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可轉換債有什麼風險?

lovebenyao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簡單瞭解下什麼是可轉債。
很官方的解釋是:可轉債的全稱是可轉換公司債券,通俗點說,就是這個債券可以轉換為公司股票。可轉債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含權證的債券。
很多投資人把可轉債當做一種低風險的投資工具,認為可轉債“進可攻、退可守”,“進”,是因為可轉債的價格會因為股票價格的上漲而上漲,“退”,則是因為可轉債有債券的還本付息屬性保證本金安全。
那是不是說,投資可轉債就一點風險都沒有呢?我覺得並不是,可能從這樣幾個方面來詳細瞭解可轉債的投資邏輯和風險。

可轉債的特點

“可轉換”和“債”,表明了可轉債的兩個非常重要的特點。
“債”讓它有了債券的屬性。發行可轉債的公司,有到期償還債券本金和利息的義務。最糟糕的情形,債券持有人可以選擇持有債券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雖然利率比較低,時間週期也比較長,但至少虧損的可能性比較小。
“可轉換”讓它具有股權的性質。投資人持有的可轉債在滿足條件後,可以轉換成對應公司的股份。大概是這樣一個操作過程:
可轉債在發行時會約定轉換價格,一般在發行6個月後,可轉債可以開始轉股。比如最近發行的遊族轉債,一張可轉債的票面價格是100,轉股價格是17.06元,轉股開始日是2020年3月27日。

也就是說,從2020年3月27日開始,如果手頭有一張面值100元的遊族可轉債券,那就可以把這100元按照1股17.06的價格換成股票份額,轉換完持有的就不再是債券而是遊族網絡的股票了。

這裡就可能有額外的收益空間。比如,2020年3月27日這一天,遊族網絡的股價已經20元,那通過可轉債轉換的股票成本只有17.06元一股,中間的差價就是超額收益。


可轉債的兩個重要概念

債券和股權兩個屬性,是可轉債的兩個主要特點,除此之外,與之相關的可轉債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們是:回售和強制贖回。

1、回售。 回售是為了保護投資人的利益。可轉債的利息非常低,且時間週期通常是6年,多數投資人持有可轉債的目的,是為了將債券轉股從而賺到額外收益,而不是為了債券的利息。如果正股股價長期低於轉股股價,投資人轉股就會蒙受損失。為了保護投資人的利益,可轉債約定了回售條款,當正股股價下跌觸發回售調款,投資人就可以在可轉債沒到期之前,將可轉債賣回給發行人。通常地,回售條款是約定,正股股價在連續的30個交易日內,有15個交易日收盤價格低於轉股價的70%。如下圖,是格力轉債的回售條款 ,

需要注意的是,回售每年只發生一次,一旦實行過回售以後,即使再次滿足回售條件也只能等到下一個計息年度才能進行調整。

不過,從投資人的角度,回售只是一個兜底的方案,投資人最希望的並不是回售,而是發行方讓公司股價上漲,或者發行方下調轉股價格。發行方如果有辦法,也不希望回售,因為一旦公司股價大幅下跌,很可能意味著公司基本面發生了困難,這時候額外再拿出來資金回售可轉債,只會讓資金壓力加大。所以,一旦遇到這樣的情形,就是多方的博弈了,需要多方信息判斷髮行方的真實意圖,不要把他們想的太好,多從他們的利益角度想想他們會怎麼做。


2、強制贖回 可轉債的強制贖回條款則是為了保護髮行人權益。前面我們說到可轉債會確定一個轉股價,可轉債發行之後,如果正股股價上漲非常多,那持有可轉債的投資人就可以用非常低的成本轉換成股份,這對公司來說是無形的損失。所以,強制贖回條款,是對發行人的保護。
通常地,是約定,在連續的30個交易日內,有15個交易日的收盤價超過轉股價的130%,就觸發強制贖回條款。比如最近特發轉債的股價已經上漲到11.84元,而轉股價只有5.61元,已經觸發了強制贖回條款。
發行可轉債的公司,最希望的是投資人直接轉股,這樣公司的資金壓力更少。比如,公司發行了10億的可轉債,如果最後持有人都轉股,那公司其實就是完成了股權融資,短期內不用再還一分錢,若是持有人不轉股甚至要求回售,那公司還要還本金和利息給投資人,實打實的資金支出可是要割公司的肉。
從這個角度,在可轉債可以轉股後,發行方通常會有維持股價的動力,釋放利好拉動股價上漲,促使持有人積極轉股。於是,強制贖回條件裡的130%就是一個重要信號:持有人為了防止發行方強制贖回,會考慮在滿足贖回條件前,完成轉股;而發行方為了促進投資人積極轉股,會有意識地讓股價滿足贖回條件。對於想從可轉債獲利的投資人來說,這30%的收益,就是比較確定的投資收益。
下圖是集思錄網站整理的今年通過強制贖回退市的可轉債,絕大多數可轉債最後的交易價格高於120元,其中三一轉債甚至高達176元。也就是說2-3年內,如果是在100面值以下的價格購買,即便不考慮中間的價格波動,最後也能保證20%以上的收益。這些強制贖回的可轉債,最後的回售規模幾乎都為0,也就是說在強制贖回前,都已經完成了轉股,那中間的差額收益能保證在30%以上。當然,這樣計算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買入可轉債的價格在100元附近。


