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保險+期貨+銀行”模式探析

​一、前言

隨著棉花等農產品國家收儲制度的取消,棉花價格進入了由市場供求決定的時代,於是棉花的銷售價格將處在不斷的波動之中,棉花價格的波動必然會造成棉農收入的不確定性,帶來了不可預測的風險,農民隨時有因價格變動風險而陷入貧困。然而“保險+期貨”理論的提出為預防棉花的價格風險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目前“保險+期貨”已經進入試點階段,而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隨著試點的進一步擴大,可以使更多的棉農受益。然而棉農在面臨棉花價格風險的同時,對於生產資料的採購和發展鄉村經濟的資金融資也舉步維艱,原因主要是缺乏相應的抵押品和信用保證。“保險+期貨+銀行”的模式既解決了對價格風險的管理,又解決了棉農融資難的問題,必將成為棉農抵禦風險和維持穩定收益的有效工具。

新疆棉花“保險+期貨+銀行”模式探析

二、“保險+期貨+銀行”的運行模式

“保險+期貨+銀行”的運行模式是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根據商品期貨交易所公佈的價格為基礎,設計棉花價格保險產品。價格分為預測價格和結算價格,結算價格一般以當年幾個成交月的成交日的日收盤價的算數平均值為準,預算價格與結算價格相比,要早於結算價格。棉農購入保險公司棉花產品價格保險,保險公司則通過期貨公司買入看跌期權,進行再保險,期貨公司通過複製期權把風險再轉嫁給期貨市場上的投機者。當保險期內約定價格(結算價格)低於保險金額(預測價格)時,棉農則通過保險公司獲得賠付,同時保險公司行使看跌期權,期貨公司根據合約進行賠付,減輕了保險人的負擔。棉農由於購買了棉花價格保險,收入得到保障,信用水平得到提升,銀行通過對棉農進行信用評估對有融資需求的棉農發放貸款或者利用保單抵押貸款,解決棉農融資難的問題。

三、棉花“保險+期貨+銀行”模式的優勢

(一)棉花“保險+期貨+銀行”將助力南疆精準扶貧工作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近在咫尺,但是貧困地區的扶貧壓力依然很重,新疆貧困地區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區,當地農戶文化水平低,以種植業為生,大多數農戶是以種植棉花來獲得生活收入來源。然而由於國家取消棉花的收儲制度,棉花的價格便從此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從而使棉花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但“保險+期貨”的模式使農戶的收入得到了保障,農戶手中擁有從保險公司購買價格保險的保單。這種模式實施之前,銀行對農戶的償債能力有所顧忌,農戶從銀行獲得小額貸款比較難,因為農戶的收入來源是受棉花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的,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因素。“保險+期貨”模式的運用有效的化解了棉花市場的價格變動風險。同時,引入銀行,讓金融惠農深入貧困地區,“保險+期貨+銀行”實施之後,銀行面對的農戶是擁有收入保障的農戶,信用水平提升,手中的保單可以作為銀行授信貸款的憑證,也可以用保單作抵押貸款。貧困地區的農戶得到了貸款之後可以發展鄉村經濟,可以購買生產資料,增加他們的收入進而擺脫貧困,有助於精準扶貧工作的推進,從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


新疆棉花“保險+期貨+銀行”模式探析

(二)棉花“保險+期貨+銀行”對保險公司的機遇

農業保險業務是保險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開展有較大難度,其主要原因是農村的廣大農戶對保險的功能和實質認識不夠,多數人依然不相信保險,認為保險的欺騙性質嚴重。這是因為保險營銷人員的銷售誤導和欺騙手段影響了保險人的聲譽。現在保險公司可以利用參與棉花“保險+期貨+銀行”模式的機會做好服務,體現保險保障功能,讓更多農戶從“保險+期貨+銀行”的模式中獲益,同時在此過程中加大宣傳保險公司其他產品的力度,使農戶更好的瞭解保險,相信保險,實現農險業務及其他業務的突破。

