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家整车企业三季度“成绩单”出炉:上汽、广汽占总盈利98% 8家车企亏损

高沛通 本报记者 赵毅 深圳报道

车市“下行”的大背景下,车企交出的成绩单亦难言乐观。《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1月1日,choice数据显示,申万行业(新)二级分类中的22家“汽车整车”企业均已披露2019年度三季报,其中9家车企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家车企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家车企归母净利润为负值,占比36.36%。

记者梳理发现,22家整车企业归母净利润合计为276.73亿元,其中上汽集团以207.93亿元排行榜首,广汽集团63.35亿元次之,两者之和为271.28亿元,占22家车企归母净利润之和的98.03%,力帆股份、长安汽车则分别以亏损26.33亿元、亏损26.62亿元排名垫底。

22家整车企业三季度“成绩单”出炉:上汽、广汽占总盈利98% 8家车企亏损
22家整车企业三季度“成绩单”出炉:上汽、广汽占总盈利98% 8家车企亏损
22家整车企业三季度“成绩单”出炉:上汽、广汽占总盈利98% 8家车企亏损

上汽集团盈利超200亿 中国重汽表现“亮眼”

具体来看,2019年1-9月,上汽集团以207.93亿元归母净利润、5853.45亿元总营收牢牢占据行业龙头,不过相比而言,这也是上汽集团自2015年以来前三季归母净利润的最低值。产销细分项上,2019年1-9月,上汽集团旗下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的累积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别为-8.20%、-14.98%、-7.34%、-24.64%。

广汽集团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3.65亿元,同比下降35.75%,细分来看,2019年1-9月,广汽集团旗下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增减10.14%、17.63%、-29.75%,日系合资车品牌销量表现颇为亮眼,自主品牌下滑幅度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的10家车企中,不少在2018年同期基数较低。如福田汽车、一汽夏利、*ST海马、*ST安凯2018年同期分别亏损16.94亿元、10.03亿元、4.77亿元、2.58亿元。

此外,中国重汽近年的业绩表现尤为亮眼,在车市“下行”的大环境下,2015-2019年前三季其归母净利润稳步上升,分别为2.00亿元、2.26亿元、7.12亿元、7.32亿元、8.20亿元。在2019年半年报中,中国重汽称公司重卡销量同比下降2.86%,销售收入同比减少0.33%,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32%,称“降本增效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企业实现新的发展”。

三季度总利润连续3年滑坡 上汽、广汽研发占比低

从归母净利润这一项来看,“寒冬”的预兆或从2017年即开始显现,只不过在具体车企上表现不同。

记者梳理发现,从近5年的整体数据来看,据choice数据,2015-2019年22家车企其前三季度合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5.14亿元、517.81亿元、492.48亿元、438.87亿元、276.73亿元,自2016年一路下滑,其中2019年跌幅最大,达36.94%。

具体到不同车企,对于长城汽车,2015-2019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09亿元、72.09亿元、28.79亿元、39.27亿元、29.17亿元,比亚迪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9.61亿元、36.64亿元、27.91亿元、15.27亿元、15.74亿元,均于2016年达到峰值后迅速回落。此外,宇通客车、中通客车、江淮汽车、福田汽车均表现出类似的特征。

不过,对于上汽集团、广汽集团,这种利润下滑的情况则推迟到了2018年甚至2018年才开始显现。2015-2019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上汽集团分别为212.62亿元、230.92亿元、246.39亿元、276.72亿元、207.93亿元;广汽集团分别是27.02亿元、56.09亿元、89.62亿元、98.60亿元、63.3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况或与不同的合资车与自主车在车市“寒冬”中面临的局面有关。

如上汽集团,其2018年在车市“寒冬”的冲击下,得益于旗下合资品牌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平稳”的销量表现,再加上上汽乘用车销量表现优异,其总销量同比增长1.75%;广汽集团表现更为“亮眼”,得益于旗下合资品牌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的强势表现,加上广汽乘用车5.16%的销量增长,总销量同比增长7.34%。

但相对而言,一些自主品牌承受的压力更大,长城汽车2018年销量同比下降1.6%,江淮汽车下降9.48%,宇通客车2018年销量同比下降9.51%,2019年1-9月,广汽乘用车销量同步锐减29.75%,更有不少自主车企陷破产传闻。

此外,颇有意味的是,上汽集团、广汽集团虽然研发费用支出的绝对值排名靠前,但其研发费用占营业总收入比例并不太高,2018年其研发占比分别为1.71%、1.14%;相比而言,比亚迪、宇通客车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5.87%、3.84%,已接连巨亏两年的*ST海马研发费用占比甚至达7.58%。

长安汽车亏损26亿 *ST海马卖房“保壳”

亏损的车企中,长安汽车、力帆股份分别亏损26.62亿元、26.33亿元,*ST海马、*ST安凯由于已“披星戴帽”,2019年是否盈利还直接关系到其是否会被“暂停上市”。

据长安汽车三季报,长安汽车归母净利润亏损26.62亿元,同比下跌328.83%,不过对于相关业绩表现,长安汽车近期回应记者称,长安汽车自主、合资车销量9月“全线回暖”,第三季度业绩同比减亏,整体发展势头向好,9月长安福特销量环比涨幅超40%,长安马自达销量环比涨幅超20%。此外,记者注意到,近期长安汽车发布“加速”计划,内容包括未来三年长安福特将投放至少18款新车型等。

此外,10月28日,长安汽车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预披露产权转让信息,计划转让其所持有的合资子公司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PSA”)50%股权。

力帆股份目前亦面对诸多困境,产销快报显示,1-9月,力帆股份传统乘用车销量下滑72.25%,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65.67%,摩托车销量下滑13.97%。10月10日,力帆汽车曾回应记者称,今年“金九银十”期间公司汽车销量确实“不是太好,非常差”,公司也在想各种办法,但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资金和债务方面的问题。

据2018年年报,力帆股份表示,将“逐步实现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汽车后服等用车服务供应商的转型升级”,“摩托车、通用汽油机等传统优势产业,将继续稳中求进,巩固发展”。

*ST海马的“保壳”之路并不顺利。由于2017-2018年分别巨亏9.94亿元、16.37亿元,若2019年不能扭亏,将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2019年4月、5月,*ST海马接连公告欲出售旗下房产,合计共401套;2019年9月,*ST海马发布公告称,9月25日公司与睿之尚实业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海马计划将旗下公司——海马研发100%股权转让给睿之尚实业,转让价格为8.06亿元另加股权交易基准日与股权交割日之间的期间损益。

不过三季报显示,*ST海马亏损2.01亿元,据产销快报,1-9月*ST海马合计汽车销量仅2.20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0.78%。

相比而言,*ST安凯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盈利1.35亿元,其产销快报显示,前三季度*ST安凯汽车销量4544辆,同比下降7.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