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经济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

供应链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全球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当前,国家之间竞争的主线已经日益深化为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于产业发展而言亦是如此。”在日前举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其想要蓬勃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供应链作保障。

“供应链经济将是决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要素。”此次会议上发布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强调,必须重视打造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全面发展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经济。

产业生态剧烈变革

新供应链体系正在快速建立

据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介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其全寿命周期的相关产业,包括创新链、价值链在内等。近年来,在各国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发展。“这对其产业链的影响,不仅是数量上的变化,还有变革性的改变。”对此,《白皮书》总结,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汽车行业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汽车产品被重新定义,供应链生态发生剧烈变革。

“以发动机和变速箱为代表的传统供应链体系发生巨变。”《白皮书》表示,相比燃油车,电动汽车零部件总数减少约三分之一,以电池、电驱动等为代表的新供应链体系正在快速建立。同时,供应链的参与主体从传统的以机械类供应商为主转变为电化学等多类型供应商并存。再者,全球供应链布局发生大变化,传统供应链龙头企业基本来自欧美日国家,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的代表性创新企业多来自非传统发达地区。

王秉刚认为,随着变革的推进,以内燃机维修为核心的庞大的汽车维修体系及制度,将被相对简单的以电机为基础的维修技术及体系代替。以“定车位”为主的能源补充方式将替代传统的加油式的补充方式。同时,随着“五化”到来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批新型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将被催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电池产业。

“相对国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先走了10年的时间,其间没有国外的产品和技术可以借鉴,反而激发了我们的创新动力。”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说,在此期间,大量的跨界企业看到了新机遇,积极涌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例如,整车及传统、新兴汽车零部件企业等投入的人力、财力前所未有。广泛的跨界协同,使我国在10年内基本建立起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

变革中蕴藏广阔机遇

应打造集群优势促进供应链成熟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虽已基本建立,但整体来讲,产业链不够大、不够强、不够优。”王秉刚以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等为例说,这些核心零部件还存在短板,仍需要依赖合资、外资企业供应。即便是供应链中发展的不错的动力电池零部件产业,也是立足未稳,面临国际动力电池企业的巨大挑战。

事实上,挑战不止于此。在未来5年内,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或展开正面竞争,供应链中的整车、零部件企业都将面临严峻挑战。《白皮书》指出,当前新能源 整车企业往往需要跨界寻找、培养供应商。

而要想研发出技术先进、高品质、高安全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缩短开发周期、加快产品入市速递,同时还需要降低成本。这就对整车、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挑战虽大,但实践已经证明,这场供应链变革中蕴含了广阔的发展机遇。”《白皮书》强调。

“我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要想抓住机遇发展壮大,首先必须坚持开放合作、自主创新。”陈清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他说,外资零部件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鼓励创新绝不是关门创新,支持中外合作绝不是依赖外资,既合作又竞争将使双方受益,是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本土新能源整车企业应该加强与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研发合作,并鼓励地方建立供应链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集群优势,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快速发展,逐步实现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和标准化,以降低供应风险,提高企业开发和采购的灵活性,促进供应链尽快成熟,确保供应链安全。

《白皮书》认为,要打造高品质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全面发展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经济,供应链企业必须重视提升制造和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研发创新力度。转型发展的传统供应商应选择适合自身的转型方向,跨界供应商应学习车规级的生产制造和质量管理要求,同时提高车规级产品研发能力。另外,对于产业中新增的涉及安全的电子器件,应尽快完善跨界关键零部件车规级标准和检测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