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了孩子,花了大量金钱上课外辅导班,又花精力又花钱,值得吗?

江山千里风


《高考一小步,教育一大步》

郝峰涛

人才的成长决定高考,而非高考决定人才成长。

一个小问题:A生数学100、语文50;B生数学90、语文90,谁更具潜能?这不是一个分数多少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念的大问题。

我们的社会、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希望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落后的人才观念,是造成中国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里?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天才优于专才,专才优于全才,全才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本领,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专才,而非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论二:专才(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全才(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三:孩子们各有天赋,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专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专才(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天才源于自觉,专才源于兴趣,全才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我们要不要打破偏科观,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鸭式,打破应试观?要不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不要给天才、专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自选1-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学生的优势学科的不确定性、可改变性和学科组合的复杂性,有利于打破教育功利和学科固化,弱化家长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的育才观念要从均科全才观向优科专才观转变,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方向和高度,实现人的专业化成长,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规律。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优科专才的佐证:

1,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应当使人更为担心的,倒是门门成绩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给教师的建议》(第69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版)

2,人是以“中心”发展为模式,往往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发展,进而带动相关或相近学科的学习,而强迫性均科发展实际是去“中心”化,知识学会了,但是孩子的“中心”却丧失了,连同兴趣、方向和高度一块埋葬。

3,偏科的普遍性,偏科不是坏事,是优科的普遍存在。所谓的天才,只是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

4,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优势为中心的存在:他们博览群书,皆以优势为中心,而非漫无边际的学习知识。

5,民国大师的特点:偏科偏文(胡适、钱钟书、季羡林、吴晗等数学很不理想);学历低(齐白石,启功,巴金,华罗庚,沈从文,梁漱溟等),在那个教育贫乏的时代却涌现了大量的人才,优科自学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应该从中汲取力量。

6,偏科生爱因斯坦:所谓教育,是忘却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

7,许多伟大的人物,成绩有时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龄发现方向后,才奋发有为的:牛顿、托尔斯泰、冯特、丘吉尔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与其“拔苗组长”,不如静待“雨后春笋”。

8,2012诺奖莫言,小学五年级辍学: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9,2014诺奖中村修二,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10,……我们心中都能感觉到教育中的问题,除了无能为力,还剩下死不悔改!人才观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改革,纵然任重道远,也当砥砺前行。


大道者至简


中国人都有一个思想:穷天穷地穷自己,但不能穷孩子,不能穷教育。花大钱、耗费更多的精力是为了什么???为了孩子能不负自己、不负那些期待他的人。

但我们还是要讨论一下上不上课外辅导班?

是不是上课外辅导班,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能提高呢?今年春节,我见到了表哥,表哥是一名教师,已经有十五六年的教龄了,在小学、中学都曾任教过,对于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他。

表哥说有很多家长都曾问过他这个问题,他本想直言不讳的回答“不管多大的事”,但是看到家长充满希望的眼神,便委婉地说:“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您可以给孩子报个辅导班试试。”

表哥说,大多数被父母送进辅导班的都是后进生、中等生,对于后进生来说,差的内容太多,需要从基础补起,一些家长利用寒暑假、周末的时间,每周上一两堂课,来给孩子补习,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这是其一。

其二,辅导班没有考核任务,课给孩子讲了,至于孩子能学进去多少,他们往往不会特别在意,而且来辅导班的孩子少则十来个,多则几十个,辅导班的老师根本无法做到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补习,大多是把所学的知识点从头到尾再讲一遍。

其三,这些被送进辅导班的孩子,大多是父母的期望,并不是孩子真心想学,如果他们想学在学校里就能学好了,所以,送到辅导班里来,大多数孩子只是在这里消磨时间。

相对来说,中等生的孩子进辅导班学习,若孩子努力一些,还是能够将成绩提高一些的,但并不是很显著。

表哥还提到,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知识没学好,所以,重新再学一遍就有用,其实不然,这是家长常见的认知误区。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与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有关,但关键还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或者不懂学习方法,死读书,读死书,现在考试越来越倾向于应用,考试的方式更灵活,以前往往考一些死知识,只要会背下来,就能考高分,现在则不同。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孩子的数学试卷中有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但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做错了,题目是这样的:15里面有()个1,竟然有很多孩子回答有5个1。