投資可轉債的常見風險

因為我們前面提到的可轉債的一些特點,使得可轉債成為很多投資者喜愛的一種低風險投資方式。但是,投資可轉債也並非完全沒有風險。

從可轉債的發行原理來說,投資可轉債虧損的可能是極少的,因為有債券屬性在兜底,最多隻會是少賺一點。從A股過去的數據看,即便正股股價下跌,還可轉債最後沒有兌付的。當然未來這一條會不會打破很難說,比如樂視在國外發行的可轉債,現在肯定就很難的。
那麼為什麼還是有投資人會在投資可轉債的時候虧損呢?
1、申購新可轉債破發。
新發行的可轉債,也和新股一樣,是可以通過二級市場申購的。中籤一手是10張面值100的可轉債,也就是1000。雖然絕大多數情況下,新發行的可轉債不會破發,甚至可能會在首日有不錯的上漲。但還不排除有破發的情況,比如深燃轉債,徐工轉債都曾經出現過上市首日就破發的情形。
導致破發的原因可能主要有這些:
  • 公司當時的基本面不好。比如破發的徐工轉債,當時就是因為整個機械行業很不給力。
  • 轉股價太高,與當時的正股價格溢價明顯。發行發在發行可轉債時,自然也會考慮到當時市場的價格,但可轉債發行後有審核週期,這中間難免會有價格的變動,如果正逢市場低迷,股價下跌,導致轉股溢價太多,那發行時市場就不會買賬,很可能會跌破發行價100。
如果100元申購的可轉債在上市後破發了,投資人又急於要賣掉可轉債,那就會導致虧損。
2、在可轉債價格波動時 ,高買低賣。
在可轉債的上市期間,價格是隨著市場變化而波動的,尤其是在可轉債可以轉換之後,更是會與正股股價息息相關。如果買的很貴,結果又賣得很便宜,那自然就會虧損。

比如,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隻可轉債南化轉債,最高漲到了300一張,比面值100翻了3倍,可最後還是會跌回到100,如果有人敢在300多買入,那絕對是在高點,最後肯定是以虧損收場。同樣的,可轉債也會有下跌的時候,比如之前提到的徐工機械,最低跌到了85,下跌15%,如果有投資人因為恐懼,在這個低位賣出,那勢必也會蒙受損失。

去年,A股下跌最兇的時候 ,也有很多可轉債跌到了80多的價格,如果在這時候低價賣出,那肯定也會導致虧損。

所以,歸根結底,投資可轉債虧錢的原因,還是因為貪婪和恐懼,在漲得很厲害的時候,貪婪覺得還會漲,追高買入,在跌得很多的時候恐懼,害怕還會跌割肉賣出。

3、套利失敗

因為可轉債有期權的屬性,也有投資人通過可轉債進行套利。在可轉債可以轉股後,可轉債和正股股票都是可交易的,但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可轉債和正股股價之間可能就會存在溢價或折價。

投資者結合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就可以通過可轉債和正股套利,比如在可轉債價格低的時候,買可轉債轉股再賣出。

此外,還有一些投資者會利用可轉債的一些限定條件,比如觸發回售條件時,發行方可能有維護股價或者調低轉股價的操作; 觸發贖回條件時,發行方有壓低正股價格的可能,提前埋伏,等待預定的走勢。

但是,這些從理論上看確定性很高的判斷,在實際操作中並非那麼容易,任何對未來趨勢的預測都是有風險的,也就會讓套利變得不那麼安全。而且 ,在金融市場,任何一個低風險高收益的套利策略,只要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那勢必套利機會就會消失。所以,現在的市場不是十年前的市場,現在的可轉債套利早已不是十年前,已經變得很有難度,且套利空間很小。

如果不是對可轉債規則特別熟悉,對發行方的圖謀非常瞭解,還是不要做套利為好。

網上有一位朋友,他在可轉債上多次套利,操作頻繁,也損失巨大,最後他總結:這是典型的沒事找抽,捱了一個耳光不夠,非要兩邊臉都湊上去,兩面開花,來回挨夠了才滿意。。。(案例來源:《可轉債投資魔法書》)

