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对于个人投资者,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指数基金定投

巴菲特这一辈子曾经无数次的说过:对于个人投资者,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指数基金定投。

所谓指数基金定投,就是不要管股市是涨是跌,每个月都定期的拿出一笔钱来买基金,并且买的是指数基金。特别是大盘不好的时候,很多投资人高吸低抛,中间损失惨重,而采用定投的方式,哪怕是在大牛市顶部进场的,只要时间足够,长期也会是赚钱的。

(一)定投的优势

例如,即使是在2007年10月份大盘在6000多点的时候开始基金定投,到2009年7月份大盘跌到3000多点的时候,这个时候总体仍然是赚的。相信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的时候,第一感觉都会相当震惊,因为这很违反直觉,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我们来做一次数据的复盘。

从2007年10月开始,每个月花1000元买入指数基金,算算最后的收益有多少。我们选用了上证指数基金,每个月定投1000元,定投的时间段是2007年10月到2009年7月,以每个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参照。

这段时间大盘从6000点跌倒了3000点,可谓熊的不能再熊了,绝对是最差入场时机。那么,我们定投的情况如何呢?

在这个时间段内,总共投资了22000元,共22个月;指数从将近6000点最低下跌到1700多点,最后上涨到3400多点;我们定投的1000元,最后收获了27059.36元。我们发现,定投不仅没有亏损,反而有一定的收益。

把时间段拉长,从1996年4月开始到2016年4月结束。在最近20年内,还是定投上证指数基金,每个月定投1000元。那么,在这长达241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的定投情况又如何呢?

根据数据测算的结果:在这个时间段内,总共投资了24.1万元,共241个月;指数经历过2次规模空前的大牛市,也相应地经历过几次大的暴跌以及漫长的熊市;定投指数基金最终收益是40.07万元。在15年牛市最高点的时候,最多曾经到了接近70万。所以可以看到,在A股这种波动率较高的市场,采用定投的方式,长期来看,一定是盈利的。

相比理财产品动辄五位数的投资门槛,每期几百元即可实现的基金定投似乎更加适用和亲民。客观来说,这笔资金不会高于大多数人的月收入结余,那么我们利用这笔不大的资金定期投资基金,聚沙成丘,中长期来看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此外定投基金可以平衡投资,分散风险。可以在两种维度上分散投资风险:横向维度简单来说比如你投资于股票型基金,那么就等于你投资了一批具有特定指标或概念的股票组合,基金本身就分散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股票的风险和波动,那么定投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风险的二次分散作用。

时间周期维度定投采用的是平均价格法原理,不论点位高低,我都定期买入,相当于投资了一个市场平均价格。既避免了高位一次性投入后套牢,也避免了因恐惧错失底部买入机会。

说定投是“懒人投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尤其是现在网上操作便利,每期的扣款申购均自动进行,不需要时时惦记,更不需要经常变更。

(二)定投基本问题

第一,哪些人适合定投?主要是这么几个。大忙人,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周末还经常出公差,一年365天忙到天昏地暗,连休闲娱乐、访亲会友的时间都没有,更没有时间研究基金了 。懒人,有固定收入,也有充足时间,更有投资需求,但就是不想费脑研究宏观经济、大盘趋势、经济新闻等等,坐享其成是心之所向 。月光族,刚参加工作,月收入不高,还未树立强理财观。爱聚会、爱逛街、爱淘宝、爱败家,基本月月光,偶尔还需要家里补贴 。稳健投资者,

沉溺于研究一切跟资本市场相关的新闻、数据、报告等,但本身风险承受能力有限,投资回报期望是资产稳中略有增值。

第二、每月该拿多少钱来定投呢?

有些小伙伴会觉得定投500元太少了,也有人觉得500元有点多,其实,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基金定投比例多少才合适?推荐3种常见方法:

第一种根据你的长期投资目标,比如你现在开始的基金定投,是为20年后自己养老金进行补充或者准备孩子的教育金。那么你就要先判断一下,自己最终想攒多少钱。

比如,20年后想攒100万。假设基金定投回报率10%,那么你现在需要每月定投1500元,并且严格的执行下去,专款专用,不到及其特殊情况绝不挪动,理论上20年后你可以拿回103万+。先设定目标20年100万,然后你现在就该每月拿出1500元用于定投了。还有一点很重要,每月1500元对于你来说负担是不是很重?

所以还有第二个判定依据,每月有多少闲钱?

