景帝“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景帝口头答应,又让朝中大臣商议,结果袁盎带头反对,窦太后从此不再提梁王为继承人的事。

接着,就发生了刺袁事件,袁盎等大臣在路上被刺杀,景帝下令调查,结果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梁王与梁国,梁国内史韩安国对梁王进行了劝说,他说现在窦太后在世,梁王您可保安全,但太后去世以后怎么办,您的生杀大权,都掌握在你哥哥手中,不如现在及时认错,取得谅解,以后可保性命无忧,梁王默许。

公元前144年,梁王进京向景帝谢罪,坐的是出殡时用的布车,赤膊背着砧板、斧头请求处罚,通过自己的姐姐刘嫖才敢去见景帝,景帝虽然原谅了他,但以前所有享有的特权全部取消,失落的梁王回到封国,每天都胆战心惊,神情恍惚。

据《史记-梁王世家》记载,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梁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

由此可见,梁王的死,跟“刺袁案”是紧密不可分的,如果梁王不是仗着窦太后的宠爱,嚣张跋扈,图谋不轨,觊觎帝位,就算凭着抵抗七国之乱的功劳,也是可以享一世太平的。


政史新君


汉景帝时期的“刺袁案”是指西汉重臣袁盎被杀一案,刺客是梁王刘武所指派。两人之间的矛盾却是:袁盎阻止了刘武成为王储的可能。

刘武是汉文帝刘恒次子,汉景帝刘启同母弟弟,他们的母亲为窦太后。汉景帝即位不久,也就是公元前154年,吴、楚、齐、赵等七国反叛,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叛乱初期吴、楚等国军队所向披靡,很快逼近长安,到达梁国的边境,但刘武率兵据守睢阳(今河南商丘),抵抗吴、楚之兵达三个月之久。吴、楚受阻于梁国,不能越过梁国向西进兵,为汉朝廷兵力部署赢得宝贵时间,太尉周亚夫等人渡过淮河,和梁王一起围歼了叛军,平定叛乱。事后论功行赏,梁王当然要记下头功。

正因为梁王在平叛,和稳定朝廷政权中起的重要作用,汉景帝对自己的亲弟弟非常信任,而窦太后对自己小儿子,更是无比宠爱,便萌生了要梁王接景帝位置的想法。这时梁王的地位可以说和皇帝平起平坐,风头一时无二。

七国之乱平定后,当时朝廷还没有立太子,有一次汉景帝与刘武宴饮,在闲谈时随口说:“我千秋万岁之后,传位于梁王你。”正所谓君无戏言,梁王虽然明知这不是真心话,但心中当然高兴不已,窦太后却信以为真。公元前150年十一月,汉景帝废黜太子刘荣,窦太后乘机提出让刘武作为继承人的请求。袁盎则大力反对,他认为以嫡长子继承制的“周道”没有传给兄弟的说法,阐明传位嫡长子才是汉王朝的传统,最终使汉景帝改变想法,


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因此刘武对袁盎非常怨恨,暗中派人刺杀袁等大臣。《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心不乐,家又多怪,乃之棓生所问占。还,梁刺客後曹辈果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

袁盎被杀一事,汉景帝一直怀疑刘武所为,待捕获到凶手发现果然是刘武所主使。汉景帝因此怨恨刘武,禁止梁国君臣来往长安。刘武看到皇帝疏远自己,心里特别害怕,派人通过长公主刘嫖向窦太后认罪,请求宽宥,这才得到了汉景帝的宽恕。公元前144年(汉景帝中元六年)的冬天,刘武又入京朝见皇帝,呈上奏折请求留住京师,汉景帝没有答应。刘武回到封国后,心神恍惚,闷闷不乐,当年的六月中旬,刘武得了热病,过了六天就死了。


凡人梵思


梁王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一直很受母亲宠爱,窦太后劝汉景帝刘启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汉景帝内心不悦,兄弟之间一直心怀芥蒂。袁盎帮助景帝拒绝了窦太后的提议,梁王怨恨袁盎,派刺客刺杀了袁盎。后来景帝追查刺杀案线索直指梁王,并且牵涉谋反大罪,虽然凭借窦太后关系没有对梁王治罪,但梁王深知与皇位无缘,兼之对皇帝哥哥的畏惧,忧郁而终。


