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雄苗族丧葬仪式有什么讲究?

镇雄的苗族,在人死后,择定日期和坟地进行安葬。民国以前多行横葬,坟墓头朝东,脚朝西,表示“叶落归根”,看着东方的故乡。还有顺口溜:“横横埋,当官出秀才”,“直直告,土匪和强盗”之说。成年人或老人停止呼吸(俗称落气)后,立即提一只仔鸡,将鸡掐死,置于死者一边,称为“陪丧鸡”。

不论男女,人死后要用温水洗脸,然后把新衣裤(裙)或者洗干净的衣裤(裙)的扣子全部剪掉,清除衣裤(裙)上的金属物。别人穿过的衣、裤(裙),一律不给死者入棺埋葬。给死者穿上衣裤(裙)后,还要把一双火麻(现用谷草代替)编织的草鞋穿在死者脚上,传说死者去阴间时,中途要经过“毛辣虫山”,不穿草鞋过不去。用生麻布缝成手指大的小口袋,装上炒面和鸡蛋,放在死者的胸前,作为死者的“午饭”。然后用一块象现在宾馆、餐馆接待客人吃饭前擦脸、揩手用的毛巾那样大的白布将死者的脸罩住。

人死后立即派人通知死者远方的亲属、亲友前来吊唁,丧家宰羊或杀猪招待帮忙亲友。四方邻居闻讯后,都前来帮忙。有的带粮,有的带菜,有的送柴,男女青年帮厨,老年人陪坐,壮年男子积极为丧者准备上山安葬事宜,丧事不搞文娱活动。死者停放在家中时,早晚都要请死者“吃饭”。做法是:条件好的丧家以羊或猪作祭,贫困者也要以鸡或鸡蛋作祭。早晚各宰一只或一个,煮熟后,用碗盛上少量的肉饭,置于死者停放面前,呼唤死者来吃饭。

棺木置于丧家门前,揭开盖子后,由一高龄长者手持一根荆棘条向棺内连扫三下,意思是别让死者将生人的灵魂带去阴间,亲属、亲友赠送的布(棉布、麻布、丝绸),一部分放在棺木底作垫,一部分作盖。先把要作垫棺底的布折好放入,由中老年人把死者抬进棺内放正后,衣、裤(裙)、领、袖整齐,再将布折盖于面上。

在出殡前(有的姓氏入土前),将死者家眷、亲属召集到灵柩旁,揭开棺盖,让亲属、亲友们瞻仰死者遗容,作最后诀别。盖棺后帮忙的中、青年绑好灵柩。出殡前,儿子要向前来帮助抬丧的人下跪,路上,儿女、子孙们在前引路向前来帮助抬丧的人们和灵柩下跪,以示对死者的孝敬和对帮忙的人们感激,直至坟山地。

灵柩抬到墓地后,用两条板凳安好(现有的姓氏已改为用孝子的孝棍垫在地下),将灵柩放于上面。帮忙的众亲友休息并抽烟喝酒。先由众亲掘好坑,由丧家主人确定埋点后,由一高龄长辈用荆棘条从坑内向外扫三下,将灵柩正放入坑内,揭开棺盖,让死者“观望世间”。做法是:揭开棺盖,将死者的草鞋脱下,左右交换倒置于脚边,然后把罩面布掀至胸,两人抬起棺盖往死者身上晃三下,口念“看看你的天地,别再留念人间”。帮忙的众亲友便动手帮忙垒坟。坟垒完后,送葬众亲友回到丧主家门口时,主人用红火炭放于木盒或铝盆内,舀入足够众亲友洗手的水倒入盆内,洗手完毕,才能进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