我的孩子虽然没做错这道题,但他说看到这个题目时,脑子里就想到两个答案,分别是15和5,后来想了想就填上了15,我问他为什么会想到5呢?孩子说,平时老师经常让我们重复这句话:15里面有一个十,五个一。

很简单的一个题目,如果孩子没有理解,换一种说法就不会了。另外,我还发现现在的考试中有很多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孩子自己独立思考,而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对孩子的能力要求很高。

过去我们上小学那会儿,数学语文满分都是100分,现在一年级语文的满分是110分,试卷中最后的10分考的是古诗、课外阅读、国学等内容,由此可见,将来得语文者才能得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语文成绩好得靠平时的积累,而不像数学,把几种题型弄明白,就可以拿高分,语文要考的范围特别广,若平时孩子没有足够大的阅读量,没有进行知识积累,靠突击很难拿到高分,英语也是如此,也在于平时的积累总结。

现在校外有一些写作提高班,每到寒暑假时,招生都非常火爆,有些家长盲目给孩子报班,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当然老师不会对你说:“你家孩子平时都不看书,报班也没用。”

孩子平时不爱看书,肚子里没有墨水,能写出好作文来吗?大量的阅读、进行词汇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否则,老师再怎么讲,孩子也难提高写作水平,这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

谁不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讲究技巧方法,不是花了钱,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去,就有效果,有时反而会让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更加厌恶学习。

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还是和孩子一起先找找原因吧,找到原因,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事半功倍,千万不要抱着花钱能管用的想法,把孩子盲目地送进辅导班。


米戈周一


我们这边一个初中生一年补课要七八万,我家一年收入才六万左右,我儿子上小学我告诉孩子了,咱家这条件不吃不喝补课都补不起,在课堂上一定好好学!做为家长一个工薪家庭真的承受不了那高昂的补课费用,一节英语课一小时二百元,我老公一天的工资,谁都想让孩子出息都想供孩子读书改变命运[流泪]


嘟嘟小嘴157


不值得,我最讨厌的就是补习。我因为兴趣班差点害了女儿,我以前提过,真的很揪心。

许多父母把白天的教育给了学校,假期周末,晚间的学习扔给了补习班,给钱就行。这样的孩子学习还是不行,你扔掉了金钱扔掉了同孩子宝贵的相处时间,每个孩子陪伴我们的时间并不长,有的父母叨叨自己为孩子操心了一辈子,其实只是说说,扔给补习班就是不想操心嫌烦。业余时间自己的孩子让别人去管。我是不相信的,去的孩子一般学习都不是很好,想学好习惯坏习惯你自己定夺吧。

还有的家长天天回家交老师学校教的,我想想都好笑,你能教好,要老师干嘛,有的拼音都不会,也在哪里大言不惭。自己的孩子自己费心。


蕙蕙妮


我认为不值得,有些孩子在学习上面不擅长,就是把哈佛的教授请来,孩子也学不进去。相反,有些天生对学习敏感的孩子,不需要家长唠叨不需要去辅导班补习也依然成绩优秀。当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和旧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家长应该努力发现和发掘孩子所擅长的或者独有的闪光点,并且多多鼓励孩子,以赏识来教育孩子。笔者从小数学成绩不好,我母亲就找到各种补习班让我学数学,但是可能就是没学数学的那个脑子,劳民伤财的之后,我也很痛苦,最终高考之考了54分。所以说,每个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应该发现孩子的长处!

谢谢!


一只有意思的皮皮


推荐一本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教育孩子不一定要花很多钱,我是一名老师,我的孩子一直都跟着我学习,不一定要学习文化知识,绘画,运动,玩耍,认识世界,培养审美,培养思维……这些在孩子成长的前六年,比文化更重要。


白白9457


您好!我是南小米,中学教师,省教学能手。您的问题我来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和孩子。


值不值得,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成长:

有无必要

如果孩子学习能力比较强,完全能跟进自己老师的学习进度,能很好地掌握知识,而且成绩也非常优异的话,那么,就没有必要上课外辅导班。

因为上辅导班时,辅导老师的讲解思路和解题方法,大部分和学校老师的讲解一样。

孩子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既然已经学会,为什么又要浪费精力和金钱重新学习呢?