沈阳地铁小伙


据《史记·梁孝王世家》中记载,窦太后先后曾两次说过类似于景帝杀了梁王的话。第一次,是在梁王派人刺杀了十几个议事大臣事件败露后,因被景帝怨恨受到调查,虽然被免予追究,但在他请求入朝时,因为他听从了门客茅兰的建议,改变以往高调做法,没有与车队一起进城,导致朝廷的使者没接到。皇帝和太后都不知道梁王在那里时,窦太后哭着说:“皇帝杀死了我的儿子!”第二次,是窦太后听到梁王去世的消息后,光哭不吃地说:“皇帝果然杀死了我的儿子!”作为同时代的知情者,窦太后这两句话的杀伤力非常的大。

梁王刘武是刘恒和窦漪房的小儿子,也是汉景帝刘启唯一的同胞兄弟。窦太后偏爱刘武,甚至想让刘启传位与刘武,这种违反祖制的事情,聪明绝顶的她为什么执意这么做呢?她会为了个人喜好来拿这种事情开玩笑么?其实不是,刘启和窦太后的争夺,其实就是黄老之术和儒家的争夺。当时刘启曾经在宴席上亲口说要将皇位传给弟弟,但是朝中的袁盎等人坚决不同意,刘武一怒之下甚至找人暗杀他。自刘邦自来,兄终弟及的事情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所以刘武是不可能当皇上的,何况刘武的年龄不一定比刘启年轻多少。

  但是窦漪房还是坚持己见,有人分析,窦漪房这样做是为了继续掌权。但是刘启在位的时候,大权依然在窦漪房手中,换不换一个儿子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她何尝不明白,袁盎等人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反对刘武,是刘启这个皇上在背后支持,但是她必须这样,才能推行黄老之术。

  刘启本人对于黄老之术都是不大在意,曾经有一个儒生因为在窦太后面前说了一些黄老之术不好的话,被窦漪房发配到野猪圈,差点成了烂泥,要不是刘启相助,早就没命了。一旦刘启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窦漪房的控制力就没有那么强了,推行黄老之术是必然的,后世证明也是如此。西汉的局势不适合推行儒家之术,正是由于刘启儿子的做法,让汉朝走了下坡路。

  梁王刘武一生的梦想就是当上皇帝,虽然他至死也没能成功。他其实是一个悲剧性人物,身为窦太后的次子,他倍受母亲宠爱,身为刘启的兄弟,他是君王又爱又忌惮的人。他后来死在了刘启之前,让窦漪房一直对刘启心怀怨恨,到死都没有原谅他。刘武这个人为人直率,其实没有什么坏心眼,他让中央集权得以加强,在经济上和军权上控制地方,有力的推进了哥哥刘启的统治秩序。但是刘武最后的结局却不是很好,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当时汉景帝废除了太子,窦太后开始四处活动,让刘武继承兄弟的皇位。但是遭到了袁盎等人的极力反对,引起了朝堂大讨论,这时候,汉景帝刘启就起了废除刘武的心思,不管出于嫉妒他获得母亲的疼爱,还是忌惮他阻碍了子孙的江山,他都必须要行动了。汉景帝立了刘彻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武大帝。这件事情让留出看明白了诸侯对自己就是利用,本质上还是迎合皇兄,一旦出事了就会像七国之乱一样,自己的下场不会比他们好到哪里去。刘武愤怒之下,联合了谋士,开始谋杀袁盎等人。

  袁盎死后,汉景帝大怒,开始对刘武穷追猛打,刘武命谋士当替罪羊,形势才缓和下来。刘武对窦太后很孝顺,多次要求留在长安都被汉景帝驳回,后来外出打猎时看到一头怪牛,回来便染病去世,但是窦太后认为这是刘启所为,认为他残害手足兄弟,到死都没有原谅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