定投是长期投资,所以一定要是闲钱。闲钱就是花了它也不会影响你生活的钱,公式是酱紫:(月收入-月支出)÷ 2 。例如:月收入10000元,月均支出为5000元。那么月结余就是5000元,除以2就是2500元。就可以把定投金额设为2500元/月,或者再少一点,比如2000元、1500元,多出来的,也方便以后增加定投金额。

(三)定投的技巧:越低点越定投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跌一天,可以乐观持有;跌一周,觉得是机会;然而如果继续回调,大约就受不了,要离场了。怎么办?其实正如巴菲特所说的“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越是低点,我们越要坚持定投,“越低点越定投”有什么根据?

回答此题之前,有必要认识一下著名的定投微笑曲线,大家可以看看“微笑曲线示意图”定投微笑曲线的形成,是投资者在市场上开始定投,待股市走出一段先下跌后回升的过程之后,在上涨到获利点时赎回,然后把这一段“开始——亏损——收益——赎回收获”的收益率连成一条线,这段弧线就构成了微笑曲线。

原理就是这么简单,其实人人都可以看得懂,但由于恐惧亏损的心态作祟,很多人在市场下跌之时,都有将定投中止的冲动。如果在低点中止定投,到底会怎么样?我们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案例1:低点定投,获利100%

苹果20元一斤,你花100块钱买了5斤。

苹果10元一斤,你花100块钱买了10斤。

苹果5元一斤,你花100块钱买了20斤。

苹果10元一斤,你花100块钱买了10斤。

苹果20元一斤,你花100块钱买了5斤。

在这个过程中苹果价格先跌后涨,你坚持每一次都买入,总共花了500元钱买入了50斤苹果,最后苹果的总市值为:20元*50斤=1000元;最后的定投累计收益为:(1000元-500元)/500元=100%。

案例2:低点不定投买苹果,获利50%

苹果20元一斤,你花100块钱买了5斤。

苹果10元一斤,你花100块钱买了10斤。

苹果5元一斤,你花0块钱买了0斤。

苹果10元一斤,你花100块钱买了10斤。

苹果20元一斤,你花100块钱买了5斤。

在这个过程中,当苹果跌到底部5元的时候,因为恐惧亏损不敢买。那么,你总共花了400元买了30斤苹果,最后苹果的总市值为:20元*30斤=600元;最后的定投累计收益为:(600元-400元)/400元=50%。

在同样的情况下,仅仅是因为我们在低点害怕了不敢买,总收益直接就缩水了一半。这两个对比案例再次说明:定投获取的廉价份额对最终收益的贡献最大;越是市场低位,越不能中止定投,而是要保持淡定的心态继续坚持,才是最终获胜的关键。

(四)选择什么样的基金

很多小伙伴们开始定投之旅的第一关就被卡住了:所有的基金都适合定投吗?股票型、货币型、债券型、指数型……到底怎么选?一般来说,人们偏爱“稳健”,大起大伏的产品极其考验人的耐心,而波动越小的产品,投资者越能“拿得住”,持仓体验较好。然而,定投标的的选择标准却恰恰相反!

长期来看,如果希望定投收益最大化,我们应该选择“高波动”的投资标的,在低点可以取得更过廉价份额,当市场回暖,这些廉价筹码可以贡献更多收益。

但是,如果你的投资标的是垃圾基金,走势稳健向下的话,就算从起始点开始定投,虽然也在不断的平摊成本,必然是亏损的。因此,选择定投标的之时,单单是“高波动”是不够的,还要长期业绩向好,才能确保无论你从哪一个点开始定投,未来都有最佳退出时点。

理论建设完毕,进入实战模拟。2011年至2015年,选择高波动的创业板指数基金和低波动的上证50指数基金作为定投标的,自2010年末起,每月月末定投,5年累计60期投资。根据表1数据显示,定投创业板的收益率更高。

总而言之,从波动和绩优两个指标来看,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较稳定,波动不大,定投并没有明显优势。股票型基金、偏股型基金长期收益相对较高、波动较大,更加适合基金定投。

还有一个问题:定投要止盈吗?需要明确一点的就是,基金定投并不是投的时间越长越好。那么,如何确定卖出时机?有两种方法:一是确定自己理想的止盈点,比如你的预期收益是30%,那么在收益达到30%时就可以赎回;二是根据大盘情况来定,比如随着一轮牛市的结束,就可以考虑卖出止盈,再开始下一轮定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