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小刀歐美電影重度痴迷症患者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有言:

“當你與惡龍纏鬥時,小心自己變成惡龍。當你凝視深淵,深淵將回以凝視。”

黑色電影中那個道德虛無、陰鬱絕望、荒誕失序的世界,其實離我們並不遠。

有一部被稱為”神作“的美劇就將鏡頭聚焦於此。

繼第一季播出後,時隔2年,第二季更掀狂潮,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口碑爆表。

它,就是《心靈獵人》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心靈獵人》系列第一季豆瓣8.9分,IMDb9.0,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97%;第二季豆瓣8.8分,IMDb8.4,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100%

熱愛犯罪、懸疑、驚悚片的朋友當然不會對導演大衛·芬奇感到陌生。

他的《七宗罪》《搏擊俱樂部》《返老還童》……都是豆瓣Top250的“常駐客”。美劇《紙牌屋》也將“政治驚悚”這一類型登峰造極。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你說人類變態,我覺得你可愛

流媒體Netflix“財大氣粗”,他們瞄準“內容輸出”,收攏了好萊塢許多才華橫溢的創作者,大衛·芬奇就是其中之一(三顧茅廬請來的)。

相比傳統的有線電視網絡,Netflix給予了他們更多的創作自由。

(第二季的前三集由大衛·芬奇執導,用他的鏡語為全篇拉開帷幕,奠定基調。酷炫的芬奇獨家片頭不可錯過。)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心靈獵人》是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劇集,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一對弗吉尼亞州匡蒂科聯邦調查局特工搭檔,建立早期的犯罪分析部門的故事。

通過採訪被監禁的連環殺手,深入瞭解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從而幫助聯邦調查局抓住像他們一樣的人。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作者約翰·道格拉斯,本劇男主角的原型

全劇的題眼“心理側寫”指的是什麼呢?

約翰·道格拉斯(被譽為美國現代福爾摩斯),美國聯邦調查局行為科學調查支援科創建人,在以自己親身經歷為藍本的書裡告訴大家:

所謂側寫,是指根據犯罪現場收集的信息,來給兇手“畫像”——推斷他的心理狀態,分析他的性格、生活環境、職業和成長背景等,從而指引破案。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兩位的原型都是FBI探員

當探員們積累了許多罪案中犯罪者的“人格畫像”,研究大量嚴重暴力犯罪的數據後,他們建立起一套相對科學的模型,用“行為科學調查”來預防和打擊犯罪。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探員比爾·坦奇和霍頓·福特

本劇講的就是FBI的心理側寫部門,是如何從不受重視的“地下”,一步步被情報系統的主流接納,走向公眾視野,發揮作用。


特工搭檔霍頓·福特(喬納森·格羅夫 飾)和比爾·坦奇(霍特·麥克卡蘭尼 飾),一個熱忱專注、天賦異稟;一個成熟老道、世故圓滑。

雙雄探案的人物設置,寫實的背景氛圍,曖昧、複雜、多變的人性和情感,一幅70年代的“犯罪生態學”報告就此鋪陳。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第二季“山姆之子”和警探的深度對談

我們通常把芬奇歸為特別會用視聽語言講故事(影像思維佳)的導演,除去他對暴力美學的痴迷和內容上一貫的連環殺手母題。

在電影化技巧上,他還能低調攝影化骨綿掌,聲色光極盡風格,快速剪輯凌厲,讓人腎上腺素飆升。

再加上場面調度的精準(演員和攝影機運動),對整體影像風格的高度把控,使得芬奇的作品都有著極度特色。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在《心靈獵人》滿是暗黑傷痕的世界裡,與罪惡交手,能否從混沌中全身而退(不被深淵吞沒)的霍爾頓·福特讓每一個觀者屏氣凝神。

影像冷冽深沉,敘事剋制內斂。反類型的情節結構、反高潮的設置、慢節奏的文火慢燉,高密度的文本,經常在恍惚間就給你一記重拳。

整體氣質較之噱頭十足的血漿情色,更貼近一部嚴肅文學。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對話難拍,但大衛·芬奇是一個注重場景信息量的導演。

第一、二季中大量5-10分鐘的對話場面,攻守分明、推諉拉鋸的心理戰,受訪者(兇手)和採訪者(FBI探員)暗藏玄機鋒的角力,讓人大呼過癮。

語言是行為的道具,萬物皆有裂縫,穿過裂縫才能直指人心。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讓“山姆之子”的謊話露出了馬腳

