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記事:朱桂芳

梨園記事:朱桂芳

朱桂芳,原名裕康,字雲培,小名莊兒。清光緒十七年(1891)農曆六月初二生於北京,1944年3月11日晚因患傷寒症病故於宣武門內抄手衚衕寓所,終年53歲。據最近調查核實朱桂芳先生原籍為江蘇省揚州,其祖父朱小喜於清鹹(豐)同(治)年間,從老家流落到北京,搭四喜班唱旦,充配角。當時居住在李鐵柺斜街,生活很清貧。朱小喜娶劉天桂之次女為妻。父輩朱文英(1860—1929),藝名朱四十,幼隸詠秀堂朱小元,習旦,朱小元系名小生朱素雲之父。

梨園記事:朱桂芳

文英隨其學藝數年出師,初不甚得志,繼而潛心研究,仿龔翠蘭打出手之絕技,又加以奇險花樣,將《取金陵》、《奪太倉》改為踩蹺,使姿態更加窈窕,因此倍受歡迎,名遂大著。曾入四喜、三慶、春臺等班演出。經常與之合作的演員有俞菊笙、楊小樓、張淇林、金玉琴、錢寶峰、李順亭等人。朱文英於清光緒初年被選入昇平署承差,在宮中主要承應劇目有《泗州城》、《蟠桃會》、《朝金頂》、《青峰嶺》、《快活林》、《打瓜園》等。文英入署承差後,收入日豐,故在宣武門外北椿樹衚衕購地蓋房,從此擺脫了窮困的境地。文英面目不見麗妍,僅以武藝取勝,尤以出手花樣翻新,式式奇險,表演上以勇猛快捷為主,曾被譽為武旦泰斗和打出手的創始人。他的貢獻在於培養兩名武旦高手,一為其子朱桂芳,一為其婿九陣風——閻派武旦表演藝術創始人。

文英娶妻樊氏(其侄樊金奎是名淨金少山的琴師,金奎之子樊元吉,富連成出科,亦習武旦),生二子一女,長子朱湘泉,習武生,系福壽班出身,與吳玉鈴等一起長期為朱桂芳配戲。女朱芳為九陣風之續妻。湘泉有三子,均在富連成坐科,長子朱盛富,習武旦,曾受過二叔朱桂芳的指教,50年代中期病故;次子朱世友,習小生,為臺灣大鵬劇社著名演員,現退休居臺灣;三子朱世業,習武生,已病故。朱文英晚年居家多病,後因患結核病辭世,終年69歲。

梨園記事:朱桂芳

朱桂芳為朱文英之次子,8歲開始練功,隨父學藝,曾拜李順德為師。12歲入陸華雲主辦的長春科班。桂芳因貌極端莊,初學玩笑旦後改青衣,16歲變嗓後又改學武旦。同科者有李洪春、張春彥、榮蝶仙、李春林、閻嵐亭等。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陸華雲病故,科班虧本解散,桂芳繼續向其父學藝。清宣統三年(1911)由其父舉薦與李六、範福泰等同時被選入昇平署承差,時年僅17歲,是供奉中最小的,也是入署時間最晚者。同年溥儀退位出宮,桂芳隨眾退出。在宮中主要承應劇目為《取金陵》、《娘子軍》、《蔡家莊》、《八蜡廟》、《奪太倉》、《三岔口》、《打焦贊》、《戰蒲關》、《泗州城》、《搖錢樹》、《打金枝》、《法門寺》、《十字坡》、《賣藝》等。1912年以後朱桂芳頻繁搭各班演出,經常與之合作的演員有譚鑫培、俞振庭、許德義、時慧寶、楊小樓、餘叔巖、徐碧雲、高慶奎、馬連良以及梅、程、荀、尚四大名旦等。