(三)棉花“保險+期貨+銀行”拓寬了期貨公司的業務收入

目前我國期貨產品市場的品種比較少,期貨交易也處於發展初期,交易頻繁度相對較弱,棉花“保險+期貨+銀行”的引入可以豐富期貨市場的交易種類,增加了市場的活躍程度。同時期貨公司也可以由交易的頭寸來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增加了期貨公司的收入,也使交易客戶有了更多的交易選擇,從而使期貨行業走向繁榮,進而促進期貨市場開發新品種,更好的為各類農產品期貨商品提供交易平臺,更好的和保險公司與銀行服務三農,為農產品價格風險轉移創造更好的條件。

(四)棉花“保險+期貨+銀行”為銀行機構服務棉農奠定了基礎

長期以來,貸款難是鄉村經濟發展中的瓶頸,一般農戶貸款的途徑主要是間接融資,間接融資徵信成本普遍比較高,並且間接融資主要是來自商業銀行貸款,銀行貸款大多都是需要財產作抵押。一般情況下,銀行不接受對棉農的授信貸款,因為天氣變化和市場行情的變化易造成棉農的收入不穩定,償債能力弱,也缺乏足夠的抵押品,所以棉農很難從銀行得到貸款。因此農戶要想取得銀行貸款必須有一定的優質財產作為抵押。一直以來,農戶主要是租用國家的耕地來進行生產,並由此獲得收入,所以農戶的優質固定資產缺乏。並且收入也受到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的影響,導致收入不穩定,失去了唯一能取得貸款的收入穩定這一條件。然而棉花“保險+期貨+銀行”這一模式為農戶融資創造了財產抵押的信用憑證——農戶向保險公司購買的棉花價格保險單,農戶可以用棉花價格保險單作為自己的收入穩定的憑證,也可以作為質押,當農戶不能還本付息時,銀行可以憑藉憑證來向保險公司追償,從而對沖貸款風險。這樣貧困地區的農戶可以通過借貸發展鄉村經濟和購買生產資料等,實現脫貧的目標。

新疆棉花“保險+期貨+銀行”模式探析

四、棉花“保險+期貨+銀行”模式面臨的問題

(一)保費分攤比例不合理

試點階段的保費大多是由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政府和企業分擔,目前期貨公司支持的資金佔主要部分,棉農承擔的保費相對很低。然而期貨公司是一個以利潤最大化原則為盈利目標的主體,經過了試點階段之後,失去了期貨公司的資金支持,政府不能彌補這部分專項資金空缺,農戶的保費比例也會相應的增加。相比之下,農戶參與“保險+期貨+銀行”模式的積極性就會下降,而“保險+期貨+銀行”模式實施的前提是規模效應,農戶的積極性受挫,導致規模效應不存在,使“保險+期貨+銀行”模式難以推廣。

(二)小農經濟不易形成規模化經營,難以符合期貨的標準化合約

“保險+期貨+銀行”模式針對的是規模化經營,而棉農多是個體經營,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較少,而且規模也不大,農產品也沒有統一的生產標準,面對期貨的標準化合約。種植規模,產品質量等都不符合期貨交割的需求,阻礙了“保險+期貨+銀行”模式的實施。

(三)南疆棉農粗放的經營方式不利於“保險+期貨+銀行”模式的建立

新疆的產棉區集中在南疆,南疆大多數是少數民族棉農,棉農文化水平比較低,思想禁錮。棉農種植技術比較落後,機械化程度低,對於新理念的接受能力不強。他們習慣了簡單的農業勞動,加上缺乏與其他民族棉農的溝通,因此就造成了棉花產量低,質量不過關,不利於“保險+期貨+銀行”的建立和少數民族棉農的增收脫貧。

新疆棉花“保險+期貨+銀行”模式探析


(四)銀行的專項貸款挪用問題

首先,銀行的經營目標是利潤最大化,雖然農戶購買了棉花價格保險,收入得到保障。地方政府出於發展鄉村經濟的考慮,會要求銀行以優惠利率把扶貧專項貸款貸給農戶或集體經營單位,銀行的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加上鄉村經濟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導致貸款不能如期歸還,造成呆賬、壞賬大量衍生。在此基礎上銀行會出於經營目標的考慮,挪用專項貸款投向更高收益的行業或項目,達不到政府專款專用的目的,該模式的效用就會大打折扣。