投資可轉債的一些注意點

和封閉基金有些類似 ,可轉債作為金融市場比較有特點的一個投資工具,有不錯的投資機會,但也有不低的要求。

我想,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如果不想太深入地做大量研究又想投資可轉債,或者可以遵循這樣一些原則:

1、如果想打新,那麼打新之前可以先大概瞭解下可轉債的信用評級,集思錄、東方財富網、新浪財經等網站上都會有待發行的可轉債數據,可以作為參考,評級太差的不要申購,評級高的可以無腦申購,中籤後,漲個10%-20%直接賣掉就好。 打新中籤的量一般都不會很大,中1手1000,賺200,就是吃口蚊子肉。

2、如果想直接投資可轉債,那麼就不應該追漲和殺跌,在票面價100附件或低於100的時候買入,耐心持有1-3年,瞅著賺個20%-30%就可以準備落袋為安。比如之前提到的徐工轉賬,在跌到85元以後,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又從85漲回到190,如果耐心持有那就是100%的收益。這其中一定要注意強制贖回的公告,必須在這之前完成轉股,否則基本上蚊子肉都沒了,能拿回來本金就不錯。

3、如果不想去篩選每一隻可轉債的投資機會,那可以考慮投資可轉債基金。市場可選擇的可轉債基金挺多的,而且在過去年度的表現還不錯。下圖是投資人@ETF拯救世界 整理的三隻比較有代表性的可轉債基金,在過去五年的表現。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與同期的滬深300指數相比,在指數下跌的年份,可轉債基金跌得少,比如2013年、2016年和2018年,而在指數上漲的年份,可轉債基金基本都能跟上,甚至有超額表現,比如2014年。2017年可轉債基金表現不如滬深300,主要是因為2017年漲的是大白馬,可轉債很多是小盤,所以表現要差一些。在可轉債的價格大範圍跌破100面值時候,買入可轉債基金,等待價格迴歸,是確定性比較大的機會。


以上,就是關於可轉債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也感謝關注。

還想再提醒的是,任何投資都是會有風險的,投資可轉債同樣如此。

著名投資人吉姆.羅傑斯曾這樣說:投資者最大的風險就是:他們不明白自己買入的到底是什麼。

那我們在準備投資可轉債時,也應該記得這一點,先去了解它,然後再去擁有它。


康愉子


要想了解可轉債的風險,首先需要了解清楚可轉債的玩法;

那麼,到底什麼是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債券是債券持有人可按照發行時約定的價格將債券轉換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債券。可轉債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債券性;即它和其他債券一樣有規定的利率和期限;投資者可以選擇持有到期,獲得本息收益。

第二,股權性;這個好理解,在轉換成股票之後,原來的債券持有人就變成了公司的股東。

第三,可轉換性;這也是可轉債的重要標誌,從定義上我們就能看出,它可以按照約定的條件轉換成股票。

投資者投資可轉債會經歷哪些過程呢?

首先是申購可轉債,中籤後繳款投資者就變成了債券持有人,持有期間可以在流通市場買賣變現,也可以按照約定條件轉換成股票,或者持有到期獲取本息。在這整個過程中,可以說風險是時刻伴隨的。

投資者參與可轉債的整個過程中伴隨的風險

第一,棄購風險

根據《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在可轉債申購繳款這一環節。投資者如果連續12個月累計出現三次中籤後未足額繳款情形,則6個月內不得再參與可轉債申購。

第二,破發風險

受到發行債券公司發展前景,股市行情等綜合因素的影響,申購可轉債存在上市後跌破發行價的風險。

第三,交易價格波動風險

因可轉債是可以轉換成股票的,隨著股票的價格波動,可轉債的價值也會隨著波動而變化,進而影響可轉債價格的波動。

第四,贖回風險

滿足贖回條件時,發行可轉債的公司會主動贖回可轉債,進而引發可轉債持有人無法行使轉換權,無法將可轉債轉換為股票。

第五,受償風險

如果發行可轉債的公司面臨著破產,將無法全額償還可轉債持有人的本息。

綜上所述,可轉債相比一般債券雖然有很多優勢,但同樣是面臨著不少風險,作為合格的投資者需要認真瞭解可轉債的發行方式,交易規則以及附加條款等內容,如此方可防患於未然,謝謝。


六月赤兔


投資者在投資可轉債時,要充分注意以下風險:1.可轉債的投資者要承擔股價波動的風險。2.利息損失風險。當股價下跌到轉換價格以下時,可轉債投資者被迫轉為債券投資者。因可轉債利率一般低於同等級的普通債券利率,所以會給投資者帶來利息損失。3.提前贖回的風險。許多可轉債都規定了發行者可以在發行一段時間之後,以某一價格贖回債券。提前贖回限定了投資者的最高收益率。最後,強制轉換了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