民國初年首次應上海丹桂第一臺之聘到滬上獻藝,一鳴極紅。從20年代以來與梅蘭芳合作時間最長,梅倚之如左右手。1920年至1922年梅蘭芳排演《上元夫人》、《洛神》等新戲,桂芳均應邀助演。1922年冬桂芳隨梅蘭芳赴香港太平戲院演出《湘江會》,大軸子由梅蘭芳與姜妙香、姚玉芙合演《千金一笑》。據當年戲單記載桂芳被譽為“南北唯一武旦”。1924年又隨梅赴日本演出,朱桂芳為梅配演《廉錦楓》飾蚌精並攝成電影。1926年日本伶人守田勘彌等50多人到北平訪問演出,在西珠市口開明戲院中日演員同臺獻藝,在《金山寺》一劇中桂芳為梅配演青蛇。1930年上半年梅率團訪問美國,朱桂芳亦陪同前往,在美期間與名淨劉連榮合演《青石山》,又為梅配演《西施》之羽舞和《醉酒》中串演高力士以及《廉錦楓》之蚌精。據當年演出戲單記載,桂芳曾為王少亭主演的《空城計》配演老軍;為劉連榮《蘆花蕩》串演周瑜。1933年5月由梅蘭芳、餘叔巖、齊如山等人創辦的國劇學會附設國劇傳習所開學,其中旦角組有郭建英等13人,均受到梅蘭芳、朱桂芳的傳授,由郭建英整理的《劇舞筆記》曾刊載於當年的《國劇畫報》上。

梨園記事:朱桂芳

33年梅蘭芳在上海天蟾舞臺貼演全部《抗金兵》,桂芳在劇中配演韓彥直。1935年2月朱桂芳又隨梅蘭芳赴蘇聯演出,曾為梅配演《虹霓關》,反串王伯當並攝成電影。1936年梅蘭芳在天津演出時曾拍攝了舞臺紀錄片《梅劇留真》,朱桂芳為梅配演《西施》之羽舞。對於朱桂芳的藝術特色,許多名家已有定評:“範寶亭、朱桂芳《演火棍》,範、朱之跌打頗精彩。桂芳之武旦駸駸乎與閻嵐秋齊肩背,亦近日武旦中之明星也。”“許德義、朱桂芳、李順亭等之《攻潼關》,此戲純系完全武戲……惟許德義、朱桂芳之武藝足以驚人……許德義之耍大刀‘削頭’時最形猛烈,朱桂芳能與招架,足見工力悉敵”(張聊公民國7年觀劇所評,載入1941年《聽歌想影錄》)。一般顧曲家認為朱桂芳繼承了其父的表演風格,武打中以勇猛穩健見長,循規蹈矩,一絲不苟,是京朝派武旦之代表人物,為後學者樹立了典範和楷模。

另一方面朱桂芳還擔負著為梅蘭芳配戲的任務,因而要求做到“一專多能”。由於長期與梅蘭芳合作演出,對梅派戲最為熟悉,因此宗梅的不少著名演員均先拜在桂芳門下學戲,如言慧珠、陸素娟就是請徐蘭沅說腔,由朱先生負責排演,有時還要親自陪徒弟演上幾場。此外向朱桂芳學過戲的還有李世芳、宋德珠、李香勻、任志秋、梁小鸞等。桂芳在傳授梅派藝術方面作出了不小貢獻。

朱桂芳於1911年娶四喜班吳巧福之四女為妻,婚後生五男二女,長女朱毓慧,適著名餘派老生陳少霖,已於1996年因病辭世,終年84歲;次女朱毓芳,適著名老生貫盛習;長子朱盛康,習武淨,富連成出身,其藝名由蕭長華先生所起,意在讓其超過其父裕康,1941年因患肺病不幸逝世;次子朱世魁,習醜,亦為富社出科,現居臺灣;三子朱永祺,習場面,於1939年病故;四子朱金琴,習老生,五子朱玉安,習醜,均畢業於中華戲校,已退休。朱桂芳晚年因演出勞累及連喪二子,影響了身心健康,偶患傷寒又未及時救治,病故時年僅53歲。其徒言慧珠為乃師唱合作戲,籌款辦理後事,以後的十多年在經濟上不斷接濟師母,並把北京校場二條的一所房子讓給師母居住。如從朱小喜算起,朱家為四代梨園世家。

(摘自 《中國京劇》雜誌 1997年第6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