第二季更是對話/採訪了歷史上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山姆之子、查爾斯·曼森、艾德·坎伯、BTK……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第一季中,我們見證了霍頓·福特的成長,他因艾德·坎伯的擁抱陷入混亂,導致恐慌病發作的結局直指深淵回望的主題。

“當我們與精神病患共情時,我們其實否定了自己。我們摒除了自己關於是非善惡與人性的理念。”

這樣一枚“定時炸彈”埋在了第二季的開頭,新上任的上司泰德·甘恩准備善用霍頓,大力發展行為科學部(出於政治目的)溫蒂·卡爾博士擔心霍頓的心病,她讓搭檔比爾看好這匹隨時都有可能脫韁的野馬。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神奇的辦公室4人組

除了霍頓的事業線外,比爾的家庭線和卡爾博士的情感線也與之並行:

比爾的家庭根基搖搖欲墜,卡爾博士遇到身份認同的阻礙……

它們與罪案交織,人物的心理變化和事件的推理判斷相互影響。

心理側寫不再高高在上。當人們落下神壇,掉進生活的深淵,他們才發現所謂的理智、科學、知識,在時代和命運前是多麼的無力。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貌合神離的一家人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第二季的後半篇幅,圍繞美國曆史上著名的亞特蘭大兒童謀殺案展開。

黑人兒童的連環死亡重燃歷史上黑人對白人的復仇之火。階級、種族、性別、權力的紛爭四起。

劇中用大量真實的細節交代了案情抽絲剝繭的全過程。相較第一季有了更強的刑偵意識。

多方立場、多角度的還原,最終讓真相墜入了“羅生門”式的歷史迷霧。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霍頓揹負十字架,試圖誘出真兇的一幕。

在手持鏡頭的失重下,彷彿一出人類文明的寓言,通往和平的道路道阻且長,有先驅者,也有犧牲者。為除世人之罪而受難的他,渺小又偉大。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亞特蘭大案三人組

高敏感的人格特質,讓霍頓貼近真相的同時被籠在死亡的陰影下

他不是一個傳統的英雄式人物,偶爾譁眾取寵、自命不凡,貪婪且深情,偏執又順遂,很多矛盾特質在體內共存。

“是否一切的偉大都誕生於混亂和調理之間?”有時,

人的正常和瘋狂只有一線之隔。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女學生殺手”艾德·坎伯(角色還原度極高)

就像暴力之於某些人,是情感維繫的紐帶,渴望共鳴是真實訴求。

不幸的童年、性心理變態……都會導致人在和世界交流的過程中出現偏差。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喬納森·格羅夫(飾霍頓·福特)

飾演霍頓的小喬(喬納森·格羅夫),真實的性取向和直男角色的微妙錯位,包含了本我的表演,真假難辨。

孩子般的天真裡滲著惡作劇式的邪氣,不斷受挫的男性自尊和“殺手自畫”偶有重疊。

戲內外人格氣質的互動,讓一些看似單一的場景瀰漫出更加複雜、曖昧的層次。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霍頓、溫蒂和比爾,行為科學部三劍客

除了連環殺手的訪談,那些“平淡無奇”的辦公室戲份——三人的關係也形成了奇妙的張力。

平靜下的暗流湧動,在完美主義者芬奇的鏡頭下,纖毫畢現。

第二季,溫蒂和比爾的戲份大幅增加。菜鳥格雷格也慢慢加入到調查訪談的計劃中。編導的野心絕對不止於對變態心理的獵奇,而是在以小見大中,一窺時代痛症。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第一季的時代側寫總結:“世界變得荒誕,犯罪也無章可循。”

瞭解美國曆史的人,一定知道“反文化”運動、女權主義、黑人民權運動、嬉皮士風潮在70年代的興起。

FBI內部,混亂既帶來危機,也為求新求變提供機遇。

霍頓和他的小夥伴們到底是時代的弄潮兒還是會成為官僚主義權力鬥爭下的炮灰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毫無疑問,大衛·芬奇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在他極富盛名的《七宗罪》裡,片尾:“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之奮鬥。我只同意後半句。”的論調,悲傷地一語成讖。

8.8分美劇神作,暗黑世界不見底

總有一個全知、俯瞰的上帝視角潛隱在芬奇的作品背後,它冷眼旁觀人間一切遭際。自由意志和宿命先驗的對立,讓觀者生出

人不能勝天的悲劇感。

絕望自有絕望的力量,就像希望也有希望的無能。

心靈獵人發出的子彈,最終傷到了自己,一池相隔的深淵永遠報以凝視。那麼,怎麼辦?

希望《心靈獵人》能為你帶來不一樣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