最为关键的是,第二次学习中学生已经失去探究的欲望,基本不会专心去听讲,而且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即使辅导老师的讲解不一样,也有可能造成孩子的困惑,不知道该用谁的方法,还有可能形成知识的混淆。

是否愿意

如果孩子确实需要补课辅导,那么,还要看孩子是否愿意,或者家长能否说服孩子愿意去参加。


如果孩子心里根本不愿意去,是被迫参加的话,那么,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降低。

有一个开辅导班的同学说过,有很多孩子是被家长逼迫参加,上课的时候要么是静静地发呆,甚至睡觉;要么就是和其他学生说话捣乱,上课不记笔记,提问时什么也不会。

能否承受

课外辅导的安排还需要看孩子能否承受,这和孩子的年龄及个人能力有关。

有的家长会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孩子任何放松和休息的机会。

但是过度的劳累,会致使后续学习完全没有效果,也有可能超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长期积压的话,一旦爆发,很会可能发生无法挽回的事情。

就如前一段时间,一名6岁女童上舞蹈课时被送进医院,诊断为截瘫,腰部以下完全没有知觉。就是因为有些动作超出了孩子身体的承受能力,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是否快乐

我们判断孩子是否健康成长,必须关注孩子是否快乐。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愈。

有的孩子上进,他会觉得补课能提高自己成绩,能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有的孩子喜欢舞蹈、乐器或体育等,所以,他们也很喜欢参加辅导班,主动去学习。

但是,也有很多孩子被强迫的“喜欢”,他们从心底抵触,而又不敢反抗或反抗无效。

虽然家长也是为孩子着想,但是不互尊不互爱的方式,会让孩子失去快乐,得不偿失。


欢迎大家关注“南小米”,咨询交流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小米


您好,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送孩子去补习班费钱又费精力值得吗?

我分为几种情况来回答您的问题。

1.如果家长本身有时间,有文化来辅导孩子,那么去补习班是没有必要的。但这也一定会花费家长大量的心血,别相信孩子的自制力,想自觉学习的小学生几乎没有。☹️

2.对于上一条我说的有文化,我想解释一下,不仅仅是指家长有学历,也不是指家长初中毕业就一定能辅导得了小学的孩子,毕竟学有所长,术有专攻。而是指家长也能不断学习,了解现在学校的考题方向,所以很多家长就算是自己辅导孩子也只是在低年级阶段。

3.就算花钱去了补习班,如果不能给孩子找到合适的补习班,那也是没有用的。比如,您的孩子英语基础很差,却盲目跟风听别的家长说,某某补习班的英语课外拓展很好,您也花钱信心满满的让孩子去了,孩子只会越学越郁闷,根本跟不上,听不懂。选择补习班,您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

4.选择了补习班后也要努力配合补习班老师,时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哦,别以为报了补习班就可以撒手不再管孩子的学习了。

总之,所有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记得帮孩子选合适的补习班,即便报了补习班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这样您会有超值的回报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Sweet小学老师


关于学生补课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六七十年代没有什么补课班,补课问题现在看来有越演越烈的区势,从开始的数学,英语,语文,到现在物理,化学,都开始了,为什么?都看到在孩子身上有钱可赚,课上不讲,逼得学生不得不去补课,说这话一定会冲到一些补课人的肺管,他们一定会说你怎么知道课堂没讲了,我就要问课堂上讲了为什么你还要给补课呢?难道在课堂上讲不明白吗?这些问题也是制度的缺失,希望管理部门尽快想办法减少老百姓为孩子读书所付出的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吧,还孩子们正常学习成长的空间吧。


手机用户韩维杰


没啥值不值的,小孩教育跟值不值得没关系。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你准备让你孩子做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教育部在不停的为中小学生减负,学校减负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遍两遍我儿子记不住!人是群居性动物,胜者为王。人怎么才能胜?知识占很大一部分,

家庭较好的,给小孩请私教,各方面全面发展,家庭强,导致小孩在知识各方面普遍较强,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这确实在慢慢应验。您不想您子女做体力劳动者吧。

咱们普通家庭,说实在的,自己过的不好,发觉只有孩子能去搏一搏,就导致了外面的培训班人满为患,没办法,都想下代成为有能力的人,钱花了,也许还不一定成才,但是,家长尽力了,小孩以后也没啥埋怨的。

这个社会普遍都很徘徊,减负导致教育的不公平,富翁的下代尚且在努力的路上,你凭什么丢弃你小孩的受教育权,

儿女小,心智还不成熟,总控制不住自己,你不让他参加各个培训班,到最后呢,玩掉了,成绩差了,好学校考不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