五、推動棉花“保險+期貨+銀行”模式建立的建議

(一)構建棉花“保險+期貨+銀行”過程中,需建立完整的棉花銷售渠道

實施棉花“保險+期貨+銀行”的過程中,農戶向保險公司購買了棉花價格保險,此時就確定了棉花的理賠目標價格線。當棉花的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線時,目標價格線與市場價格線之間的差額由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由於向期貨公司購買了期貨看跌期權,可以用從期貨市場賺到的錢來彌補賠償費用,這樣農戶的收入就得了適當的補償。但保險公司只是賠付了每噸的差額,然而由於收購方的因素並不確定,收購方可能持續壓價,造成市場價波動比較大,保險公司理賠也出現困難。究竟是根據那一時間段的價格來進行賠付,農戶也遇到了困難,棉花很有可能因為等待價格上升而擱置有損耗,嚴重可能滯銷。關於這個問題,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應該和政府合作,在為棉花承保的同時,要做好棉花銷售渠道的建立,建立一條服務於棉花“保險+期貨+銀行”的生產—收購—加工—最終銷售產品的渠道,以穩定棉花的收購價格,確保從根本上保障農戶的收入,進而促進農戶增收脫貧。

(二)加強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合作,推動金融機構更好的服務三農

農戶參與了棉花“保險+期貨+銀行”的模式,農戶購買了保險公司的棉花價格保險,農民的收入得到保障,借貸小額貸款就有歸還的保證。對於銀行來說進行貸款發放的條件是借款方有優質的抵押物,現在保單質押可以成為銀行為農戶發放貸款的前提。此外保險公司擁有農戶的保險數據和歷年產量、面積、棉花價格等數據,銀行可以利用保險公司的數據庫來調查農戶的還款能力,進而為符合條件的農戶發放貸款,幫助農戶發展鄉村經濟,有助於棉農脫貧致富,實現2020年脫貧的任務。

新疆棉花“保險+期貨+銀行”模式探析

(三)建立大型的棉花種植合作社,規範棉花的期貨標準

目前新疆小農經濟依然是棉花種植的主流,但發展“保險+期貨+銀行”模式需要規模化的經營才能產生規模經濟,合作社作為一個自願建立起來的經濟組織,合作社可以通過整合棉花資源,通過統一種植、加工、包裝、營銷來規範產品的期貨標準,便於期貨的交割。

(四)政府應增加對棉花保費的補貼力度

棉花“保險+期貨+銀行”的模式的試點階段過後,當期貨公司的支持資金撤出後,棉農對保費的承受能力變弱,試點階段的棉農幾乎是在不負擔保費的情況下才願意參與“保險+期貨+銀行”的模式。根據美國經驗,此時政府應該扮演保費補貼的重任,承擔大部分的保費費用,以此保證“保險+期貨+銀行”模式的建立。

(五)加強棉花種植技術培訓和解放南疆棉農的思想

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最新的理念在南疆建立培訓種植的實驗基地,實施實踐教學,讓棉農感受新技術新理念帶來的效果。並且把教學過程製作視頻資料,使新技術新理念惠及更多棉農,提高效率。同時鼓勵南疆的各民族棉農結對幫扶,進行種植指導,幫助少數民族棉農提高棉花產量和質量,為“保險+期貨+銀行”模式的建立奠定堅實的基礎。款申請制度

(六)加強銀行扶貧專項貸款的監管和實行貸

建立銀行扶貧專項貸款的使用制度,實行貸款使用責任制,監管扶貧貸款的信貸投向,公開披露貸款用途,接受民眾監督,防止扶貧專項貸款被挪用。對農戶的貸款實行申請制,對申請項目進行審核,審核項目的可行性,做到不盲目貸款和抑制騙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